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建史第五篇 欧美各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建筑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五篇:欧美各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建筑目录概述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建筑二、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建筑三、欧洲其他各国18世纪下半叶和19世纪上半叶的建筑四、美洲殖民地和美国独立前后的建筑五、19世纪中叶的欧洲与北美建筑知识地图概述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时期是指从英国的1648年爆发的资产阶级革命到18世纪下半叶的工业革命阶段。此时欧洲发展很不平衡,100多年内,法国、奥地利、俄罗斯刚进入绝对君权鼎盛时期,德国、意大利处于分裂,西班牙却还笼罩在耶稣会的中世纪式的统治中。18世纪中叶,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基本完成。资产阶级同封建制度的矛盾激化。整个欧洲开始了一场反封建、反神学的思想文化的解放运动——启蒙运动。启蒙运动以法国为中心。1774年美国发起独立运动,更促进了欧洲的革命。继而法国在1789年爆发资产阶级革命。这个时期的建筑路线分为两条:一是英国为代表的城市建筑资本主义化,二是以法国为主线的反映鲜明的革命风格建筑类型。19世纪中叶,革命热情冷却后,资产阶级创造大量财富,建筑风格混乱,新的建筑类型丰富起来,新旧观念和新材料技术的矛盾,使建筑走向全新的历史阶段。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建筑背景英国的资产阶级革命发生在工场手工业早期,革命是由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结成联盟来进行的,这就决定了它的妥协性和不彻底性。1649年,大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建立了共和国。1659年,为了镇压人民运动,王朝复辟。1688年,建立了君主立宪制度。革命的妥协性和不彻底性导致了知识分子政治理想、宗教信仰和思想原则的不坚定,甚至还把专制宫廷倡导的古典主义文化当作榜样,而没有创造新文化的自觉性。英国革命的曲折过程和相应的思想文化特点都在它的建筑发展中留下了鲜明的烙印。第一节:方生未死之际共和时期经济拮据,政治动荡。没有什么国家性的建设事业。但城市里建造着公司大楼、行会大厦、海关税卡之类的房屋。建筑业也开始资本主义化。共和国信奉国教,实行宗教宽容。大量信仰新教的荷兰工匠和法国工匠带来了卓越的砌砖技术和荷兰古典主义风格,传统的木构架建筑被淘汰。受巴洛克建筑的影响极少。17世纪世纪中叶以后,有一些资本家租用城市土地,按照定型设计成片建造出租牟利的市房。这些建设虽比较单调,但形成了一些整齐的街道和广场,城市面貌有所改善。复辟时期伦敦的重建复辟时期,1666年,伦敦大火,几乎夷平了整个城市。火灾之后,一些建筑师提出重建规划,在不同程度上体现了资产阶级的经济和政治力量的增长。其中王室建筑师克里斯道弗·仑(ChristopherWren,1632—1723年)的规划,尤其欢呼着资本主义制度的胜利。在他的规划中,占据着伦敦的中心广场的事税务署、造币厂、五金匠保险公司和邮局等,交易所居于正中。没有宫殿和教堂的地位。几条放射性的商业大街贯穿了大半个城市。城市的街道网基本是方格形的。意义:这个规划有划时代的意义,它在历史上第一次申明,新社会的主人是资产阶级而不是国王和教会了。交易所是一所四合院,正面有宽敞的连续券廊,大门采用了罗马凯旋门的样式,上面还高耸起尖塔,富有资产阶级志得意满的心情充分流露出来交易所大门样式教区小教堂克里斯道弗·仑设计了这些教堂。采用了巴西利卡式平面,使小教堂能很容易地改造得适合天主教的仪式。这些小教堂的形式是按照当时法国正在盛行的古典主义原则设计的,讲求理性。在这些小教堂的建筑上,也反映着资产阶级同封建贵族的矛盾。教区小教堂的钟塔设计得相当成功。它们的式样富于变化,但基本构图是一致的。大致是:下面有两层方形的体积,第一层是素朴的平墙,第二层有壁柱。再上面是一层或几层圆柱形或8角形的体积,周围大多有柱廊,逐层缩小。最上面是尖顶。尖顶的根部有时有凌空的飞券支撑钟塔构图的主要经验是:第一,虽然塔和教堂的横向体积组合在一起,但它的垂直体形从地面到尖顶整个凸现出来,下部不被横向体积打断,更不从横向体积的屋顶上耸起。第二,塔的每一层的构图都是完整的,有基座和檐口,不因各层的重叠而略去一部分;第三,愈往上分划愈细,尺度愈小,装饰愈多,也愈玲珑,造成生气盎然的向上动势。宫廷建筑王朝复辟初期和立宪初期,是英国宫廷建筑空前繁荣的时期,而且带有浓厚的君主专制色彩。复辟的国王从凡尔赛回来,为他扩建的索莫塞特大厦的长廊(TheGalleryatSomersetHouse,1661~1662)和新建的温且斯特宫(WinchesterPalace,1683年)都是仿凡尔赛的,于1894年焚毁。为第一任立宪的国王奥仑治的威廉改建的罕帕顿宫(HamptonCourt,1689年),是荷兰古典主义式的。英国没有自己的宫殿建筑风格。罕帕顿宫(HamptonCourtPalace)有“英国的凡尔赛宫”之称室内外装饰全景花园宫廷建筑中比较有意义的是伦敦下游的格林尼治大建筑群(GreenwichHospital,1696~1715年)。设计人是克里斯道弗·仑和他的学生。格林尼治宫它的布局是两进的大院子,第一进向泰晤士河敞开,比较宽,第二进地势稍微高一点。穿过第二进院子尽头的豁口,可以一直望到远处高地上的女王宫。建筑的形体变化很大,前面转角处的一对塔和它们的穹顶很刚健有力格林尼治建筑群本来是王宫,后来用作收养伤老病残的海军战士和水手第二节:纪念碑的争夺战——圣保罗大教堂克里斯道弗·仑古典主义的代表者是王室建筑师克里斯道弗·仑,他精通数学、天文学、力学和结构,任伦敦大学和牛津大学的天文学教授,是王家学会的创始会员。他也是英国17世纪下半叶的一代建筑宗师。他倾向唯理主义,他的美学观点是形而上学机械论的。他偏爱圆形平面的穹顶,认为穹顶是“最几何的”,圆形平面是“最完整的”。他要求在建筑创作中“严格地追随”法国古典主义的“榜样”。但是他在创作中却不能贯彻他的主张。他的思想充满了矛盾,设计也是无原则的。但他的主流毕竟是杰出的古典主义者,在英国最大的教堂,伦敦的圣保罗大教堂(St.PaulCathedral,1657~1716年)的设计和建造中,坚持了古典主义的原则。集中式还是拉丁十字圣保罗大教堂是英国国教的中心教堂,本来是中世纪的拉丁十字式的,由于年久,有倾圮的危险,决定重建。1675年,克里斯道弗·仑提出的设计,平面8角形,四个斜边作内凹的圆弧,中央是大穹顶,通体由简单的几何形组成。这是从意大利文艺复兴以来,具有进步思想的建筑师们一贯喜爱的集中式形制。1688年,推翻了复辟王朝,实行君主立宪之后,仑立即坚决抛弃了穹顶上的尖塔,重新设计立面。但因为工程已经做了很多,平面不能再修改了。圣保罗大教堂终于成了一个拉丁十字式的教堂。而且为了和穹顶取得构图上的均衡,不得不在西立面加了一对塔,以致形成了哥特式的立面格局。圣保罗大教堂的结构不但比圣彼得的轻,也比同时的法国恩瓦立德新教堂的轻。它的穹顶有3层,里面一层直径30.8m,砖砌的,厚度只有45.7cm。最外一层是用木构而覆以铅皮的,轮廓略略向上拉长,显得饱满。比恩瓦立德新教堂更合理的是,它的顶端的850t重的采光亭子不由外层木构架负担,而是在内外两层穹顶之间用砖砌了一个圆锥形的筒来支承。砖筒的厚度也只有45.7cm。穹顶坐落在鼓座上,鼓座又通过帆拱坐落在8个墩子上。鼓座分里外两层,里层直接支承穹顶,下径34.2m,上径30.8m,略略的倾斜使它能更好地抵挡穹顶的水平推力。外层鼓座是个柱廊,以飞券跨过来分担穹顶的水平推力。这种结构汲取了哥特式教堂的经验。鼓座也比文艺复兴以来的教堂的都轻由于上部结构比较轻,所以它的支柱很细。圣保罗大教堂的结构是非常出色的。四翼的结构格局完全一样,模数严整,关系明确,逐渐用扁平的穹顶覆盖,近似拜占庭教堂的做法。教堂内部,总长141.2米,四翼宽30.8米,中央最高27.5米,穹顶内皮最高65.3米,十分宏大开阔。正门柱廊分为两层,6对高大的圆柱走廊.恰当地表现出建筑物的尺度。四周的墙用双壁柱均匀划分,每个开间和其中的窗子都处理成同一式样,使建筑物显得完整、严谨。但两旁仍有两座有巴洛克式手法痕迹的钟塔。鼓座和穹顶完全采用罗马坦比哀多的的构图,很雄伟,这也是一个创举。上部的山花雕刻着圣保罗到大马士革传教的图案,人字墙顶尖处立着圣保罗的石雕像。大教堂内,是用方形石柱支撑起来的拱形大厅,厅内有牧师的讲坛和长条木椅。窗户以彩色玻璃镶嵌,四壁挂着耶稣、圣母和信徒的巨幅油画,天花板上有各种精美雕刻到十字架顶点,总高112米。圣保罗大教堂鲜明地体现了唯物主义的世界观,体现了科学和技术的巨大进步,恢弘壮丽,终于成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纪念碑。第三节、新贵们的府邸背景18世纪上半叶,英国君主立宪的内阁制确立,王权大大削弱,国王的大批土地落到了新贵族和大资产阶级手里。兴起了资本主义性质的大农庄。大量新型的农庄府邸兴建起来。城市建筑活动也随着工商业而蓬勃发展。有了职业的建筑师,出版了许多建筑书籍,有讲基本原理的,更多的样本册。由建造了一批完整的街道和广场,但城市建筑大体上还是老样子,是法国式和荷兰式的混合物。在建筑上占主导地位的是庄园府邸它们大抵由王室建筑师设计。大型府邸18世纪初,少数显赫的大贵族的庄园府邸不仅规模赶上了王宫,而且风格也力图宏伟。这类府邸中最著名的有霍华德府邸(CastleHoward,Yorkshire,1702~1714年)和勃仑南姆府邸(BlenheimPalace,Oxfordshire,1705~1722年)等。这些府邸仍然受帕拉第奥的影响,一般形制是:正中为主楼,包括大厅、沙龙、卧室、舆图室、餐厅、休息厅、起居室等等。主楼前是宽阔的三合院,它两侧有个有一个四合院,一个是厨房和其他杂用房屋及仆役们的住房,另一个是马厩。厅堂内容的布局复杂,反映出当时英国贵族生活领域扩大,眼光宏阔、知识丰富。但建筑布局很不方便,厨房离餐厅远,主楼里也没几个明亮舒适的房间,只一味追求豪华的气派,趾高气扬。霍华德府邸最大的勃仑南姆府邸左右全长261米,其中主楼长97.6米。主楼的第一层,进门就是华丽的大厅,装饰着科林斯柱式、壁龛和雕像。大厅后面是沙龙,朝向一座美丽的意大利式水景花园。沙龙左右时主要的卧室和起居室。楼梯在大厅的两侧。勃仑南姆府邸勃仑南姆府邸的建筑师凡布篓(JohnVanbrugh,1666~1726年)是英国扩张主义政策狂热的拥护者,所以他在建筑上力求表现凯旋的激情。重块石墙面、巨柱式的柱子和壁柱,起伏剧烈的轮廓、沉重的体积,造成十分刚强有力的形象。它的整体风格铺张扬厉,盛气凌人。府邸前还有一片广阔的英国式自然园林,绿茵起伏。帕拉第奥主义18世纪上半叶和中叶,大量兴建着的中小型庄园府邸中,流行着帕拉第奥主义(palladianism).最典型的帕拉第奥主义作品有麦瑞渥斯府邸(MereworthCastle,1723年,设计人ColenCampbell),且斯威克府邸(ChiswickHouse,1729年,设计人WilliamKent)和坎德莱斯顿府邸(KedlestonHall,Derbyshire,1761~1765年,设计人JamesPaine)大型公共建筑有牛津的雷得克里夫图书馆。帕拉第奥主义的建筑缺乏创造性,缺乏现实感。帕拉第奥注意的最后一位代表是当时在欧洲影响最大的建筑师钱伯斯,他重建了伦敦泰晤士河岸上琼斯曾经设计过的骚默赛特大厦(SomersetPalace)。他也曾写书向英国介绍了中国的园林和建筑,并且在王家园林丘园中建造了一座中国式的塔。二、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建筑背景1789年,法国资产阶级利用工人和农民的斗争,举行了革命。革命之后,大资产阶级坚持君主立宪政体,背弃了平民。1792年,城乡贫民的最低层推翻了君主政体,迫使国民公会宣布成立共和国,并在1793年里,通过雅各宾派掌握了政权。1794年,大资产阶级又发动政变,颠覆了雅各宾派的专政。从此,资产阶级同平民群众的对立超过了同保王党的对立。1804年,大资产阶级的代表拿破仑称帝,为击破封建势力的包围,创造一个有利的环境,对全欧洲进行了战争。1815年,拿破仑帝

1 / 17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