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家安藤忠雄》读书笔记报告日本建筑家安藤忠雄,从未考进大学修读任何设计、建筑或工程课程,他无师自通做起家具和室内设计,之后将自己全部的积蓄做旅游费,赴欧洲考察游学,寻访国际名家的建筑,细心观察学习,回国后就开展建筑事业,从实践中学习,坚持自己的信念,别树一帜,成为世界级大师.安藤忠雄并非仅仅只为了建筑设计而设计.当60年代的日本面临严重的公害问题、因人口过度密集而产生的各种都市问题,以及为解决上述问题所导致的近郊无度开发和自然环境破坏.安藤忠雄便以建筑设计这个职业来对抗社会不合理之处.正是这种来源于都市的灵感,成就了安藤忠雄永续共生的设计概念.致力于环保理念的宣扬,都体现在他力求建筑与自然相融相生的可能性之中.东急东横线涩谷站借着自然风力进行新鲜空气的交换安藤忠雄从1965年起展开的多次世界游历之旅中发现,每个城市都各有独特的魅力.而和日本的都市比较时,他发现世界上最具代表性的都市(例如巴黎、维也纳)有共通的特性,那就是在都市中流动的“时间累积的富饶”.在这里,经历一个世纪以上的建筑物还是理所应当地被继续使用着,拥有日本城市所欠缺的成熟都市文化.西欧的历史古都之所以没被近代化潮流吞没,唯一的原因是在都市化的背后,都市发展的方向非常的清晰明确.日本都市虽然效法西欧都市推动近代化,但却抛弃了关键的理念,只仰赖经济理论,一再的重复建设与破坏的循环,使日本这片狭小的土地陷入了“胡乱发展”,产生了“混沌”城市.眼睁睁看着自己居住的地方往坏的方向发展,对于当时的安藤忠雄这类年轻建筑家而言,“都市”看起来根本就是“敌人”.为了表现对抗都市“无序”的个人意志,安藤忠雄始终以“对抗都市的游击队”作为面对建筑的基本态度.从建筑的原点—住宅开始了他的建筑师生涯.住吉长屋是安藤忠雄身为建筑家实质上的出道作品.它是一座宽二间、深八间的箱型混凝土房子,房屋四面都被墙包围,除了入口就没有别的开口.而最让人惊奇的是,安藤忠雄把已经很狭小的混凝土“盒子”再切成三等份,中间不加天花板,当作中庭使用.简而言之,房子的组成,一楼是客厅厨房等会用到水的空间,二楼是卧室,生活动线都被中庭切断.一系列的问题让住吉长屋饱受争议,甚至有人把它称作“下雨要撑伞去厕所的房子”.让实际住在那里的人,面对生活上的种种不便.因此被大多数人理解成“建筑家的自我偏执”.然而,对于安藤忠雄来说,住吉长屋则是以他自己的方式,对生活与住家的意义作彻底思考和深入探索后得到的结论.在占地和预算双双受限的情况下,为了打造富于变化和深度的居家空间,而且还是与狭小土地矛盾的主题.安藤忠雄最终尽可能的将外部空间包覆于住家正中间的清水混凝土长屋.而为什么要打破住宅动线设计这一不成文规定呢?安藤忠雄的答案是:让生活融于自然中才是住宅的本质.正因为空间有限,所以首要之务是,如何最大限度的体味自然严峻与温柔的变化,所以牺牲了方便这个选项.一般都会认为,中庭占了小房子的三分之一,多么浪费空间呀!但住宅的中间是中庭这一条件,使各房间都可以直接对外通风,不用装设空调.优先考虑了内外空气的流通以及跟自然的对话.而且,只有中庭的自然留白,才能为狭窄的住宅创造无限的小宇宙.同时,人类的韧性足以体会这座中庭的自然,并承受它的考验,将其作为日常生活中的色彩.在住吉长屋中,安藤忠雄构建了对外没有任何开口、无表情的清水混凝土墙面,它的本质意义在于:借此表现在高度经济成长的名义下不断扩张的都市中,决定在此落地生根并预期对抗的个人意志.在慢慢步入正轨之后,安藤忠雄以兴建个人住宅为抗衡堡垒的同时,也开始借由商业建筑,从小据点切入城市.“TIME’S”就是一个代表性建筑.“TIME’S”建地位于贯穿京都市中心的高濑川的一个交叉口.高濑川是宽五米、水深几十厘米的运河,曾经是当地人眼中熟悉不过的景色.但随都市近代化,失去功能的河川变得碍手碍脚.那些沿岸兴建的建筑物,全都背对河川,没有地方可供人在日常生活中亲近河川.因此安藤忠雄将重点放在如何设置面对河川的开放空间.“TIME’S”让河水有如流入建筑般,在建筑物与河川之间,创造出一种张力.安藤忠雄除了发挥他惯用的动线回游的手法之外,更将建筑物朝向河边开放,各层的公共空间做成了小巷般的户外空间,让建筑物内的各个空间与高濑川相互接触,塑造出多种层次的空间.在最低楼层,距离水面二十厘米处,打掉部分护堤以建造露台,面对自然加以敞开.将建筑投入自然之中,为桥边过往人们创造了新的公共空间.让人开始意识到都市公共空间的个性.而安藤忠雄将他禁欲式的混凝土风格发挥到极致以及与自然融合的建筑,应该是光之教堂.光之教堂的魅力于外部,而是在里面,那就像朗香教堂一样的光影交叠所带来的震撼力.教堂一面墙上开了一个十字形的洞而营造了特殊的光影效果,使信徒们产生接近上帝的奇妙感觉.坚实厚硬的清水混凝土绝对的围合,创造出一片黑暗空间,让进去的人瞬间感觉到与外界的隔绝,而阳光便从墙体的“十字架”开口里泄进来.安藤忠雄把柯布西耶的朗香教堂推向了新的东方的美学观念.把西方的建筑文化与东方传统的自然精神结合到了一起,赋予建筑一种富有诗意的力量.教堂设计是极端抽象简洁的,没有传统教堂中标志性的尖塔,但它内部是极富宗教意义的空间,呈现出一种静寂的美,与日本枯山水庭园有着相同的气氛.建筑的布置是根据用地内原有教堂的位置以及太阳方位来决定的.建筑内部尽可能减少开口,限定在对自然要素“光”的表现上.柯布西耶对安藤忠雄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除了早期的一些作品,大多数均为清水混凝土为主.这就是安藤忠雄相信的建筑三要素:可靠的材料,即真材实料;正宗完全的几何形式,这种形式为建筑提供基础和框架,使建筑展现于世人面前;最后一个就是“自然”,借用周围极具生命力的自然风貌,重新整建环境.看似冰冷的清水混凝土几何形式是难于融合自然的,但是安藤忠雄运用了另一种方式去与自然交流.建筑并不被迫强硬地迎合周围环境,而是运用自然给予的天然因素去与之相融相生,使建筑内部可感受到自然风貌,这种感受是溢于言表的.(比如,在TIME’S中引入水;小筱邸在排除一切装饰的混凝土箱中产生出“光”的空间;与自然“同步”的日落休馆的美术馆还有光的教堂等等…)安藤忠雄的建筑理念与成就在于,他一直是对现代主义的批判.他借用了现代主义的形式,并对整个现代主义进行批判改造.他尤其批判具有空调和户户相对建筑的立面,他认为这种舒适建筑切割了人和自然的联系.对安藤来说,建筑是人与自然之间的中介,而建筑对人来说,则是一脆弱的、理性的庇护所.而且认为真正后现代文化不应存在于消极享乐,以过度的服务来满足消费文化的需要,而是应包含在禁欲主义的“道”中.这就是为何他重复地再现住吉长屋的风格,因为在这个设计中他在城市建造了另外一个世界,人们的生活似乎又重回了大自然的怀抱.在认真了解安藤的作品之后,能让人感受到的是一种撼人的力量.表面上如同他的清水混凝土风格一样坚毅冷酷,像一名重量级的拳击手,但真正的力量却是藏在其后,无法描绘的.它直指人们的精神根源,带来不可想象的变革.在这个视觉消费的时代,谈精神和永恒甚至是另类的,在大多数人们眼中也必然是孤独和偏执的.然而我们应该学习的不只是安藤钻研建筑的坚强意志力,更多的应是因他在建筑方面所追求的某种精神而形成的坚持.更何况处于21世纪的地球村时代,我们面临有关于环保能源的难题,要发掘建筑为人类和自然能够做的事情,比如在节能的同时,建筑领域必须思考的是建筑的寿命问题,再生再利用,以及寻找新的可能性.所以,在建筑和人与自然间的关系,我们应充满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