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基工程施工方案1工程概况临沧天有实验学校校内次干道道路工程设计标准市政次干道《Ⅲ》路基宽度B=11m行车道2×3m人行道2×2.5m路面横坡:行车道、路缘带及硬路肩为2%路堤边设置重力式挡土墙本路段软基处理长度635米,主要因本地块前期为粘土回填,回填深度约2-3m,粘土下为淤泥层,淤泥层厚度约5m。前期地块回填时没有进行认真的回填碾压,地表水、地下水淤积,路基软弱,不满足设计要求,需要进行软基处理。2软基处理方法意见根据现场考察,最节约投资的处理方法为,设置排水盲沟,砂石土换填碾压填筑。由于本工程所在地区雨水多,地表水丰富,为保证路基的稳定,必须设计路基排水盲沟,拦截地表水,组织路基排水体系。3施工工艺控制开挖表层粘土(约1.5~3m)至淤泥层后,先设置井点抽排地表水,在道路左侧设置80*80cm碎石盲沟一条,贯穿整条道路,盲沟用土工布包裹,盲沟出水口连接市政管网,有组织排水。然后采用透水性能好的砂石回填碾压、振动,挤压淤泥,稳定路基。碾压结束后。在进行上一层砂石土回填碾压。路基砂石土回填采用自卸汽车运输,分段分层铺筑,推土机整平,压路机压实。路堤填筑的填料粒径必须符合标书技术规范要求,材料最小强度要得到监理工程师的认可与批准。最关键的要控制粒径,砂石土材料的最大粒径按不得大于压实层厚度的2/3计算,适合填料的砂石土最大粒径控制在15cm以内,路槽底面以下80cm范围内粒径不大于10cm。这是保证路堤质量的关键,要予以极大的重视。人工配合剔除个别大块的石渣。填筑路基必须分层,松铺层厚控制在30cm~40cm,自卸汽车卸土时根据土石方数量摊铺面积分点卸下,由施工人员划分指定。路基分层填筑,应从原地面低洼处开始。路基填方前必须挖好该段路基两边的排水沟,最底层应铺出3%的路拱。压实采用静压与振动碾压搭配组合:每层先用20吨压路机静压1-2遍,然后振动碾压压实。碾压从路基边缘向路中进行;对于超高地段,路基的曲线段由内侧向外侧进行碾压。根据本标段特点,填方尽量选用4-15cm岩渣石料,以保证路基填方的均匀、密实、不亲水,充分利用填料的嵌挤与填充作用。路基施工前应组织测量专业组先进行中线复测,高程复测,水准点增设横断面复测与放样。路基路面底面以下0-30cm的填料最小强度(CBR)应不小于8,选择最大粒径不大于10cm的矿渣填筑;路面底面以下30-80cm层的填料CBR值不小于5。填料最大粒径不超过10cm。沉降观测路基填筑时应控制侧向位移和沉降速率,只有当符合设计要求的稳定标准,才可继续加载,进行上一层填筑。为控制侧向位移和沉降速率,应进行水平位移和沉降观测,观测方法:测量沉降板的标高,并与基点桩的标高比较,即可知沉降量。每一层填筑时均应观测一次,填筑间歇期每3天观测一次,填筑完毕后第一个月每周测一次,第二个月每隔十五天测一次,第三个月开始每隔一月观测一次,直至基础固结。在路基碾压之前,由工地试验人员测定土的含水率,控制土中水的含水率在最佳含水量±2%时方可碾压成型。若土的含水率偏大,就必须凉晒处理,若土的含水率偏小,可洒适当的水。路基碾压时要从边部向中间碾压,碾压时先轻型,后重型,先慢后快。碾压时,后轮每次应重叠1/2轮宽,当压路机后轮压实路基全宽时,即为一遍。有试验路段提供的压实遍数来控制压实度,碾压完毕后,表观应平整,无轮迹,压实度的抽验频率,按施工规范的要求检查。施工段接头处理,填方路堤分几个作业段施工,两个相邻接头处不在同一时间填筑,则先填段应按1∶1坡度分层留台阶,如两段同时施工,则应分层相互交叠衔接,其搭接长度不得小于2米。前一遍与后一遍的接头应错开,不允许漏压和死角存在,保证压实均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