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本必须要由科学来指引,而不是由书本来指引科学。”————弗兰西斯﹒培根教材主编:曹沛霖,复旦大学教授、博导;陈明明,复旦大学教授、博士;唐亚林,华东理工大学副教授、博士。内容简介:本书为教育部“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的研究成果,是一部讨论当代世界各主要政治制度的教材。本书各章从理性价值和工具价值的视角出发,以现代民主制度的原则为切入点,对当代世界主要类型政治制度的基本内容、主要特色和发展趋势进行纵向和横向比较,并对政治制度形成和运行的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背景进行较为全面的描绘,视野广阔,脉络清晰,论述系统,有助于读者在比较分析中更深入地了解各国政治制度的基本情况,以及进一步认识我国政治制度的优点和特点。导言第一编比较政治制度概述–第一章国家、宪法与政治制度–第二章社会经济与政治制度–第三章政治文化与政治制度第二编基本原理与综合比较–第四章民主制度的基本原则与形式–第五章选举制度–第六章政党制度–第七章代议制度–第八章政府行政制度–第九章司法制度第三编当代政治制度基本类型–第十章资本主义国家政治制度–第十一章社会主义国家政治制度–第十二章第三世界国家政治制度–第十三章非国家实体政治体系——欧洲联盟第一编比较政治制度概述第一章国家、宪法与政治制度–第一节国家、国家形式与政治制度–第二节宪法与政治制度–第三节战后宪法与政治制度的发展第二章社会经济与政治制度–第一节政治制度的社会经济基础–第二节社会经济发展与政治制度变迁–第三节社会经济发展与政治制度关系的两种模式第三章政治文化与政治制度–第一节政治文化与政治制度关系的两重性–第二节政治制度变迁与政治文化的关系–第三节政治制度过程与政治文化的关系第二编基本原理与综合比较第四章民主制度的基本原则与形式–第一节政治权力来源的人民主权原则–第二节人民行使权力的代议制原则–第三节民主制度权力结构中的分权与分工原则–第四节民主制度运作的法治原则–第五节现代民主制度的形式第五章选举制度–第一节选举制度的产生与发展–第二节选举原则与选举过程–第三节选举制度的意义第六章政党制度–第一节现代政党的产生与发展–第二节政党制度的类型–第三节政党的地位–第四节政党机构与组织原则第七章代议制度–第一节代议制度的产生与发展–第二节代议制的组织结构–第三节代议机关的职权–第四节代议机关的议事规则与程序–第五节代议制度的作用与前景第八章政府行政制度–第一节国家元首与政府行政制度–第二节政府制度的类型–第三节政府的机构设置和职能–第四节政府决策体系与过程第九章司法制度–第一节法系与司法制度–第二节司法机关和司法行政机关的组织结构–第三节审判制度–第四节司法审查制度和行政裁判制度第三编当代政治制度基本类型第十章资本主义国家政治制度–第一节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产生和发展–第二节当代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特点第十一章社会主义国家政治制度–第一节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是无产阶级革命的产物–第二节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基本原则–第三节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类型–第四节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发展与完善第十二章第三世界国家政治制度–第一节第三世界国家政治制度的产生与发展–第二节第三世界国家政治制度的性质与特点–第三节第三世界国家政治制度的类型–第四节当代第三世界国家的政治发展趋势第十三章非国家实体政治体系——欧洲联盟–第一节欧洲联盟的形成和发展–第二节欧洲联盟的组织机构及其职权–第三节欧洲联盟的立法制度–第四节欧洲联盟的司法制度–第五节非国家政治体系——欧洲联盟的特点课程学时分配讲课内容讲课学时导论:政治制度的分类和比较研究4第一讲西方国家宪政制度概述8第二讲比较立法制度10第三讲比较行政制度8第四讲比较司法制度8第五讲比较政党制度10第六讲比较选举制度8第七讲欧洲联盟的政治体系8总计64导论:政治制度的分类和比较研究政治学、比较政治学、比较政治制度一、政治制度比较的原因和意义二、基本概念框架三、政治制度的基本类型四、研究政治制度的方法政治学、比较政治学、比较政治制度政治学就是关于国家政治制度的学问,它始于国家,终于国家。——迦纳《政治学大全》经济学:价值的生产政治学:价值的分配伦理学:价值的评估政治事关利益的分配,对社会价值在不同的个人和不同的群体中的配置起着关键性的作用。马克思:人们所奋斗争取的一切都与他们的利益相关。政治和经济的互动判断政治制度好坏的基本标准:效率和公正–对社会利益的生产和增长是否有效–对社会利益的分配是否公正比较政治学比较政治学是对不同国家、不同政治体系的政治现象进行对比研究的理论和方法,是政治科学的分支学科。–独立学科的形成是在二战以后。美国政治学者加布里埃尔·阿尔蒙德(GabrielA.Almond)1980年出版《比较政治学:体系、过程和政策》是该学科的奠基之作。研究范围:宪法、政府、政治体制、政治组织、政党、利益集团、政治社会化、政治文化、政治行为、政治过程等。研究方法:描述性分析法、政治制度分类法、政治制度比较法、结构功能分析法等。比较政治学的两个视角描述性解释性研究领域国外政治以解释性的归纳在各类国家中的具体运用前提政治现象的独特性,归纳毫无意义可以将政治现象独立于其所处情境而作出有意义的归纳目的描述,科学方法并不适用于对人类行为的研究解释,将科学模型通过一些修正应用于政治研究重点几个主要西方强国的宪政模式情境因素:历史经验、地理环境、社会结构、文化表现逐个对国家进行分析按主题来分析材料,跨越国家和文化进行归纳方法对政治现象的感性理解试图通过收集感性知识,来测试那些可被证伪的命题政治解释的三种方法1.实验性的研究方法可行性、实用性差2.统计学方法无法避免未分析变量的出现3.比较分析方法对未分析变量进行解释政治科学与自然科学的不同:–解释的不完整性:未分析因素必然存在–预测的或然性:预测结果只是较有可能发生比较政治制度比较政治制度主要介绍当代西方国家的民主政治制度、民主机制,以及这些制度机制在各国的具体实践。即分析当代不同国家各类政治制度的共性和特性。运用比较分析方法,了解各类政治制度在社会、政治、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学会鉴别和善于吸收各类政治制度中一切于我有用的治理和管理经验。一、政治制度比较的原因和意义学习、借鉴和批判外国的政治制度,起码的前提就是对这些制度要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改革开放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唯有在全面了解当代世界的各种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的基础上才能有比较有鉴别地吸取其精华剔除其糟粕。(一)西方政治制度本身所具有的价值(二)对我国政治文明建设具有启示和借鉴作用二、基本概念框架(一)政治(Political)(二)政治制度(PoliticalRegime)(三)政治体制(Politicalinstitutions)(四)政治系统(Politicalsystem)(五)国体、政体、政权结构形式(一)政治亚里士多德:政治就是“城市生活”。人天生是一种政治动物。马克思:政治表现了“阶级之间的斗争”。列宁:政治是“经济集中体现”,政治是“一种艺术”。伊斯顿:政治就是“关于价值物的权威性分配的过程”。马基雅维里:“政治是夺取权力、掌握权力的必要方法的总和。”韦伯:“政治指力求分享权力或力求影响权力的分配。”孙中山:政治两字的意思,浅而言之,政就是众人之事,治就是管理,管理众人的事,便是政治。奥克肖特:政治是参加一个社会全面管理的进程。米勒:一个由观点和利益最初不同的人们组成的群体作出普遍接受且对群体自身构成约束力的集体决定并以此作为共同政策加以实施的过程。夏夫利:对公共问题作出合理公共决策的方式,政治由公共选择所构成。王浦劬:“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上,人们围绕着特定利益,借助于社会公共权力来规定和实现特定权利的一种社会关系。”张友渔:“政治是阶级社会的产物,是阶级社会的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和集中表现,是统治阶级、被统治阶级之间权力斗争的关系,同时也是统治阶级内部权力分配和运用的关系。”词典:“政治就是政府、政党、社会团体和个人在内政和国际关系方面的活动。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任何阶级的政治都以保护本阶级的利益和取得统治地位为目的。”政治的必要性源自于人类生活的集体特征。政治是不可避免的,而且是必不可少的人类活动。政治是组织试图通过协调其成员间的分歧从而作出具有约束性的集体决策的行为。–政治是一种集体行动–政治假定观点多样性–政治通过讨论与劝说来调解分歧–政治决策成为群体的权威性政策政治的内容实质是价值(利益)的权威分配。政治的目的是达成妥协一致、协调特殊利益。在社会生活中,政治的具体外延形态为政治行为、政治组织、政治制度、政治文化等。政府政府是负责为社会制定公共政策的机构。狭义上指决策机构的最高政治层级(总统、总理、政府部门首脑、内阁成员)。政府提供了政治得以发生于其中的结构框架。政府的鲜明特征是能够维持其使用强力的权力。国家国家指由政府、人口和领土所构成的政治共同体。–永久的人口–明确的领土–一个政府–处理与他国关系的资格–——1989《蒙得维的亚公约》国家的核心特征:国家在其疆域内控制着暴力的合法使用。(国家整合了暴力与权威___马克斯﹒韦伯)几种不同国家观念地理含义的国家(Country)民族含义的国家(Nation)政治含义的国家(State)民族nation:“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马克思)。国家state:在既有领土上运用主权进行统治的合法主体。恩格斯:国家不是从来就有的,在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导致社会分裂为阶级时,才有了国家的需要并产生了国家。国家是阶级社会的产物,也是阶级统治的工具。古代:“自然法”思想:国家同社会一样是自然形成的,人类生活不可缺少的(柏拉图)。“国家主权论”:国家由统治者与被统治者组成,君权神授(布丹)近代:“法律主权论”:统治者与被统治者的关系不是自然关系而是法律关系。“人民主权”论:主权在民、社会契约论(卢梭)主权【法】让﹒布丹(1529-1596):不受限制、不可分割的立法权。【英】威廉﹒布莱克斯通(723-1780):每个国家存在且必须存在一个至高无上的、不可抗拒的、绝对的、不受限制的权威,此地位唯有主权居之。早期主权倡导者试图为正在诞生的国家中央权力的正当性进行辩护,支持社会的最高权威集于一体。(主权国家)主权:国家用来为社会制定和加强规范的最终合法权力。(社会内部权威的最终来源。主权者是共同体内部最高和最后的决策者。)–对内主权:特定疆域内的立法权。–对外主权:主权者对其疆域的司法裁量权的国际承认。权威:统治的权利(服从的义务)合法性:视为正当而被普遍接受的权威。具有合法性的政府:政府的权威获得广泛认可,是政府稳定与效能的基础。韦伯把权威分成三种:–传统的权威(TraditionalAuthority):传统惯例或世袭得来(君主)–魅力感召的权威(CharismaAuthority):别人的崇拜与追随(领袖)–合理合法的权威(LegalAuthority):理性——法律规定的权力(官僚)(二)政治制度(PoliticalRegime)“政治制度指的是在特定社会中,统治阶级通过组织政权以实现其政治统治的原则和方式的总和,它包括一个国家的阶级本质、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和管理形式、国家结构形式和公民在国家中的地位。狭义主要指政体,即政权的组织形式。——《中国大百科全书﹒政治学卷》政治统治的原则:为了有效地管理社会公共事务而制定的一系列取得权力、分享权力、运用权力,以及限制权力的原则。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一套规则即政治制度。包括:–A如何产生管理者–B管理者有多大权力,如何限制管理者的权力–C管理者之间的权力关系政治制度是政治统治性质和政治统治形式的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