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型大学模式的变革与创新:创业型大学发展模式研究总报告(赵文华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课题名称:研究型大学模式的变革与创新:创业型大学课题批准号:DIA080129学科分类:高等教育课题级别:教育部重点课题课题负责人:赵文华上海交通大学课题鉴定日期:2011年5月主要成员:易高峰余新丽冯倬琳高磊程骄杰罗旭金津2研究总报告创业型大学发展模式研究——研究型大学模式的变革与创新序言被卷入知识生产浪涛的研究型大学,直面诸多挑战与机遇。一些研究型大学开始积极寻求变革,以一种强烈的创新创业精神融入国家发展战略、嵌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并抢抓机遇,因地制宜,成功变革为创业型大学(EntrepreneurialUniversity)。作为一种新的办学模式,创业型大学主动对接国家发展战略,以“创新创业”的新姿态与其它创新机构进行更为多元的互动,将教学、科研与知识市场化相结合,不断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作为一种新的办学模式,创业型大学诞生于高等教育职能不断拓展和特性不断裂变的时期,处于高等教育机构多元化的时代,处于现代大学制度不断演变、新旧交替的十字路口。历史和现实都赋予创业型大学新的内涵和特质,它也面临着比“传统大学”更加复杂的办学环境。正因为这样,创业型大学的建设实践必然产生理论上、制度上和实践上的焦虑与困惑。而分析创业型大学的特征,探讨其发展模式也就显得既富有理论意蕴,又具有实践价值。所以,本课题的研究旨趣正是在对创业型大学内涵、特征分析的基础上,对创业型大学发展模式的反思与追问。追问源于一种信念,即创业型大学的独特性已经并继续为高等教育的变革提供思想资源,为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贡献知识力量,在一个以知识为推动力的经济社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创业型大学发展模式研究——研究型大学变革的新图景”这一课题聚焦于:什么是创业型大学?创业型大学的基准、职能是什么?创业型大学的发展模式是什么?向创业型大学变革中的研究型大学会呈现什么样的特点?研究型大学又如何转型为创业型大学?这些问题构成了研究型大学向创业型大学变革的一幅幅新图景。研究这些问题,对我国创建世界一流大学,促进高等教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3摘要本课题以“变革的知识性质”为逻辑起点,通过“理论探讨、定量分析与个案研究”的多维视角,借鉴“学术资本化”、“新制度主义”、“三螺旋”等理论,力图探究创业型大学的内涵、基准与发展模式,揭示研究型大学向创业型大学变革的特点。创业型大学通过拓展传统的教学与科研职能,承担促进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使命;扮演区域知识创新主体的角色,与政府、产业界建立新型的合作关系;注重提升研究与发展的质量,为创新创业活动提供动力;以跨学科研究中心、衍生企业、技术转移办公室等创业型组织为载体,积极开展创新创业活动;是融创业文化与学术文化为一体的新型大学。研究型大学向创业型大学变革的特点,呈现在研究型大学的“理念、组织、职能”变革和“创新创业”中。(1)研究型大学的“理念、组织、职能”变革,分别呈现出“学术人文主义”与“学术资本主义”融合,“学科型组织”与“创业型组织”结合,教学、科研职能不断拓展,并承担“创业”使命的特点。(2)研究型大学的创新创业特征为:第一,研究与发展是研究型大学创新创业的重要基础。中美研究型大学R&D比较分析表明,我国研究型大学研发能力不足,不利于创业实践。第二,成为科技创新网络中的主体是研究型大学创新创业的重要手段,研究发现处于网络边缘的大学,获取创新创业资源的能力相对较弱。第三,衍生企业是研究型大学创新创业的重要平台。我国研究型大学衍生企业呈现空间集群现象,衍生企业建设受母体大学科技经费投入、人力资源投入、科技产出三方面影响。在“理论探讨、定量分析与个案研究”之后,构建了创业型大学的发展模式。该发展模式强调创业型大学与其它创新机构形成三螺旋,其“教学”对市场做出回应,“科研”注重创新与创业理念的融合,“创业”促进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发展模式治理的关键在于建设一个有力的引领核心,运行载体依托不断拓展的创新创业平台。最后,本研究提出了有助于研究型大学向创业型大学变革的策略。4内容结构图第一章绪论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内容与解决的关键问题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预期创新之处创业型大学及相关概念界定创业型大学的基准国际上研究创业型大学的主流理论、热点与趋势知识图谱国内创业型大学研究现状与研究热点知识图谱研究现状评述第二章文献综述研究型大学的理念变革:学术人文主义与学术资本主义相融合研究型大学的组织变革:学科型组织与创业型组织相结合研究型大学的职能变革:拓展教学和科研职能,承担创业使命第三章理论研究研究型大学创新创业的重要基础:研究与发展研究型大学创新创业的重要手段:发展为科技创新网络中的主体研究型大学创新创业的重要平台:衍生企业第四章定量研究大学传统发展模式的反思创业型大学发展模式的构成与特点创业型大学发展模式的价值取向创业型大学发展模式的运行平台第五章发展模式建构创业型大学研究个案的选择麻省理工学院——创业大学的典型案例上海交通大学——朝向创新创业的姿态创业型大学研究案例的反思第六章创业型大学个案分析我国研究型大学向创业型大学变革的理性思考我国研究型大学向创业型大学变革的几点建议第七章反思与建议:实践研究5一、研究问题1.研究目的本课题的基本目的是探究创业型大学的内涵、基准与发展模式,揭示研究型大学向创业型大学变革的新图景,为我国研究型大学的改革与发展和创业型大学建设提供政策建议。2.研究意义创业型大学以其创新创业活动对社会进步所做出的实质性贡献,成为全球金融危机困境下大学变革的一种重要的战略选择,成为高等教育强国时代一个重要的发展主题,引领着新时期大学发展的新方向。而现实表明部分中国大学特别是知名大学有可能转向创业型大学。尽可能早地对创业型大学开展系统研究,对创建世界一流大学、提升我国核心竞争力将发挥重要的作用。(1)理论意义第一,为我国加快创建世界一流大学提供理论借鉴。基于大学创新创业的视角,结合区域创新创业环境,对创业型大学的内涵、基准与发展模式做详细的分析,可以激发“研究者重新探讨大学的办学规律和发展模式,识别大学新的职能,并实事求是地规划我国世界一流大学的发展思路和建设模式”。第二,为我国研究型大学的改革与发展提供理论支撑,为创业型大学的实践提供借鉴。本课题将努力走出现有研究过度集中在术语、定义和形式的辩识而缺乏实际意义的困境,努力从理论和实践研究的双重角度展开。如采用跨学科的研究方法,借鉴科学计量学的知识图谱可视化方法、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回归分析方法等对创业型大学开展研究。文章也结合个案研究,以保证研究的广度和深度。第三,丰富创业型大学的理论研究。本课题以知识性质的变革为理论支点,整合、拓展并理性运用学术资本主义、新制度主义和三螺旋等重要理论,诠释并奠定创业型大学的理论基础,也为研究型大学向创业型大学转型提供理论支撑。(2)现实意义第一,为研究型大学的创业实践提供实证支撑。本课题对我国研究型大学的研发能力进行中美实证比较;对我国“985工程”首批建设的9所高校的科技创新网络,及研究型大学的技术转移、衍生企业建设等方面进行实证分析。这些研究6将为我国政府和大学规划开展研究型大学的创业实践,促进研究型大学的改革提供有力支撑。第二,通过创业型大学发展模式的探讨,在一定程度上剖析了一种新的大学实践范式,对我国超常规、跨越式地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具有重要实践意义。本课题结合具体的个案分析,对我国研究型大学转型为创业型大学的“转型途径”、“发展模式”等重要实践问题予以研究,将为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在建设目标、理念、途径等方面提供借鉴。第三,对提升区域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实践意义。创业型大学以促进国家和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为目标,通过知识创新创业成为区域创新的发动者,通过技术转移实质性地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因此,建设创业型大学对提升区域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实践意义。3.核心概念(1)创业“entrepreneurial”是“entrepreneur”的形容词形式,而“entrepreneurial”一词来源于古法语中的一个动词“entreprendre”,意思是“着手做,从事”。《牛津英语词典》(2003)将“entrepreneur”的第一定义解释为“公共音乐机构的指导者和管理者”,但指出在政治经济领域,“entrepreneur”指“操作负责企业的人;拥有和管理生意的人;冒险获利或亏损的风险的人”1。迈克尔·夏托克认为,“‘创业’一词已经进入了高等教育管理的语汇,但各高校还远远没有向创业型转变。‘被动赋予型’自治还是比‘自我主导型’自治要普遍得多。创业首先意味着在学术上要具有开创精神,而不是指经济上的创业;先有教学科研的成功,才有经济的成功,经济效益巩固了学术成果,但不产生学术成果。创业还意味着统筹全局的管理,各种工作都是彼此关联的,把每一件工作做好就会推动学校整体工作不断向前,使学校树立起承担风险和为了新的成功进行投资的信心”2。伯顿·克拉克认为,“‘创业型’是一个含义丰富但是具有针对性的词语,指最可靠地导致现代自力更生和自我驾驭的大学的态度和程序”3。对学术创业的关注有着深刻的理论背景。18世纪著名的经济学家和作家,理1马志强.西方创业型大学的兴起和发展[D].开封:河南大学教育科学学院,2007.2[英]迈克尔·夏托克著,范怡红,黄少杰译.成功大学的管理之道[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174.3[美]伯顿·克拉克著,王承绪译.大学的持续变革——创业型大学新案例和新概念[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9.7查德·坎蒂伦(RichardCantillon)被许多人认为是术语“企业家”(entrepreneur)的创造者。坎蒂伦用这个词来指在寻求机遇的过程中扮演积极承担风险的角色的人。18世纪晚期,创业的概念被拓展到不仅仅包括承担风险,还要策划、引导、组织甚至拥有生产要素。20世纪30年代中期,创业的概念被拓展了,约瑟夫·熊彼特(JosephSchumpeter)提出,创业包括创新和未曾尝试过的技术,或是他所谓的创造性毁灭的时候。创造性毁灭就是用相应的更好的产品、工序、观念和企业,来替代现存的产品、工序、观念和企业的过程。20世纪最后的发展是彼得·德鲁克(PeterDrucker)有关创业是使机会最大化的内容4。本课题认为“创业”一词也已进入我国高等教育管理的语汇。创业不仅发生在营利性机构,也发生在非营利性机构。创业是大学前进的一种内在动力,是一种自立更生、奋勇向前的进取精神;创业首先是学术上的创新,是教师拥有话语权的一种体现,是大学办学自主权的彰显;创业有利于知识实现本身的价值,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但知识的市场化不是大学的根本宗旨;创业也是大学服务社会的重要方式,是获得社会认可的重要途径。(2)大学发展模式模式,又称“范型”。原指制造器物的模型,一般指可以当作模范、榜样加以仿效的范本、模本。模式也是理论的一种简化形式,即对现实事件的内在机制和事件之间关系的直观、简洁的描述,能够向人们表明事物结构或过程的主要组成部分及其相互关系5。有研究者认为“所谓‘模型’(model)不仅是研究组织问题的一种方法,而且也是学者们理解或解释大学和学院结构及其运行方式而提出的一套理论概念体系。一个模型就是一系列概念或建构(construct)和关系,它们可以被研究者定义和系统地考察。研究者可以考察一个模型是否与真实的组织行为相吻合,或者判断在众多模型中,哪一个模型最有利于理解组织现象”6。也有研究者认为“模式是指事物在发展过程中,在一定条件影响下逐步形成的由若干要素构成的,具有某些典型特征的模型或式样”7。也有研究者认为“模式一般应具备三个要素即:‘事物(或客体)的规范或标准、事物现象(包括思维现象)的抽象和人们4[美]玛丽库尔特著,吴秀云译.创业行动(第2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21.5王文姣.“应用→原理→创新”教学模式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实践与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2009.6马文·彼得森.大学和学院

1 / 5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