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水体自净作用与水环境容量•水体自净定义:经过一系列的物理、化学、生物学变化,污染物质被分离或分解,水体基本上或完全恢复到原来的状态,这个自然净化过程称为水体自净水体自净过程物理自净:稀释、扩散、挥发、沉淀化学自净:氧化、还原、吸附、凝聚、中和生物自净:污染物(特别是有机质)被水中微生物的代谢活动分解、氧化、无机化的过程一、废水在水体中的稀释和扩散•1.稀释机理•污染物进入水体后的两种运动形式:•(1)推流(平流):污染物由于河流流速的推动沿着水流前进方向运动•Q1=vC•Q1:污染物推流量(mg/m2·s)•v:河水流速(m/s)•C:污染物浓度(mg/m3)•(2)扩散:污染物质由浓度差导致的由高浓度向低浓度迁移•Q2=﹣K·(dC/dx)(同Q1)•dC/dx:单位路程上浓度变化值(mg/m3·m)负值•K:扩散系数,与河流的弯曲程度、河底粗糙度、流速、水深相关•2.水体混合稀释混合稀释的影响因素:(1)河水流量与废水流量比值:比值大、混合慢(2)废水排放口模式:岸边集中排放,混合慢;中央分散排放,混合快(3)河流水分条件:河深、流速、弯曲度、急流、跌水情况混合系数:参与混合稀释的河水流量与河水总流量之比a=Q1/Q(Q1≤Q)Q1:参与混合稀释的河水流量Q:河水总流量完全混合河道断面及下游a=1当河流无局部急流险滩时,可近似表示为:a=L1/L(L1≤L)L1:废水排放口至计算断面的距离L:废水排放口至完全混合断面的距离在实际工作中,依经验:v=0.2~0.3m/s,a取0.7~08v较低时,a取0.3~0.6v较高时,a取09分散排放、伸入水体排放、多孔湍急处排放,a取1•稀释比:(废水的稀释程度)•n=Q1/q=aQ/q•Q1:参与混合稀释的河水流量•q:废水流量•某断面上的污染物浓度:•C=(C1q+C2aQ)/(aQ+q)•C1:废水中的污染物浓度(mg/L)•C2:原来河水中污染物本底值(mg/L)•C:计算断面上,水中污染物浓度•如果河水中原无此污染物,且Qq时,•可简化为•C=C1q/aQ=C1/n(n=aQ/q)二、水体的生化自净•定义:•有机污染物质在水中微生物的作用下氧化分解,逐渐变成无机物质,这一过程称为水体的生化自净。•1.水体中O2的消耗与溶解消耗:碳化作用、硝化作用还原性物质(SO32﹣)底泥分解水生生物的呼吸作用O2源:水体和废水中原有的O2大气中O2向O2不足的水体扩散光合作用•需氧污染物排入水体后即发生生物化学分解作用,在分解过程中消耗水中的溶解氧。溶解氧的变化状况反映了水体中有机污染物净化的过程,因而可把溶解氧作为水体自净的标志。•如果以河流流程作为横坐标,溶解氧饱和率作为纵坐标,在坐标纸上标绘曲线,将得一下垂形曲线,常称氧垂曲线,•该图反应了耗氧和复氧的协同作用。•当耗氧速率复氧速率时,溶解氧曲线呈下降趋势;•当耗氧速率=复氧速率时,为溶解氧曲线最低点,即最缺氧点;•当耗氧速率复氧速率时,溶解氧曲线呈上升趋势•氧垂曲线的趋势是一样的,但因为有机物浓度、水体流量Q、废水量q、河道弯曲程度,水流湍急情况等因素的不同而有一定出入•有机污染量<自净能力,则氧垂点DO>0•反之则大于0•2.氧垂曲线公式•耗氧与复氧同时进行,将两曲线叠合起来即可•设废水排入水体t日之后,耗氧量为X1,溶入氧量为X2,则河水中实际氧量X=X2-X1•DO的实际增加率(dX/dt)=(dX2/dt)-(dX1/dt)dX1/dt为耗氧速率,耗氧速率与有机物的衰减相一致、即与BOD的衰减相一致。得(dX1/dt)=k1’·Lk1’:耗氧速率常数L:河水中的BOD值dX2/dt为复氧速率复氧速率与水中溶解氧亏缺量成正比D=S-XD:亏氧量S:某一温度水中饱和溶解氧量X:该温度下的实际溶解氧量所以(dX2/dt)=k2’·Dk2’:复氧速率常数•对D=S-X微分:(dD/dt)=d(S-X)/dt(S为定值)DkLkLkDkdtdXdtdD2112•氧垂曲线公式(Streeter—Phelps方程)•或tktktkateDeekkLkD2210121tktktkatDkkLkD2211010100121•Streeter—Phelps方程的应用:•利用该方程可以求出氧垂曲线上任一点的亏氧量,很多情况下,人们希望找到排污后的DO最低点——临界点•令dDt/dt=0可以得到:•Dc:临界点的亏氧值•tc:从受污点至临界点所需时间011201212)(1lg1LkkkDkkkktcctkcLkkD110021•复氧速率常数k2:•复氧速率常数与许多因素有关(水流湍急情况、水流速度、河床特征、水深、河水表面积、水温)•一般地,在水温=20℃、v<0.5m/s的情况下:k2取0.2/d,急流情况下,k2可达0.5~1/d•复氧速率常数k2与水温的关系:•k2(t)=k2(20)θT-20•θ:温度系数,一般取θ=1.016•∴k2(t)=k2(20)(1.016)T-20•水体的自净比率(水体自净系数):•f=k2/k1(将其作为~)将其代入Dt和tc可以得到•水体自净系数也是一个温度的函数,随温度↑而↓,变化约为2%/℃00)1(0)1(110110122LDffLDtkftkt001)1(1lg)1(1LDfffktc•例6某污水排入某河水,最不利的情况发生在夏季高温而河水流量小的时候。已知废水最大流量为15000m3/d,BOD5=40mg/l,DO=2mg/l,水温25℃。废水排入口上游河流最小流量为0.5m3/s,BOD5=3mg/l,DO=8mg/l,水温22℃。假定废水与河水能瞬间混合,20℃时k1=0.10/d,k2=0.17/d.试求临界亏氧量及其发生的时间。三、水中细菌的死亡•含有一般有机物的废水排入水体后,细菌先大量增加,而后逐渐减少•促使细菌在水中死亡的原因:•(1)有机物因氧化分解而减少•(2)污染水体中有大量吞食细菌的生物(如纤毛类原生动物、浮游动物)•(3)生物物理因素(如絮凝、沉降)•(4)pH、阳光(杀菌)、水温四、水环境容量•一定水体在规定的环境目标下所能容纳污染物质的最大负荷量叫做~•水环境容量大小与以下因素相关:•(1)水体特征:水文参数、背景参数、自净参数、工程因素•(2)污染物特征:扩散性、持久性、生物降解性•(3)水质目标•假如某种污染物排入某地面水体,此水体环境容量表示为:•W=V(S-B)+C•W:某地面水体的水环境容量•V:该地面水体体积•S:该水体某污染物的环境标准•B:某污染物的环境背景值•C:自净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