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灰土——农资0902班大纲成土因素形成过程土壤分布土壤性质土壤剖面土壤分类土壤改良一、成土因素(1)成土母质:石灰土的成土母岩主要是以方解石、文石为主的石灰岩,其次是以白云石为主的白云岩和其他过渡类型的碳酸盐岩(2)地形:坡度陡峻及高低起伏的地形易于造成土壤侵蚀,不利于土壤的发育而成为石灰土(3)气候:高温多雨,降水变率大的气候有利于石灰土发育,如石灰岩、紫色砂岩地区,降水丰沛,为土壤侵蚀提供了水动力条件(4)植被:石灰土上的植被在未经破坏的情况下,生长十分茂密,以藤本灌丛和草本植物为主,间有散生林木,其种类随地区不同而有变化,然而都是喜钙的,这些植物对石灰土的形成起着较明显作用(5)时间:成土时间短暂二、形成过程(1)幼年性:石灰土的形成深受母岩影响,石灰岩在热带亚热带温暖湿润的环境条件下,极易进行溶蚀风化,石灰岩新风化物和崩解碎片以及含有碳酸盐的地表水源源不断地进入土体中,这就延缓了土壤中盐基成分的淋失和脱硅富铝化作用的进行,使石灰土一直处于幼年阶段(2)具有地带性的烙印发育在热带亚热带的石灰土,土壤粘粒硅铝率和粘土矿物组成具有地带烙印,但不及同地带的红壤或砖红壤的矿物风化强烈,主要粘土矿物为蛭石、伊利石和高岭石,其中蛭石较红壤为高,而高岭石较少。但随着纬度或海拔升高,硅铝率常可超过2.5,粘土矿物中伊利石增多甚至有蒙脱石存在。游离氧化铁含量也与红壤相类似,一般占土壤全铁量的50%以上,高者可达80-90%,同样表明石灰土的矿物风化十分强烈。石灰土的不同亚类也反映地带性因素作用的差异黑色石灰土:处于脱钙初期,复钙作用较强,土壤中游离碳酸盐含量较高红色石灰土:脱钙作用较深,并有一定程度的脱硅富铝现象,棕色石灰土:界于两者之间黄色石灰土:则发育于热带、亚热带黄壤带中的碳酸盐岩风化物上三、土壤分布石灰土分布于热带亚热带石灰岩地区,以近地中海的一些国家分布较多,在中国主要分布于广西、贵州和云南境内四、土壤性质一般质地都比较粘重,土壤离子交换量和盐基饱和度均高,土体与基岩面过渡清晰。粘粒含量多数在30—50%之间;高者达60~70%,粘粒在表层以下微有增高的现象,整个剖面的质地变化不大,多属轻粘土至重粘土。粘土矿物组成中主要为蛭石或高岭石,某些石灰土更保留着大量来自母质的水云母。粘粒硅铝率为1.8—2.4,有机质含量相当丰富,通常在表层可高达50—70克每千克土,而在30—40厘米深的土层中含量仍在10克每千克土或更大。氮的含量也相当高,C/N比值窄,多数不超过10,磷、钾的含量颇受母岩中混入物组成的影响,差异悬殊,但一般都比红壤、黄壤丰富。石灰土中普遍含有游离的碳酸钙,其数量约自10克每千克土以下至300克每千克土左右,碳酸钙沿剖面分布随深度而增高,土壤呈中性至微碱性反应,pH值7.0—8.0,盐基饱和度高,一般达60—70%或更高,代换性阳离子组成以钙为主。五、土壤剖面六、土壤分类红色石灰土亚类:多发育于厚层石灰岩古老风化壳,是风化淋溶最强、脱钙作用最深的石灰(岩)土,土体无石灰反应,酸碱度中性;黑色石灰土亚类:是零星分布于岩溶区的岩隙与峰丛间的A-R型土壤,黑色腐殖质层厚20-40cm,有机质含量5-7%,脱钙程度低,土体有石灰反应,微碱性;棕色石灰土亚类:性状介于前二者之间,无弱石灰反应;黄色石灰土亚类:分布于海拔800m以上山区,常与黄棕壤或黄壤交错分布,土体有黄化特征,中性反应。七、土壤改良与利用石灰土是中国热带、亚热带地区比较肥沃的一类土壤,开垦后多种植禾谷类、豆类和薯类等作物。应采取有效的保土防蚀措施,修筑梯田,等高种植,采取间作、套种、轮作,增加作物覆盖度,并解决好农业灌溉用水,还应广辟肥源,增施有机肥,改良土壤过酸或过碱等不良性状,增强养分的有效性,不断提高土壤肥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