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必修3复习总体思路二、必修3考点说明三、关于人教版必修3备课的几点感悟一、必修3复习总体思路1、按照考纲要求,整合教材,做到宏观上把握知识体系,微观上突破重、难点。2、立足本学科,提高学生综合学习能力。3、进行典型案例的复习方法。4、加强地理图像教学。5、规范学生学习习惯。6、提高复习课堂教学效率,认真抓好讲、读、考、评、补等环节,做到单元过关,落实到位。二、必修3考点说明考试要点具体考试内容要求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1)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区域的含义、不同区域自然环境及人类活动的差异、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2)产业转移和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区域可持续发展(1)区域环境与发展问题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造成的危害,综合治理与保护措施(2)流域的开发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3)区域农业生产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和存在的问题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4)区域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区域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5)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过程,产生的主要问题,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措施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1)遥感(RS)遥感在资源普查、环境和灾害监测中的应用(2)全球定位系统(GPS)全球定位系统在定位导航中的应用(3)地理信息系统(GIS)地理信息系统在城市管理中的功能(4)数字地球数字地球的含义各版本教材的案例异同人教版必修3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1.1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1.2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2.1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2.2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第三章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3.1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3.2河流的综合开发—以美国田纳西河流域为例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4.1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4.2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第五章区域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5.1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5.2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鲁教版必修3第一单元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1.1认识地理区域1.2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1.3区域发展阶段与人类活动第二单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2.1人地思想关系的演变2.2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2.3中国可持续发展之路第三单元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3.1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3.2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3.3资源的跨区域调配第四单元区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4.1流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4.2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4.3经济发达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湘教版必修3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1.1区域的基本含义1.2区域发展阶段1.3区域发展差异1.4区域经济联系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2.1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2.2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2.3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以田纳西河流域为例2.4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以美国为例2.5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和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2.6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以珠江三角洲为例第三章地理信息技术应用3.1地理信息系统及其应用3.2遥感技术及其应用3.3全球定位系统及其应用3.4数字地球中图版必修3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1.1区域和区域差异1.2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1.3人类活动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2.1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2.2美国田纳西河流域的治理2.3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2.4德国鲁尔区的探索2.5中国江苏省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探索第三章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3.1全球定位系统的应用3.2遥感技术的应用3.3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3.4数字地球三、关于人教版必修3备课的几点感悟(一)第一章第一节内容《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在整册书中的地位和作用(三)“区域的发展”学习的一般思路(四)培养学生的辨证思维(五)培养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六)几个比较难懂的问题(二)注重基本概念的讲解,夯实基础1、地位:统领全册书(一)第一章第一节内容《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在整册书中的地位人教版必修3目录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1.1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1.2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2.1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2.2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第三章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3.1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3.2河流的综合开发—以美国田纳西河流域为例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4.1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4.2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第五章区域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5.1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5.2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长江三角洲松嫩平原2、作用:培养学生全面输理问题、归纳问题能力例:地理位置差异(绝对、相对)气候条件差异(类型、特征)植被条件差异(类型、覆盖率)土地条件差异(土壤、地形、人均耕地)水文差异(冰期,含沙量,汛期,流量)矿产资源条件差异长江三角洲松嫩平原地理位置差异(绝对、相对)气候条件差异(类型、特征)植被条件差异(类型、覆盖率)土地条件差异(土壤、地形、人均耕地)水文差异(冰期,含沙量,汛期,流量)矿产资源条件差异总结30°N,120°E东南沿海中部430~480N,122°E-127°E东北地区中部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雨热同期温带带季风气候区,大陆性较强,水热条件不如长三角水稻土,平坦破碎、人均面积少黑土,平坦开阔、人均面积多矿产资源贫乏矿产资源丰富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无冰期,含沙量较小,汛期长,流量大有冰期,含沙量小,汛期较短,流量较小例: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长江三角洲松嫩平原耕地类型成熟制度主要粮食作物主要油料作物其他农业部门1、对农业的影响2、对第二产业的影响工业长江三角洲松嫩平原轻工业重工业著名的重化工业基地全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建筑业长江三角洲松嫩平原正南正北方位观墙体厚薄屋顶坡度房檐宽度房屋进深房屋高度建筑成本楼间距3、对第三产业的影响部门长江三角洲松嫩平原交通商业文化陆运便利,沿海航线的中枢陆运为主更发达较发达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长江三角洲松嫩平原原因——地理环境差异农业工业交通建筑商业文化气候条件差异土地条件差异矿产资源条件差异气候条件的差异地理位置的差异综合因素综合因素例:长江中下游平原的不同发展阶段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在全国地位河流土壤劳动力农业社会早期限制发展限制发展低下中期促进发展不再限制较快发展后期促进发展促进发展促进发展全国粮、棉、桑蚕基地工业社会限制农业发展限制农业发展限制农业发展农业地位下降;全国工商业基地与长江三角洲地区相比,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经济腹地,产业基础,科技实力和人才队伍都处于劣势。较小较弱薄弱受南岭阻隔,腹地范围小大强雄厚大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人才队伍科技实力产业基础经济腹地山西省煤炭资源的自然状况1.储量丰富2.分布范围广3.煤种齐全4.煤质优良5.开采条件好•资料1:山西省已探明的煤炭资源储量为2700亿吨,按2002年生产规模,可开采560年。•资料2:全省40%的土地下面有煤田分布。•资料3:全国10大煤种,山西省都有分布。其中大同煤田是优质动力煤,河东煤田是优质主焦煤•资料4:煤炭具有低灰、低硫、低磷、发热量高的特点。•资料5:煤炭多为中厚煤层,埋藏浅,适于露天开采和大规模机械化开采,煤层中含有丰富煤层气。资料学生归纳人口稀少土壤肥沃商品率高商品粮基地突出特点大规模机械化生产地区专业化生产地理条件内部分异地形平坦集中连片耕地面积广东北商品粮基地特点及成因我国能源供求面临的五大挑战挑战之一:人均资源量少挑战之二:人均能源消费量低挑战之三:单位产值的能耗高挑战之四: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挑战之五:能源安全(含义?)受到威胁我国人口基数大我国人口素质低如何加强我国能源安全的保障?我国属发展中国家2001年中国石油探明储量33亿吨,仅居世界第11位,占世界2.3%。我国天然气的勘探、开发和利用都相对比较落后,已探明可采储量仅占世界的1.2%。西部东部降水少以下200mm以上多距海远近远近载畜量小大自然景观沙漠、戈壁荒漠草原、草原干湿地区干旱半干旱农业特色绿洲农牧业草原畜牧业、灌溉农业读图2.2,回答我国西北地区自东向西的差异(二)注重基本概念的讲解,夯实基础森林的生态效益——“大自然的总调度室”调节气候、稳定大气成分、涵养水源、保持水土以及繁衍物种和维护生物多样性、净化空气、美化环境、吸烟除尘、防风固沙等(2008年广东卷)6.相同状态下,最有利于地表水下渗的条件是A.降水强度大,植被稀少B.降水强度大,植被丰富C.降水强度小,植被稀少D.降水强度小,植被丰富矿产能源矿产能源资源、矿产、能源的区别和联系能源列举和分类按能源资源的性质:可再生能源:非可再生能源:按利用能源的技术状况:常规能源:新能源:水能、煤炭、石油、风能、天然气、生物能、潮汐能、太阳能、核能按能源的形成和来源分类:来自地球内部:来自太阳辐射:来自天体间引力:按能源的基本形态是否改变:一次能源:二次能源:(08年上海卷)能源是现代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资源。作为清洁能源的风能具有重要的利用价值。10.下列与风能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A.风能属于来自太阳辐射的能源B.风能是一种非可再生资源C.撒哈拉沙漠是风能开发最好的地区D.风能发电投入少,效益好11.我国内蒙古高原和东部沿海都是风能资源丰富的地区,两地利用风能最佳季节分别是:A.秋季、春季B.冬季、夏季C.冬季、春季D.夏季、秋季12.塔里木盆地内部是我国风能资源相对贫乏的地区,其主要原因是:A.距海遥远,深居大陆的腹地B.岩石裸露,下垫面摩擦力大C.盆地地形,周围有高山阻挡D.海拔较高,气温日较差较小(2008年海南卷)2.下列传统民居各对应的分布地域不正确的是A.蒙古包——呼伦贝尔草原B.架空支撑的房屋——青藏高原C.平顶屋——塔里木盆地D.白色墙壁的房屋——撒哈拉沙漠答案:B(2008年广东卷)7.某地房屋墙壁很厚,门窗多达二至三层,该地的气候类型最有可能是A.亚热带季风气候B.温带大陆性气候C.热带雨林气候D.热带季风气候答案:B(三)“区域的发展”学习的一般思路•第一步:区域面临的问题•第二步:区域问题产生的原因•第三步:区域问题产生的危害•第四步:区域问题综合整治的措施(2008年广东卷)(单)20.对下列各地区环境问题叙述不正确的是A.西北草原退化B.东北草原土壤酸化C.华北平原土壤盐渍化D.南方丘陵水土流失答案:B1、“区域问题产生的原因”归纳例: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的人为因素根本原因:a.人口激增对生态环境的压力(人口数量)b.人类的活动不当(人口素质)具体原因:例:非洲萨赫勒地区荒漠化的人为原因具体原因:传统游牧经济向商品性的定居牧业经济转化;农作侵入牧区。根本原因:例:前苏联垦荒区荒漠化的人为原因具体原因:“剃光头”式开荒及不恰当的耕作方法根本原因:不合理的开垦方式(人口素质)例:亚马孙雨林被毁的人为原因具体原因:如图2.25根本原因:人口增长和贫困导致的发展需求例:美国田纳西河19世纪后期环境问题产生的人为原因流域内人口激增,开始对其进行掠夺式开发,带来一系列生态环境与社会问题。根本原因:具体原因:长期高强度种植棉花扩大耕地和获取炼铜用的木炭炼铜企业大量排放SO2,形成酸雨例:我国东北地区20世纪以来环境问题产生的人为原因:•具体原因:乱砍乱伐、过度放牧等•根本原因:人口激增、高强度开发。小结:根本原因:人口数量、人口素质具体原因:结合当地的人类活动方式2、“区域问题综合整治的措施”学习的一般思路——“措施”针对“问题”a.合理利用水资源b.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建防护林c.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d.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