天下无谋之秘卷八――仕经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余久居禄位,历经艰危,而得以对上显扬祖宗,对下光耀亲朋……皆因三不欺。以这种准则侍奉父母、侍奉君王、侍奉上级、对待下级的处世之道,蒙受了上天的莫大宽恕,虽屡经危难而多次获福……——五代·冯道《长乐老自叙》天下无谋之秘卷八仕经总序谋略与文化中国的智慧首先是道而不是术,也就是说,术只是道的表现形式,道则是术的根本,是术的决定因素。只要掌握了道,术就会无师自通,就会自然而然地显现出来。权谋绝不仅仅是一种技术,中国权智在本质是一种至为深刻的文化。只有人的身心内外都渗透了这种文化,才能自然而然地达到内谋谋圣、外谋谋智的境界,才能成为真正的圣、智兼备的谋略家。目录修身第一善为者能,善不为者智。伐欲者成,善舍者得。为仕讲究忠直,更要讲究策略。为仕之道,立德在先,立功在后。民心如秤,不平则倾。心静则平,平则智,智则不乱,不乱而不衰。平庸者无誉无毁,优异者怨谤加身。“舍”便是得,养廉便是护身。明察第二明察的要义,在于审时度势,谋定思动。世事,黑白分明者少,以假乱真者多。察之则明,不察则昏;辨之则明,不辨则昏。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不患外不知内,惟患内不知外;不患下不知上,惟患上不知下。仕途之要义,在于了解上司是否明智,考察下属是否贤能。善察者见微而知著,人未动而我先知,后发而先制。知善恶,然后可以任贤良;明时势,然后可以知进退。远猷第三有为之人,必深谋之,远虑之,此所谓远猷。人之趋利,就像飞蛾扑火。只有智者不以近利失远利。见不远必谋不深,谋不深必事多舛。谋定思动,是成功者的基本功。弱者求形强而愈弱,强者求形弱而愈强。谋小图大,大祸不远。目录雅量第四雅量者忍量也;忍则自安,不忍则危。雅量,是忍,是定,是静。能忍则安,能定则成,静而致远。进退自如,如闲云野鹤,为人生之至境。器量和见识乃成功的先决条件;雅量于大志中。刚强者胜不如自己刚的东西,柔弱者则胜比自己更刚强的东西。事上第五逢迎可满足上位者的眼前,却毁掉上位者的长远。丑陋弯曲的木根,常能变成天子手中名贵的器物。做上位者希望你做的事,然后保持一定的距离,是聪明的。荣宠所固有的危险与贫穷的危害同样不可低估。察上过而不忤,知上好而不趋,守身持正,终不殆。官位高低绝非品行的标志,心计便变得要害了。事上以忠,任事以勤,不居功,不二过,明时势,知进退。上位者予夺的现实,决定了揣摩上司隐藏起来的心意的重要。为人宜直,行事宜曲。目录用人第七使用人才,在于如何看待人才。大才大用,小才小用。怪才偏用。用人所长,便是笼络之道的要义。用人以道,擒心为上。对君子用以名,对小人用以利。用人之道,识人为先,御使后之。上位者用人,忌凭好恶;小则失,大则衰。御下第六以恩树德,以严树威,以赏彰功,以罚止过。赏罚要分明,恩威要并重。御下以术,终以诚。不示根底,利用短处,保持距离,乃上位者需领悟的要义。敬服为上,屈服为中,恐吓为下。对下属的错误,最好的办法是威慑;宽容而不姑息,严厉而不伤众。惩罚他要对他的最软弱处。守身第八聪者获捷利,智者远祸害。世无常衡,富贵难远,利害常变,唯廉简恒久。事留有余,功而不居,可保长远。才高谤来,功大毁至;唯智者不以彰显自居。强胜弱一时,弱胜强一世。目录谋略第九谋无定法,狡计百端;随心所欲,因势而异。击敌不如纵敌,引敌至荒谬之境,一击而成。要想压制对方,就一定先抬高他;要想从对方那里索取,就一定要先给他。成大事者,靠见识制定,靠胆识完成。最高的谋略是攻心,最高的智慧是让人心服。大为无为,大谋无谋,乃谋之至境。才辩第十劝诫的时机,比机智的语言更重要。处世为人,当自以为聪明时,祸患就在下面。可辩事之对错,不可辩人之对错。智者只想改变事情的形态,愚者则想改变人心的形态。时间站在忍者一方,善忍者赢。修身第一修身第一夫上古无官,当是时也,民衣褐而穴居,食则同食,寝则同寝,无一己之私。而三代以下,丰饶日渐,仓有余廪,厩有余畜,民始有私。乃举贤人,设百官,导之以礼义,威之以刑法。官者,管也。权者,衡也。所以设赏罚,明诉讼,断是非,辨好恶,检奸邪,消佚乱。管之,束之,导之,化之,衡之,以求其平。盖官不公而民不平,民不平则乱始生。故曰,平则不倾。此系于天下之治乱,社稷之安危,为宦者不可不察也。官者,以修为要,故立德为先,而立功次之。何也?盖修身以立德,此为体也。立功者,用也。有体,用自在其中矣。不修身立德而建不世之功者,未之闻也。故子曰吾日修吾身,易曰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修身德方不殆,而功自立焉。官之德,曰忠,曰谠,曰清,曰廉,曰慎,曰勤。忠而事君,谠而求直,此为本也。忠谠之下,乃可以清、廉、慎、勤而求功。故曰,欲立功,必以德先。然立己德,不若立天下之德,修己身,不若修百姓之身。立己之德,仅一人耳,立天下之德,众生降服,治矣。无德而求功,徒好名者,或难成其事,或为不世之奸雄。此不可不明之。然立德者,果必立功乎?曰不然。为官求仕,修身之下,自有道术在焉。官者,诈术也,犹言兵者诡道也。夫人心有忠奸,事理有曲直,周公公而见谤,屈原忠而被逐,比干剖心,箕子装疯。此皆有德而忠谠之士,苟无道术,难以求自身之全,矧求功之立乎?况事之成,功之立,不可不以屈求直,以反求正。呜呼,为政之也难也。余每历数前朝之得失,未尝不扼腕太息。国之祸乱,民之危厄,皆政之咎也,未可归之于数。傅说古代贤臣之一,殷商时期的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镜鉴为官者要有管理的才能,而不是事必亲躬。傅说最初是罪犯的奴隶,被武丁发现,委以重任。据说他曾劝武丁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还说,知道道理并不难,难得是付诸行动。这些见解在今天并不新鲜,但在几千年前却是振聋发聩的。傅说当了相国后,辅佐武丁,励精图治,使商朝变得空前强盛。武丁借梦用傅说设立职官,最初的目的是为了实现管理的有效性,就是为了帮助君主更加有效地管理国家,让百姓安居乐业。只有百姓安居乐业了,社会才会安稳,国家才能强盛,王朝才能延续。选拔贤才做官,对百姓进行教化,提高他们的道德素质,这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另一方面就是建立起一整套法令法规,解决纠纷,进行合理分配,使社会达到公正和公平。陈平西汉王朝的开国功臣。汉朝建立后,官至丞相,历三朝,得享天年。镜鉴为官者要有管理的才能,而不是事必亲躬。陈平是西汉时的重要谋臣。他出身贫寒,却从小志向远大。他爱读书,擅长黄老之术。在帮助刘邦夺取天下时,他六出奇计,建立奇功。刘邦去世后,他辅佐幼主,和周勃等人成功地清除了诸吕,保证了汉室的延续。陈平不仅多谋,也有治国才能,更懂得明哲保身,知道功高而不居的道理,因此他在汉初多变的政治格局中一直安然无恙。陈平巧对汉文帝陈平有绝顶的智慧。一般人们对他的了解是他擅出奇谋,但他在治理国家上也颇有手段,尤为可贵的是,他对官员的职能有着深刻的了解。史书上讲陈平精通黄老之术,讲究无为而治,无为不是无所作为,而是不妄为;无为而治也不是不治,而是让百官各行其职,各尽其责,不做过多的行政干涉。做官是有学问的,周勃在拥戴刘氏上立了大功,但他只是一位忠臣,却未必是一位能臣,好在他自知之明,辞去丞相也是一种明智之举。马周贞观年间杰出的政治家。唐太宗所以实现了贞观之治,重要一条是知人善任,根本原因是他通过任用贤才,广开言路,使自己懂得并且牢记顺应民心的道理。马周说得很对,历朝历代,顺应了民心,国家就会安定;背离了民心,国家就会动乱。天下事,不患寡而患不均。当官的手中有杆秤,百姓的心中也同样有杆秤。明臣必待明君,君臣际会。人心向背关乎治乱孔子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儒家学派创始人,周游列国不得志,于是专心执教。镜鉴加强个人修养,是在政治上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孔子是中国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也是儒家学派创始人。他一心想建立一个理想的社会,思想核心是“仁”。孔子一生,为了恢复周礼而四处奔走。他非常注重个人的到的修养。他认为只有通过修身,有了很高的道德素质,才能实现政治清明。孔子担任鲁国长官大司寇时间并不长,也没有完全实现他的行仁政的政治主张,但这一时期,却是长久以来一直被人们视为一种治理国家的理想境界。他超绝的个人品格,一直受到后人的景仰。孔子为政以仁做官,掌管权力,在古代缺少监督的情况下,个人的品德和修养就变得至关重要了。中国历史上的仁人志士,尽管每个人的出发点不尽相同,个人才能和走过的道路也不一样,但他们却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公而忘私。无私就是公,就是德。有了这样的品格和志向,自然会一往无前,舍生取义。鲁恭字仲康,祖先是鲁顷公,被楚国灭亡后,迁居下邑。鲁恭我中牟令,重德化,不任刑罚。袁安知道后,使人视之,其人惊讶的与鲁恭告别说“所以来者,欲察君之政绩也。今蝗不犯境,此一异也;爱及鸟兽,此二异也;儿童有仁心,此三异也。久留徒扰贤者耳,吾将速反,以状白安。”鲁恭个人持身严谨,并以身作则,推行教化,使当地民风大变,受到朝廷的重视。他两度做宰相,谦逊恭谨,知人善任,被视为贤相。鲁恭以德施政古人谈立德、立功和立言,认为其中立德是主要的,立功和立言应建立在立德基础上。离开“德”,一味追求立功和立言,就难免会变得功利,更坏的是,会成为沽名钓誉之徒。鲁恭做人注重个人修养,为政推行教化。所谓教化,就是让百姓明白做人做事的道理,讲求道德,奉公守法。鲁恭这样做是真正认识到,与其让人们被动地去服从法律,不如让人们主动去顺应道德。晏婴又称晏子,春秋后期重要政治人物,历任齐灵公、庄公、景公三朝,辅政长达50余年。其德高,孔丘赞其为“君子”;其才大,司马迁比之为“管仲”。镜鉴为政以德,才能不失民心。晏婴是位杰出的外交家,在内政上也很有建树。他主张治理国家要任人唯贤,要均贫富,废除严刑苛法。他个人生活非常简朴。晏婴以智慧见称,却对君主的过失直言敢谏。他名满天下,却十分谦逊。晏婴关心民间疾苦各行各业都有自己的评判标准和规则,做官尤是如此。忠诚、直言、清正、廉洁、慎重、勤勉,这些都是官员所需要的品格。在晏婴身上均能找得到,且非常突出,除了个人的品格外,还因为他明智,他能够清楚的看到这些品格给自己毕生带来的裨益。魏徴唐初名臣,出身贫寒,曾做道士。初为太子李建成僚属,玄武门之变后,太宗爱其才,不计前嫌加以重用。太宗以魏徴为镜,从谏如流,成为千古美谈。镜鉴关键时刻的一份坚持,可以左右一个时代。魏徴是唐代有名的贤臣,以直言敢谏闻名。魏徴的治国方略表现在以民生为本的思想上。将王朝和百姓的关系比作船和水,认为水可载舟、亦可覆舟。他还提出兼听则明、偏听则暗的观点。决定唐代命运的论争个人品格固然重要,但做官光是管好自己是不够的,还必须实行教化,让天下人都能有很好的的道德修养。这就好比佛教的小乘和大乘的说法,小乘是度己不度人,而大乘则是既度己又度人。为官就是治理,不仅仅为自己立德,还要为天下人立德。天下人都有了道德修养,天下就达到了大治。因此,为仕之道,立德在先,立功在后。王莽字巨君,汉元帝皇后王政君至侄,篡汉建立新朝,公元23年赤眉绿林军攻入长安被杀,在位15年。镜鉴有德,人附之;无德,人弃之。王莽是外戚出身,地位很低,只是一介平民,也许为了改变命运,他采取了各种手段向上爬。除了必要的阿谀奉承、攀附权贵外,还假装谦恭,因此博得了朝野的好感,一路青云直上。王莽的野心并不到大司马为止,他用毒酒毒死汉平帝,又假造符兆,篡夺了皇位。上台不久,就爆发了全国性农民大起义,他被起义军杀死,新朝灭亡。外表忠厚而内心刻毒的王莽此人虚伪成性,在谦恭的背后是刻毒和专断。从为政的实际效果看,是一塌糊涂。王莽与周公形成了一个鲜明对照。有首古诗说的很好“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礼贤下士时。若是当年身便死,一生真伪有谁知?”但历史是以事实说话的,虽然短期内难以辨认真真假假、虚虚实实,但从长远上看,仍然可以判定出一个人的优劣。平庸者无誉无毁,优异者怨谤加身。做官讲修身,这是基础,还必须掌握一些策略。你有忠心、有才干,总得被人知道,被人认识。周公为武王和成王祝祷,表白自己的忠心;当流言四起,说他想谋取王位时,他就暂时离开,以退为进,不给造谣生事的人留下可乘之机。所以为仕讲究忠直,更要讲究策略。离开忠直讲策略,就是滑头、政客,离开策略讲忠直,就会招致祸灾。周公名姬旦,文王第四子,武王同母弟。周公在共和发展周王朝的通知上起了关键性作用。

1 / 12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