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文化的定义特点•克拉克洪与斯乔贝克的价值取向理论•郝福斯特文化维度理论•强皮纳斯的文化架构理论•图解中西方文化区别•跨文化管理案例•文化差异根源•启示?什么是文化•定义:由人类创造的,经过历史检验沉淀下来的物质与精神财富。•特点:群体共享•客观显性及主观隐形•对生活在其中的人产生各方面影响•代代相传,改变极慢?什么是跨文化沟通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相互之间的信息交流文化层次论:洋葱理论•根据文化层次的洋葱比喻,文化象洋葱一样有三层——表层、中层、核心层。表层文化是我们能够直观感触到的东西,给人以强烈冲击,令人感受到文化的存在和力量。中层文化指一个社会的规范和价值观,从表层文化表象中折射出的社会更深层的思想与价值观念。核心文化是一个社会共同的关于人为什么存在的假设,是社会的人们观念中最根深蒂固不容置疑的东西。比如,美国的核心文化中最重要的一部分是人人平等,是个体的独立与自由。表层中层核心层•下面的这个例子,能够形象地解释文化三层次的关系。比如,某一企业的员工都穿着统一的工作服,在同一时间上班,都在公司餐厅午餐,这些都是该企业的表层文化。在这样的表象•背后体现的是公司倡导的理念。如穿工作服,体现了员工的集体认同感;在同一时间上班,反映了公司信奉的纪律性;都在公司餐厅午餐,表现了公司员工犹如一家人的集体主义思想。而这个企业的核心文化是驱动这一切的根本,与该公司所属民族的文化价值观相互发生着作用与影响,如我们中华民族所强调的集体主义、家庭观念和层级思想。文化的冰山比喻•把文化看成由两部分组成:显性部分:浮在水面的可视部分藏在水下的不可视部分文化与管理的关系•与企业战略经营管理(国内、地区、全球)•对组织架构设置的影响(微软设立世界政治关系部门)•对企业制度建立和执行的影响(法外人情还是有则必守)•对领导和员工行为的影响克拉克洪与斯乔贝克的价值取向理论•对人性的看法•人们对自身以及外部自然环境的看法•人们对自身与他人关系的看法•人的活动导向•人的空间观念•人的时间观念郝福斯特文化维度理论•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权利距离(人们对社会或组织中权利纷飞不平等的接受程度)•不确定性回避•事业成功与生活质量•长期导向与短期导向强皮纳斯的文化架构理论•普遍主义----特殊主义•个体主义----集体主义•中性----情绪化•关系特定----关系散漫•注重个人成就----注重个人等级•长期导向----短期导向•人与自然的关系•意见表达•生活方式•守时•人际关系•孩子•团队中的领导•老人的生活•对待问题•对待愤怒•排队•自我•周末的街景•在餐厅23•旅游24•交通工具•心情与天气跨文化管理案例•美国人与日本人商务谈判,美方提出货物价格以后,日方人员没有一点反应,美方人员以为是要价太高,所以不断降价,一直到不能再降时才问日方人员意见,日方爽快签单。美方觉得这次签单很不容易,且没赚什么钱,价格太低。后来才知道日方人员对最初的价格就已经觉得很低了,没想到一降再降,捡了个大便宜,原来日本人在商务谈判中一般不喜欢迅速作出决定,表现比较沉默,而美国人性格开放,喜欢速战速决,因此对对方文化的不了解导致美方利益受损也只能吃哑巴亏。东西方思想的根源•东方思想文化源于儒家的学说,在儒家看来,没有孤立存在的我,我是与特定的他人相关的生活角色的总和。中国人对幸福的定义与希腊人不同,自由的施展才华这样的生活不是幸福,幸福是一种与人和谐,知足常乐的生活状态。•希腊的花瓶、酒杯上展现的是战争、体育竞赛和狂欢的场面,而中国的画卷、瓷器上描绘的则是家庭生活和乡间乐趣。•中国的主要道德体系描绘了君臣、父子、夫妻、兄弟和朋友之间的义务。中国的社会使个体深刻的感受到自己是一个巨大的复杂的社会集体的一部分。28科技文明的差异•中国和希腊的科技文明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中国的技术文明更为先进,但是止乎于此。哲学家中村元所说,传统上中国人更具有实践天才,但是不擅长科学理论和调研。由于关注的是整体性大于局部性,因此对事物内在的机理、模式缺乏足够的兴趣。社会生活•中国人的社会生活是相互依存的,人们追求的目标是和谐而不是自由,中国哲学的目标是道而不是发现真理。•对于希腊人而言,由于地理位置处于商业活动的中心,经常会遇到和自己文化不一致的人和观念,而中国很早的统一,导致很少会遇到哲学和宗教上观点迥异的人。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思想最为开放的时代,国与国之间的竞争带来了思想上的解放和激荡,但是随着秦灭六国,一统天下,焚书坑儒等举动,在客观上维护了统治,但是遗憾的是,非儒家学说全部被边缘化了,无法通过一种抗衡的力量取得发展。2000多年的封建统治依靠的就是一种家天下的思想维系,并且将孔子的儒家学说转化为这一模式的理论依据。长达2000年的统治依赖这一模式得以巩固,虽然发生多次王朝的更迭,但是其统治模式、思维方法、文化等被完好的继承了下来。30逻辑•在思维层面,希腊人更喜欢逻辑,逻辑的运用提出了话语陈述的意义,而只留下了结构,这有助于进行判断论证的有效性,逻辑的价值在于尽量的规避一切的矛盾,符合逻辑的一定是没有矛盾和悖论的。但是在中国文化中,追求的是合理性而不是理性,尽可能避免矛盾,寻求一种中庸之道才是中国人解决问题的办法。东西方文化差异产生的客观背景•东西方文化的巨大差异可以有很多的解释,城邦制的发展为不同的知识流动与碰撞创造了条件。知识的叛逆者们可以在不同的城邦间游走,但是在中国,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后,这样的思想激荡则不复存在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希腊临海,贸易成为一种赚钱的职业,有一个殷实的商人阶层,他们的子女可以衣食无忧的接受良好的教育,商人们希望孩子受到教育是因为教育本身,教育的驱动力很显然是因为好奇以及知识本身的价值。由于经常会遇到不同文化、种族、宗教等,他们更容易接受多元的文化。不同的习俗和信仰的冲突导致希腊人必须学会如何处理各种矛盾,逻辑成为了解决矛盾的有效工具。•相反,中国虽然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但是主体仍然是汉族,其他少数民族则分布在国家的边缘地带,因此,大多数的中国人很难碰到一个信仰和习惯完全不同的人,民族的文化趋同,当出现意见和分歧时,则是按照共同的行为准则、道德标准来加以评判。•中国是一个以农耕为主的国家,农业生产更加强调的是稳定与和睦,共同化的农业生产行为需要一种大家都看得过去的融洽的方式生活在一起。•辩证法和逻辑都是处理社会冲突的认识工具。•缺乏好奇心是中国人的特点,中国的含义就是世界的中心,因此对外来的人带来的故事没有什么特别的兴趣。在中国,人对知识本身从来没有过特别强烈的兴趣。(读书作为一种获取社会财富、地位的手段存在。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学而优则仕,仕而优则学。)33东西方的主要差异•(1)关注和感知的模式东方人关注环境而西方人关注物体,东方人比西方更喜欢研究事物之间的关系。•(2)关于世界构成的基本假设,东方人看到的是物质,而西方人看到的是物体•(3)对环境的控制能力的认知:西方人比东方人更相信对环境的控制能力•(4)对静止和变化的看法:西方人看到的是静止,而东方人看到的是变化•(5)解释事件的方式:西方人关注物体,东方人看到的是包括环境在内更为广大的网络。•(6)组织世界的习惯:西方人喜欢归类而东方人更强调各种关系。•(7)对形式逻辑规则的运用:西方人比东方人更喜欢用逻辑规律来理解事件•(8)辩证法的运用:东方人在遇到对抗时喜欢中庸之道,而西方人更喜欢坚持自己认为正确的观点。对我们的启示:•正确看待文化差异,了解和尊重文化差异•尽可能弥合代沟,促进更好的合作交流,求同存异•相互理解、兼容并蓄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