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将•许将字冲元,福州闽人。举进士第一。神宗召对,除集贤校理、同知礼院,编修中书条例。1初,选人调拟,先南曹,次考功。综核无法,吏得缘文为奸,选者又不得诉长吏。将奏罢南曹,辟公舍以待来诉者,士无留难。2契丹以兵二十万压代州境,遣使请代地,岁聘之使不敢行,以命将。将入对曰:“臣备位侍从,朝廷大议不容不知。万一北人言及代州事,不有以折之,则伤国体。”遂命将诣枢密院阅文书。及至北境,居人跨屋栋聚观,曰:“看南朝状元。”及肄射,将先破的。契丹使萧禧馆客,禧果以代州为问,将随问随答。禧又曰:“界渠未定,顾和好体重,吾且往大国分画矣。”将曰:“此事,申饬边臣岂不可,何以使为?”禧惭不能对。归报,神宗善之。•3明年,知秦州,又改郓州。上元张灯,吏籍为盗者系狱,将曰:“是绝其自新之路也。”悉纵遣之,自是民无一人犯法,三圄皆空。父老叹曰:“自王沂公后五十六年,始再见狱空耳。”郓俗士子喜聚肆以谤官政,将虽弗禁,其俗自息。4召为兵部侍郎。上疏言:“治兵有制,名虽不同,从而横之,方而圆之,使万众尤一人。”及西方用兵,神宗遣近侍问兵马之数,将立具上之;明日,访枢臣,不能对也。5绍圣初,入为吏部尚书,章惇为相,与蔡卞同肆罗织,贬谪元祐诸臣,奏发司马光墓。哲宗以问将,对曰:“发人之墓,非盛德事。”知颖昌府,移大名,在大名六年,数告老,召为佑神观使。政和初,卒,年七十五。赠开府仪同三司,谥曰文定。12题A•A.许将初至北境,尽灭契丹威风。他入仕不久,取代聘史前往代州,契丹想要宋朝割让代州,蓄意挑衅。他坚决予以反击,使对方为占得便宜而返回。•对应的是第二件事•契丹以兵二十万压代州境,遣使请代地(地名),岁聘之使不敢行,以(之)命将。将入对曰:“臣备位侍从,朝廷大议不容不知。•以:率领•岁聘:1.国与国之间的遣使访问2.古代诸侯每年派使者朝见天子•以(把)(省略“之”,它,出使的任务)命将•入对:臣下进入皇宫回答皇帝提出的问题或质问•备位:居官的自谦之词,谓愧居其位不过聊以充数•大议:朝廷的重大决策•契丹以二十万的兵力逼近代州,派遣使者要求代州的土地,每年宋方的使者不敢去,就任命许将去。许将入朝对答说:“我在侍从的职位,朝廷的重要决定不能不知道。•万一北人言及代州事,不有以折之,则伤国体。”遂命将诣枢密院阅文书。及至北境,居人跨屋栋聚观,曰:“看南朝状元。”及肄射,将先破的。•有以:有用来……的办法•折:使动,使屈服,使折服•国体:国家或朝廷的体统、体面•诣:到阅:查阅•屋栋:房梁状元:科举考试以名列第一者为“元”,乡试第一称解元,会试第一称会元,殿试第一称状元•肄[yì]:学习,练习•破的dì:射中靶子•万一契丹谈到代州的事情,不对他们驳斥,就会伤害国家大体。”于是命令许将到枢密院查阅文书。等到了契丹境内,当地住的人骑在房梁上聚众观看,说道:“看看南朝的状元。”等到练习射箭,许将先射中。•契丹使萧禧馆客,禧xǐ果以代州为问,将随问随答。禧又曰:“界渠未定,顾和好体重,吾且往大国分画矣。”将曰:“此事,申饬边臣岂不可,何以使为?””禧惭不能对。归报,神宗善之,•馆客:接待宾客果:果然•以……为:把……当做界渠:边界•顾:副词,只是;不过。且:将•申饬:饬令,指示,命令•边臣:驻守边疆的大臣、官员•何以:宾语前置,以何,为什么•使:出使为:句末语气词,呢(何辞为?)对:回答报:复命•善:意动,认为……好•契丹派萧禧作陪客,萧禧果然拿代州来提问,许将随问随答。萧禧又说:“界线没有定下来,以和好为重,我将到贵国去进行划分。”许将说:“这件事情,命令守边的大臣去做还不行吗?为何还要出使呢?”萧禧羞愧不能回答。回来报告,神宗称赞他,•B.许将善于治理,境内监狱皆空。他在郓州任上,因治理得法,当地没有犯法之人。当地士人爱好议论官政,他未加禁止,而是宽松应对,此俗自然止息。•对应的是第三件事•明年,知秦州,又改郓州。上元张灯,吏籍为盗者系狱,将曰:“是绝其自新之路也。”悉纵遣之,自是民无一人犯法,三圄皆空。父老叹曰:“自王沂公后五十六年,始再见狱空耳。明年:第二年籍:名作动,登记系狱:囚禁于牢狱是:这悉:全,都自是:从此三圄[yǔ]:多个监狱王沂公:王曾,字孝先,北宋仁宗时名相始:副才;方才。第二年,担任秦州知州,又改任郓州知州。元宵节点灯,官吏登记那些偷盗的人把他们关入狱中,许将说:“这就断绝了他们改过自新的路了。”都把他们释放,从此百姓没有一个人犯法,很多监狱都空了。父老感叹道:“从王沂公之后五十六年,又看到监狱空了。”•郓yùn俗士子喜聚(于)肆以谤官政,将虽弗禁,其俗自息。•士子:男子的美称,多指年轻人•聚(省略“于”,在)肆•肆:店铺,酒馆•谤:公开指责别人的过失郓州的俗人士子喜欢聚集诽谤官方,许将虽然没有禁止,但他们的风俗自动改变。•C.许将任职兵部,熟悉兵部事务。他担任兵部侍郎时上疏提出,治兵之道在于灵活用兵,才能做到万众一人。神宗问及兵马之数,他也能作出回答。•对应得是第四件事情•召为兵部侍郎。上疏言:“治兵有制,名虽不同,从而横之,方而圆之,使万众尤一人。”及西方用兵,神宗遣近侍问兵马之数,将立具上之;明日,访枢臣,不能对也,•治兵:1、古指在秋季进行的练兵仪式,后泛指练兵或治军,指挥军队;2、出兵作战•从:通“纵”尤:通“犹”,好像及:等到近侍:亲近帝王的侍从之人具:详细上:上报•访:询问枢臣:宰辅重臣•对:回答征召担任兵部侍郎。上疏说:“治理军队有规章,名称虽然不同,或纵或横,或方或圆,让万众像一人一样。”对夏用兵时,神宗派侍从向他询问兵马的数量,许将立即详细奏报;第二天,询问枢密大臣,却回答不上来。•D.许将秉持公正,反对无德之举。其时司马光已去世,却受到朝廷权臣的不公平对待,当皇上征询许将对此事的意见时,他回答说这一做法是不道德的。•对应的是第五件事•绍圣初,入为吏部尚书,章惇为相,与蔡卞同肆罗织,贬谪元祐诸臣,奏发司马光墓。哲宗以(之)问将,对曰:“发人之墓,非盛德事。”•入:入朝为:担任•为相:担任\做丞相奏:上奏•发:打开同:一起,共同•肆:肆意•罗织:无中生有地编造、构陷•元祐:宋哲宗赵煦的第一个年号,北宋使用这个年号共九年;由于元祐年间是由反对新政的旧党当政,因此后来的党争中,“元祐”一词又被用来指称旧党及其成员•以(用这件事)问发:打开•盛德:品德高尚,高尚的品德绍圣初年,入朝任吏部尚书章惇任宰相,和蔡卞一同大肆罗织罪名,贬谪元祐时的大臣,上奏挖司马光的墓。哲宗拿这件事问许将,许将回答说:“挖别人的墓,不是高尚品德的人所做的事。”•司马光(字君实,号迂叟,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sù]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宋仁宗宝元元年(1038年),司马光登进士第,累进龙图阁直学士。宋神宗时,因反对王安石变法,离开朝廷十五年,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做事用功刻苦、勤奋。以“日力不足,继之以夜”自诩,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许将字冲元,福州闽人。举进士第一。神宗召对,除集贤校理、同知礼院,编修中书条例。•举:考取,考中•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称为进士;是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召对:君主召见臣下令其回答有关政事、经义等方面的问题•集贤校理:官名。为集贤院下属文职散官。•同知:明清时期官名。为知府的副职,正五品。•礼院:官署名。唐代太常寺之别称。•许将字冲元,是福州闽县人。考中进士第一。神宗召他入对,任集贤校理、同知礼院,编修中书条例。开头•初,选人调拟,先南曹,次考功,综核无法,吏得缘文为奸,选者又不得诉长吏.将奏罢南曹.辟公舍以待来诉者,士无留难。•选:选拔拟:初步定下来•南曹:尚书省吏部、兵部下属机构•考功:考核工作成效核:考核•法:法度缘文:缘,顺着,沿着;从字面意义附会曲解•为奸:做狡诈、邪恶的事•诉(省略“于”,对)长吏•辟:开辟,设置者:……的人•留难:指无理阻止,故意刁难。•当初,选拔调动人才,先要经过南曹,接着是考功,综合考查没有法度,官吏得以改动,选人不能向上级官吏诉说。许将上奏罢免南曹。设公堂接待前来上诉的人,士人没有无理阻止,故意刁难。•知颍昌府,移大名,在大名六年,数告老,召为佑神观使。政和初,卒,年七十五。赠开府仪同三司,谥曰文定。(节选自《宋史·许将传》)知:管理移:移任数[shuò]:多次•告老:封建时代臣子或官员因年老辞去职务,后泛指年老退休•政和:宋徽宗赵佶的年号•开府仪同三司:一种高级官位,隋唐至元文散官的最高官阶,从一品•谥:古代帝王或大官死后评给的称号担任颍昌府知府,又调任到大名府,在大名府六年,多次告老还乡,被召为佑神观使。政和初年,去世,年七十五岁。赠开府仪同三司,谥号文定。结尾•10.下列对文中画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初/选人调拟/先南曹/次考功/综核无法/吏得缘文为奸选者/又不得诉长吏/将奏罢南曹/辟公舍以待来诉者/士无留难/•B.初选人调拟/先南曹/次考功/综核无法/吏得缘文为奸选者/又不得诉长吏/将奏罢南曹/辟公舍以待来诉者/士无留难/•C.初选人调拟/先南曹/次考功/综核无法/吏得的缘文为奸/选者又不得诉长吏/将奏罢南曹/辟公舍以待来诉者/士无留难/•D.初(时间状语)/选人调拟/先南曹/次考功/综核无法/吏得缘文为奸/选者又不得诉长吏/将奏罢南曹/辟公舍以待来诉者/士无留难/•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状元是我国古代科举制度中的一种称号,指在最高级别的殿试中获得第一名的人。•B.上元是我国传统节日,即农历正月十五日元宵节,是春节后第一个重要节日。•C.近侍是指接近并随侍帝王左右的人,他们不仅职位很高,对帝王影响也很大。•D.告老本指古代社会官员因年老辞去职务,有时也是官员因故辞职的一种借口。•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将曰:“此事,申饬边臣岂不可,何以使为?”禧惭不能对。•(2)章惇为相,与蔡卞同肆罗织,贬谪元祐诸臣,奏发司马光墓。•(1)许将说:“这件事情,命令守边的大臣去做难道还不行吗?为什么还要出使呢?”萧禧羞愧不能回答•(2)章惇做了宰相,与蔡卞一起搜罗编造罪名,来贬谪元祐诸臣,上奏皇帝要开掘了司马光的坟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