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市2010年福建省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历史科试题分析及教学建议漳州一中杨振华一、试题分析及评价1.体现新课程理念。试题注重创设问题情景,注重联系学生实际,关注学生三维目标的养成。2.体现出课标所强调的开放性、选择性和时代性。试题能力要求导向明显,突出综合性、探究性、开放性、创新性、实践性,着重考查学科研究基本方法、基本概念和理论。3.难度适中,有较好的区分度,体现出今年《考试说明》的要求。4.试题内容基础性强,主干知识覆盖面较广。5.试题图文并茂,呈现形式多样。6.适度体现地方特色。二、考生试卷作答情况分析根据统计,漳州市2010年省质检文科综合平均成绩为175.53分。历史单科平均得分为56.48分,其中选择题平均得分32.73分,得分率68.2%。非选择题(38题与选考题)平均得分23.57分,得分率45.33%。及格率59.68%,难度值约0.57。1.从考生的作答情况看,选择题总体情况尚好:总分48分,最高48分,最低8分。答得较好的依次为24、23、15、16、17等,答得较差的依次为18、20、21、13、19等。从失分情况看,反映出考生对基本历史史实、概念掌握还不到位,如21题的理想藏书和14题的长安“九市”;知识迁移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较弱,如13题“关东”地理方位的变化与政权迁移的内在联系,第19题近代欧洲思想解放在不同时期的共性所在,第18题、第20题的知识迁移与分析。2.第38题答题情况:整题平均得分18.05分,得分率49%。第(1)问考查考生从材料获取解读信息和解释历史事物特征的能力,难度适中。多数学生基本上能根据题目要求从题目所提供的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进行作答,但答案组织概括性不强,难以从材料中概括出本质要点,答案过于冗长,语言概括能力较差。还有审题失误,题目要求答纪年法的特点,不少学生答成纪年法的种类。材料一时间事件出处汉武帝建元元年诏举贤良方正直言极谏之士《资治通鉴·汉纪》唐贞观七年太宗与秘书监魏征从容论自古理政得失《贞观政要》清雍正七年始设军机房《清史稿》对历史图表的分析,一定要注意从两个角度进行:第一,要关注图表的横坐标。第二,要关注图表的纵坐标。如上表,横坐标没有实际价值,纵坐标中只有第一列跟后面的设问有关联,所以一定要重点分析。材料二甲午战争后,康有为指出:西洋各国,皆以教主纪年,乃中国者,历朝数十、阅帝数百、年号几千,记述既艰,考据不便,惟有仿效西洋善法,改以孔子纪年。特点:以帝王为中心(或带有专制主义色彩);长期使用年号纪年;改元频繁。(6分。答出符合题意的两点即可。)第(2)问考查考生获取解读信息和调动、运用知识两方面能力目标,难度适中。考生普遍得3—6分,思路基本正确,多数考生能结合所学知识加以理解作答,但回答不够完整;历史阶段及其特征界定不清,如把维新运动的背景写为鸦片战争、洋务运动、辛亥革命、瓜分狂潮、新文化运动等第;没能从政治、经济、思想全方位回答问题。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说明康有为提倡“孔子纪年”的时代背景和真实意图。(9分)其实,凡背景类、影响类的问题均可以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社会生活等方面进行分析。背景: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深重;变法阻力大(或守旧势力强大);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西学进一步传播,维新思想进一步发展。意图:借助孔子权威,宣扬维新变法。第(3)问考查学生判断、比较历史问题和阐释历史事物的能力,难度略大。考生比较、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普遍较差,没能认真理解苏舆、宋教仁双方观点的内涵再进行对应的比较,甚至答非所问,写成苏舆对《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的分析和宋教仁对黄帝的评价。在对待“孔子纪年”的问题上,材料三中苏舆和宋教仁的观点有何不同?分析材料,一定要分清材料的层次。首先必须关注材料可以分成哪几句话。其次,这几句话之间有什么内在的联系。第三,一定要逐句分析,切忌囫囵吞枣,一扫而过。材料三当时的守旧人士苏舆曾评论:“其(梁启超)言以康之《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为主,而平等、民权、孔子纪年诸谬说辅之。倡平等,堕纲常也;伸民权,无君上也;孔子纪年,欲人不知有本朝也。”宋教仁则指出:“我国近年有悟及以帝王称号纪元之非者,乃相率欲用新纪元法;或以唐尧纪、或以夏禹纪、或以孔子纪,然揆之民族主义,皆无大纪念、无大关系,唯有改采黄帝纪年,始能合于民族主义之精神。”不同:苏舆认为“孔子纪年”与平等、民权都是“谬说”,主张维持旧有的纪年方式;宋教仁认为孔子纪年比帝王称号纪年进步,主张采用更符合民族主义精神的黄帝纪年法。(6分)指出材料四确立的纪年法及其历史意义。关键:找出与所学联系密切的知识点。纪年法:国号(或民国)纪年法。(2分)意义:反映了君主专制时代的终结(或结束了以帝王为中心的纪年方式);体现了民主共和的精神;成为中华民国建立的标志之一。第(4)问考查考生独立地对历史问题和历史观点出不同看法的能力,属于四项能力要求中的最高层次要求。大部分学生(70%左右)没有从两个角度分析赞同或反对黄帝纪年法的理由,只从单个角度分析,而且不能较好运用材料信息和所学知识答题,理由阐述较为单薄,思维缺乏发散性。反映出学生综合运用材料信息进行阐释事物历史特征的概括能力欠缺。这里要注意的是,评价类题目的作答技巧与程式:第一,首先要表达自己的观点;第二,单一类评价要注意从正反两个方面进行评价:如评价“海禁”政策、国家干预经济等。第三,复合型评价一定要从问题的两个构成上进行分析。如A比B好,首先就必须指出A好处,其次必须指出B的不足。这样组织答案,才能算得上逻辑思维缜密。材料四在讨论新国家的纪年法时,黄帝纪年遭到异议。《论黄帝纪元》一文指出:“自革命以来,各省民军皆用黄帝年号,此为一时权宜计,固足以唤起国民之种族思想。然为永久计,若欲以此为民主国之纪元,则与新民国之民主主义大相刺谬。”因为“我国所谓黄帝,无论其功德如何,要为专制政体之皇帝”,共和政府“方排斥之不暇,宁有崇拜之理”!更因黄帝“年远代湮”,无确定生年,用作纪年,无可征信。这种看法为当时一般党人的共识,所以便有了“以黄帝纪元四千六百零九年十一月十三日为中华民国元年元旦”的改元决定。新中国成立以来一直采用公元纪年,但近年来有学者以提高民族自信心为由,倡议改用“黄帝纪年”。你是否赞同这一倡议?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说明理由。赞同。理由:黄帝纪年能够体现中国悠久的历史;有利于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有助于提高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自信心。公元纪年带有明显的西方色彩,缺乏中国特色;与中国传统文化难以有机融合。不赞同。理由:黄帝纪年带有专制色彩(或与民主精神相违背);黄帝生卒年份难以考证,不宜作为纪年;民族自信心的增强应基于综合国力的提高,而不在于纪年法的改变。公元纪年为世界各国所通用(约定俗成);采用公元纪年,有利于对外开放与交流(或融入全球化潮流)。3.选考题大部分考生选作“改革回眸”,平均得分约6.7分,得分率44.67%。“改革回眸”的答题情况:第(1)问考生基本上能根据题目要求从题目所提供的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进行作答,但语言概括能力较差,概括不全面。许多考生回答目的却回答原因,如大讲王安石变法前三冗带来严重经济危机等等。第(2)问多数考生答题思路比较到位,但对“特点”的理解有偏差,未能准确把握试题材料的有效信息逐点罗列,缺乏历史学科术语表达能力。材料一方田均税是王安石变法的内容之一……均税,是对清丈完毕的土地重新定税,做到:纠正无租之地,使良田税重,瘠田税轻(注:秋税按亩征收粮食;夏税以收钱为主或折纳绸、绢、绵、布);对无生产的田地,包括陂塘、道路、沟河、坟墓、荒地等都不征税;一县税收总额不能超过配赋的总额,以求税负的均衡。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分析北宋政府实行方田均税法的目的。(6分)目的:均衡税负;增加政府收入;减轻农民负担,缓和阶级矛盾。(6分)材料二1873年7月,政府发布“地税改革法令”,规定:凡持有土地执照者,均要向政府缴纳地税,地税的税率应为土地价格的3%,地税一律用现金缴纳。土地价格很高,以致地税也很高。政府还按地税的1/3向土地所有者征收附加税——村费,一律用货币交纳。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在地税征收上具有哪些特点?(6分)指出地税改革对日本经济产生的积极影响。(3分)特点:土地所有者按土地价格的固定比例纳税;一律用现金(货币)缴税;正税与附加税结合。(6分。)影响:推动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为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资金和市场(加速了日本近代化的进程)。(3分)三、存在问题及对策1.暴露出来的主要问题是:审题能力有待于进一步加强;综合、全面获取、解读信息的能力不强;对基本概念的内涵、外延理解不够准确;综合、概括、评价等高层次的能力要求有一定的欠缺;调动运用知识时未能做到科学、有效的迁移与运用;答题的规范、答案组织的逻辑性都需要进一步养成和加强;存在着一定的错别字现象。2.主要对策:(1)认真学习《考试说明》,明确高考的考试范围和难度、深度,把握复习的重点和方向。我们不仅要关注考试内容的变化,更要关注能力目标要求的研读落实,认真分析《考试说明》示例题型的呈现方式、考查方式,并以此为依据,编订最后阶段的练习,通过做好练习、训练的明确性来提高最后阶段复习的有效性。(2)坚持知识与能力并重的原则。进一步加强对课程标准内容要求的理解和把握,教师要加强知识体系的梳理、整合,引导学生科学处理教材内容,形成科学系统的知识体系。必须以基础知识的把握来促进学科能力的提高,要是没有系统的学科知识作为支撑,要求学生形成良好的学科能力就只能是一句空话。(3)继续加强定时、定量的训练。要以以适当有效的练习、讲评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答题规范、解题技巧。教师在讲评试题时,不仅要讲解题思路,同时也要讲清楚命题意图,讲清楚答案组织过程应注意的基本环节和相关细节。指导学生对以往答题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归类纠正。练习、讲评的有效性还要把答题规范养成与学科素养的提高有机的统一起来。规范和素养是教学的两翼,要通过有效地训练,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答题习惯,并通过良好答题规范的养成进一步提高学科素养,做到答题有要点,要点有关键词。(4)平常考练一定要适当关注热点,注重基础,不出偏题怪题。《考试说明》明确规定了各科考试难度值为0.55~0.6左右,因此,教师、学生一定要控制复习难度,不能“深挖洞”,尽量做到“基础题不丢分,中档题少丢分,高难题多拿分”。(5)注重反思,寻找不足。无论教师,还是学生,都必须静下心来,认真反思高三以来,特别是第二轮复习以来的得与失,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教师最后阶段的复习工作一定不能炒冷饭,而应是增强知识点的多维度解读,尽可能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6)重视学生心理辅导,力争考前调适出最佳状态。越是临近高考,学生的情绪波动越明显。从目前看,学生中存在两种不良心理状态:一是不自信;二是烦躁。针对这种情况,我们要关注学生心理健康,重视心理疏导,以鼓励肯定为主,以教师积极态度来激发学生积极的行为,以教师的自信来提升学生的自信,面对学生烦躁情绪,要耐心细致帮助学生解决具体学习困难,做好心理疏导,消除烦躁情绪。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