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統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康熙帝一、少年皇帝二、巩固统一国家三、维护国家主权1644年,清军入关,开始了清朝长达268年的统治。清朝十二帝入关之前:清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清太宗皇太极入关之后:(1)清世祖顺治(1644-1661)(2)清圣祖康熙(1662-1722)(3)清世宗雍正(1723-1735)(4)清高宗乾隆(1736-1795)(5)清仁宗嘉庆(1796-1820)(6)清宣宗道光(1821-1850)(7)清文宗咸丰(1850-1861)(8)清穆宗同治(1861-1875)(9)清德宗光绪(1875-1908)(10)溥仪宣统(1908-1912)例:(07全国文综Ⅰ)帝王谥号主要依据其生前行为而定。下列各项中属于谥号的是A.秦始皇B.汉武帝C.唐太宗D.清康熙帝康熙简介清圣祖仁皇帝名爱新觉罗·玄烨(1654-1722)8岁登基14岁亲政69岁驾崩在位61年年号康熙(康,安宁;熙,兴盛)万民康宁,天下兴盛康熙即位之初面临怎样的形势?一、少年皇帝郑氏政权吴三桂尚可喜耿精忠沙俄侵入黑龙江流域江山未稳内忧外患康熙亲政扫清障碍康熙亲政——智除鳌拜年轻果敢,充满智慧贤明有为励精图治总揽朝政后四大辅政:索尼、鳌拜、苏喀萨哈、遏必隆二、巩固统一国家“三藩”割据郑氏政权割据台湾蒙古准噶尔分裂势力满汉矛盾控制范围:云南、贵州、广东、广西、福建吴三桂尚可喜耿精忠“今日撤亦反,不撤亦反,不如先发制人。”——康熙1、平定三藩历时八年,最终平定了三藩之乱,巩固了清朝对中原地区的统一亲自指挥启用汉将重用绿营剿抚并用三国时期吴王孙权派卫温到达“夷洲”(台湾)--最早追溯隋唐时期称台湾为“流求”,汉族人民开始移居开拓!元朝在澎湖设“巡检司”,管辖澎湖、台湾民政,隶属江浙行省--台湾正式归属中央管辖。明朝末年荷兰殖民者侵占台湾,统治38年(1624-1662)。2、收复台湾民族英雄郑成功收复台湾材料一:“开辟荆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复先基。”——郑成功材料二:郑成功及其子郑经在收复台湾后,仍然用南明永历年号,以明朝遗臣身份继续与清廷对抗。“三藩”之乱爆发后,郑经乘机率军进攻福建等地……郑氏所部数年煽乱于东南沿海……——《中国通史全编》(下)从上述材料对郑氏集团收复和经营台湾进行简要评价。收复台湾:维护了中国领土完整和民族尊严,是民族英雄经营台湾:一方面有利于台湾的早期开发,另一方面与清政府分庭抗衡,逐渐形成割据势力,使大陆与台湾形成分裂状态。台湾“乃江、浙、闽、粤四省之左护”,“台湾一地,虽属外岛,实关四省之要害”------施琅1683年,施琅率清军全歼郑氏主力,郑克塽作了明智抉择,请求归顺。康熙帝宽大为怀,封官加爵。并亲书对联:平台千古,复台千古;郑氏一人,施氏一人。1684年,清政府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台湾重新统一于中央政府管辖之下。康熙时,蒙古族分为漠南蒙古、漠北蒙古和漠西蒙古三个部分。除了漠南蒙古早已归属清朝外,其他两部也都臣服了清朝。准噶尔是漠西蒙古的一支,本来在伊犁一带过游牧生活。自从噶尔丹(1644—1697)统治准噶尔部以后,他野心勃勃,先兼并了漠西蒙古其他部落,又向东进攻漠北蒙古。噶尔丹自以为有沙俄撑腰,十分骄横,以追击漠北蒙古为名,大举进犯漠南,威胁到中央王朝。3、平定准噶尔部噶尔丹向康熙帝提出“圣上君南方,我长北方”,阴谋分裂祖国。康熙帝决心清除葛尔丹的残兵,发誓如果清军粮草断绝,“朕必噬雪穷追,断不回师”,最终迫使葛尔丹兵败自杀。1690年后,康熙帝三次御驾亲征,采取分兵合围的战略,通过乌兰布通和昭莫多战役,击溃了葛尔丹势力。乌兰布通古战场《平定准噶尔图卷》局部该图示为受降场面清初民族关系:五族4、推行文化宽容政策----实现满汉及各民族团结满汉蒙回藏清初民族关系满←→汉:矛盾尖锐史实:①圈地→反清复明②剃发令满←→蒙回藏:微妙紧张史实:噶尔丹叛乱⑴、恢复开科取士缓和了阶级、民族矛盾,加快了满族文化的发展步伐。满←→汉意义:康熙尊崇儒家文化,恢复开科取士,廷揽汉族文士康熙十七年(1678),曾开“博学鸿儒科”,由在京三品以上大臣,在外各地督抚,保荐有一定才学和声望的知识分子,直接进行殿试,只考诗赋,不考八股,一经录取,即授翰林院官职。这一次“特科”,招罗了汉族知识分子中的“名儒”如朱彝尊、汤斌、毛奇龄等143人。康熙三十年(1691)在多伦诺尔(今多伦)与蒙古各部贵族进行的会盟。加强与蒙藏民族的团结,在蒙藏地区册封四大活佛,直辖于清廷,保护了佛教,达到分而治之的目的,还加强了清王朝对蒙藏地区的管辖.⑵多伦会盟满←→蒙回藏*册封活佛五世班禅罗桑益喜六世达赖仓央嘉措“金瓶掣签”清铜鎏金章嘉呼图克图坐像哲布尊丹巴佛像四大活佛直辖于清廷,既保护佛教,尊崇活佛,又达到分而治之。郑氏政权吴三桂尚可喜耿精忠沙俄侵入黑龙江流域江山未稳内忧外患江山已稳外患未除三、维护国家主权康熙:亲自东巡、了解敌情、制定方略战略方针:在黑龙江两岸筑城屯田、派兵永驻雅克萨尼布楚雅克萨之战清军雅克萨战役使用的枪炮神威无敌大将军炮《尼布楚条约》意义:1、是中国和西方国家在平等协商下签订的第一个近代性质的边界条约;2、从法律上确定了中俄东段边界,维护了边界稳定。1689年《尼布楚条约》划边界特点:双方平等协商下的产物边界:两河一岭西跨葱岭西北达巴尔喀什湖北接西伯利亚东北至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和库页岛东临太平洋东南到台湾及附属岛屿钓鱼岛、赤尾屿等南到南海诸岛清朝行政区划:包括18个省,5个将军辖区,2个办事大臣辖区我国辽阔的版图在清朝前期最终奠定概括康熙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措施及其影响措施影响平定“三藩之乱”消除了地方割据,加强边疆统治,巩固统一收复台湾加强同大陆联系,促进台湾开发,巩固海防抗击沙俄入侵从法律上确定了中俄东段边界,维护了国家主权。平定噶尔丹叛乱打击了新疆、蒙古分裂力量,加强西北边疆管辖,巩固统一缓和满汉民族矛盾,加快满族文化发展推行文化宽容政策崇尚儒家文化尊重喇嘛教既保护佛教,又达到分而治之的目的,巩固对蒙古、藏族统治,并且促进各民族文化的发展。四、对康熙帝的评价康熙帝的自我评价晚年的康熙帝曾对自己的一生作过评价,他引用诸葛亮的话,“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一,削平三藩,巩固统一。二,统一台湾,开府设县。三,反击侵略,签订条约。四,亲征朔漠,和善蒙古。五,重农治河,兴修水利。六,移天缩地,兴修园林。七,兴文重教,编纂典籍。八,引进西学,学习科技。康熙帝的一生政绩后人对康熙帝的评价问题观点一:康熙是一位杰出的封建帝王。1、机智果敢。八岁即位,十六岁智擒螯拜,稳定了朝廷秩序。2、维护并巩固了国家统一。平定三藩之乱和准葛尔贵族葛尔丹的叛乱,派兵攻入台湾,设立台湾府;加强对西藏地区的统治;组织雅克萨之战,迫使俄国签定《尼布楚条约》维护了国家的领土主权。3、学识渊博,弘扬了中国古代文化。一生苦研儒学,推崇程朱理学,开博学鸿儒科,编撰《古今图书集成》《全唐诗》《康熙字典》。4、重视农业发展。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5、拉开了长达150年的“康乾盛世”的序幕观点二:认为康熙延误了历史的进程,没有把握住历史的机遇,因循误国。所谓的“康乾盛世”只能说是落日的余辉。认为中国近代的落伍,始自康熙皇帝,因为他处在一个巨变时代,却拒绝了重大的变革,其一生的功业只是在人为的延长已经衰落的封建社会,使中国失去了向资本主义迈进的最佳时机,给中国近代留下了沉重的包袱和苦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