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培训教材序言每年全球由于意外事故导致死亡350万人,其中劳动工伤与职业病造成死亡的110万人,交通事故死亡80余万人,每秒钟7个家庭饱尝事故灾难带来的苦果。生产和生活中发生意外事故和职业危害,如同“无形的战争”在侵害着我们的社会、经济和家庭。经过国家有关主管部门统计,我国工伤死亡率是0.12‰,而发达国家仅仅是0.02‰。形成这种局面主要是以下原因造成的:首先,我国的工矿企业生产技术和工艺水平相比于发达国家还是落后的,从而客观上存在安全生产的落后局面。其次,很多企业安全设施长期欠账严重,安全技术水平低下,一些新建的企业,由于短期行为的驱使,更使这种情况日趋严重,从而使重大危险源和事故隐患非常普遍。由此可见我国目前的安全生产形势不容乐观,党和国家的领导人先后对安全生产作出了重要批示,国家也通过立法的形式来确保安全生产。我国的安全生产方针是“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第一部分职业危害与职业病(职业危害)职业危害是由各种职业性有害因素所引起的危害。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会受到各种不同的劳动条件、外界环境的影响,凡是对人体有害影响的都属于职业危害。2一、职业性危害因素劳动过程中对劳动者健康和劳动能力产生有害作用的职业性因素,都称为职业性危害因素。可分为如下几个方面:(一)生产环境中的危害因素,包括三大类:1、化学因素:生产性化学因素可能引起职业中毒,包括生产性毒物和粉尘等等。例如:铅、汞、氧化锌等金属及非金属氧化物;苯、硝基苯等有机化合物;生产性粉尘、有毒气体等。2、物理因素:异常的气温条件、异常的气压条件、各种有害射线、生产噪声和振动等。3、生物因素:主要指可能接触到的微生物和寄生虫等。(二)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1、劳动组织和劳动制度不合理,如劳动时间过长,劳动休息制度不健全等。2、劳动强度过大或者劳动安排不当,如安排的作业与劳动者生理状况不适应等。3、个别器官和系统过度紧张,如视力紧张等。4、长时间处于某种不良体位或使用不合理的工具等。5、精神紧张等。(三)生产中的卫生条件差造成的危害因素1、生产场所设计不符合职业安全卫生标准和要求,如厂房狭小,车间布置不合理等。2、缺乏适当的职业卫生技术设备(如通风、照明等)。33、缺乏防尘、防毒、防暑降温等设备,或设备不完整。4、其它安全防护设备和个人防护用品方面有缺陷。二、职业性有害因素的危害职业性有害因素可能对人体造成有害影响。有害影响的产生及大小与各种条件的不同而不同。当有害因素作用不大时,人体的反应仍处于生理变化范围以内。若职业性危害因素对人体的作用超过一定的限度,并持续时间较长,则可能产生由轻到重的三种不同后果:(一)出现职业特征有害因素引起身体的外表改变,称为职业特征,如皮肤色素沉着,起老茧子等。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看作是机体对环境因素的代偿性反应。(二)抗病能力下降有害因素液可能引起人体内发生暂时性的机能改变或者出现抵抗力下降,较一般人群更容易患某些疾病。表现为患病率增高和病情加重。(三)引发职业病有害因素的作用如果达到一定的程度,持续一定时间,在防护不好的情况下,将造成特定功能和器质性病理改变,引发职业病,并且可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人的劳动能力。(职业病)凡是由生产劳动中职业性有害因素引起的疾病,在广义上均称4为职业病。职业病与生活中常见的疾病不同,一般应具备下列三个条件:一是疾病与工作场所的生产性因素有关;二是接触有害因素的剂量足以导致疾病的发生;三是受同样生产性有害因素作用的人员一年中有一定的发病率,一般不会只出现个别病人。职业病的种类有很多种,病因也很复杂。在1987年颁布的《职业病范围和职业病患者处理办法的规定》里职业病共分为9大类120余种,具体如下:1、职业中毒,包括铅、汞等金属中毒;氯气等无机气体中毒以及苯等有机物中毒。2、尘肺,包括矽肺、煤工尘肺、石棉肺、电焊工尘肺和滑石尘肺等。3、物理因素职业病,包括中暑、高原病和放射性疾病等。4、职业性传染病,包括炭疽、森林脑炎和布氏杆菌病等。5、职业性皮肤病,包括接触性皮炎、痤疮和溃疡等。6、职业性眼病,包括化学性眼部烧伤及职业性白内障等。7、职业性耳鼻喉疾病,包括噪声聋和镉鼻染等。8、职业性肿瘤,包括石棉所致肺癌、苯所致白血病和焦炉工人肺癌等。9、其它职业病,包括化学灼伤、金属烟热和棉尘病等。三、职业危害与职业病的预防1、加强宣传工作。2、组织措施。53、职业卫生技术措施。4、职业卫生保健措施。5、对工业企业设计卫生进行审查。6、消除职业性危害。第二部分劳动保护管理一、什么是劳动保护?劳动保护,指劳动过程中为保护劳动者的安全与健康而采取的各种措施。包括改善劳动条件,预防工伤事故与职业病,规定劳动者有适当的休息时间,对特殊工种(如高温、高空、井下、有毒等)的职工、女职工与未成年职工进行特殊保护,以及各种劳动保护管理制度等。劳动保护是一门涉及到多门学科的综合性科学。一般由劳动保护管理、劳动安全技术和劳动卫生三部分内容组成。二、劳动保护的意义?1、劳动保护是党和国家的一项重要政策,也是社会主义企业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2、劳动保护是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条件。3、保护好劳动者的安全和健康,对于一个家庭和社会都有很大的影响。三、劳动保护的主要内容?1、积极与工伤事故作斗争,力争减少和消灭工伤事故,保障劳动者的劳动安全。2、积极与职业毒害做斗争,消除生产劳动中的职业危害、职6业中毒,保证劳动者的身体健康。3、改善劳动条件,减轻劳动强度。采取一切组织和技术措施,在发展生产和革新技术的基础上,变有害为无害,变危险为安全,变笨重为轻松,变肮脏为清洁,实现安全生产和文明生产。4、搞好劳役结合,保证劳动者有适当的休息时间,使劳动者能够精力充沛地从事生产劳动。5、根据妇女地生理特点,对劳动妇女进行特殊保护,使妇女的身心健康得到保障。四、完成劳动保护任务主要采取那些措施?1、加强劳动保护宣传和教育。2、严格执行法规制度,加强劳动保护法制工作。3、加强劳动保护监察工作。4、不断改善劳动条件。5、要积极开展劳动保护的科学研究工作。6、经常交流推广劳动保护工作经验。7、搞好有关部门的协作和配合工作。五、目前烧碱厂存在的职业性有害因素有哪些,采取何种劳保措施?目前烧碱厂存在的职业性危害因素有:石棉(致癌物)、中毒性气体(氯气)及化学灼伤性物质(烧碱、盐酸)。采取劳保措施,包括两个方面:1、装置设备,包括各种抽气设施(电石库、大料仓),安全报7警设施(乙炔气体探头)以及空气呼吸器等。2、个人劳动保护用品,包括劳保服、防尘口罩、防砸鞋、手套(乳胶手套)以及防毒面具等。六、出现中毒(氯气)或化学灼伤(烧碱)情况的紧急救护措施。1、氯气中毒氯气引起中毒的主要途径为吸入和接触,吸入后胸闷、咳嗽,可能引起支气管炎、肺水肿,严重时可造成死亡。预防措施:⑴生产使用氯气的设备,应绝对密闭。⑵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氯气外逸。⑶定期检修设备。⑷充分、有效的排风设备。以防氯气逸出,可及时排除。⑸排出的氯气应经碱液处理,以免污染大气。⑹经常进行安全生产及有关知识教育,使职工思想上有认识,生产中有制度,意外时有措施。急救措施:及时将中毒人员撤至空气新鲜处,必要时给予输氧,并及时送往医院。因考虑肺水肿的可能,故严禁对中毒者施以人工呼吸。静卧保暧,静注10%葡萄糖酸钙或地塞米松(皮下)。必须记住不能喝含洒的饮料。对粘膜、皮肤损伤者应及时用大量清水冲洗患处,必要时送医8院治疗。2、乙炔气中毒乙炔属于微毒类化合物,具有轻微麻醉作用。车间空气中允许最高浓度为500mg/m3。人体大量吸入,初期表现为兴奋、多语、哭笑不安;后为眩晕、头痛、恶心和呕吐;严重的昏迷、瞳孔对光反应消失、脉弱而不齐。预防措施:⑴生产使用乙炔的设备,应绝对密闭。⑵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乙炔外逸。⑶定期检修设备。⑷充分、有效的排风设备。以防乙炔逸出,可及时排除。⑸经常进行安全生产及有关知识教育,使职工思想上有认识,生产中有制度,意外时有措施。急救方法:迅速将伤者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采取人工呼吸或输氧,同时联系送医院治疗。3、烧碱灼伤有强烈腐蚀性,对皮肤、织物、纸张等有强腐蚀作用。引起中毒的主要途径为吸入、接触。预防措施:⑴在有能产生氢氧化钠粉尘及碱雾的生产过程,设备应为密闭9式。⑵正确使用防护用品(如防护眼镜,橡胶手套等)。急救措施:工业生产中氢氧化钠中毒的危害情况,主要是接触所引起的化学烧伤。急救措施为用大量清水或用低浓度微酸性溶液(如稀醋酸,2%的硼酸溶液等)冲洗患处,必要时送医院治疗。4、次氯酸钠灼伤次氯酸钠对皮肤和眼睛有严重的腐蚀和刺激作用,高浓度液体可引起皮肤灼伤及眼睛失明。预防措施:⑴在次氯酸钠的生产过程及使用过程中,设备应为密闭式。⑵正确使用防护用品(如防护眼镜,橡胶手套等)。急救措施:如溅在皮肤上可用稀的苏打水或氨水洗涤,或用大量水冲洗。第三部分现代安全管理一、现代安全管理的观念1、安全是一门工程学现代安全管理认为安全不是常识,而是一门工程学。安全问题必须从工程学角度出发,应从许多科学领域的知识和专门技术去解决。2、系统安全观念10所谓系统安全,就是在一个生产系统的工作时,应用安全工程技术知识,分析并排除系统内各个因素的缺陷以及可能导致灾害的危险,使系统在效能、费用和工作时间上综合达到最佳安全状态。3、预防事故的观念预防事故就是进行危险预测,即对安全隐患的排查。4、安全分析定量化安全分析定量化,就是把安全中一些非定量的的问题采取定量的方法研究,把安全从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具体的数量标准,揭示其间的数量变化规律,从而确定危险性的大小及可能导致损害的严重程度,进而选择最优化的安全措施方案。5、本质安全化观念“本质安全”是指设备自身所具有的安全保证。6、生产安全与产品安全相统一的观念除了注意生产过程和作业中的安全,还应注意产品在流通和使用过程中的安全。产品的安全涉及设计、制造、装配、包装、使用方法及标志等许多方面,也同企业的销售和采购有密切联系。二、现代安全管理的特点1、以预防为中心,进行安全分析和评价。2、从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入手,把安全和生产的稳定发展统一起来。3、建立新的安全生产管理机制,把安全机构与生产管理的各职能部门协调统一起来,实行全员管理、全过程管理。11三、现代安全管理的主要内容1、安全目标管理2、安全系统工程3、安全控制点管理4、安全信息管理5、安全工作标准化管理6、全面安全管理7、人体生物节律应用8、计算机应用四、我公司安全管理主要内容公司安全目标:千人重伤率小于等于0.2‰。公司安全生产的基本原则1.公司各级领导人员和职能部门,应在各自的工作范围内,对实现安全生产和文明生产负责。2.安全生产、人人有责,本公司的每一名员工都应该在各自的岗位上认真履行安全职责。公司各级领导人员安全职责、各职能部门及各级人员安全职责(详见安全技术管理制度)五、电石乙炔工序安全生产管理(一)电石贮存和搬运安全规定1.电石必须装在干燥、密封的方箱或编织袋中,贮存在干燥、12有良好自然通风,地势高,能防止雨水侵入的库内。2.雨天不要在室外搬运电石方箱,以防雨水侵入。3.在装卸前,应先经过检查,对可疑的电石方箱,可以先将方箱盖上的螺丝松一松再拧紧,以放出箱内可能产生的乙炔剩气。4.电石库内严禁一切烟火,开电石方箱时不得使用可能产生火星的工具。5.电石库内禁止敷设自来水和蒸汽管道,以防由于管道破裂、渗漏可能引起的电石分解。6.电石库房应设置干粉、干黄砂、石棉布等消防设备。(二)电石乙炔工序主要安全控制指标1.加料前氮排乙炔,含乙炔小于1%,加料后氮排空气,含氧3%。2.发生器温度85±2℃,压力5.33~10.7Kpa(40~80mmHg)。3.冷却塔气体出口温度≤27℃。4.次氯酸钠含氯0.07~0.1%PH=8~105.成品乙炔气含氧小于0.4%。6.原始开车时,氮排空气,含氧3%;乙炔排氮含乙炔大于95%,含氧小于0.04%方可开车。7.停车检修动火,氮排乙炔,含乙炔小于0.2%方可动火。8.乙炔系统严禁出现负压或平压。9.乙炔气柜允许使用容积在20~80%范围内。雷雨或七级以上大风天气,气柜使用容积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