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各种理论基础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海因里希法则海因里希法则(Heinrich'sLaw)又称“海因里希安全法则”、“海因里希事故法则”或“海因法则”,是美国著名安全工程师海因里希(HerbertWilliamHeinrich)提出的300∶29∶1法则。这个法则意为:当一个企业有300个隐患或违章,必然要发生29起轻伤或故障,另外还有一起重伤、死亡或重大事故。海因里希法则是美国人海因里希通过分析工伤事故的发生概率,为保险公司的经营提出的法则。这一法则完全可以用于企业的安全管理上,即在一件重大的事故背后必有29件轻度的事故,还有300件潜在的隐患。但这个统计规律说明了在进行同一项活动中,无数次意外事件,必然导致重大伤亡事故的发生。要防止重大事故的发生必须减少和消除无伤害事故,要重视事故的苗头和未遂事故,否则终会酿成大祸。海因里希首先提出了事故因果连锁论,用以阐明导致伤亡事故的各种原因及与事故间的关系。该理论认为,伤亡事故的发生不是一个孤立的事件,尽管伤害可能在某瞬间突然发生,却是一系列事件相继发生的结果。海因里希把工业伤害事故的发生、发展过程描述为具有一定因果关系的事件的连锁发生过程,即:(1)人员伤亡的发生是事故的结果。(2)事故的发生是由于:①人的不安全行为;②物的不安全状态。(3)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是由于人的缺点造成的。(4)人的缺点是由于不良环境诱发的,或者是由先天的遗传因素造成的。海因里希的工业安全理论是这一时期的代表性理论。海因里希认为,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是事故的直接原因,企业事故预防工作的中心就是消除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海因里希的研究说明大多数的工业伤害事故都是由于工人的不安全行为引起的。即使一些工业伤害事故是由于物的不安全状态引起的,则物的不安全状态的产生也是由于工人的缺点、错误造成的。因而,海因里希理论也和事故频发倾向论一样,把工业事故的责任归因于工人。从这种认识出发,海因里希进一步追究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认为人的缺点来源于遗传因素和人员成长的社会环境。墨菲定律墨菲定律是美国的一名工程师爱德华·墨菲作出的著名论断,亦称莫非定律、莫非定理,是西方世界常用的俚语。墨菲定律主要内容是:事情如果有变坏的可能,不管这种可能性有多小,它总会发生。“墨菲定律”(英文:Murphy'stheorem),是一种心理学效应,由一个工程师提出,主要内容有四个方面:一、任何事都没有表面看起来那么简单;二、所有的事都会比你预计的时间长;三、会出错的事总会出错;四、如果你担心某种情况发生,那么它就更有可能发生。从事安监工作以来,走过三百多家企业,为企业提出过近二千条事故隐患,参加过三十多起生产安全事故调查,笔者发现,每起事故的发生都不是偶然的,每起事故的发生都是可以避免的,每一份事故调查报告都有着大致相同的内容,安全意识淡薄、安全常识匮乏,为事故埋下了隐患;违章指挥,冒险蛮干为事故种下了祸根;心存侥幸,麻痹大意为事故提供了可乘之机。工作中与很多企业领导、安全管理同行一起探讨安全问题,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问题,也是最常提到的话题。然而,企业界对安全生产教育培训的重视程度还远远不够,大多数企业对执行安全制度强调的较多,而对如何提升安全意识却涉及的很少。因此笔者建议企业界在搞安全培训教育时要把重点放在如何提升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上。执法检查过程中发现,企业主要负责人对安全生产工作都非常重视,都害怕事故发生在自己的企业。但是,对安全生产工作落实上却不尽人意,特别是对安全教育培训工作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够,能够按照法律法规的要求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培训的不多见,甚至好多企业未建立从业人员安全培训教育档案,好多企业根本就没按规定的培训时间进行专门的培训教育。翻阅资料时发现,企业安全管理层对执行安全生产制度、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技术强调的多一些,而对如何提升安全意识本身涉及的极少。据统计显示,98%的事故是因为人的原因引起的,人为因素中,安全意识薄弱的因素占到90%多,而安全技术水平所占比例不到10%。再来看看我们企业界的安全培训,90%的精力用在占10%比重的安全技术水平上,只有不到10%的精力用在占90%比重的安全意识上。由此可见,如何提高从业人员安全意识,已是我们企业界安全生产工作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广义的安全意识,包括有关安全的意愿、意识、知识等。狭义的安全意识,指的是在人们的思想意识中对于安全的认识,包括安全价值观、安全警惕性等。安全知识是人们面对风险时,知道应该怎么做,包括安全规程、安全制度、安全常识等。企业安全管理层教育从业人员用安全知识武装头脑,平时知道如何操作,出现紧急情况如何采取紧急措施,这是必要做到的。实践证明企业的安全培训效果并不理想,“三违”现象缕缕发生,责任事故时有发生。绝大多数人不是不知道规章,而是有意无意地违章,这就是安全意识淡薄。生活中,闯红灯的人,不系安全带的人,不走天桥的人,不是不知道红绿灯的含义,不是不知道系安全带的好处,不是不知道天桥的用途,其根本原因就是安全意识问题。没有安全知识,员工就会稀里糊涂受伤害,没有安全意识,事故就会不请自来。安全知识重要,安全意识更重要。当员工有了安全意识,就会主动学习安全知识,就会有安全保障。所谓安全意愿,是指从业人员履行安全生产职责,实现安全绩效的意志和愿望。安全意识往往停留在思想上,而安全意愿不仅仅是在思想上,同时还在情感上主动地去追求。一个不具备安全生产意愿的从业人员,一定不具备主动履行职责的行为。一个不会保护自己的人,怎么能保护别人?一个不能保证安全的人,怎么能为企业做出更大的贡献?只有在强烈的安全生产意愿的驱动下,从业人员才能自觉地履行安全职责。“不怕死的员工,不是好员工”,生产车间不是战场!不能存在不怕死的精神!“怕死的员工,才是好员工”。企业的安全管理层要从从业人员的安全意愿入手,用意愿强化意识,用意识促进安全知识的学习,用安全知识保证生产安全。在教育培训的过程中要安排专门的课程,让员工形成强烈的安全意愿,让从业人员害怕事故的发生,提高安全意识成为从业人员的主观意愿,主动地去预防事故。企业管理者要从情感角度入手,有了情感依托,才会有态度的转变。通过近几年工作实践,笔者发现,搞清楚“安全为了谁”,是解决安全问题的一把金钥匙。很多企业和单位,安全制度、责任制等都按法律法规制定了,内容也很多,安全教育也搞了,也有培训档案,安全管理也没少抓,可就是落实不下去,执行力也不强,其主要原因在于从业人员觉得这些都是企业管理层强加给自己的,只是被动地接受本单位繁杂的各项制度约束和安全防范的知识,正所谓是“要我安全”。明白了“安全为了谁”,从业人员才能理解管理层的良苦用心,才会清楚为什么要那样做。一个个安全制度,才能当成是有效的保护;一次次安全教育,才能当成是善意的提醒。安全教育才能入脑入心,安全意识才能深处扎根,正所谓是“我要安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不是一点安全意识也没有,而是不能长期保持安全意识,很多事故往往就发生在一时的疏忽上。因此我们企业的安全生产教育要把重心转移到从业人员安全意识的提升上,让从业人员真正明白“安全为了谁”,人们就不会忽视安全的重要,就可以战胜单调、枯燥和紧张,消除麻痹大意等意识,克服“安全意识疲劳”,保持安全警惕性。我们的从业人员才能让安全成为一种习惯,就可以保证“第一次就做对”。当我们的从业人员心中有了安全意愿,第二次做对就不存在问题。正确的一再重复,就会形成习惯。安全的习惯,会让每一名从业人员终生受益,安全的习惯会让每一个企业顺利地安全发展!

1 / 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