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kV~220kV架空送电线路测量规范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35kV~220kV架空送电线路测量规程目次1范围2引用标准3总则4选择路径方案4.1室内选择路径方案4.2现场选择路径方案5选线及定线测量5.1选线测量5.2定线测量6桩间距离及高差测量6.1视距法测距6.2光电测距6.3高差测量7平面及高程联系测量7.1平面联系测量7.2高程联系测量8平断面测量8.1平面测量8.2断面测量9交叉跨越测量10定位及检查测量11CAD技术12GPS测量12.1应用范围12.2技术要求12.3定线测量12.4定位测量12.5数据处理13技术检查和资料整理、提交及归档13.1技术检查13.2资料整理、提交及归档附录A(标准的附录)DJ6型光学经纬仪的检验附录B(标准的附录)光电测距仪的检验附录C(标准的附录)送电线路平断面图图式附录D(标准的附录)送电线路平断面图样图附录E(标准的附录)大跨越分图样图(见插页)附录F(标准的附录)拥挤地段平面图样图附录G(标准的附录)变电所进出线平面图样图附录H(标准的附录)通信线路危险影响相对位置图样图附录J(标准的附录)塔基断面图样图附录K(标准的附录)测量标桩规格附录L(标准的附录)测量报告提纲附录M(提示的附录)相关标准条文说明1范围本规程适用于35kV~220kV架空送电线路的测量工作。35kV以下电压等级的架空送电线路测量工作可参照执行。本规程不含大跨越及航空摄影测量的技术要求,遇有大跨越和航空摄影测量时,应执行现行的标准DL/T5049和DL/T5138。2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标准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3总则3.0.1为了统一架空送电线路(以下简称送电线路)工程中的测量技术要求,满足送电线路建设中设计的需要,及时、准确地为设计各阶段提供符合质量要求的测绘资料,特制订本规程。3.0.2送电线路的勘测阶段应与设计阶段相适应,分为初勘(初步设计)和终勘定位(施工图设计)两个阶段。3.0.3测量仪器工具必须做到及时检查校正,使其保持良好状态。检查项目可参照附录A或附录B。3.0.4外业采集的原始数据,必须做到真实、齐全。手工记录的原始数据严禁擦拭、涂改、转抄、事后补记。电子记录严禁随意修改。3.0.5送电线路的测量工作除应执行本规程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4选择路径方案4.1室内选择路径方案4.1.1配合设计专业搜集沿线供室内选择路径的1∶50000地形图。在规划区、拥挤地段、地形复杂区域、大跨越等特殊地段,宜搜集1∶10000或大比例尺地形图。GB/T5791—19931∶50001∶10000地形图图式GB/T16818—1997中、短程光电测距规范DL/T5026—1993电力工程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规定DL/T5049—1995架空送电线路大跨越工程勘测技术规定DL/T5138—2001架空送电线路航空摄影测量技术规程4.1.2根据需要搜集有关的平面和高程控制资料。4.2现场选择路径方案4.2.1配合设计专业将室内选择的路径方案经过现场踏勘比较,选出经济合理、施工方便、运行安全的路径方案。4.2.2当配合设计专业现场选择路径方案时,应沿线察看和重点踏勘相结合。对影响路径方案成立的有关协议区、拥挤地段、大跨越、重要交叉跨越及地形、地质、水文、气象条件复杂的地段应重点踏勘,必要时用仪器落实路径。对有特殊要求的通信线应实测交叉角。4.2.3当发现对路径有影响的地物(房屋、道路、工矿区、军事设施等)、地貌与图纸不符时,应进行补充调绘,并协助设计专业做好路径方案图。4.2.4当出现大跨越、大档距或路径通过拥挤地段、重要交叉跨越等情况时,视设计和水文气象专业的需要测绘平面及断面图。平面图的比例尺可采用1∶2000或1∶5000,断面图的比例尺可采用纵向1∶200或1∶500,横向1∶2000或1∶5000。4.2.5配合设计专业测绘(搜集)变电所或发电厂进出线平面图,比例尺可采用1∶1000或1∶2000。4.2.6当路径对通信线路有危险影响时,应按设计专业的要求施测或调绘通信线路的位置,并协助设计专业做好通信线路危险影响相对位置图,比例尺可采用1∶10000或1∶50000。4.2.7本节中的有关图式及样图见附录C~附录H。5选线及定线测量5.1选线测量5.1.1根据批准的路径方案进行实地选线。在地形条件复杂的地区,选线时应协助设计专业做到线、位结合,走向合理。5.1.2当线路通过有关协议区时,应按协议要求用仪器选定路径或进行坐标放线。5.1.3当线路跨越一、二级通信线及地下通信电缆,且交叉角较小可能影响路径成立时,应采用仪器定线并施测其交叉角。5.2定线测量5.2.1定线测量的方法可采用直接定线或间接定线。以相邻两直线桩中心为基准延伸直线,其偏离直线方向的水平角值不应大于±1′。5.2.2以相邻两直线桩中心直接延伸直线时,应采用经纬仪正倒镜分中法或角度分中法。直线延伸的长度平地不应大于800m,山区不宜大于1200m。5.2.3直线桩(Z)、转角桩(J)、杆塔位桩(G)应分别按顺序编号。标桩的规格、材料可参照附录K。视工程具体情况,宜适当埋设永久性或半永久性标桩。5.2.4直线桩应设在便于桩间距离及高差测量、平断面测量、交叉跨越测量、定位及检查测量和能较长期保存处。桩间距离不宜大于400m,当地形条件受限制时,桩间距离可适当放长。5.2.5直接定线测量的技术要求应符合表5.2.5规定。定线时照准的前后视目标必须立直,应尽量瞄准目标的下部。当前后视距离出现小于40m时,必须提高仪器对中、整平、照准的精度,目标应细、直,且直线延伸的距离不宜过长。表5.2.5直接定线测量的技术要求仪器型号仪器对中误差mm水平气泡偏移格正倒镜二次点位之差mDJ6不大于3不大于1每百米不超过0.065.2.6直接定线后,直线桩应施测水平角半测回,其精度应符合5.2.1的规定。5.2.7间接定线可采用钢尺量距的矩形法、等腰三角形法或光电测距的支导线法等方法。测距技术要求应符合表5.2.7-1规定,测角技术要求应符合表5.2.7-2规定。表5.2.7-1间接定线测距技术要求仪器型号仪器对中误差mm水平气泡偏移格角度设置钢尺量距光电测距方法限差mm方法长度m两次丈量较差相对误差方法长度m对测距差相误差DJ6不大于3不大于1正倒镜两次点位取中两次点位之差每10m不大于3往返丈量不小于20不大于801/2000对向观测各一测回不小于501/5000表5.2.7-2间接定线测角技术要求仪器型号观测方法测回数2C互差′读数′成果取至DJ6方向法110.1(′′)5.2.8当采用前视法加定直线桩时,必须在正倒镜分中法定好前视直线桩后,才允许在其间加定直线桩。在标定完最后一个直线桩后,应施测水平角半测回,检查仪器是否变动。桩间距离应力求均匀,并在所加的直线桩位检测直线角。5.2.9转角测量技术要求应符合表5.2.9规定。仪器型号观测方法测回数2C互差′读数′成要取至DJ6方向法110.1(′)6桩间距离及高差测量6.1视距法测距6.1.1视距法测距应采用不低于DJ6型精度的经纬仪。视距尺的衔接处应紧密、牢固,尺面刻划应清晰。观测时标尺必须立直。视距测量的桩间距离应是独立观测量并有多余观测,成果取中数。6.1.2视距法测距应采用对向观测,当不能作对向观测时可采用同向观测,并应注意不要立错桩号。1对向观测应往返各一测回。采用普通视距尺时,每测回正镜读视距尺两丝切尺数及中丝读天顶距,倒镜直读视距及中丝读天顶距。当采用视距、对数双面尺时,往返测各以正镜或倒镜读视距尺两丝切尺数及中丝读天顶距,倒镜或正镜读对数尺及中丝读天顶距。2同向观测应同向两测回。采用普通视距尺时,第一测回正镜读视距尺两丝切尺数(不宜切在整米或整分米上)及中丝读天顶距,倒镜直读视距及中丝读天顶距。第二测回应变动切尺数,读数要求同第一测回。当采用视距、对数双面尺时,视距尺观测一测回,对数尺观测一测回,操作要求同1。6.1.3视距法测距的技术要求应符合表6.1.3规定。表6.1.3视距法测距技术要求标尺测回数测距较差相对误差读数成果取至对向观测同向观测对向观测同向观测普通视距尺往返各一测回二测回1/1501/200mm直读对数尺对数第三位6.1.4视距应采用宽面大分划标尺,视距长度平地不宜大于400m;丘陵不宜大于600m;山区不宜大于800m。6.1.5当空气不稳定和呈像模糊时,应适当缩短视距长度。因自然条件影响标尺立直和读数有困难时,应停止观测。6.1.6当视距较长或坡度较大视距法难以达到精度要求时,宜采用三角解析法。6.2光电测距6.2.1用光电测距仪测距时,应进行对向观测。当不能作对向观测时可用同向观测,同时应采取防止粗差的有效措施。1对向观测时,测量距离应往返各一测回,每测回两次读数,各测回成果取两次读数的平均值(可不作气象改正),并按垂直角及距离之大小作倾斜改正,水平距计算至分米,成果取至米。2同向观测时,测距应两测回,每测回两次读数,作业要求同1。3对向或同向观测时,两次测距较差的相对误差不应大于1/1000。两测回较差超限时,应补测一测回,并选用两组合格的成果,否则应重新观测两测回。当距离小于100m时,测距较差不应大于0.1m。6.2.2桩间距离应是独立观测值,非特殊情况,不应采用一测站连续测多段距离来求得桩间距。6.2.3测距注意事项:1在有电磁场影响的范围内,如在高电压物体附近,不宜架设光电测距仪或反光镜。测距时应暂停无线电通话。2架设仪器后,测站、镜站不得离人。3严禁将照准头对向太阳,测距时应避免有另外的反光体位于测线或其延长线上。4观测时棱镜面应对准测距仪的测距头。当倾角(高差)较大时,更应相互对准。5必须严格按仪器使用说明操作,发现异常应停止观测,分析原因,以保证成果正确和仪器安全。6.3高差测量6.3.1高差测量可采用视距高程、光电测距三角高程两种方法。高差测量应对向观测往返各一测回,条件困难时可采用同向观测两测回,第二测回观测时应变动切尺数(变动范围不宜小于0.5m)。6.3.2三角高程测量时,天顶距读至0.5′,仪器高量至厘米,两测回高差取中数,计算至厘米,成果取至分米。6.3.3当采用三角解析法测距或光电测距仪测距时,其三角高程两测回的高差较差不应大于±0.4Sm(S\为测距边长,以km为单位)。6.3.4距离超过400m时,高差应加地球曲率及折光差改正。地球曲率及折光差改正数计算公式为:γ=RK21S2(6.3.4)式中:γ——地球曲率及折光差改正数(m);R——地球平均曲率半径,当纬度为35°时,R=6371000m;S——边长(m);K——折光系数,取0.13。6.3.5若高差较差超限时,应补测一测回,选用其中两测回合格的成果。否则应重新观测两测回。7平面及高程联系测量7.1平面联系测量7.1.1当送电线路通过城市规划区、工矿区、军事设施区及文物保护区等地段,并根据协议要求需要取得统一的平面坐标系统时,应进行平面坐标联系测量。7.1.2平面联系测量方法,视需要可采用图解、导线、交会等方法,有条件时可采用GPS测量。7.1.3联测精度的限差,在没有特殊要求的情况下,城市规划区要求转角塔中心的点位误差,不应大于该城市规划用图图面上的0.6mm。有特殊要求时,可按要求精度进行联测。7.2高程联系测量7.2.1当送电线路通过河流、湖泊、水库、河网地段及水淹区时,应视水文专业的需要进行高程联测及洪水痕迹的测量工作。7.2.2当线路跨越规划或正在施工的铁路、公路、架空管道等建筑物时,应根据设计需要进行高程联系测量。7.2.3送电线路高程联系测量应进行往返观测,其方法可采用视距高程测量,如有特殊要求,宜采用相应等级的光电测距三角高程测量。7.2.4视距高程应对向观测各一测回,高差闭合差不应大于式(7.2.4)规定:fh=±0.1al/n(7.2.4)式中:fh——高差闭合差(m);a——平均垂直角(°),小于3°时按3°计;L——路线长度(km);n——测距边数

1 / 3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