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中发热疫情处理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地所集中发热疫情报告及处理•疫情报告标准•现场调查•采样及实验室检测•采取防控措施•撰写流调报告•进展报告与结案报告一、病例诊断•体温≥37.5℃,即可确定为发热病例。二、疫情报告标准疫情报告标准(一)•学校托幼机构在同一班级或集体单位同一部门2天内出现集中发热病人5例以上(含5例),或同一宿舍或同一办公室超过3例以上(含3例)。•措施:应立即报告地段保健科和辖区内中小学保健所,地段保健科接到报告后,应在2小时内赶赴现场调查处理,并在12小时内将流行病学调查报告上报辖区CDC。集中发热单位地段保健科和辖区内中小学保健所辖区CDC疫情报告标准(二)•学校及托幼机构在同一班级或集体单位同一部门2天内出现集中发热病人10例以上(含10例),或同一宿舍或同一办公室超过5例以上(含5例)•措施:应立即报告所属的地段保健科和辖区内中小学保健所,地段保健科接到报告后应立即报告所在区县的CDC,并立即派人到现场调查处理,区县CDC和中小学保健所应在接到报告后2小时内派人到现场调查处理,核实后2小时内将结果电话报告北京市CDC,并在12小时内将流行病学调查报告上报市CDC。集中发热单位辖区CDC地段保健科和辖区内中小学保健所北京市CDC疫情报告标准(三)•学校及托幼机构在同一年级或同一宿舍楼或集体单位2天内出现发热病人30例以上(含30例)•措施:应立即报告所属的地段保健科和辖区内中小学保健所,地段保健科接到报告后应立即报告所在区县的CDC并立即派人到现场调查处理,区县CDC和中小学保健所应在接到报告后2小时内派人到现场调查处理,经初步核实后立即将结果电话报告同级的卫生教育行政部门和市CDC,市CDC立即会同区县CDC及地段保健科相关人员到达现场调查处理,并在2小时内将结果电话报告市卫生局,并在12小时内完成流行病学调查报告。集中发热单位地段保健科和辖区内中小学保健所区县卫生教育行政部门北京市CDC辖区CDC北京市卫生局三、现场调查•核实诊断接到疫情报告后,根据流感样病例的诊断标准,对报告的病例进行核实诊断,确定流行或暴发的存在。•调查前准备工作–组织有临床、流行病学、检验医师等参加的调查小组–必备的器材、设备、药品、试剂、交通费用等–所用调查表格、计划采样的物品、检验用品、试剂、药物等三、现场调查•1.基本资料的收集–了解集中发热疫情单位基本情况•疫情发生学校、集体单位、社区等人员分布情况•单位名称、地址、报告人、联系方式•波及人数•教学/生产活动形式(如学校全日制、夜校和寄宿等)•学校、单位的班级、科室分布情况,地理地貌、居住条件、卫生条件等–检查学校及托幼机构晨午检落实及缺勤监测情况三、现场调查•2.发病情况病人发热的情况,如最高体温、最低体温,有无咳嗽、咽痛等症状及其所占比例,临床诊断、治疗等情况。三、现场调查•3.流行病学调查–首发病例–病例分布–发病时间分布–活动史–疫苗接种史发病时间分布病例班级分布性别、年龄分布首发病例调查•基本信息:姓名、年龄、性别•发病情况:发病时间、临床表现、临床检查、临床诊断、治疗等•活动史:外出史、发热病人接触史、学校周边社区成员的发病情况等•既往史•疫苗接种情况•发病原因初步印象举例•首发病例**,男,2岁。•家长述患儿于10月28日在幼儿园午检时未发现异常,晚上回家后家长发现其有发热等不适症状,自行服用中成药(药名不详)未见好转。10月29日(星期五)早上家长未给患儿测量体温,见其精神状态有所好转,送往幼儿园。患儿在晨检过程中发现体温39.5℃后未允许进入幼儿园。患儿10月30日于北医三院儿科化验血常规:WBC9.62×109/L,L28.4%,N71.9%,诊断上感,咽炎,服用阿奇霉素、泰诺治疗。•患儿平素体健,本流行季未接种流感疫苗•一周内除幼儿园外未前往公共场所,未接触过类似病人。•目前患儿体温38.2℃,有卡他症状,咽痛、咳嗽,大便干燥,精神状态良好。患儿父母及家人目前无人出现不适症状。四、采样及实验室检测•标本采集–对于每起集中发热,现症病例在10例以下的,应当尽量全部采集咽拭子标本;现症病例在10例以上的,至少采集10份咽拭子标本。•实验室检测–采集的标本送辖区CDC实验室进行核酸检测,在核酸检测前,可通过快速诊断试剂进行初步判定。五、初步分析判断•根据现场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诊断及实验室检测结果,区县CDC应对每一起集中发热做出初步分析及判断。•分析结果应包括以下内容:–罹患率–三间分布基本描述–造成本次集中发热情况原因的初步印象等六、采取措施•根据每个学校及托幼机构集中发热的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应基本包括如下措施:–加强该校所有师生每日晨午检制度。–所有发热学生进行居家隔离、休息治疗,待痊愈后复课,避免带病坚持上课。–教室开窗通风,全校注意日常卫生清洁、消毒工作。–积极开展健康教育,加强体育锻炼,注意休息保暖。–要求近期不要组织大型室内集体活动。–对师生加强呼吸道传染病防控知识培训。–进行预防性服药(不要求、不推荐)。–要求师生集体接种流感疫苗。七、撰写流调报告•基本情况•发病情况•流行病学调查:首发病例、病例分布、活动史、疫苗接种史•采样与检测•疫情定性•传播原因分析•采取措施•附件:《集中发热病例情况一览表》《集中发热病例情况一览表》八、信息追踪上报市CDC疫情•每日16:00以前,区县CDC有关人员负责把尚未结案的集中发热最新信息报告市CDC•报告内容包括:当天新发病例数、累计病例数、痊愈人数、现患人数、现患人员观察地点(家或医院等)、采样检测结果----附上《集中发热病例情况一览表》,随进展报告进行更新*转归、检测结果*•进展报告通过OA系统报市CDC九、结案标准•采取相应预防控制措施后,由疫情调查处理部门负责结案。•上报市CDC的疫情,与市CDC沟通后,结案报告通过OA系统报市CDC。流感样病例暴发疫情调查处理•流感样病例:发热(腋下体温≥38℃),伴咳嗽或咽痛之一者。一、暴发疫情报告标准•1周内,在同一学校、幼儿园或其他集体单位发生:–30例及以上流感样病例;–发生5例及以上因流感样症状住院病例(不包括门诊留观病例);–发生2例及以上有流行病学关联的死亡病例;•1周内,在某一社区内(如同一乡镇或街道)出现流感样病例异常增多。二、调查处理•疫情暴发单位发现流感样病例聚集性病例或暴发疫情后,及时以电话或传真等方式向地段保健科或辖区CDC报告。•各辖区CDC在接到流感样病例暴发疫情报告后,要立即进行调查处理,核实疫情,如达到报告标准,应当在2小时内电话报告市CDC,同时进行网络直报,并及时上传初步流行病学调查报告。•在暴发疫情调查处理的过程中,根据疫情进展情况,及时在首次报告的基础上进行进程报告,在暴发疫情结束后,12小时内完成结案报告。网络直报•一旦实验室确定为流感等法定传染病疫情,所有实验室确诊和临床诊断病例均要进行个案网络直报,并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中进行个案病例的关联。•在“中国流感监测信息系统”中,承担检测工作的流感网络实验室负责录入疫情样本的实验室检测结果,进行网络直报该起疫情的疾控中心负责进行实验室样本的关联。三、标本采集及运送•标本采集–辖区CDC负责采集流感样病例的咽拭子标本,必要时可采集急性期和恢复期双份血清标本。–每一起暴发疫情一般应当采集10份左右咽拭子标本(如果现症病例在10例以下的,应当尽量全部采样)。对不能明确诊断的可酌情增加采样批次和采样数量。•标本运送–样本采集后应当在4℃条件下,运送至辖区CDC。血清标本可暂时冻存在-20℃以下冰箱。四、实验室检测•核酸检测及结果上报•核酸检测阳性标本的病毒分离•标本报送1、核酸检测及结果上报•核酸检测各辖区CDC实验室接收到暴发疫情标本后,应在12小时内利用核酸检测方法进行流感病毒亚型鉴定。•结果上报–对于国家级流感监测网络实验室的CDC,在检测完成后24h内将检测结果上报“中国流感监测信息系统”;–对于非国家级网络实验室的CDC,在检测完成后12小时内,将结果报送市CDC,由市CDC将检测结果上报“中国流感监测信息系统”。发现流感病毒新亚型或疑似新亚型,应当立即上报市CDC,同时将相关毒株和阳性标本送市CDC进行复核检测,由市CDC上送国家流感中心。2、病毒分离•对核酸检测流感病毒阳性的标本,需在48小时内进一步进行病毒分离。•每起暴发疫情至少对5份核酸检测阳性的标本开展病毒分离,如采集标本数或核酸检测阳性的标本数小于5份,则对全部标本均进行病毒分离:–对于具备病毒分离能力的区县CDC,自行开展病毒分离。–对于不具备病毒分离能力的区县CDC,将核酸检测流感病毒阳性的标本送市CDC开展病毒分离。•病毒分离结果需上报“中国流感监测信息系统”。3、标本报送•分离到的所有符合报送标准的流感毒株,在完成标本检测后1周内:–国家级流感监测网络实验室同时报送国家流感中心和市CDC–非国家级网络实验室报送市CDC,由市CDC负责上送国家流感中心•标本采集到报送国家流感中心的时间不超过1个月。五、疫情控制•病例管理•加强室内通风,保持个人卫生•疫情监测分析•易感高危人群•消毒•加强健康教育•预防性服药1、病例管理•对发热(体温≥38℃),或≥37.5℃伴畏寒、咳嗽头痛、肌肉酸痛者,应劝说其及时就医并回家休息或安排在单独宿舍区居住,休息期间不参加集体活动,不进入公共场所。疫情发生单位配合当地卫生部门追踪记录其转归情况。•体温恢复正常、其他流感样症状消失48小时后或根据医生建议,患者可正常上课或上班。2、加强室内通风,保持个人卫生•注意保持教室、宿舍、食堂等场所的空气流通,经常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新鲜。每天通风不少于2小时。学生上课时,宿舍要开窗通风;课间和课后教室通风。并注意将窗户全部打开,形成对流。•自然通风不良的,应采取机械条件加强通风。如确要使用的中央空调和分体空调,应清洗消毒空气滤网、管道后再使用。•使用分体式空调的场所应定时多次开启门窗,或启动换气风扇换气,换气完毕再继续使用。换气时间按风扇流量、室内空间大小而定。•勤晾晒被褥、勤换衣、勤洗手、不共用毛巾手帕等;咳嗽和打喷嚏时用纸巾或袖子遮住口、鼻,出现流感样症状后或接触病人时要戴口罩。3、疫情监测分析•发生流感样病例暴发疫情的学校及托幼机构应强化每日晨检制度,做好详细记录,追踪学生缺课原因,以便及早发现流感样病人并采取相应措施。•学校内因病缺勤/缺课人数短期内异常增加时,应在向教育行政部门报告的同时向当地卫生部门报告。•医疗机构门诊监测–医疗机构的门、急诊短期内发现就诊的流感样病例(尤其是中小学生)明显增多时,应做好登记,及时向当地防保所或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信息监测–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根据学校、辖区内医疗机构以及其他信息来源的报告情况,进行综合分析,评估疫情趋势,发现流感暴发的苗头时及时预警。4、易感高危人群•在流感样病例暴发期间,儿童、老年人和慢性病患者等高危人群要减少或避免参加集体活动。•根据实际情况,建议暂停或禁止学校等单位在暴发期间进行集体活动,尽可能减少与发病班级学生(员工)的接触,避免全校(单位)或较多人员集会,限制外来人员进入学校。提倡学生多进行户外活动,但应减少剧烈运动。在必要情况下根据专家建议可采取停课措施。5、消毒•在疫情发生期间,相关单位要采取日常消毒和终末消毒相结合的措施。日常消毒可在区县CDC的指导下,由疫情发生单位自行开展;终末消毒由区县CDC开展。6、加强健康教育•在疫情发生单位可采用张贴宣传画、板报、折页和告知信等形式宣传卫生防病知识。7、预防性服药•首选奥司他韦和扎那米韦,用法参考WHO推荐量。预防性服药采取自愿原则,服药前要告知药物疗效、可能的副作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