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管理与服务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朱国云教授博导E-mail:zhuguoyun@sina.com.cnCh1.社区的含义功能与研究§1.社区的含义§2.社区的要素§3.社区的功能§4.社区的类型§5.社区的演变§6.社区的研究要了解和研究社区管理,首先就是弄清楚什么是社区?它是怎么产生的?它具有哪些类型和功能?社区的语义“社区”(community)一词源于拉丁语,意思是共同的东西和亲密的伙伴关系。“社区”一词1887年由德国的社会学家滕尼斯应用到社会学的研究中。他写成的著作“CommunityandSociety”中,community一般被译为“共同体”、“团体”、“集体”、“公社”。§1.社区的含义20世纪30年代初,费孝通先生翻译滕尼斯的著作,从英文单词“community”翻译过来为“社区”,后来被许多学者开始引用,并逐渐的流传下来。社区的定义从滕尼斯开始到现在,人们对社区的理解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因此,关于社区的定义和解释也就多种多样。第一个正式给“社区”定义的是美国芝加哥大学的社会学家罗伯特·E·帕克(RobertEzraPark)。他认为,社区是“占据在一块被或多或少明确地限定了的地域上的人群汇集”,“一个社区不仅仅是人的汇集,也是组织制度的汇集”。世界卫生组织于1974年集合社区卫生护理界的专家,共同界定适用于社区卫生作用的社区(community)定义:“社区是指一固定的地理区域范围内的社会团体,其成员有着共同的兴趣,彼此认识且互相来往,行使社会功能,创造社会规范,形成特有的价值体系和社会福利事业”的“共同体”。每个成员均经由家庭、近邻、社区而融入更大的社区。社区的特征●社会性社区是以一定的地域为基础的社会生活共同体,是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在空间范围内的表现。●地域性社区是一个相对稳定、相对独立的地域或聚集场所,它具有地域要素,是一个地域性概念。●自治性社区不是政府,也不是政府的派出机关,而是城市的基层自治组织,是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组织。●依存性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社区不是纯粹的自然地理区域,而是社会空间与地理空间的有机统一,是一个人文区位。社区概念强调的不仅仅是人们在地域上的统一,它更强调的是生活在共同地域之上的人们的彼此交往和归属感。社区的组成要素1955年美国学者G.A.希莱里对已有的94个关于社区定义的表述作了比较研究。他发现,其中69个有关定义的表述都包括地域、共同的纽带以及社会交往三方面的含义,并认为至少这三者是构成社区必不可少的共同要素。§2.社区的要素社区是开放系统每一社区都有它特有的自然条件、公共设施和生态环境。每一个社区都有自己的政治生活、经济生活、文化生活、社会生活。每一个社区都是一个特定地区内的人口集团。每一社区都有共同的活动场所和活动中心。每一社区都有自己的组织结构和制度。社区成员之间的联系纽带是共同语言、风俗和文化,由此产生共同的结合感和归属感。社会生活基础设施社区经济生活社区社会生活社区文化生活社区自然条件基础设施社区政治生活社区生态环境居民共同体互动认同社区的核心要素●居民社区由人所组成。不论何种类型之社区,因人聚集与互动,方能满足彼此的需求。但人数多少才能形成一个社区,目前并无定论。社区太大、人数过多,将使彼此互动困难;但人数太少就一定不可能形成利益互惠与生活维持的团体。●区域社区是指以一定地理区域为基础的社会群体。人们通常以地理的范围来界定社区的大小疆界。但是,并非所有的社区都有明确的地理划分。如果划分边界的区域不合适,将会对社区资料的收集造成一定的困难。●互动社区内居民由于生活所需彼此产生互动,特别是互赖与竞争关系。如社居民的食、衣、住、行、育、乐皆需与他人共同完成。因此,相关的经济、交通、娱乐等系统即因此而形成。社区经由不同的社会系统发挥功能,满足居民生活必需,建立社区规范。●认同社区居民习惯以社区的名义与其他社区的居民沟通,并在自己的社区内互动。同时社区居民形成一种社区防卫系统,居民产生明确“归属感”及“社区情结”。社区的地位●社区是国家与社会的接口社区居民委员会,是城市基层的群众性自治组织,它不是政府,也不是政府的派出机关。国家把居民委员会作为基层社会管理的主渠道,作为国家政权的基石,政府通过居民委员会这个管道把国家的公权力传达给居民群众,政府支持和指导居民委员会工作,保障居民委员会依法实行自治,§3.社区的功能●社区是社会构成的基本单位家庭是社会构成的基本单元。社区是家庭与社会联系的中间环节,即:社会—社区—家庭。●社区是社会管理的基本平台社区是各种社会矛盾的交汇点。社会管理的各项事务都可以分划到、落实到一个具体的社区。社区管理是具体的、可操作的社会管理。社区功能的含义社区功能是指:社区在社会建设与社会发展环境下对“社区人”、社区公共事务以及社区发展产生的影响活动和发生的效用、效果。●自治功能社区是社会生活共同体。共住共管,广泛参与社区管理既是社区人的要求,也是社区自治功能的本质体现。社区管理体制的特点是:社区自治与政府行政管理的良性互动;社区自治功能与政府行政功能互补;社区民主协商机制与政府依法行政机制互联。社区管理体制的优势在于:“社区人”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与多元主体的广泛参与的有机结合。●服务功能服务居民是社区以及社区工作的主题。社区服务包括生活服务,文化体育服务,卫生保健服务,治安调解服务,等等。强化社区服务功能就是坚持以人为本,拓展社区服务领域,构建以社区为平台的社会服务网络。就是要发挥社区在改善和提高居民生活水平、生活质量,提高居民生活品质的服务作用。●教化功能广泛开展“社区人”喜爱的社区文化体育,深入挖掘各民族的传统节庆文化,在潜移默化中使“社区人”受到教育,从而形成:共住共生,相互依存,守望相助的社区生活理念。通过广泛参与社区事务和社区公益活动,使居民在参与中认识到自我价值,提升其社会功能,逐步树立公民责任意识和义务意识,使社区人向社会人转化。●保障功能社区是人们获取社会公共服务的平台。人们要通过社区获得应得的社会提供的均等化社会公共服务和适度普惠的社会福利保障。社区在让人民分享发展成果方面,起着再分配的作用。社区通过提供的均等化社会公共服务和适度普惠的社会福利保障活动和实践,还能发现问题,提出建议,促进社会公共政策的改进,促进社会保障制度的健全与完善。●整合功能各个社区的自有资源不同,需求信息不尽相同,根据社区的具体情况,配置相应的资源,既可以有效发挥资源效应,又可以避免资源重置。政府公共服务、社会服务、市场商业服务以及社区服务的资源通过社区这个平台进行合理配置。需求直接对接,不仅可以降低服务成本,发挥服务资源的最大效益,而且,还能有效防止“纯商业化”的恶性竞争,使参与服务和接受服务的双方同时获益。城市社区与农村社区现实中的社区是多种多样的。按其结构功能划分,可分为农村社区和城市社区。农村社区和城市社区具有各自不同的发展历程和结构功能,是人们生产和生活的两个最基本的社会环境。我国划分城乡的有关标准规定,县市人民政府所在地,人口在3000人以上、其中非农业人口占70%以上的居民点为城镇,其余属乡村。因此,也有人将基层社区分成城市社区、城镇社区与农村社区。§4.基层社区的类型法定社区与自然社区按其有无法定地位划分,可分为法定性社区和自然社区。法定性社区具有法定地位,它的边界线是清晰的,例如农村的乡镇辖区,城市的街道办事处辖区。自然社区则是自然形成的,它的边界比较模糊,例如农村的自然村,城市的工业区、商业区、文化区、旅游区等。在很多情况下,法定性社区又是以自然性社区为基础的,比如,有的一个自然村同时也是一个行政村,一个小城镇同时也是一个建制镇。大型社区、中型社区与小型社区按其层次划分,可分为微型社区、小型社区(或者称为初级社区)、中型社区(或者称为二级社区)、大型社区(或者称为三级社区)等。微型社区是指那些人口数量少、地域面积小的自然村或城市居委会辖区共同体。初级社区是指那些人口数量较少、地域面积较小的乡镇、城市街道办事处辖区共同体等。二级社区是指人口数量、地域面积较大的中小城市。三级社区是指人口数量、地域面积更大的大城市。现代社区是改革开放的产物虽然“社区”一词早在20世纪30年代被引入中国,而作为一个在实际中得到广泛使用的名词则始于1986年。当时,民政部为推进城市社会福利工作改革,争取社会力量参与兴办社会福利事业,并将后者区别于民政部门代表国家办的社会福利,就另起了一个名字,称之为“社区服务”,由此引入了社区概念。1991年,民政部为了开拓民政工作提出“社区建设”的概念。§5.社区的演变社区出现的历史背景●街居制与单位制共生发展阶段(1949-1958)新中国成立以后,国家结合当时的实际,采取了一种在社会以“单位制”为主,在基层以“街居制”为辅的管理体制。“单位制”是指作为社会基本单元的国有单位集政治性、经济性、社会性功能为一体,向其公职人员、职工提供由工作到生活各方面的周全保障和安排。单位制具有很高的行政性、封闭性和单一性。“街居制:是指单位之外的基层领域,社会管理工作主要由作为政府派出机构的街道办事处与作为居民自治组织的居民委员会承担。●单位制膨胀与街居制萎缩阶段(1958-1976)1958年大跃进和人民公社运动使街道机构的规模和职能急速膨胀。10年“文化大革命”时期,街道办事处和居委会都改组为“革命委员会”,重点抓阶级斗争,街居制名存实亡。●街居制复苏、单位制崩溃与社区制萌芽阶段(1976-1998)改革开放的实施,所有制结构的变动、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社会流动的加剧,导致单位制崩溃。街居制为了承接单位制遗留的社会问题,进入了一段较长久的复苏期,但街居制面临了同单位制类似的现实问题,角色变得尴尬。一些地方开始探索社区管理。1998年,国务院确定民政部在原基层政权建设司的基础上设立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司,意在推动社区建设在全国的发展。1999年,民政部在10个城市确定了11个城区为“社区建设实验区”,经过几年探索,出现了各具特色的社区管理新模式2000年11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民政部关于在全国推进城市社区建设的意见,由此带来了社区建设在全国各大城市的广泛推行。●社区制的探索发展阶段(2000至今)管理理念改变。单位制、街居制的管理完全是一种国家对整个社会包括社区进行统管的模式,在这种模式里“党政不分”、“政企不分”、党和政府“包办一切”,凌驾于一切社会组织之上。社区管理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强调变管理为服务;侧重于体现对社区居民的关怀,关注与居民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事务,变强制性的死板管理为人本性的灵活服务。管理目标调整。在单位制、街居制中政府是唯一主体,社区则推行多元化的主体参与管理,不再是政府唱独角戏。除了党组织和政府派出机构外,社区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民间自治组织、志愿者组织、社团组织,这些新的治理主体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弥补政府的缺陷和不足,并根据自身的优势采取新型的管理办法。管理形式创新。单位制、街居制自上而下的科层制色彩过于浓厚,不利于信息的快速传达,降低了管理效率。在社区制的管理形式下,社区居民广泛参与管理,直接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愿景,这种平级之间的互动有利于调动居民的积极性,更好地发挥他们作为社区主体的动力作用。管理范围扩大。过去的街居制是作为单位制的补充而存在的,其管理对象主要是流于“单位”体制之外的社会闲散人员,其中大多是无工作的家庭妇女或者老人和未成年的青少年。社区制打破了单位制单位包办一切的格局,几乎吸纳了全部社会成员,管理对象的范围广、人员多。因此需要更多具有社区管理知识和经验的年轻人参与管理,还需要分门别类的社区组织加以指导和合作。社区的研究社区研究在美国早期社会学中曾占有极重要的地位。美国的芝加哥学派,就是以研究都市社区而闻名于世的。20世纪20~30年代,这个学派研究了美国大城市芝加哥的都市化过程,用以说明美国城市的结构和动态。芝加哥学派的人文区位学理论,就是在分析社区区位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这个学派从不同的层次上研究了都市社区,即不但以整个芝加哥市作为研究对象,而且还以芝加哥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