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唐音与宋调——中国诗歌发展的高峰上编:中国古代诗歌发展史内容提要:(一)、李白与杜甫——唐诗发展史上的双子星座(二)从唐音到宋调1、宋诗的基本特质2、从唐音到宋调(三)苏、黄与江西诗派1、苏、黄的开创性贡献2、江西诗派及其代表作家(四)走出“江西”、众派纷呈的南宋诗坛第一节李白与杜甫——唐诗发展史上的双子星座李白的天才、气质,在中国诗歌史上独一无二,他的作品内涵有无限的丰富性,李白是盛唐的骄子,他的作品,反映了盛唐社会的精神风貌,特别是士人精神风貌的各个侧面。李白在艺术上的巨大成就更是令人称道的。李白有着自己独到的诗美理想。“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审美观体现在他的各体创作之中。他把乐府诗的创作推进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峰,他极大地丰富了古体诗的表现技巧,并且把七绝引向成熟的阶段。关于李白诗歌的艺术特色刘大杰《中国文学发展史》:“李白作品的最大特色,在于创造了艺术的鲜明形象,雄放无比的多样的风格,在诗歌的语言上,放射出五光十色的奇丽的光辉,形成明朗透彻的个性。他是一个英气勃勃狂放不羁的人,作起诗来,便不屑于细微的雕琢与对偶的安排,他用着大刀阔斧变化莫测的手法与线条,去涂写他心目中的印象和情感。无论是长诗或是短诗,一到他的手里,好像一点不费气力似的,一点不加思考似的,便那么巧妙那么自然地写成了。所谓‘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正是他的诗境。同时在他的诗里(尤其是他的七言歌行),具有一种排山倒海、万马奔腾的气势,读了只能使人惊奇和赞叹。”李白继承发展了陈子昂的诗歌革新精神,反对齐、梁以来艳薄柔靡的诗风,以“复古”自任,力求诗歌创作自然、清新、富有生活气息。李白在乐府诗创作方面取得了突出成就。现存李白诗九百余首,乐府诗就有一百四十余首,他的许多著名诗篇都是乐府,而且大都是古题。李白的乐府诗,可称为文人拟古乐府之巅。在其乐府诗中,诗人大胆运用民间语言,汲纳民歌风格,很少雕饰,最近自然。使诗的内容、形式,都得到了创造性的发展。《子夜吴歌》:“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玉阶怨》:“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却下水精帘,玲珑望秋月。”李白古乐府中有着诗人的鲜明个性,而非纯为模拟。他之所作,虽为古题,却因是杂以个人的情怀,因而具有非常丰富的内涵与时代色彩。《长相思》:“长相思,在长安。络纬秋啼金井阑,微霜凄凄簟色寒。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美人如花隔云端。上有青冥之高天,下有渌水之波澜。天长路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长相思,摧心肝!”《将进酒》李白的古乐府还善于将对政治问题的见解运人那种迷离惝恍的意境、氛围之中。《蜀道难》、《远别离》等名篇都包蕴了诗人对政局的隐忧。《蜀道难》“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远别离》“我纵言之将何补?皇穹窃恐不照余之忠诚,雷凭凭兮欲吼怒。尧舜当之亦禅禹。君失臣兮龙为鱼,权归臣兮鼠变虎。”李白的歌行体诗,成就更高。歌行体制自由,与李白豪放不羁、不受拘束的个性颇相吻合,非常适合于他的感情表达方式。因而,写来也就格外精彩。李白歌行体名篇甚多,如《梦游天姥吟留别》、《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鸣皋歌送岑征君》、《长干行》、《梁甫吟》、《西岳云台歌送丹邱子》、《宣州谢跳、楼饯别校书叔云》、《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日出入行》、《襄阳歌》等等。李白的歌行,给人以行云流水之感。这些歌行体诗不仅情感一气直下,而且它的意象组合往往是大跨度的。《宣州谢跳楼饯别校书叔云》、《江上吟》、《西岳云台歌》皆然。《江上吟》:“木兰之枢沙棠舟,玉箫金管坐两头。美酒樽中置千斛,载妓随波任去留。仙人有待乘黄鹤,海客无心随白鸥。屈平词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州。功名富贵若长在,汉水亦应西北流。”李白又以绝句的创作称雄于诗史。李白绝句含蓄蕴藉而又自然天成,仿佛脱口而出,却又韵味无穷。五绝中如《独坐敬亭山》、《秋浦歌》、《静夜思》、《夜下征虏亭》、《劳劳亭》等等,都是清莹灵动而又韵味十足的名作。《独坐敬亭山》:“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静夜思扩》“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绝句中成就最高的,当推七绝。李白的七绝,不仅写得自然含蓄,而且境界高远。李白名篇甚多,如《客中作》、《早发白帝城》、《峨嵋山月歌》、《赠汪伦》、《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望庐山瀑布》、《山中问答》、《望天门山》、《秋下荆门》、《春夜洛城闻笛》、《清平调词三首》、《陪族叔刑部侍郎哗及中书贾舍人至游洞庭五首》、《山中与幽人对酌》等等。“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桃花流水宥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山中问答》)“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望天门山》)“谁家玉笛暗飞声,散人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春夜洛城闻笛》)“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山中与幽人对酌》)李白所作律诗不多,五律、七律加在一起约有百十余首,其中七律就更少,只有八首。太白律作少的原因是诗人天才豪逸,不愿因格律束缚自己奔放不羁的情感。但李白的五律中仍多传诵人口的名篇,如《送友人》、《渡荆门送别》等。《渡荆门送别》一诗:“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人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夜泊牛渚怀古》:“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明朝挂帆去,枫叶落纷纷。”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杜少陵,杜工部等。号称“诗圣”。一生写诗一千四百多首。原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唐肃宗时,官左拾遗。后入蜀,友人严武推荐他做剑南节度府参谋,加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后世又称他杜拾遗、杜工部。杜甫的经历和诗歌创作可以分为四个时期:一、读书和漫游时期(三十五岁以前)所谓“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开元19(时20岁)年始漫游吴越,5年之后归洛阳应举,不第。再漫游齐赵。后在洛阳遇李白,继遇高适,三人同游梁、宋。二、困居长安时期(三十五至四十四岁)长安应试,落第。后来向皇帝献赋,向贵人投赠,过着“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的生活,后得任右卫率府胄曹参军。期间写有《兵车行》、《丽人行》、《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三、陷贼和为官时期(四十五至四十八岁)安史之乱后投肃宗,途为安史叛军俘获,押到长安,写成《月夜》、《春望》、《哀江头》、《悲陈陶》等诗。后潜逃到凤翔行在,做左拾遗。由于忠言直谏,上疏为宰相房琯事被贬华州司功参军。后,他用诗的形式把他的见闻真实地记录下来,即“三吏”、“三别”。四、西南飘泊时期(四十八至五十八岁)弃官逃难,经秦州、同谷等地,到了成都。蜀中军阀作乱,漂流到梓州、阆州。严武为剑南节度使摄成都,杜甫投往投,严武死,他再度飘泊,在夔州住两年,继又漂流到湖北、湖南一带,病死在湘江上。这时期,其作品有《水槛遣心》、《春夜喜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病橘》、《登楼》、《蜀相》、《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又呈吴郎》、《登高》、《秋兴》、《三绝句》、《岁晏行》等。杜诗总体风格上的沉郁顿挫,是有其深刻的时代因素的。之所以把他归人盛唐,其主要理由在于杜甫是盛唐文化哺育的诗人。他在诗中所表现的社会理想,所体现出的浑涵苍茫的宏大气势,他那“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积极用世之心,都是盛唐所赋予的。杜甫有着与李白不同的家庭出身,世代“奉儒守官”的家庭给他以封建正统儒学思想的深刻熏陶,对功名的渴望与对国家民族命运的强烈关注,都与其儒学观念有内在的联系。杜甫的一生,饱经坎坷,历经磨难。长安求仕的十年中他“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处处潜悲辛”“安史之乱”爆发之后,漂泊流浪。《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洗兵马:“隐士休歌紫芝曲,词人解撰河清颂。田家望望惜雨干,布谷处处催春种。淇上健儿归莫懒,城南思妇愁多梦。安得壮士挽天河,净洗甲兵长不用!”以“诗史”来称道杜诗,意谓诗人杜甫用他的诗笔非常客观、形象记叙了那个“安史之乱”时期唐代的社会状况,如《北征》、《悲陈陶》、《悲青坂》、《塞芦子》、“三吏”、“三别”等许多诗篇,把时代的悲剧、人民的灾难都凝结在纸上,使千百年后的读者仍能真切地感受到那个时代的具体风貌;同时,诗人并非纯然客观地实录彼时彼地的其人其事,而是在写实的过程中表达了自己的倾向,对当时的政治、军事事件的看法,在冷静的写实中发之以议论,这些议论有的还是相当深刻的。“莫取金汤固,长令宇宙新。不过行俭德,盗贼本王臣。”(《有感》五首之二)“焉得铸兵为农器,一寸荒田牛得耕。牛尽耕,蚕亦成,不劳烈士泪滂沱,男谷女丝行复歌。”(《蚕谷行》)杜甫写在“安史之乱”前后的名篇,除了向外写时事见闻、写社会动态的系列,还有另外一个系列,那便是写自己的切身体验、对亲人故友的思念以及忧念家国之情的作品,这类篇什也是写得极为感人的,如《月夜》、《春望》、《喜达行在所》、《述怀》、《羌村三首》、《北征》、《彭衙行》等什。《羌村三首》之一:“峥嵘赤云西,日脚下平地。柴门鸟雀噪,归客千里至。妻孥怪我在,惊定还拭泪。世乱遭飘荡,生还偶然遂。邻人满墙头,感叹亦歃欷。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杜诗中写友情之作也是极为深挚感人的。如《梦李白二首》、《赠卫八处士》、《天末怀李白》等等,《梦李白》其一:“死别已吞声,生别常恻恻。江南瘴疠地,逐客无消息。故人人我梦,明我长相忆。恐非平生魂,路远不可测。魂来枫林青,魂返关塞黑。君今在罗网,何以有羽翼?落月满屋梁,犹疑照颜色。水深波浪阔,无使蛟龙得!”杜甫避乱到成都后,居草堂,有一段较为安定的生活,诗人带着欣悦的眼光来晤对自然,用诗笔来传写事物之美。这一阶段,诗人写了许多表现风物与生活之美的诗,风神秀逸,体物工致,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如《梅雨》、《为农》、《狂夫》、《江村》、《野老》、《南邻》、《春夜喜雨》、《江亭》诸诗。杜诗诸体皆备,且多名篇。在诗歌体制上颇有建树。如杜甫的新题乐府,便是唐代新乐府运动的“导夫先路”者。杜甫发扬了汉乐府民歌“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精神,取材于现实,自拟新题,摆脱了以往因袭古题的框架,而开创了新题乐府的先河,为后来白居易、元稹的“新乐府运动”作了很好的准备。杜甫新题乐府的名篇有《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等“三吏”、“三别”,还有《哀江头》、《哀王孙》、《兵车行》、《丽人行》等。乐府诗有较强的叙事性和讽喻性,这两个特点在杜甫的新乐府中得到了强化。杜甫的新乐府长于叙事,同时又在叙事中刻画出十分鲜活的艺术形象杜甫的新题乐府的讽喻性是很强的。诗人在用乐府诗的形式来叙写时事的同时,便直接或间接地表达了自己的看法,或对统治者提出规箴。《悲青坂》“焉得附书与我军,忍待明年莫仓卒!”《丽人行》结尾:“炙手可热势绝伦,慎莫近前丞相嗔!”杜甫的律诗成就堪称唐人之最。无论五律抑或七律,杜诗都是以毫发无憾的精严格律创造出浑然一体的审美境界,且愈老愈健。明胡应麟评杜甫五律为:“规模正大,格致沉深,而体势飞动”,“自开元独步至今”(《诗薮·内编》卷四)杜之五律名篇颇多,如《春望》、《月夜》、《月夜忆舍弟》、《捣衣》、《春夜喜雨》、《旅夜书怀》、《草阁》等等。《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旅夜书怀》:“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沥大江流。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杜甫的七律在诗歌史上有更重要的地位。他在七律方面所起的作用及贡献,超过他的五律。七律的真正成熟,可以说是在杜甫手上,晚年七律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