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的•正确认识共产党成立的历史必然性;•全面了解共产党在中国历史前进中的推动作用;•深刻理解共产党的领导、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的重要性;•增强对共产党先进性的认识,坚定跟共产党走的信念。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教学重点与难点•新文化运动的历史功绩与局限;•“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特点;•共产党成立的历史必然性和伟大意义;•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建立与历史意义;•国共第一次合作破裂的经验教训。第一节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一、新文化运动与思想解放的潮流•(一)新文化运动自1915年9月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新青年》)开始的思想启蒙运动。五四以前主要是反对封建主义的旧文化,五四以后在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同时,发展为反对封建制度,争取社会解放的斗争。这个运动开启了思想解放的大门,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开辟了道路,也存在历史局限性。•1、新文化运动的兴起: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新青年》)。陈独秀(1879——1942),字仲甫,安徽怀宁(今安庆)人,1896年中秀才;不久受康梁维新思想影响,转而追求西学。1901年留学日本,辛亥革命爆发后,曾任安徽都督府秘书长。1915年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发起了新文化运动。他号召青年人举起科学和民主的大旗,争人权,求得个性解放。经典评价——陈独秀一位失败的书生政治家,一位深刻的思想家,一位特立独行的叛逆者,一位命运坎坷的孤独英雄,抑或是一个不依附任何势力的社会活动家?”一切的评价用在他身上似乎都不为过。——蔡元培•2、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口号:民主:“德先生”(Democracy)科学:“赛先生”(Science)。•3、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提倡民主,反对专制,反对旧礼教旧道德;提倡科学,反对迷信;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开展文学革命。•4、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它是一场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启蒙运动,批判了封建主义思想文化体系,传播了资产阶级思想文化。•它是一场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导致了中国思想界革命性的转折。•它是近代中国更深层次的现代化运动,是中国思想文化现代化的转折点。•它对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5、新文化运动的局限性•批判孔学,提倡资产阶级民主主义,不有效地对中国社会进行改造。•把改造国民性置于优先的地位,依靠有限的宣传手段,忽视革命实践,是不可能达到政治目标的。•资产阶级的方法和形式主义的偏向,影响了这个运动后来的发展。相关链接——关于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他们所非难本志的,无非是破坏孔教,破坏礼法,破坏国粹,破坏贞节,破坏旧伦理(忠孝节),破坏旧艺术(中国戏),破坏旧宗教(鬼神),破坏旧文学,破坏旧政治(特权人治),这几条罪案。这几条罪案,本社同人当然直认不讳。但是追本溯源,本志同人本来无罪,只因为拥护那德莫克拉西(Democracy)和赛因斯(Science)两位先生,才犯了这几条滔天的大罪。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大家平心细想,本志除了拥护德、赛两先生之外,还有别项罪案没有呢?若是没有,请你们不用专门非难本志,要有气力有胆量来反对德、赛两先生,才算是好汉,才算是根本的办法。……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若因为拥护这两位先生,一切政府的压迫,社会的攻击笑骂,就是断头流血,都不推辞。──《〈新青年〉罪案之答辩书》经典评论——毛泽东评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时期,一班新人物反对文言文,提倡白话文,反对旧教条,提倡科学和民主,这些都是很对的。在那时,这个运动是生动活泼的,前进的,革命的。那时的统治阶级都拿孔夫子的道理教学生,把孔夫子的一套当作宗教教条一样强迫人民信奉,做文章的人都用文言文。总之,那时统治阶级及其帮闲者们的文章和教育,不论它的内容和形式,都是八股式的,教条式的。这就是老八股、老教条。揭穿这种老八股、老教条的丑态给人民看,号召人民起来反对老八股、老教条,这就是五四运动时期的一个极大的功绩。那时的许多领导人物,还没有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精神,他们使用的方法,一般地还是资产阶级的方法,即形式主义的方法。他们反对旧八股、旧教条,主张科学和民主,是很对的。但是他们对于现状,对于历史,对于外国事物,没有历史唯物主义的批判精神,所谓坏就是绝对的坏,一切皆坏;所谓好就是绝对的好,一切皆好。这种形式主义地看问题的方法,就影响了后来这个运动的发展。——《毛泽东选集》第三卷,第831-832页。•(二)十月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十月革命一九一七年俄历十月二十五日,俄国无产阶级在布尔什维克党和列宁领导下,在彼得格勒举行武装起义,推翻了资产阶级政权,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十月革命的伟大胜利,为一切被压迫人民和被压迫民族树立了光辉榜样,为世界各国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和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解放运动开辟了一个新时代。列宁回到彼得格勒攻占冬宫•1、十月革命推动中国的先进分子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转向社会主义•(1)十月革命启示人们: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可以用社会主义思想指导革命走向胜利。•(2)十月革命诞生的社会主义新俄国号召反对帝国主义,并以新的平等的态度对待中国,有力地推动了社会主义思想在中国的传播。•(3)十月革命胜利的事实,给予中国的先进分子以新的革命方法的启示,推动他们去研究这个革命所遵循的主义。相关链接——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最初传播据目前查到的资料,1899年2月,在《万国公报》第121期上,刊发了英国传教士李提摩太节译、蔡尔康撰文的译名为《大同学》的文章,最早提到了马克思。1899年《万国公报》第122期《大同学》中,第一次提到了恩格斯;第123期《大同学》中,第一次提到了《资本论》。1902年《新民丛报》第18号上发表了梁启超的《进化论革命者颉德之学说》,对马克思的学说作了概略的介绍。1917年6月1日,《新青年》第3卷第4号第一次提到了列宁。经典评述——十月革命的意义中国人找到马克思主义,是经过俄国人介绍的。在十月革命以前。中国人不但不知道列宁、斯大林,也不知道马克思、恩格斯。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十月革命帮助了全世界的也帮助了中国的先进分子,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重新考虑自己的问题。走俄国人的路——这就是结论。——《毛泽东选集》第四卷,第1470-1471页。2、李大钊对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的宣传李大钊(1889-1927)字守常﹐河北乐亭人。1913年天津北洋法政专门学校毕业。赴日本留学﹐入早稻田大学政治科﹐开始接触社会主义思想。1914年组织神州学会﹐进行反袁活动。新文化运动后期,比较系统地介绍马克思主义学说。李大钊于1918年7月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同年11月、12月发表的《庶民的胜利》、《Bolshevism的胜利》,1919年5月、11月,写了《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成为中国第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二、五四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五四运动:1919年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5月4日,北京的数千学生举行游行示威。随后,全国各地学生纷纷游行声援。从6月5日起,以工人阶级为主力,形成了工人罢工、学生罢课和商人罢市的全国范围的爱国运动。在人民的压力下,军阀政府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促进了马列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在思想上和干部上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条件。•(一)“五四”运动发生的历史条件•1、新的社会力量的成长壮大2、新文化运动掀起的思想解放的潮流3、俄国十月革命对中国的影响陈独秀曾讲,十月革命以后,“中国人也受了两个教训:一是无论南北,凡军阀都不应当存在;一是人民有直接行动的希望。五四运动遂应运而生”。毛泽东也说,俄罗斯以民众大联合打倒贵族、驱逐富人的事实,使“全世界为之震动”。革命浪潮风起云涌,“异军特起,更有中华长城渤海之间,发生了‘五四’运动”。•4、“五四”运动发生的导火线——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巴黎和会会址——凡尔赛宫巴黎和会会场这幅刊登在1921年德国一家杂志上的漫画将英、法、美、意、日比做一只五头怪兽,它将德国踩在脚下,贪婪地将其内脏吞食殆尽。(二)五四运动的历史过程1、学生运动阶段学生集会学生游行上海工人在游行示威2、全国性爱国运动阶段•(三)五四运动的历史特点•1、五四运动表现了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2、五四运动是一次真正的群众运动。•3、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四)“五四”运动的重大意义•1、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2、“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旧民主革命的分水岭,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3、“五四”运动又是伟大的思想文化运动,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作了思想上和干部上的准备。相关链接——五四前后的毛泽东当我回到长沙的时候,我比前时更直接参加了政治工作。五四运动以后,我把大部分的时间,专用在学生政治活动上。我是《湘江评论》的主笔。这是湖南学生办的报纸,对于华南学生运动有很大的影响。我在长沙帮助创办了文化书社--一种研究新文化和政治趋势的团体。这个书社,而且特别是新民学会,猛烈地反对那时候的湖南督军张敬尧--一个很坏的人。新民学会领导了一个学生总罢课,反对张敬尧,要求革去他的职。派遣代表到北京和西南鼓动反对他。因为那时候孙中山在西南已经很活动了。于是张敬尧就用查禁《湘江评论》来报复学生的反对。这以后我跑到北京,代表新民学会在那里组织了一种反军阀运动。新民学会又把反张敬尧的斗争,扩大为普遍的反军阀的煽动。当时我担任一个通讯社社长,推动这个工作。这个运动在湖南得到了成功。张敬尧被谭延闿推倒了,长沙建立起一种新的局面。——埃德加·斯诺著、王厂青等译《西行漫记》,广角镜出版社1975年版,第104-105页。经典评价二十年前的五四运动,表现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已经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毛泽东选集》第2卷,第558页。五四运动是反帝国主义的运动,又是反封建的运动。五四运动的杰出的历史意义,在于它带着为辛亥革命还不曾有的姿态,这就是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国主义和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封建主义。——《毛泽东选集》第2卷,第699页。第二节马克思主义传播与中国共产党诞生•一、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一)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的队伍•1、五四以前的新文化运动的精神领袖2、五四爱国运动的左翼骨干毛泽东(1893—1976),生于湖南省湘潭县韶山冲,1913年考入长沙第四师范(后合并到第一师范),组织成立新民学会,主办《湘江评论》,积极投入五四洪流,领导湖南的爱国运动,在接受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3、一部分原中国同盟会会员、辛亥革命时期的活动家董必武(1886—1975),湖北黄安(今红安)人。1911年参加了辛亥革命,同年加入中国同盟会。1914年在日本加入孙中山创建的中华革命党。1915年回国后从事反袁活动和护法运动。1919年在上海创办武汉中学,教授国文。1920年秋在武汉建立共产主义小组。1921年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是武汉小组代表。•(二)早期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的几个特点•1、重视全面地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体系及其革命立场,明确而坚决地同第二国际的修正主义划清界限。•2、注意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学习、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3、提出了知识分子应当同劳动群众相结合的思想。•(三)新文化运动的进一步发展五四以后的新文化运动已经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马克思主义开始逐步地在思想文化领域中起指导作用了。中国的先进分子以唯物史观为武器,从反对封建思想入手,进而提出必须反对产生封建思想的社会制度;把反封建思想的斗争的立足点,从争取个人的个性解放,扩展到争取人民群众的社会解放的高度;把反封建的斗争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