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城市地下空间需求预测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26.1城市地下空间开发的目的6.2中国城市地下空间发展前景分析6.3城市地下空间需求预测模型3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最终目的是为人类活动创造更好、更有意义的生存环境,通过改善城市空间环境的质量来提高生活质量。6.1城市地下空间开发的目的46.1.1信息时代的生产、生活方式的变革对城市空间的影响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知识经济对社会结构、人性的发展以及生产、生活交往方式等方面带来影响;城市的居住、生产、交通和游憩这些传统物质功能,以及服务、管理等非物质功能都将随之产生一系列的变化,进而影响到城市空间物质形态的发展趋势。知识经济时代城市功能的转变带来了城市空间物质形态的变化,体现在工作场所、居住空间形态、公共服务设施和城市空间结构几个方面。6.1城市地下空间开发的目的5知识经济的发展给城市空间领域带来的影响:1)各组织部门之间交流的加强,使空间系统的决策、规划能符合多方面综合要求而更具可操作性等等;2)当然也有负面影响:比如城市的分散发展导致环境代价和土地浪费;城市居民由于过多地使用网络而缺少人与人的面对面的交流,造成公共生活的衰退等等。6.1城市地下空间开发的目的66.1.2城市空间立体化发展城市空间的立体化开发已被证明是解决城市矛盾、改善城市环境、改进城市面貌的一种有效途径。立体化开发,意味着在水平和垂直两个方向上发展,在垂直方向上又包括向高空和向地下发展两个方面。国外称“三维化”发展。立体化开发城市空间的目的有两个,一是扩大城市空间容量,二是提高城市生活质量,在规划研究上应反映这两方面的需要。6.1城市地下空间开发的目的7城市空间立体化开发主要有:城市中心区空间的立体化开发、城市广场空间的立体化开发、城市主要街道的立体化开发、城市巨型综合体建筑中的空间创造。城市空间立体化发展需要解决包括立体化发展的可行性与适用性、城市历史保护、对城市的基础设施提出的要求以及对城市生态环境的压力等等。6.1城市地下空间开发的目的86.1.3城市可持续发展系统性原则指导下的城市空间建构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城市空间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来自于人类自身的持续发展,人的因素构成了城市空间形成演化的动力。1)生态环境的持续发展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体现设计结合自然环境,环境建设应体现地方特色和结合当地的气候、材料与能源,保持生态环境的持续发展。6.1城市地下空间开发的目的92)社会文化的持续发展城市需要保持具有历史价值和精神价值的城市人工环境。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中的文化因素是在对历史建筑实行保护与再利用、保持社区结构和文化的多样性的基础上,使环境质量得到更大的提高。3)资源的充分合理利用旧建筑与城市空间环境可以作为潜在的资源和储存的资源。在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中采取措施,合理分配空间资源,保护和再利用旧的环境空间和设施,可以节约资源,同时保持城市历史的可持续发展。6.1城市地下空间开发的目的106.2.1土地利用高效化基于中国人口众多,土地资源十分紧缺的国情,考虑到中国特大城市和大城市的人口压力、交通拥挤及环境污染程度在世界上已位居前列,中国已实行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切实严格保护耕地的实际情况,应尽量使土地利用高效化:6.2中国城市地下空间发展前景分析111)到21世纪中期,中国特大城市、经济发达的大城市的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范围应达到城市建成区地面面积的10%~30%,城市地下建筑和地下交通面积之和应超过城市建筑与道路面积之和的10%~30%;2)其他大城市、北方寒冷地区30万人口以上的城市及所有人防设备城市也应积极利用城市地下空间,缓解城市建设用地紧张的情况;6.2中国城市地下空间发展前景分析12具体措施为:1)在城市主要街道相对应的地下空间,加上两侧高层建筑的地下室,形成一条几十米宽的地下街,并在城市广场和重要街道交叉点适当扩大,形成综合体;2)从城市中心区开始,逐步向外扩展和延伸,形成一个与地面道路系统相协调的地下街道网;6.2中国城市地下空间发展前景分析133)在街道内的住宅小区,把高层、多层建筑和公共建筑的地下室改造和建设成地下便民超市等商业网点及其他社会、生活服务网点和以健身房为主的社区文体活动中心,以及小规模地下停车库,改变目前居民私人轿车占据小区道路、生活服务网点挤占地面建筑一楼的混乱状况;4)与地面分区中心、地区中心相结合,或与地铁大型换乘枢纽相结合,或在地面商业集中、人流活动密集地区修建地下多功能综合体、公共图书馆、会议中心、展览中心、音乐艺术中心。6.2中国城市地下空间发展前景分析146.2.2城市交通地下化地面交通逐步实现地下化:第一阶段:1)在大城市逐步建设多平面、多层次的地铁交通网络,郊区以地面高架为主,市郊火车进入市区转入地下;2)铁路客站、货站迁出市中心区;3)通过地下高速轨道系统,地下街网络、地下步行道系统和各种商业、文娱、餐饮活动将地面上多数步行者吸引到地下;6.2中国城市地下空间发展前景分析154)在各交叉路段和各大集散点修建人行过街地道,解决地面上的步、车混杂现象;5)在各重要地铁车站附近,特别是城市中心区边缘各地铁与车站附近,大公园等修建地下停车库;6)在各居住小区分散修建小型地下停车库;7)在进入城市中心区各个道路路口设立电子自动收费系统,在交通高峰时段收取“交通拥挤费”,以减少城市中心区机动车数量。6.2中国城市地下空间发展前景分析16第二阶段:修建市区地下道路系统,使大部分汽车交通转入地下;主要街道实行步行化和大面积绿化;形成水路系统,使城市园林化,建成山水城市;在沿江城市修建越江隧道,实现一洞多用,可同时作为市政设施越江综合管廊。6.2中国城市地下空间发展前景分析176.2.3市政基础设施现代化1)首先在新开发区建设,并在老城区改造,同时逐步建设共同沟,将给排水、电力、热力、电信、燃气收容在同一隧道;2)在特大城市逐步建设地下污水收集、输送、处理系统和城市生活垃圾的地下回收、空气吹送和处理系统;3)建设地下变电站,高压电直送市中心区,实现城市供电地下化;4)在有洪水威胁和暴雨集中的城市和缺水城市修建地下雨水蓄水池和供贮水和排洪用的地下河川以及地下融雪槽。6.2中国城市地下空间发展前景分析186.2.4防灾设施综合化建立城市空间防灾系统,作为城市大火、地震、核化事故的避难空间,为城市防灾救灾指挥系统、通信系统核支援系统提供安全空间。6.2中国城市地下空间发展前景分析196.2.5能源、水资源及其他物资的永续利用化1)利用地下空间的低能耗性、易封闭性和内部环境易控性等特点贮存常规能源,如液态煤气、石油及其制品的贮存,以及粮食、食品和食品冷藏;2)利用深层地下空间的大容量、热稳定性和承受高温、高压和低温的能力贮存供电、供热系统低峰负荷时的多余能量,供高峰时使用;3)贮存间隙性的新能源,如太阳能;4)贮存对城市安全构成威胁的危险品,如核废料、剧毒品、易燃易爆品等。6.2中国城市地下空间发展前景分析206.2.6高精度生产系统和研究实验系统地下化利用地下空间隔震、隔音和电磁屏蔽、恒温的特点,对一些产品生产时的环境湿度、温度、清洁度、防微震、防电磁屏蔽提出很高要求的企业,如无线电技术生产测试单位、精密仪器生产企业和超导对撞机等逐步实现地下化。6.2中国城市地下空间发展前景分析21城市地下空间的需求量预测工作是城市地下空间整个规划中的一个必要程序。对城市地下空间需求量的预测,不可避免地要综合城市系统中一系列纷繁复杂的问题。目前,国内外对城市地下空间需求量的预测提出了一些方法:6.3城市地下空间需求预测模型22国内专家建议:1)采用建造大容量快速有轨交通——地铁与地下街相结合的方式来缓解对城市空间的迫切需要;2)以系统工程学的方法,通过对未来人口的预测,推算出地下空间需求量。6.3城市地下空间需求预测模型23国外城市:首先根据城市情况选择一个主导发展因素,确定“一次空间需求量”;然后再分析测算由此产生的“二次空间需求量”和相应的“三次空间需求量”。上述方法模型建立较为复杂,计算量相对较大,而且针对不同的城市必须从不同的角度入手,模型适用性不够强。本节从生态城市的高度分析并预测城市空间的需求量,进而推导出城市地下空间的需求量。6.3城市地下空间需求预测模型246.3.1模型的构建城市地下空间开发的最高层次,是形成全面而完善的生态系统,即建立起生态城市。生态城市即为一定地域空间内人与自然系统和谐、持续发展的人类住区,是人类住区发展的高级阶段和高级形式。生态城市的特征是整体性、和谐性、高效性、多样性和全球性,是一个由自然、经济和社会三部分组成的复合系统,各系统既互相制约,又互为补充。目前对生态城市的评价应有了多种不同的方法,如城市代谢法、生态足迹法、生命周期评价法、模糊数学法、单指标评价和综合指标评价模型等。6.3城市地下空间需求预测模型25在我国应用得比较多的是单项和综合指标评价的方法。从生态城市的高度对城市地下空间需求量作出预测,其基本步骤和模型如下:1)调查城市现状,收集并整理资料,获得相关数据;2)根据调查所得数据,结合生态城市指标的标准值,计算出总的需求量;3)结合计算所得数据和调查所得数据,根据城市发展目标规划,导出地下空间需求量。6.3城市地下空间需求预测模型26解析:(1)通过对生态城市指标体系的分析,综合城市的各个方面,根据调查所得数据和各项标准值,从生态城市的高度推导出城市空间总的需求量;(2)地下空间的需求量并不是城市开发总需求量与现状的简单求差运算,而是必须结合城市的发展目标规划进行分析求解,进而推导出地下空间需求量。6.3城市地下空间需求预测模型276.3.2生态城市指标体系数据调查现状标准值发展规划总需求量计算地下空间需求量6.3城市地下空间需求预测模型28指标体系:在上述模型系统中,生态城市指标体系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指标选择的原则应注意因子的综合性、代表性、层次性、合理性以及现实性。根据以上原则建立一个具有四个层次结构的指标体系(P56图6.2)。因为有些因子难以定量或难以取得定量数据,对二级指标,特别是三级指标的确定只能根据上述原则加以选择,并不断地修改和补充。6.3城市地下空间需求预测模型296.3城市地下空间需求预测模型生态综合指数结构功能协调度人口结构基础设施城市绿化城市环境物质还原生产效率资料配置社会保障可持续性城市文明人口密度万人具高等学历数人均期望寿命人均道路面积人均住房面积万人病床数污染控制综合得分空气质量环境噪声人均公共绿地绿地覆盖率自然保留到面积30在进行城市生态评价时,需要对各项评价指标确定其标准值。有些指标,如大气环境、水环境、土壤环境等已经有了国家的、国际的或经过研究确定的标准,对于这些指标可以直接使用规定的标准进行评价,但是有些指标并没有一定的标准,而且有的指标并非越多越好,或越少越好。例如,人均生活用电或人均用水越多,说明生活水平越高,但是从生态学的角度看,应该提倡节约用电或节约用水,特别是生活用水。6.3城市地下空间需求预测模型31为了适应当前评价的要求,现拟定以下几项原则供制定标准时参考:①凡已有国家标准或国际标准的指标,尽量采用规定的标准值;②参考国外具有良好特色城市的现状值作为标准值;③参考国内城市的现状值,作趋势外推,确定标准值;④依据现有的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理论,力求定量化作为标准值;⑤对那些目前统计数据不十分完整,但在指标体系中又十分重要的指标,在缺乏有关指标统计数据前,暂用类似指标替代。6.3城市地下空间需求预测模型32根据以上原则可以拟定出当前城市生态评价标准值。6.3城市地下空间需求预测模型336.3城市地下空间需求预测模型项目(地域)单位标准值依据结构人口结构人口密度(市区)人/km23500.00参照欧洲的西柏林、华沙、维也纳三市的平均值:3573人均期望寿命(市域)岁78.00东京现状值万人具高等学历人数(市域)人/万人1180.00汉城现状值基础设施人均道路面积(市区)m2/人28.00伦敦现状值人均住房面积(市区)m2/人16.00东京、汉城等城市现状值万人病床数(市区)床/万人90.00

1 / 5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