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来外交礼仪对我们的启示主讲人:墨忍大国总理周恩来在日内瓦这是新中国第一次以五大国的身份参加大型国际会议,也是周恩来首次登上国际政治舞台。赴会日内瓦在日内瓦会议期间,一个美国记者先是主动和周恩来握手,周总理出于礼节没有拒绝,但没有想到这个记者刚握完手,忽然大声说:“我怎么跟中国的好战者握手呢?真不该!真不该!”然后拿出手帕不停地擦自己刚和周恩来握过的那只手,然后把手帕塞进裤兜。妥善应对挑衅这时很多人在围观,看周总理如何处理。周恩来略略皱了一下眉头,他从自己的口袋里也拿出手帕,随意地在手上扫了几下,然后——走到拐角处,把这个手帕扔进了痰盂。他说:“这个手帕再也洗不干净了!”启示1:在与人交往时,当对方和你握手或者提问时,出于礼节,没有特殊情况,最好不要拒绝,当你拒绝别人时,很有可能接下来即有一个陷阱等着你。因为别人认为你故作姿态,过于高调,会出现对方不合作的情况。但是,对方的主动握手和提出的问题本身就是一个严重的挑衅,一定要利用适当的语言和动作予以回击,永远坚持自己的立场和态度不容侵犯。喜剧大家卓别林周恩来和卓别林会见卓别林卓别林与家人如约来周恩来住所时时,周恩来已笑容满面地站在寓所的台阶上迎候。“啊,四十年前,就在银幕上认识您了!”周恩来总理紧握着卓别林的手,热情洋溢地称赞他的艺术才能,尤其提到刚刚看过的《城市之光》这部抨击资本主义弊端的影片。这番话语对正遭受政治迫害的卓别林听来,非同一般见面伊始的“寒暄”。《城市之光》《城市之光》剧照《城市之光》海报温暖卓别林当时美国当局已宣布禁映卓别林的影片,并不准其再入境,而来自中国并且是日内瓦会议风云人物的周恩来总理,却以如此亲切的口吻表示尊敬和赞扬,卓别林感到一股暖流涌入心际。原先觉得自己与周恩来之间存在的某种障碍,顷刻间烟消云散。当他随同周恩来走进客厅落座后,立即无拘无束地交谈起来。启示2:卓别林引以为傲的作品自己的国家紧映,自己被坏影城共产党人流亡国外,这时的卓别林内心是多麽凄凉。周恩来寒暄之时夸奖他的作品,自然会使他感动温暖。见面寒暄时,根据对方当时的境遇,说些自己的问候和对对方的夸奖会受到不一样的效果。大国沙文—赫鲁晓夫咄咄逼人的赫鲁晓夫驳斥赫鲁晓夫有一次周总理应邀访问苏联。在同赫鲁晓夫会晤时,批评他在全面推行修正主义政策。狡猾的赫鲁晓夫却不正面回答,而是就当时敏感的阶级出身问题对周总理进行刺激,他说:“你批评的很好,但是你应该同意,出身于工人阶级的是我,而你却是出身于资产阶级。”总理的回击言外之意是指总理站在资产阶级立场说话。周总理只是停了一会儿,然后平静地回答:“是的,赫鲁晓夫同志,但至少我们两个人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我们都背叛了我们各自的阶级。”启示3:苏联是当时我们的老大哥,赫鲁晓夫是苏联的“带头大哥”,暗示,他对总理公开进行攻击,不能惧怕他的淫威,直截了当的予以回击。不管对方是谁,不管当时对方掌握多少优势,当对方对我们进行攻击时,一定不能惧怕,用适度的语言和行动给以回击。即使在商务谈判的关键时刻,也不可以觉得可以忍让而妥协,这样只会助长对方嚣张的气焰,最终极有可能使谈判陷入劣势。万隆之行周恩来在万隆1955年4月,周恩来参加万隆会议。这是由二十九个亚非国家组织的没有西方国家参加的国际会议。周恩来在会上大力提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坚持“求同存异”方针,促使会议获得圆满成功。总理和陈老总周恩来在发言陈毅会晤苏加诺周恩来会晤苏加诺苏加诺感动苏加诺在访问万隆期间,周恩来在中国驻印度尼西亚大使馆会见苏加诺,在中国驻印尼大使黄镇出门迎接苏加诺的时候,周恩来把电风扇给过了。黄镇的妻子疑惑,问总理为什么大热天突然把风扇给关了,总理给出的答案是,苏加诺住过法西斯的水牢,膝盖受不了凉风。感动苏加诺当中国驻印尼大使黄镇陪着苏加诺进入主厅的时候,苏加诺看到越转越慢的风扇,心里一切都明白了。为周恩来的细致入微而感到由衷的佩服和感动。启示4:和对方交往的时候,提前了解对方的一些习惯和特点,既能拉近双方的距离,引起对方的重视,使交谈朝着愉快轻松的方向发展;又不至于在对方敏感的问题上犯错误,引起对方的反感。批评外交失礼大将1951年2月19日,在机场为柬埔寨首相西哈努克送行。西的专机起飞后,未待盘旋飞去,周总理和各国驻华外交使节都还站在原地未动,我方参加送行仪式的很多负责干部却纷纷离去,据说是急着要去先农坛体育场看足球赛。周总理把他们叫回来,严厉批评他们无组织、无纪律,是大国主义的表现,是外交上的失礼行为。犯错的将军空军司令刘亚楼公安部长罗瑞卿启示5:礼宾工作一定要有始有终,接机时一定要提前客人到达在机场等候,送机时一定要等客人飞机滑翔起飞之后方可离开。一定不可以在机舱门尚未关闭之前提前离开,即使有急事,也不要表现出来,不然,此次接待任务只有一个好的开头却没有一个好的结尾。吊丧柬埔寨1960年4-5月间,周总理、陈毅副总理应邀对印度、尼泊尔、柬埔寨、蒙古等国进行访问。访印度快结束时,忽然得到柬埔寨国王诺罗敦·苏拉玛里特陛下病逝的消息。周恩来指示外交部通知柬埔寨方面,他将率领代表团按期访问,专程吊唁逝世的老国王,并同西哈努克亲王会谈。周恩来还特地强调,因为柬埔寨王国国丧期间,希望柬方在接待方面一切从简。周恩来的决定出乎大家的意外,而且使柬方深为感动。白衣吊丧,感动柬方中国代表团柬方人员欢迎白衣吊唁吊唁与访问不同,为强调吊唁的丧葬肃穆气氛,周恩来特地紧急指示:按照中国传统治丧服装颜色,在北京为代表团全体成员赶制一身白色西服送往昆明,以便从那里出发前往柬埔寨参加吊唁活动。1960年5月5日上午9时,专机到达金边波成东机场。周恩来总理、陈毅副总理以及中国政府代表团全体人员,个个身着白色礼服,臂缠黑纱,表情沉重,缓缓走下专机。周恩来的细心、诚意,感动了整个柬埔寨。诺罗敦·西哈努克周恩来初识西哈努克西哈努克启示6:在己方条件允许,又尊重对方风俗习惯的情况下,如果可以按己方最高规格待遇去礼遇对方。对方感受到的不只是这一次礼遇得到的感动,更多体验到的是我们对他们足够重视,作为回报,对方也会对我们做够重视和关注。尼克松访华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尼克松乘坐的专机于2月21日中午抵达北京,周恩来总理等到机场迎接。尼克松下机时,为了突出他和他的夫人,使照片拍出好的效果,不让基辛格、罗杰斯等人同他一起下机,等他跟周恩来握手之后,其他人才下舷梯。而周恩来又是怎样做的呢?在尼克松步出机舱,走下舷梯近一半时,周恩来鼓起掌来,尼克松也报之以掌声。尼克松访华请注意:周恩来不是等尼克松一出舱就鼓掌,也不是根本不鼓掌,而是等尼克松下梯一半时才鼓掌,足见周恩来总理对礼仪细节的重视。同当时我们接待其他国家贵宾的仪式相比还是有所区别的,最明显的一点就是没有群众欢迎场面。所以西方媒体在报道中对我们接待工作的评价是“合于礼而不热”。启示7:这一点启示在谈判中最重要,我们在欢迎对方的时候一定要合乎礼仪规范,但是,不可以过分热情。过分热情有可能导致双方洽谈的氛围变得对我们不利。而适可而止的热情及表达了我们对对方的欢迎和期盼,又不至于使自己陷于被动。握手尼克松尼克松总统走下舷梯,与周恩来总理握手接待活动周恩来陪尼克松总统检阅军队宴请尼克松在欢迎宴会上,周恩来一般在和其他国家的领导人碰杯时,总是让自己酒杯上沿去碰对方杯子的中间部分,以示对来访客人的尊重。但这次在向尼克松敬酒时,却特意将他的酒杯杯沿和尼克松的酒杯杯沿持平后再碰杯。这种细节安排既不失礼也不过分,显示了我们对美国人不卑不亢的态度。启示8:“有礼则雅”,符合礼仪的做法必然是美的,但礼仪一定要讲一个“度”和立场,好的礼仪一定会博得对方的欢迎,但是,在立场问题上,寸土不让。尤其在商务谈判场合,一个不经意的动作也与就暗示对方此次合作我们立场坚定,对方的条件没办法满足我们的要求,一定的做到不卑不亢。和尼克松干杯Cheers!在国宴上饮酒1967年,在欢迎赞比亚总统卡翁达访华的国宴上。周恩来在讲话结束时,提议大家为卡翁达总统健康、中赞友谊干杯。他先到主桌的卡翁达总统以及其他赞比亚贵宾面前,举杯、碰杯、干杯。周恩来同人干杯时,总是面带微笑,友好地目视对方,但他从不勉强别人。如果客人不善饮酒,他总能谅解,说“能喝就喝,不能喝也没关系”。而他自己却从不马虎,如果“干杯”的话自己已说出口,就一定会喝完,决不应付人。参加宴会时,作为主人,可以给客人夹菜和敬酒干杯。但必须是,夹菜时要使用公共筷子,敬酒时一定不可勉强,如果反过来,会引起客人的极大不满。为了让客人多喝些酒以此来表现热情和好客是愚蠢的表现,客人会认为你强迫她做她不愿做的是对你产生反感甚至敌意。启示9:独立先驱—卡翁达卡翁达卡翁达与周恩来冒险访加纳周恩来计划1964年1月11日至16日前往访问加纳。但就在周恩来访加前9天,发生了谋刺恩克鲁玛未遂事件,骤然紧张。但周恩来按原计划仍赴加纳访问。至于外交仪式,打破通常的礼宾惯例。派副外长黄镇先去加纳,向恩克鲁玛转达他的慰问,并告之他将如期访加。考虑到总统的安全,礼宾安排方面可以从简,在周恩来抵离加纳时请总统不必赴机场迎送,也不必来中国代表团下榻的宾馆,国宴、会谈都可以安排在总统的住处进行。会晤恩克鲁玛恩克鲁玛听了中方的意见后,甚为感动。周恩来抵达加纳后,当晚即前往恩克鲁玛临时住地(戒备森严的克里斯兴堡)拜会主人。恩克鲁玛一见到周恩来就万分欣喜地说:“欢迎您,很感谢您能来!”周恩来随即转交了毛泽东致恩克鲁玛的慰问信。恩克鲁玛十分感激,当场交给新闻官,指示立即全文发表。此访,周恩来同恩克鲁克玛举行了三次会谈。启示10:有时,情况需要,可以降低身份,一切从简,多从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摒弃掉一些复杂的礼节也是对对方的关照。例如:在正式的商务谈判情况下,如果对方身体条件不适,而且不能延期和更换谈判人员,我们是可以考虑摒弃一些条件,选择非正式的谈判地点。相反,这样往往会使谈判气氛更轻松,进程更顺利。恩克鲁玛周恩来与恩克鲁玛恩克鲁玛国宴之上“文革”期间,在国宾来访的欢迎宴会上,中外双方都要讲话,而且邀请各国驻华使节出席。由于中国、苏联关系不好,在宴会讲话时,我方常常批判“苏修”。于是苏联和东欧国家驻华使节一听到“苏修”字眼,便退席以示抗议。周到、周到早先,宴会上讲话按惯例安排在冷盘之后、热菜之前,因此苏联等国使节来参加宴会,只能吃几口热菜而吃不上热菜。周恩来发现后便找礼宾司商量解决办法,他决定把讲话时间改在吃热菜之后。这样,即使苏联等国使节因中方讲话点名批评苏联而退席,也可以让他们吃完饭再走。启示11:招待客人的时候,通盘考虑的逻辑思维很重要,不能让客人感受到丝毫的委屈,尤其是大型的展览和宴会活动,参加的人较多,礼宾程序要安排的井井有条。不致客人受到冷落和不公平的待遇,那样,逝去的不仅仅是几个客人,更多的是我们的名誉和真诚。谢谢观赏!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