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二章辩证唯物主义原理一、单项选择题1、哲学是(B)A、“科学之科学”B、关于自然、社会、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C、解答一切疑问、穷竭一切知识的科学D、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2、哲学作为世界观的学问是指(C)A、人人具有的世界观B、仅指无产阶级世界观C、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D、科学的世界观3、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于(C)A、17世纪40年代B、18世纪40年代C、19世纪40年代D、20世纪40年代4、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自然科学前提是(B)A、工业革命B、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C、蒸汽机的发明D、生产力的巨大发展5、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直接理论来源是(B)A、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B、德国古典哲学C、英法空想社会主义D、现代西方哲学6、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一切旧哲学的最主要的特征是(B)A、阶级性B、实践性C、科学性D、革命性7、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C)A、唯心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B、唯物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C、全部哲学的基本问题D、一部分哲学的基本问题28、庄子说:“是亦彼也,彼亦是也”这是一种(A)A、只见联系不见区别的相对主义观点B、只见区别不见联系的形而上学观点C、变化发展的观点D、普通联系的观点9、1998年长江流域发生特大洪涝灾害,这是由于降水量过大所造成的,同时也与长江上游流域的森林砍伐过量,水土流失严重,河床淤积有关。从因果关系来看,这是(B)A、一因多果B、一果多因C、同因异果D、多因多果10、主张人的认识是“求诸于心,不假外求”,这是(B)A、客观唯心主义观点B、主观唯心主义观点C、朴素唯物主义观点D、一切唯心主义共有的观点11、联结人与自然的中介是(B)A、地理环境B、生产劳动C、社会关系D、社会意识1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对象是(A)A、自然、社会、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B、人类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C、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D、自然界发展的一般规律13、“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是从这种总和抽象出来的”。这种观点属于(A)A、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B、机械唯物主义的物质观C、朴素唯物主义的物质观D、庸俗唯物主义的物质观14、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是(C)A、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B、事物发展的内因和外因的关系3C、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的关系D、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15、一切真理都既是相对的又是绝对的,这是(D)A、相对主义的观点B、不可知论的观点C、诡辩论的观点D、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16、“假象和真象一样具有客观性”,这是(D)A、形而上学观点B、诡辩论观点C、折衷主义观点D、唯物辩证法观点17、对不可知论及其他一切哲学上的怪论最令人信服的驳斥是(A)A、社会实践B、权威的理论C、圣人之言D、伟人的真知灼见18、直接决定人类社会生活过程的是(C)A、地理环境B、人口状况C、生产方式D、社会的政治制度19、社会历史离不开人的活动,因此社会规律(C)A、是主观的B、是人可以任意改变的C、同自然规律一样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D、对人的活动不起制约作用20、“先王以土与金木水火杂,以成百物”,这是(B)A、神秘主义观点B、朴素唯物主义观点C、唯心主义观点D、庸俗唯物主义观点21、社会存在是指(D)A、地理环境B、人口因素C、政治制度D、社会物质生活条件422、杰出的历史人物对社会历史的发展起(A)A、加速或延缓的作用B、改变历史发展方向的作用C、决定性的作用D、改变历史客观进程的作用23、人在价值关系中(D)A、只能是价值的享受者B、只能是价值的创造者C、只能是价值的追求者D、既是价值主体又是价值客体24、就意识的能动性而言,“人的意识不反映客观世界,而且创造客观世界”,这种观点(C)A、夸大了意识的作用B、是唯意志主义的一种表现C、是对意识能动作用的一种正确的揭示D、是唯心主义哲学的一种表现25、“世界不是既成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这是(B)A、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B、唯物辩证法的观点C、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D、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26、黑格尔哲学思想的合理内核是(B)A、唯心主义的哲学体系B、关于普遍联系、运动发展和猜测到事物发展有规律的思想C、把自己的哲学看成是人类认识的终结D、意识具有能动性的思想27、费尔巴哈哲学思想的基本内核是(A)A、坚持唯物主义原则B、坚持唯心史观C、坚持人本主义思想D、坚持形而上学思想28、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式是(C)A、朴素的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唯心主义B、辩证的唯心主义和历史的唯心主义5C、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D、可知论的唯心主义和不可知论的唯心主义29、“心外无理”“心外无物”“心外无事”是(A)A、主观唯心主义观点B、客观唯心主义观点C、人本主义观点D、科学主义观点30、以下论断属于主观唯心主义的有(C)A、“天下物皆可理照”B、“理在事先”C、“事物就是感觉的复合”D、“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人乎”31、唯物主义的基本形式(D)A、庸俗唯物主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B、古代原子论、近代原子论、现代原子论C、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D、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32、辩证法的三个发展阶段是(D)A、经验辩证法、主观辩证法、客观辩证法B、朴素辩证法、主观辩证法、概念辩证法C、自然辩证法、社会辩证法、思维辩证法D、古代朴素辩证法、黑格尔唯心主义辩证法、现代唯物主义辩证法33、物质的本质特性是(A)A、客观实在性B、实物性C、结构性D、可分性34、所谓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是指(D)A、意识是客观精神和主观感觉的产物B、意识是沟通主、客观的桥梁6C、意识的形式是客观的、而内容是主观的D、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而内容是客观的35、在意识作用问题上,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所犯错误是(D)A、强调物质的决定作用B、片面夸大意识的能动作用C、既肯定物质的决定作用,又承认意识的反作用D、不懂得意识的能动作用36、运动是物质的(D)A、发展过程B、活动方式C、转化形式D、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37、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在本质上是(B)A、各种物质实体的总和B、多样性的物质统一C、物质和精神的统一D、主体和客体的统一38、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是(C)A、认识世界多样性的统一B、认识物质对意识的根源性C、一切从实际出发D、反对一切形式的二元论39、一切依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这是(D)A、把外因作为事物变化根据的形而上学观点B、否认主观能动性的机械决定论观点C、右倾机会主义的“唯条件论”观点D、关于联系条件性的唯物辩证法观点40、“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和“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这两种观点是(A)A、前者是辩证法,后者诡辨论7B、前者是形而上学,后者是辩证法C、是相同的,只是强调的方面不同D、二者都是辩证法,后者是对前者的发展41、“一切具体事物和现象的存在、发展都是有条件的”是(C)A、机械论观点B、形而上学观点C、辩证唯物论观点D、外因论观点42、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C)A、矛盾的同一性决定的B、矛盾的斗争性决定的C、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D、矛盾的次要方面决定的43、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是(C)A、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B、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C、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的关系D、内因和外因的关系44、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是(A)A、具体问题具体分析B、坚持斗争就能发展C、一分为二D、内因和外因的关系45、质和事物是直接同一的,这是(A)A、唯物辩证法的观点B、唯心主义的观点C、形而上学的观点D、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46、《老子》中说:“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表明(A)A、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B、量变高于质变C、质变优于量变D、质变和量变互相渗透847、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的事物发展的辩证形式是(C)A、事物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过程B、新事物战胜旧事物的过程C、事物螺旋式上升或波浪式前进的过程D、事物不断周而复始循环的过程48、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的事物发展的辩证内容是(A)A、自我发展、自我完善B、事物发展的周期性、曲折性C、既肯定又否定D、既前进又倒退49、“在对事物的肯定理解中同时包含着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理解”,这种观点属于(B)A、诡辩论B、辩证法C、折衷主义D、形而上学50、“偶然性是科学的敌人”这种观点属于(A)A、机械决定论B、神学目的论C、唯心主义非决定论D、唯物主义决定论51、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基本观点是(C)A、唯物主义的观点B、矛盾观点C、实践的观点D、普遍联系的观点52、列宁说:“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是(C)A、辩证法和旧唯物论两条认识路线的对立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C、唯物论和唯心论两条认识路线的对立D、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53、“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行动”这句话说明的哲学道理是(B)9A、理论高于实践活动B、科学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C、理论是革命工作的出发点D、理论对实践起决定作用54、实践高于理论,这是因为实践具有(D)A、绝对性B、相对性C、普遍性D、直接现实性55、认识的本质是主体对(C)A、人的心灵活动的内省B、客观事物的直观反映C、客体的能动反映D、对客观事物的选择和重构56、客观真理是(C)A、认识主体B、客观存在C、主体对客体的正确反映D、人的认识中所包含的客观内容57、唯物辩证法的根本方法是(C)A、观察实验方法B、逻辑推理方法C、矛盾分析法D、归纳演绎方法58、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内容是(C)A、一切从实际出发B、理论联系实际C、实事求是D、解放思想二、多项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的两个结合和统一分别是(B、C)A、思维与存在的结合与统一B、辩证法与唯物主义的结合和统一C、辩证唯物的自然观和辩证唯物的历史观的结合与统一D、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结合和统一10E、本体论与认识论的结合和统一2、下列各项属于当代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的有(A、B、C、D、E)A、空气污染严重B、世界性水资源危机C、森林惨遭破坏D、物种不断减少E、臭氧层变薄3、国家同旧的氏族组织相比较具有的显著特征有(A、C)A、按地域划分民族B、按血缘关系划分居民C、拥有特殊的武装部队D、拥有居民的自动的武装组织E、拥有社会管理机关4、从个人和社会统一的观点出发,人的自我价值在于(C、D)A、把自己仅仅当作目的而决不作为手段B、实现不受任何制约的自由选择C、在对社会奉献中实现自我需要的满足D、通过自己的活动,满足社会和自我多方面的需要E、纯粹为满足社会和他人的需要5、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实现了哲学的变革,表现在(A、D、E)A、确立了科学的实践观B、提出了阶级斗争观点C、实现了唯物论与认识论的结合D、实现了辩证法与唯物论的结合E、实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结合6、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表明人的本质(B、C、E)A、是永恒不变的B、是由后天社会实践所决定的C、是可以变化的D、是先天决定的E、是现实的、具体的117、人类解放的涵义是指(C、D、E)A、获得绝对自由B、完全摆脱必然的束缚C、从自然必然性的奴役下解放出来D、从社会必然性的奴役下解放出来E、在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面前获得自由8、人的价值大小取决于(A、D、E)A、个人对社会贡献的多少B、个人职位的高低C、个人权力的大小D、社会对个人尊严和需要满足的程度E、个人对社会所承担责任大小和负责的程度9、下列表述体现对立统一规律的有(B、C、D)A、“恶不积不足以灭身,善不积不足以成名”B、“一分为二,节节如此,以至无穷”C、“无独必有对”D、“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E、“千里之行,始于足下”10、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有(B、C、D、E)A、资产阶级和封建贵族矛盾的激化B、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激化C、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冲突日益尖锐D、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关系阻碍生产力的发展E、无产阶级已经成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11、实事求是包含着丰富而深刻的哲学思想,它体现了(A、B、C、D、E)A、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B、尊重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