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第二章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二章古典国际贸易理论本章内容第一节绝对优势理论第二节比较优势理论第三节要素禀赋理论第一节绝对优势理论理论的奠基人亚当·斯密绝对优势绝对优势是指某连个国家生产同一单位的某种商品,其中一个国家所使用的资源少于另一个国家,就说这个国家在这种商品的生产上具有绝对优势。绝对优势理论的主要内容斯密认为,每个国家都应该生产和输出自己占绝对优势的商品,然后,换回自己不占有绝对优势的商品,这比各自生产自己所需的一切商品更为便利。即每个国家都按照绝对有利的生产条件进行国际分工。(一)分工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国民财富(二)分工的原则是成本的绝对优势或绝对利益(三)国际分工是各种形式分工中的最高阶段(四)国际分工的基础是有利的自然禀赋或后天的有利条件酒产量/单位投入劳动棉布产量/单位投入劳动分工前英国1120人/年170人/年葡萄牙180人/年1110人/年合计22分工后英国(70+120)/70=2.7120+70=190葡萄牙(80+110)/80=2.37580+110=190合计2.3752.7交换后英国12.7-1=1.7葡萄牙2.375-1=1.3751绝对优势理论表假设英国和葡萄牙两国生产酒和棉布两种商品对绝对优势理论的评价(1)相对重商主义而言,绝对优势理论是个巨大的进步,为资本主义自由贸易理论奠定了基础,对国际贸易起到了较大的推动作用。(2)绝对优势理论的研究从流通领域转到生产领域,首次论证了国际贸易是一种“双赢博弈”,比重商主义有进步。(3)指出了分工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阐明只要各国的分工建立在各自的绝对优势基础上,国际贸易双方都获得利益。(4)反映了代表了当时英国工业资产阶级的利益,并成为反对封建残余,推动“资本的自由”,发展资本主义的重要理论武器,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第二节比较优势理论大卫·李嘉图李嘉图在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比较优势理论。李嘉图指出,决定国际贸易的基础是两个国家产品生产的相对劳动成本,而不是绝对劳动成本。一个国家在生产各种产品时,即使劳动成本都高于其他国家,但是,只要在劳动投入上有所不同,仍可以开展贸易并从中获益。比较优势理论模型的前提假设比较优势理论模型的前提假设主要包括:(1)有劳动1种生产要素、2种商品以及2个规模既定的国家;(2)两国两种产品的生产函数相同,消费者偏好相同;(3)国内劳动要素具有同质性;(4)劳动要素可以在两个生产部门间自由流动,但不能跨国流动;(5)贸易是自由的,并且不考虑运输成本等任何贸易费用;(6)规模收益不变,商品与劳动市场都是完全竞争的。这一模型也就是的2×2×1模型(两个国家、两种产品、一种要素)。比较优势分析(分工前的生产情况)A国B国合计小麦(10蒲式耳)1(劳动小时)6(劳动小时)20蒲式耳布匹(1码)2(劳动小时)4(劳动小时)2码比较优势理论认为,即使一国在两种产品的生产上与另一国相比均处于劣势(即不存在绝对优势产品),仍有可能进行互惠贸易。一个国家可以专门生产并出口它的绝对劣势相对较小的产品(或称比较优势产品),同时进口其绝对劣势相对较大的产品(或称比较劣势产品)。无论在小麦还是在布匹的生产上,B国都处于绝对劣势。然而,B国生产小麦的劳动生产率只有A国的1/6,而生产布匹的劳动生产率是A国的1/2,因此B国在布匹的生产上有相对优势。另一方面,A国在小麦和布匹的生产上都有绝对优势,但是,生产小麦的绝对优势要大于生产布匹的绝对优势,因此A国在小麦的生产上有比较优势。根据比较优势理论,如果A国专门生产小麦并出口一部分小麦来换取B国的布匹,B国专门生产布匹并出口一部分布匹来换取A国的小麦,则两国都可以获益。比较优势分析(分工后、交换前的生产情况)A国B国合计小麦(10蒲式耳)3(劳动小时)030蒲式耳布匹(1码)010(劳动小时)2.5码A国用10蒲式耳小麦来交换B国的1码布匹,那么交换后两国两种产品的消费情况比较优势分析(交换后两国的消费情况)A国B国小麦(蒲式耳)2010布匹(码)11.5交换后,A国在布匹消费数量不变的情况下,可以多消费10蒲式耳的小麦,而B国在小麦消费数量不变的情况下,可以多消费0.5码的布匹,两国都从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中得到了好处。对比较优势理论的评价比较优势理论是国际贸易理论的基石,正如萨缪尔森所言,它是经济学中最深刻的真理之一,它为国际贸易提供了不可动摇的坚实基础,那些忽略比较优势的国家在生活和经济增长方面会付出沉重代价。可以说,现代西方经济学家的国际贸易理论都是在比较优势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比较优势理论为各国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提供了理论依据,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可以运用比较优势理论指导本国开展对外贸易。(1)比较优势理论的基本假设条件之一为规模报酬不变。(2)比较优势理论是基于一种静态的思维得出的国际分工观。(3)比较优势理论认为贸易双方可以实行完全的专业化生产。(4)按照比较优势理论的国际贸易观,两国间的比较利益相差越大,则发生贸易的可能性就越大。(5)比较优势理论也未能就贸易利益给出完美的答案。(6)从产业发展、国家安全的角度来看,如果一国完全按照比较优势理论的国际分工思想,长期固定于发展其比较优势产业,那么,对于该国的其他产业发展和国家安全也是非常有害的。(7)比较优势理论认为,世界各国都会为了获得贸易的比较利益而实行贸易自由化,然而,事实并非如此。第三节要素禀赋理论要素禀赋理论的背景从传统的比较优势理论可以看出,比较利益是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发生的决定因素,那么,两国之间为什么产生比较优势上的差异呢?在斯密和李嘉图的贸易模型中,劳动是唯一的生产要素,而在现实中,资本、土地以及其他生产要素也在生产中起了重要作用并影响到劳动生产率和生产成本。是不是也可以把其他要素引入到贸易模型中?要素禀赋理论的基本假设(1)两个国家、两种产品、两种生产要素,劳动和资本,即2×2×2的分析模型。(2)两国生产要素的供给是固定的,且生产要素是同质的。生产要素在国际间不能流动,但在一国内部可以自由流动,两国的生产要素都被充分利用。(3)两国相同产品的生产技术相同,即劳动生产率没有差距。(4)不同的产品以不同的要素比例生产,相同产品的要素组合总是相同的,即没有要素密集度逆转。(5)两国对两种产品的需求偏好相同,各种商品消费比例取决于价格而非收入,即收入水平和偏好不决定贸易类型;(6)没有完全的专业化分工现象,即假定两国在自由贸易下均生产两种产品;(7)两国之间没有运输成本、关税、非关税壁垒等贸易障碍,且两国的相互进出口额相等;(8)商品市场和要素市场都是完全竞争的。要素禀赋理论的基本内容(一)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1.各国所生产的同一产品价格的国际绝对差异是国际贸易产生的直接原因2.各国商品价格不同是国际贸易产生的必要条件3.各国商品价格比例不同是由要素价格比例不同决定的4.要素价格比例不同是由要素供给比例不同决定的(二)国际贸易的结果一个国家在国际分工中应该出口密集地使用本国相对丰裕的生产要素生产的产品,进口密集地使用本国相对稀缺的生产要素生产的产品。此即要素禀赋理论所确定的一国进出口商品结构,也称为H-O定理。国际分工及国际贸易的结果会消除贸易国之间商品价格的差异,使生产要素收入趋于均等,实现生产要素在两国间的间接移动,从而弥补生产要素在国际间不能移动的缺陷。

1 / 1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