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掌握三个方面的问题:一、会计概述----会计的含义、特点、职能、对象二、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四个基本前提三、会计基础----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一、会计概述(一)会计的概念①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②运用专门的方法,③核算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单位是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的统称。二、会计的基本特征1.会计是一种经济管理活动----会计的本质会计是对一个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确认(定性)、计量(定量)、记录和报告2.会计是一个经济信息系统----会计的目标把各种分散的数据转化成一组客观的货币化的会计信息。3.会计以货币作为主要计量单位----会计的特点劳动计量、实物计量和货币计量单位。货币计量为主要的计量单位,劳动计量和实物计量为辅助计量单位。4.会计具有核算和监督的基本职能----会计的基本职能会计基本职能:会计核算(确认、计量、记录、报告)会计监督(合法性、合理性)5.会计采用一系列专门方法----会计的方法会计方法包括:会计核算方法(最基本的方法)、会计监督方法和会计检查方法(三)会计发展历程1.会计产生最早追溯到原始社会的“结绳记事”和“刻契记事”,后面不断完善。2.会计发展划分三个阶段:(1)古代会计:从会计产生到借贷记账法出现之前的阶段(2)近代会计:以复式记账法的产生和《簿记论》的问世为标志。(《簿记论》详细地阐述了日记账、分录账和总账以及试算表的编制方法)(3)现代会计:美国发生于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的经济危机促成了《证券法》和《证券交易法》的颁布及对会计准则的系统研究和制定。1952年,国际会计师联合正式通过“管理会计”这一专业术语,标志着会计正式划分为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两大领域。二、会计的对象与目标(一)会计对象----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特定主体能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资金运动或价值运动)1.制造企业的资金运动资金运动过程:资金投入(筹集)----所有者和债权人资金运用(循环与周转)----供应、生产和销售资金退出(还债、付息、分红)----偿还债务、缴纳税费、向所有者分配利润•资金运动图解:债权债务货币资金产成品成品资金在产品生产资金原材料储备资金固定资产员工薪酬其他费用退出进入2.商品流通企业的资金运动与制造业不同的是:没有生产加工过程资金运动图解:货币资金商品资金货币资金购进销售3.行政、事业单位资金运动(行政单位和事业单位的总称)不直接从事物质的生产和销售行政、事业单位预算会计的对象是:行政、事业单位预算资金领拔、使用及其结存。预算资金运动一般没有收回的概念,不形成循环和周转。(二)会计目标(也称会计目的)是要求会计工作完成的任务或达到的标准,一般指财务报告目标。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财务报告目标确定为:向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企业财务状况(资产负债表)、经营成果(利润表)和现金流量(现金流量表)主要包括:1.向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提供决策有关信息(包括:投资者、债权人、政府及有关部门和社会公众)2.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投资者和债权人等评价企业的经营管理责任和资源使用的有效性)关系的图解:所有者管理者委托报告一、会计的职能实现会计目标的客观功能,就是会计的职能。核算职能和监督职能是会计的两大基本职能。会计的职能包括:核算职能、监督职能、(基本职能)预测经济前景、参与经济决策、评价经营业绩(拓展职能)(一)基本职能1.核算职能(反映职能)是指会计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对特定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将各单位所进行的能以货币计量的经济活动内容转换成对决策者有用的会计信息:①应不应该记;②应该什么时候记;③应该往哪里记----定性:应该记多少?----定量:会计信息的最终输出确认计量记录报告会计核算的内容主要包括:、款项和有价证券的收付、财物的收发、增减和使用、债权、债务的发生和结算、资本、基金的增减、收入、支出、费用、成本的计算、财务成果的计算和处理、需要办理会计手续、进行会计核算的其他事项2.监督职能(又称控制职能)是指对特定主体经济活动和相关会计核算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合理性进行监督检查。真实性审查:是否根据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进行合法性审查:是否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是否遵守财经纪律是否执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合理性审查:是否符合客观经济规律有企业经营管理方面的要求,符合特定的财务收支,实现预算目标会计监督是一个过程,分为:事前监督:对将要发生的经济活动进行会计监督,有效的规避经济业务执行前出现失误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和影响,防患于未然。事中监督:对正在发生的经济业务进行监督,有利于及时发现问题、及时采取补救措施。事后监督:对已经发生的经济业务进行的考核和评价,便于全面、真实、准确地检查经济活动的全过程,提高会计监督的准确性。3.会计核算与会计监督的关系:会计核算与会计监督是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会计核算是基础,会计监督是保证(二)拓展职能1.预测经济前景:定量或定性的判断和推测经济活动的发展变化规律2.参与经济决策:定量或定性分析方法,对备选方案进行经济可行性分析,并作出决策3.评价经营业绩:定量及定性对比分析,做出真实、客观、公正的综合评价二、会计核算方法包括:①会计核算方法--最基本的方法对会计对象过行连续、系统、全面综合地确认、计量和报告所采用的各种方法、手段,并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方法体系。②会计分析方法③会计检查方法(一)会计核算方法体系1.设置会计科目和账户会计科目: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的项目名称。会计账户:分类反映会计要素增减变动情况及其结果的载体。2.复式记账对于任何一笔经济业务,都必须用相等的金额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的账户中进行登记。3.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为了审查经济业务是否真实、合法,保证登记账簿的会计记录正确、完整而采用的一种专门方法。4.登记会计账簿以审核无误的会计作证为依据,将会计凭证记录的经济业务,分类、连续、完整地记入有关账簿中所开立的账户。5.成本计算生产过程中发生的费用进行归集和分配。6.财产清查对货币资金、实物资产和往来款项等的盘点或核对,确定实存数,查明账存数与实存数是否相符(账实相符)7.编制财务会计报告按照会计准则度的要求,定期向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提供各种财务报表和其他应当在财务会计报告中披露的相关信息和资料。(二)会行循环是指按照一定的步骤反复运行的会计程序。图解:经济业务会计科目、设置账户复式记账成本计算编制报表登记账簿填制、审核凭证财产清查一、会计基本假设----会计核算的基本为前提即会计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应具备的前提条件,是对会计核算所处的时间、空间环境等所作的合理假设。会计假设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一)会计主体----会计所核算和监督的特定单位或组织是指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空间范围,即会计核算和监督的特定单位或组织,强调会计信息是对特定主体的经济活动的反映。会计主体≠法律主体(一般前者外延更广)法律主体会计主体(一个会计主体包括若干个法律主体)会计主体与法律主体关系图W集团C公司B公司A公司(二)持续经营----在可预见的未来,不会破产清算。为会计核算提供了时间长度资产按预定的用途加以使用,债务按合约取得和清偿。(三)会计分期----将会计主体的生产经营活动分割成连续的、长短相同的期间。及时处理、提供会计信息我国的分期方法:公历,月、季、半年、年(四)货币计量----选择货币作为计量单位(核算手段)我国会计核算以人民币作为记账本位币也可选定其中一种货币作为记账本位币,但在编制的财务报表应该当折算为人民币反映。四个会计假设的关系:相互联系、紧密结合会计主体确立了空间范围持续经营与会计分期确立了时间长度货币计量提供了必要手段二、会计基础是确定一定会计期间的收入和费用,从而确定损益的标准。会计基础两种: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一)权责发生制(也称应计制或应收应付制)以收入费用的实际发生作为确认计量的标准(两个凡是)(二)收付实现制(也称现金制)以收入费用的实际收付作为确认计量的标准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的比较比较项目权责发生制收付实现制别称应计制、应收应付制实收实付制、现金制收入取得收款的时间实际收到的时间费用取得付款的时间实际付款的时间优点利润合理准确核算简单缺点核算麻烦利润不准确适用范围营利性组织(企业、事业单位的营利业务)非营利组织(机关、事业单位的非营利业务)例题目比较:20X4年6月,甲公司发生如下经济业务:(1)销售产品一批,售价80000元,货款按合同规定在下月收回。(2)收回某客户本年5月所欠的货款40000元。(3)收到某客户的购货定金30000元,款项已存入银行,根据销售合同规定一个月后向对方发货。(4)以银行存款支付本季度银行借款利息3000元。(5)以银行存款支付下半年财产保险费6000元。(6)计算确定本月销售部门办公用房租金2000元,按合同规定全年租金在年末时支付。针对上述6项业务,假设不考虑其他情况,分别按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作确认甲公司6月份的收入与费用,其结果如下表所示。业务序号权责发生制收付实现制6月份收入6月份费用6月份收入6月份费用(1)80000(2)40000(3)30000(4)10003000(5)6000(6)2000合计800003000700009000一、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包括:投资者、债权人、企业管理者、政府及相关部门和社会公众等。(一)投资者:企业的盈利能力和发展能力。(二)债权人:信贷资金的提供者,包括:贷款人、供应商。企业能否近期还本付息。(三)企业管理者:信息内部使用者。企业要完成既定经营目标,遇重大问题进行决策(四)政府及其相关部门:经济管理和经济监管部门。为了实现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经济资源分配是否公平、合理),需要通过税收政策、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进行宏观经济管理。(五)社会公众:企业对其所在地经济发展的贡献,同时也是潜在的投资者和债权人。二、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包括: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和及时性等(一)可靠性(客观性、真实性)(1)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2)保证会计信息完整性。(3)报告中的会计信息应当客观中立的、无偏的。(二)相关性(有用性)提供的会计信息应该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具有改变决策的能力。(三)可理解性便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理解和使用。(四)可比性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相互可比。同一企业不同时期可比(纵向)不同企业相同会计期间可比(横向)(五)实质重于形式应当按照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应以交易或者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如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虽然从法律上所有权仍属于出租人,但租赁期占其使寿命的大部分。(六)重要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反映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所有重要交易或者事项。(七)谨慎性确认、计量和报告时保持应有的谨慎,不应该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低估负债或者费用。(八)及时性应当及时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得提前或者延后。一是及时收集会计信息;二是及时处理会计信息;三是及时传递会计信息,便于使用及时使用和及时决策。一、会计准则的构成会计准则是反映经济活动、确认产权关系、规范收益分配的会计技术标准,是生成和提供会计信息的重要依据,也是政府调控经济活动、规范经济秩序、引导社会资源合理配置、保护投资者和社会公众利益,以及开展国际经济交往等的重要手段。我国已颁布的会计准则有:《企业会计准则》《小企业会计准则》《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二、企业会计准则(一)基本准则是制定具体准则、会计准则应用指南、会计准则解释的依据,也是解决新的会计问题的指南。包括:1.财务会计报告目标2.会计基本假设3.会计基础4.会计信息质量要求5.会计要素分类及其确认、计量原则6.财务会计报告(二)具体准则各项具体业务事项的确认、计量和报告。分为:1.一般业务准则2.特殊业务准则3.报告类准则(三)会计准则应用指南(四)企业会计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