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第一节:电离平衡教学目标:1.掌握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2.了解电离平衡常数的概念。3.了解影响电离平衡的因素重点、难点:外界条件对电离平衡的影响,电离平衡常数。课时安排:共2课时(此为第二课时)。教学方法:类比、推理等教学方法结合使用。教学准备:习题及知识的总结、扩展可制作PPT或使用纸板。教学过程:今天学习的内容是:“电离平衡”知识。1.弱电解质电离过程(用图像分析建立)2.当子速率离子结合成弱电解质分弱电解质分子电离速率vv则弱电解质电离处于平衡状态,叫“电离平衡”,此时溶液中的电解质分子数、离子数保持恒定,各自浓度保持恒定。3.与化学平衡比较(1)电离平衡是动态平衡:即弱电解质分子电离成离子过程和离子结合成弱电解质分子过程仍在进行,只是其速率相等。(2)此平衡也是有条件的平衡:当条件改变,平衡被破坏,在新的条件下建立新的平衡,即平衡发生移动。(3)影响电离平衡的因素A.内因的主导因素。B.外因有:①温度:电离过程是一个吸热过程,所以,升高温度,平衡向电离方向移动。②浓度:问题讨论:在OHNH23OHNH4的平衡体系中:①加入HCl:②加入NaOH:③加入ClNH4:各离子分子浓度如何变化:3NH、OH2、4NH、OH溶液pH如何变化?(“变高”,“变低”,“不变”)(4)电离平衡常数(ⅱ)一元弱酸:COOHCH3HCOOCH3)COOH(CH)H()COOCH(33acccK(3)一元弱碱OHNH23OHNH4)OH(NH)OH()NH(234bcccK①电离平衡常数化是温度函数,温度不变K不变。②k值越大,该弱电解质较易电离,其对应的弱酸弱碱较强;k值越小,该弱电解质越难电离,其对应的弱酸弱碱越弱;即k值大小可判断弱电解质相对强弱。③多元弱酸是分步电离的,一级电离程度较大,产生H,对二级、三级电离产生抑制作用。如:43POH42POHH31105.7K42POH24HPOH82102.6K4HPO34POH133102.2K随堂练习1.足量镁和一定量的盐酸反应,为减慢反应速率,但又不影响2H的总量,可向盐酸中加入下列物质中的()A.MgOB.OH2C.32COKD.COONaCH32.HClO是比碳酸还要弱的酸,为了提高氯水中HClO的浓度,可加入()A.HClB.3CaCOC.OH2D.NaOH3.浓度和体积都相同的盐酸和醋酸,在相同条件下分别与足量3CaCO固体(颗粒大小均相同)反应,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盐酸的反应速率大于醋酸的反应速率B.盐酸的反应速率等于醋酸的反应速率C.盐酸产生的二氧化碳比醋酸更多D.盐酸和醋酸产生的二氧化碳一样多4.下列叙述中可说明酸甲比酸乙的酸性强的是()A.溶液导电性酸甲大于酸乙B.钠盐溶液的碱性在相同物质的量浓度时,酸甲的钠盐比酸乙的钠盐弱C.酸甲中非金属元素比酸乙中非金属元素化合价高D.酸甲能与酸乙的铵盐反应有酸乙生成5.有两种一元弱酸的钠盐溶液,其物质的量浓度相等,现将这两种盐的溶液中分别通入适量的2CO,发生如下反应:322NaHCOHROHCONaR3222CONaR2HOHCOR2NaHR和RH的酸性强弱比较,正确的是()A.HR较弱B.RH较弱C.两者相同D.无法比较总结、扩展1.化学平衡知识与电离平衡知识对照比较。2.一元弱酸弱碱中)(Hc与)OH(c的求法:弱电酸中H浓度:酸cKca)(H(酸为弱酸物质的量浓度)弱碱中OH浓度:碱cKcb)(OH(碱为弱碱物质的量浓度)3.讨论2Cl中存在哪些微粒?(包括溶剂)4.扩展难溶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存在着电离平衡。在常温下,溶液中各离子浓度以它们的系数为方次的乘积是一个常数,该常数叫溶度各(pKs)。例如2Cu(OH)2OHCu22022102)]OH([)Cu(ccKsp溶液中各离子浓度(加上其方次)的乘积大于、等于溶度积时出现沉淀,反之沉淀溶解。(1)某4CuSO溶液中0.02mol/L)(Cu2c,如需生成2Cu(OH)沉淀,应调整溶液的)(OHc使之大于。(2)要使0.2mol/L4CuSO溶液中的2Cu沉淀较为完全(使2Cu浓度降低至原来的千分之一),则应向溶液里加入NaOH溶液,使溶液][OH为。布置作业第二课时P60一、填空题:2.3.4.P61四、板书设计第二课时一、电解质,非电解质1.定义: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叫电解质。[思考]①4BaSO,AgCl在水溶液中,不导电,它属于非电解质吗?为什么?②(g)NH3溶于水能导电,则氨气是电解质吗?为什么?③共价化合物在液态时,能否导电?为什么?2.电解质导电实质,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强弱的原因是什么?二、强电解质,弱电解质1.区分电解质强弱的依据:电解质在溶液中“电离能力”的大小。2.电离方程式:电离方程式书写也不同(1)强电解质:ClNaNaClOHKKOH(2)弱电解质:HCOOCHCOOHCH33OHNHOHNH4233.强弱电解质与结构关系。(1)强电解质结构:强碱,盐等离子化合物(低价金属氧化物);强酸,极性共价化合物;(2)弱电解质结构:弱酸,弱碱具有极性共价位的共价化合物。三、弱电解质电离平衡1.电离平衡定义在一定条件下(如温度,浓度),当电解质分子电离成离子的速率和离子重新结合成分子的速度相等时,电离过程就达到了平衡状态,这叫做电离平衡。2.电离平衡与化学平衡比较“等”:电离速率与离子结合成分子的速率相等。“定”:离子、分子的浓度保持一定。“动”:电离过程与离子结合成分子过程始终在进行。“变”:温度、浓度等条件变化,平衡就被破坏,在新的条件下,建立新的平衡。3.影响电离平衡的外界因素(1)温度:温度升高,电离平衡向右移动,电离程度增大。温度降低,电离平衡向左移动,电离程度减小。(2)浓度:电解质溶液浓度越大,平衡向右移动,电离程度减小;电解质溶液浓度越小,平衡向左移动,电离程度增大;4.电离平衡常数(1)一元弱酸电离平衡常数:akCOOHCH3HCOOCH3)COOH(CH)H()COOCH(33acccK(2)一元弱碱电离平衡常数:bkOHNH23OHNH4)OH(NH)NH()OH(234bcccK(3)多元弱酸是分步电离,每步各有电离常数。如:43POH43POH42POHH31105.7K42POH24HPOH82102.6K24HPO34POH133102.2K(4)电离平衡常数只随温度变化而变化,而与浓度无关。(5)K的意义:K值越大,弱电解质较易电离,其对应弱酸、弱碱较强。K值越小,弱电解质较难电离,其对应弱酸、弱碱较弱。教案点评:此教案体现了在教学建议中的方法,运用了知识的迁移方法,用化学平衡的知识的作为基础,来学习电离平衡。同时,又运用了化学平衡移动的原理,应用于电离平衡。从而使电离平衡的学习变得相对容易。第二节水的电离和溶液的pH第一课时教学目的:1、使学生了解水的电离和水的离子积2、生了解溶液的酸碱性与pH的关系3、通过水的离子积和溶液酸碱性等内容的教学,对学生进行矛盾的对立统一、事物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制约等辨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教学重点:水的离子积,溶液酸碱性和溶液pH值的关系教学难点:水的离子积教学过程:引入:水是不是电解质?研究电解质溶液时往往涉及溶液的酸碱性,而酸碱性与水的电离有密切的关系。那么水是如何电离的呢?精确的实验证明,水是一种极弱的电解质,它能微弱地电离,生成H3O+和OH—:板书:一、水的电离1、水的电离H2O+H2OH3O++OH—简写为:H2OH++OH—实验测定:25℃[H+]=[OH-]=1710mol/L100℃[H+]=[OH-]=1610mol/L水的电离与其它弱电解质的电离有何异同?不同点:水是“自身”作用下发生的极微弱的电离。相同点:均是部分电离,存在电离平衡提问:请学生计算水的浓度,1L纯水的物质的量是55·6mol,经实验测得250C时,发生电离的水只有1×10-7mol,二者相比,水的电离部分太小,可以忽略不计。因此电离前后水的物质的量几乎不变,可以视为常数,常数乘以常数必然为一个新的常数,用Kw表示,即为水的离子积常数,简称水的离子积。板书2、水的离子积Kw=c(H+)·c(OH—)由于250C时,c(H+)=c(OH—)=1×10-7mol/L所以250C时,Kw=c(H+)·c(OH—)=1×10-14(定值)(省去单位)提问:当温度升高时,Kw如何变化?影响Kw的因素是什么?(电离过程是吸热过程)1000C时,Kw=c(H+)·c(OH—)=1×10-12影响因素:温度越高,Kw越大,水的电离度越大。对于中性水,尽管Kw,电离度增大,但仍是中性水,[H+]=[OH-].注:温度升高时Kw增大,所以说Kw时要强调温度。练习:影响因素条件改变平衡移动溶液中的c(H+)溶液中的c(OH-)Kw温度升高温度向右增大增大变大降低温度向左减小减小变小酸碱性加入酸向左增大减小不变加入碱向左减小增大不变过渡:在常温时,由于水的电离平衡的存在,不仅是纯水,就是在酸性或碱性的稀溶液里,H+浓度和OH—浓度的乘积总是一个常数——1×10-14,请考虑一下,当纯水中加入盐酸或氢氧化钠时,c(H+)和c(OH—)如何变化?板书:二、溶液的酸碱性和pH(常温下):1、溶液的酸碱性与c(H+)和c(OH—)的关系:投影显示空表,教师引导填写,然后推出结论。电解质溶液对水电离平衡的影响溶液中c(H+)(mol/L)溶液中c(OH—)(mol/L)c(H+)与c(OH—)比较c(H+)·c(OH—)溶液酸碱性纯水=10-7=10-7相等10-14中性盐酸加HCl,c(H+)增大,平衡左移10-710-7c(H+)c(OH—)10-14酸性氢氧化钠加NaOH,c(OH—)增大,平衡左移10-710-7c(H+)c(OH—)10-14碱性中性溶液c(H+)=c(OH—)=1×10-7mol/L酸性溶液c(H+)c(OH—),c(H+)1×10-7mol/L碱性溶液c(H+)c(OH—),c(H+)1×10-7mol/L注:①水中加酸或碱均抑制水的电离,但由水电离出的c(H+)与c(OH—)总是相等。②任何电解质溶液中,H+与OH—总是共存,但不能大量共存。溶液的酸、碱性主要在于c(H+)与c(OH—)的相对大小。c(H+)与c(OH—)此增彼长,且Kw=c(H+)·c(OH—)不变。讲述:酸性溶液中c(H+)越大,酸性越强,碱性溶液中c(OH—)越大,碱性越强。我们经常用到一些c(H+)很小的溶液,如c(H+)=1×10-7mol/L的溶液,用这样的量来表示溶液的酸碱性的强弱很不方便。为此,化学上常采用pH来表示溶液酸碱性的强弱。2、溶液的pH:(1)定义:pH=-lg{c(H+)}(2)适应范围:稀溶液,0~14之间。有关溶液的pH值的几个注意问题:①pH值是溶液酸碱性的量度。常温下,pH=7溶液呈中性;pH值减小,溶液的酸性增强;pH值增大,溶液的碱性增强。②pH值范围在0-14之间。pH=0的溶液并非没有H+,而是C(H+)=1mol/L;pH=14的溶液并非没有OH-,而是C(OH-)=1mol/L。pH改变一个单位,C(H+)就改变10倍,即pH每增大一个单位,C(H+)就减小到原来的1/10;pH每减小一个单位,C(H+)就增大到原来的10倍。③当C(H+)1mol/L时,pH值为负数,当C(OH-)1mol/L时,pH14。对于C(H+)或C(OH-)大于1mol/L的溶液,用pH值表示反而不方便,所以pH值仅适用于C(H+)或C(OH-)小于等于1mol/L的稀溶液。④也可用pOH来表示溶液的酸碱性,pOH=-lgC(OH--),因为C(H+)·C(O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