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探究】2016届高中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课件 专题八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8-2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³一、伟大的历史性转折³1.工作重点的转移³(1)标志: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³(2)内容³①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的指导方针。³②停止使用“”的口号,做出了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考点2伟大的历史性转折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实事求是以阶级斗争为纲³③肯定了在经济体制中权力下放的原则,坚决按经济规律办事。³④做出实行的决策。³(3)意义³①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³②开辟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³③标志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到来。改革开放³2.改革:从农村到城市³(1)农村改革³①开端:1978年12月,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农民自发实行_________。³②推广:1980年9月,中共中央发出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文件,推动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广。³③意义: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从根本上改变了农村的经济形势和社会面貌。³(2)城市改革³①依据: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讨论通过了《关于__________改革的决定》。³②中心环节:增强企业活力。³③原则:、所有权和经营权适当分离。³④措施:实行各种形式的承包经营责任制和负责制。包产到户经济体制政企分开厂长³3.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³(1)过程³①设立经济特区:1980年在广东的、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设立经济特区。³②开放沿海港口城市:1984年5月,开放、秦皇岛、天津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³③设立经济开放区:从1985年起,中共中央、国务院又相继在____________、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和环渤海地区开辟经济开放区;并批准设立,划定海南岛为经济特区。³④开发浦东:1990年4月,开发开放上海浦东地区。³(2)开放格局:初步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对外开放格局。³(3)特点:多层次、有重点、点面结合。³(4)意义:有力地推动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深圳大连长江三角洲海南省沿海开放城市³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³1.历史性的跨越³(1)邓小平南方谈话³①背景:东欧剧变,,中国的改革开放进入一个关键时期。³②时间:1992年春,邓小平先后视察武昌、深圳、珠海、______等地。³③主要内容:社会主义的本质是,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要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发展才是硬道理。³(2)意义:对处于关键时期的中国改革开放事业,对推进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苏联解体上海解放生产力³2.中共十四大³(1)召开:1992年,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³(2)内容:明确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市场经济体制;要求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加快改革开放步伐,集中精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社会主义³3.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³(1)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召开³①提出:1993年11月,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³②作用:使中共十四大提出的经济体制和基本原则具体化。³③意义:勾画出社会主义体制的基本框架,规定了国有企业改革的基本方向。³(2)中共十五大³①召开:1997年9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³②主要内容:把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和公有制实现形式等问题提出一系列重要论断。³③意义:是中国共产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的又一次思想解放和认识深化。改革目标市场经济邓小平理论轻巧识记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1一个指导思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2两个新起点: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起点、改革开放的起点。3四个转变:思想路线、工作重心、经济政策、领导核心。理解掌握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战略决策是党和共和国历史的一次伟大转折归纳概括经济体制改革(1)一个目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两个重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国有企业改革。(3)三个关键点:小岗村突破、“南方谈话”、中共十四大。(4)四个转变:单一公有制到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并存;计划经济体制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平均分配到按劳分配;优先发展重工业到国民经济平衡协调发展。形象记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易误辨析经济特区的“特”的体现(1)特区建设以吸收和利用外资为主。(2)实行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导的多元化经济所有制形式。(3)经济活动以市场调节为主,对外商投资给予优惠和方便。形象记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概念阐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作用。为实现这个目标,必须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方针,进一步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形象记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过程易误辨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质改革的根本目的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前提是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实质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³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工作重点转移、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正式开辟的标志。³2.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从农村起步,迅速向城市推进。包产到户、包干到户和国有企业的改革为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了生机和活力。³3.从创办经济特区、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到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和开发上海浦东,中国对外开放的格局初步形成。³4.以邓小平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的召开为标志,改革开放步入一个新阶段。³5.从中共十四大到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和基本原则逐步具体化,中共十五大在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探索方面进一步深化。³改革开放伟大的历史转折³史论一对内改革:从农村到城市³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³史料联产承包责任制采用了统一经营和分散经营相结合的原则,使集体优越性和个人积极性同时得到发挥……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各项农村政策的推行,打破了我国农业长期停滞不前的局面,促进农业从自给半自给经济向着较大规模的商品生产转化,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化。³——《中共中央一号文件》(1983年)³解读史料分析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形式及带来的积极作用。农民有了经营权或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了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的转变。³2.城市经济体制改革³史料“我国建国三十五年来所发生的深刻变化,已经初步显示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但是必须指出,这种优越性还没有得到应有的发挥。其所以如此……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在经济体制上形成了一种同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的僵化的模式。这种模式的主要弊端是:政企职责不分,条块分割,国家对企业统得过多过死,忽视商品生产、价值规律和市场的作用,分配中平均主义严重。”³——引自1984年10月21日《人民日报》³解读史料主要体现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为什么是增强企业活力。具体原因是:僵化的模式造成了企业缺乏应有的自主权,使本来应该生机盎然的社会主义经济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活力。改革就是为了建立充满生机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³史论二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³1.创办经济特区³史料特区是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也是对外政策的窗口。从特区可以引进技术,获得知识,学到管理,管理也是知识。特区成为开放的基地,不仅在经济方面、培养人才方面使我们得到好处,而且会扩大我国的对外影响。³——《邓小平文选》《办好经济特区,增加对外开放城市》³解读史料表明开办经济特区。其“特”是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实行国家规定的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特殊经济管理体制,以吸收和利用外资为主,引进技术和人才,发展中国的经济。³2.开发开放上海浦东地区³史料今日浦东,不断吸引着世界一流竞技选手。7家国家级要素市场、130多家中外金融机构、4000多家贸易公司、30多家跨国公司地区总部、80多家跨国公司研发中心的聚集,每年上百次国际性会展,使浦东初步展示出国际金融中心、物流中心、研发中心、营运管理中心和会展中心的风采。³——邬鸣飞等《伟大构想变成瑰丽现实——今日浦东走笔》³解读史料表明浦东经过开发现已成为真正的国际化开放区;已成为上海现代化建设的缩影,也是中国改革开放的象征,世界经济的热点。³1.对内经济体制改革³2.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³(1)对外开放政策³①含义:我国在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基础上,遵循平等互利的原则,同世界各国发展经济合作和技术交流。³②目的:解放生产力,发展社会主义经济。³③原则: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这是改革开放的根本前提;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原则;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原则;平等互利原则。³(2)对外开放的格局³(3)对外开放的影响³①有利于引进外资和先进的技术、管理经验,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了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³②有力地推动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³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³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³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创造的国内生产总值占全国的比重为三分之一以上,在固定资产投资中的比重占到15%左右,就业人员比重达18.7%。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对于繁荣城乡经济、扩大就业门路、方便人民生活,发挥了不可缺少的重要作用。³——彭森主编《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年鉴》³探究根据史料分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哪些特点?³提示:(1)所有制结构: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³(2)宏观调控: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能够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发挥计划与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³(3)分配制度: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³(4)根本目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实现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³2.建立社会市场经济体制的必要性和可能性³我们过去一直搞计划经济,但多年的实践证明,在某种意义上说,只搞计划经济会束缚生产力的发展。³——邓小平《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不存在根本矛盾》³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³——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³探究根据史料归纳邓小平主张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要性及可能性。³提示:必要性:计划经济体制会束缚生产力的发展,这是历史实践证明了的,改革具有必要性;可能性:认为计划和市场不是区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标准,只是经济手段,关键看是否促进生产力的发展。³3.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³1955年11月国家正式印制使用的粮票,具有“第二货币”的美称。改革开放后,粮票被国家陆续收回销毁。这种粮票也变成了历史文物。³探究根据史料指出粮票的废除说明了什么问题?³提示:粮票的使用是计划经济体制的产物,粮票的废除正是说明计划经济体制开始发生改变,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及其完善³1.中国由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变³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点³(1)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等多种所有制经济长期共同发展,不同经济成分还可以自愿实行多种形式的联合。³(2)在分配制度上,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分配方式为补充,效率优先,兼顾公平。³(3)在宏观调控上,社会主义国家能够把人民的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结合起来,更好地发挥计划与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³(2014·高考江苏卷)有学者指出:事实上农民远非如许多人想象的那样是一个制度的被动接受者,他们有着自己的期望、思想和要求。他们一直有着“反道而行”的“对应”行为,从而以不易察觉的方式改变、修正,或是消解着上级的政策与制度。下列史实中,最能佐证材料观点的是()³A.发动农业合作化运动B.“大跃进”运动的掀起³C.确立了人民公社体制D.农业生产责任制萌发³解题流程³答案D³1.(2015·潍坊模拟)企业家柳传志回忆说:“过去报纸一登全是革命,全是斗争,全是社论。我第一次看到《人民日报》竟然登载如何养猪的报道,(感觉

1 / 3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