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松江区骨干教师管理办法(2012-2014学年度)一、管理对象松江区第三届政府教育津贴享受人员松江区第四届首席教师松江区第四届学科(德育)名师松江区第三届教坛新秀二、管理目标(一)明确不同层次骨干教师培养目标,搭建各级培养平台,充分挖掘教师专业追求的内驱力,促进教师快速健康成长。(二)建立并完善骨干教师使用机制,集聚优质资源,发挥学科引领作用,形成团队指导合力。(三)建立并完善骨干教师考核机制,激励骨干教师在聘任期间,认真学习,努力钻研,不断提高学术水平,建立学术威信。(四)建立并完善各级保障机制,设立专项工作经费,提供各级培训展示与交流平台,鼓励骨干教师发挥学科特长,体现学科特色,形成个人风格与特色,积极构建我区学科特色群体。三、管理原则(一)分层分类管理。根据我区现有的政府教育津贴享受人员、首席教师、学科(德育)名师、教坛新秀等四级骨干梯队现实,实施分层分类管理,明确管理职责,落实管理措施。(二)网络平台管理。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借助教师教育网络—2—与资源库两大平台,开展骨干教师交流与展示活动,发挥骨干教师指导、引领与辐射作用。(三)指标量化管理。确定骨干教师在理论学习、教育教学实践、教育科研、指导带教、辐射引领等方面量化性考核指标。(四)自主创新管理。搭建平台,创新机制,鼓励各级骨干教师自主创新、自主发展,推动骨干教师队伍创新意识的提升。四、管理机构由松江区教师教育领导小组领导,教育局人事科、教师教育办公室负责日常管理。五、管理途径(一)培训提升。为各级各类骨干教师提供高质量的培训课程,与华师大合作开展高级研修班,推荐参与市级“双名工程”基地培训,继续开展骨干教师研修共同体建设。实施市、区两级专家指导带教,优先推荐参加市级各级各类培训,优先组织市内外各类学术观摩,优先推荐国(境)内外攻读硕士学位,优先组织开展国(境)外短期交流培训,优先推荐硕士专业学位研读。(二)岗位实践。立足本校本职岗位,深入参与区校两级教育教学研究工作,寻求运用先进教育理念解决实际问题的路径。进一步提升教育理论素养,主动开放课堂,分享教育心得与科研成果。积极承担区校两级培训任务与见习教师规范化培训工作。认真指导带教青年教师,在岗位实践中不断自我驱动,自我成长、自我提升、自我发展。(三)成果交流。利用网络平台展示个人风采、学术特色,发布相关共同体研修成果等。组建不同类型教坛新秀学习小组,开设博客论坛,—3—交流学习心得、发表教育观点,碰撞教育智慧。定期举办不同层次骨干教师论坛与展示交流活动。鼓励骨干教师出版文库(集),并举行各类教育经验、教育思想与教育研究的分享交流活动。积极为骨干教师创设市、区级学习展示平台,总结经验,提炼特色,形成教育教学风格。(四)加强考核。制定骨干教师考核细则,量化考核指标,简化考核程序,公开考核结果。为骨干教师统一制定管理手册,记录骨干教师在任期内的学习、实践、考核等情况,加强过程管理,不断提高对骨干教师的管理水平。六、保障机制(一)组织保障。松江区教师教育领导小组全面领导骨干教师管理工作,教育局人事科负责做好协调管理工作,教师教育办公室全面负责骨干教师的日常管理工作。各校是骨干教师队伍建设的主阵地,要全面落实本校骨干教师队伍建设。(二)制度保障。建立网络平台过程管理制、考核结果公示制、管理手册审核制等,确保骨干教师管理工作的规范有效。(三)经费保障。建立区政府教育津贴享受人员、首席教师、学科(德育)名师专项津贴制。设立骨干教师队伍建设专项经费,用于研修共同体工作、课题研究、培训、培养课程开发、导师指导、学术活动、文库出版、国(境)外培训等项目。附件:1、松江区骨干教师培养方案(2012-2014学年度)2、松江区骨干教师岗位职责(2012-2014学年度)3、松江区骨干教师考核细则(2012-2014学年度)4、松江区骨干教师文库出版实施细则(2012-2014学年度)—4—松江区骨干教师培养方案(2012-2014学年度)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根据《松江区“强师兴教”行动计划(2012-2014)》文件精神,明确不同层次骨干教师培养目标,搭建各级培养平台,充分挖掘教师专业追求的内驱力,形成清晰的骨干教师培养体系,夯实松江教育学科高地建设基础。二、培养目标根据区政府教育津贴享受人员、首席教师、学科(德育)名师、教坛新秀四级骨干教师梯队结构,设置分层培养目标,努力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专业能力强、科研水平高、理念先进、善于创新、适应学科教学改革发展的骨干教师队伍。(一)政府教育津贴享受人员:师德高尚,具有独特的人格魅力,在市级层面享有较高的知名度,具有较高的学术威望,成为区内学科建设的领头羊。(二)首席教师:师德高尚,在市级层面崭露头角,具有一定知名度,有较强的教科研能力,在区学科教学中有较强的影响力,初步形成个人的教育教学风格,力争成为上海市特级教师。(三)学科(德育)名师:师德高尚,在区内学科领域具有一定的知名度,有较强的教科研能力,有一定的教育教学特色,成为引领我区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中坚力量。(四)教坛新秀:师德高尚,在学科专业能力、课堂教学能力、教育—5—科研能力、创新实践能力等方面有一定成绩,学科教学成绩优良,力争成为松江青年教师队伍中的中坚力量。三、培养途径(一)政府教育津贴享受人员1、完善学习机制,促进相关人员加强理论学习,提炼教育经验,提升学术水平。2、依托市内外培养平台,优先推荐参与国(境)外、国家级、市级相关培训。3、立足政府教育津贴享受人员导师带教组,承担市、区、校三级教师教育课程开发与培训任务,为政府教育津贴享受人员积极创设践行教育理念、展现学术成就、弘扬师德魅力的市区级平台。4、鼓励政府教育津贴享受人员开展学术研究与文库出版。(二)首席教师1、完善学习机制,促进首席教师加强理论学习与自我研修,鼓励在职攻读教育硕士,在教学实践与教育科研中,提升教育理论素养与学科专业水平。2、举办华师大高级研修班,实施市级专家带教制,进一步挖掘首席教师自身优势,提升师德与专业素养,不断促进首席教师快速成长。3、在同等条件下,优先推荐首席教师参与国(境)外、国家级、市内外相关专业培训。4、立足首席教师课堂教学研究室,承担市、区、校三级教师教育课程开发工作,承担见习期教师规范化培训工作。为首席教师提供教学实践、教育科研、指导带教、风采展示的平台。开展课题研究,力争文库出版。—6—(三)学科(德育)名师1、完善学习机制,促使学科(德育)名师加强理论学习与自我研修,鼓励他们在职攻读教育硕士,在教学实践与教育科研中,提升教育理论素养与学科专业水平。2、依托政府教育津贴享受人员导师带教制、首席教师课堂教学研究室等实施学科带教培训。依托高校与兄弟区县培训资源,以组班形式对学科(德育)名师实施通识培训。3、积极推荐部分学科(德育)名师参加市级相关培训。4、实施名师指导团工作,鼓励教师参与区级新教师培养课程开发工作,承担见习期教师规范化培训任务,为学科(德育)名师提供岗位实践、教育科研、指导带教、风采展示的平台。(四)教坛新秀1、完善学习机制,促使教坛新秀加强理论学习,提高专业素养,鼓励他们在职攻读教育硕士。2、以校本研修为载体,加强师德建设与教育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以教研组建设为抓手,为教坛新秀提供学习、实践、研究、反思的良好氛围。3、以学科与学段组建若干个教坛新秀学习小组,采用“名师指导、集中研修、学习沙龙、博客论坛”等方式进行交流与学习。4、为教坛新秀提供教学实践、教育科研、风采展示的平台。—7—松江区届骨干教师岗位职责(2012-2014学年度)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根据《松江区“强师兴教”行动计划(2012-2014)》文件精神,集聚优质师资,明确骨干教师岗位职责,构建骨干教师使用机制,有效发挥学科示范引领作用,形成较为清晰的骨干教师使用体系,进一步推进松江教师队伍优质、均衡发展。二、岗位职责(一)总体要求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热爱教育教学工作,模范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做全体教师的师德表率。立足本校本职,主动学习教育教学理论知识,积极实践,勤于反思,不断提升学科专业知识与教育教学能力,在校内外发挥名师示范与引领作用。坚持开展教育教学研究工作,成为推动学校校本研修工作的骨干力量。认真参与各级各类培训,认真完成教育局布置的各项工作。(二)具体岗位职责1、政府教育津贴享受人员(1)模范遵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率先垂范,成为广大教师的师德楷模。(2)深入学习教育教学理论,自觉掌握现代教育技术。(3)任期内主持承担1—2个市级课题或区级课题的研究工作,并取得一定成果(或市级刊物发表或市区级学术交流或文库出版)。任期内完—8—成1—2个教师教育课程的开发与编撰,并予以实施与推广。(4)带教4-5名有潜力的骨干校长或4-5名左右有潜力的学科(德育)名师,建立政府教育津贴导师带教组,承担见习教师规范化培训视导任务。任期内为本区一线教师(管理干部)作1—2次学术专题讲座。积极参与区级教师教育网络平台与资源库建设,交流、推广与共享教育教学经验与成果。(5)积极参与学科命题、教材研究、学科中心组、区域学科建设等活动,并能发挥引领作用。2、首席教师(1)严格遵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以身作则,成为广大教师的师德表率。(2)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每学年认真研读1—2本教育教学理论专著,积极攻读教育硕士。自觉掌握现代教育技术。(3)任期内须主持承担(合作)1—2个市级课题或区级课题的研究工作,并有一定成果推广(或在市级及以上刊物上发表,或市级以上交流或文库出版)。任期内要积极分享个人或研修团队的研究成果(开设2-3节区级及以上公开课或讲座)。任期内完成1—2个教师教育课程的开发与编撰,并予以实施与推广。(4)设立首席教师课堂教学研究室,担任主持工作。招募6-8名有发展潜力的学科(德育)名师或教坛新秀,共同开展研究并实施指导带教工作,承担见习教师规范化培训视导任务。建立课堂教学研究室专题网页,定期更新与充实资源,交流与共享教育教学经验与成果。(5)坚持在教育教学或指导第一线,出色完成教育教学或指导任务,—9—所任教学科成绩名列前茅,或所任教学科成绩有较大幅度提高。(6)积极参与学科命题、教材研究、资源库建设、学科中心组、区域学科建设活动等。3、学科(德育)名师(1)严格遵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以身作则,成为广大教师的师德表率。(2)加强理论学习与自我研修,每学年认真研读1—2本教学理论书籍,积极攻读教育硕士,在教学实践与教育科研中,提升教育理论素养与学科专业水平。(3)任期内须承担1—2个区级课题或校级课题的研究(可以合作申请区级课题),或在市、区级刊物发表1—2篇学术论文。任期内在区级或区级以上范围开设1—2节公开课或讲座。任期内积极参与区级组织的教师教育课程开发工作。(4)积极参与名师指导团工作或承担见习教师规范化培训任务,开展与教坛新秀的结对指导工作。任期内负责指导带教1—2名教坛新秀。每学年在网络平台至少上传1篇优质案例或教育论文、2篇优秀教案或1个教学实录,交流与共享教育教学经验与成果。(5)坚持在教育教学或指导第一线,出色完成教育教学任务。所任教学科成绩名列前茅,或所任教学科成绩有较大幅度提高。(6)积极参与学科命题、教材研究、资源库建设、学科中心组、区域学科建设活动等。4、教坛新秀(1)严格遵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以身作则,积极实践,—10—做弘扬师德师风的标兵。(2)加强理论学习,提高专业素养,每学年认真阅读1—2本教育教学理论书籍,撰写不少于5000字的读书笔记。积极攻读教育硕士。(3)每学年上传2—3篇高质量的文章参与新秀博客的交流。认真参加教坛新秀学习小组活动,每学年撰写1—2个教育教学案例(反思)在校内交流,每学年开设校级汇报课1—2节,任期内至少有1篇专业论文在区级或以上刊物(网站)发表。(4)任期内积极参加青年教师支教团,支援农村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指导农村学校开展教研组建设,帮助农村教师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积极承担见习教师规范化培训任务。(5)坚持在教育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