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燃料油分为船用内燃机燃料油和炉用燃料油两大类。前者是由直馏重油和一定比例的柴油混合而成,用于大型低速船用柴油机(转速小于150转/分)。后者又称为重油,主要是减压渣油、或裂化残油或二者的混合物,或调入适量裂化轻油制成的重质石油燃料油,供各种工业炉或锅炉作为燃料。2、粘度粘度是流动物质内部阻力的量度,表现液体分子因力的作用所引起的移动阻力。粘度值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3、运动粘度是液体的动力粘度与同温度、同压力下的液体密度之比。表示液体在重力作用下流动时内部阻力的量度。国际单位制(SI)及我国的法定计量单位均为M2/S,即二次方米每秒。4、恩氏粘度是指在规定条件下,一定体积的试油在温度t℃时,从恩格勒粘度计的小孔流出200毫升所需要的时间与同体积蒸馏水在20℃时通过同一小孔所需时间的比值,用符号°Et表示。5、密度指在规定温度下,单位体积内所含物质的质量数,以kg/m3或g/cm3表示。主要用在换算数量与交货验收的计量和某些油品的质量控制,以及简单判断油品性能上。6、硫含量是指存在于油品中的硫及其微生物(硫化氢、硫醇、二硫化物等)的含量。燃料中硫含量大时,燃烧后会生成较多的二氧化硫再转变为三氧化硫,遇凝结水生成腐蚀性很强的硫酸,对机件进行腐蚀,还会对周边环境产生污染。7、凝点是指在规定的仪器中,按一定的试验条件,将油品冷却至使它失去流动性时所测得的最高温度,以℃表示。我国的试验条件是油品在试管内倾斜45°时,能使油品的水平面在一分钟内保持不流动的某一温度;美英各国是把装有试油的规定瓶子转成水平的位置,经过5秒钟后油品不再移动的最高温度定为凝点。凝点是用来评价油品低温性能的项目。油品中的蜡含量越多,凝点就越高8、闪点闪点是指石油产品在规定条件下,加热到它的蒸汽与火焰接触发生瞬间闪火时的最低温度。油品越轻,闪点越低。油品的危险等级是根据闪点来划分的。从闪点可判断油品组成的轻重,鉴定油品发生火灾的危险性。用闭口闪点测定器测定的闪点称闭口闪点,一般用以测定轻质油品。闪点越高越安全。9、闭口闪点用规定的闭口闪点测定器所测得的闪点,以℃表示。10、开口闪点规定的开口闪点测定器所测得的闪点,以℃表示。11、燃点燃点又称发火点,是指油品在规定的加热条件下,接近火焰后不但有闪火现象,而且还能继续燃烧5秒以上时的最低温度。燃点比闪点一般要高0-20℃。12、自燃点在规定条件下,油品在没有火焰时,自发着火的温度,以℃表示。13、倾点是指油品能从标准型式的容器中流出的最低温度,即指在规定条件下,被冷却了的试油开始连续流动时的最低温度,以℃表示。由于倾点比凝点更能反映油品在低温下的流动性,因此我国参照国际标准化组织的规定,更多的是采用倾点来表示油品的低温流动性。不同原油,其油品的倾点与凝点差值不一样,一般倾点要比凝点高3~5℃。14、残炭是指在规定条件下油品进行加热蒸发和裂解期间所形成的残留物。残炭多说明油品容易氧化生胶或生成积炭15、灰分指在规定条件下油被煅烧后所剩下的残留物。发动机燃料灰分大,会增加气缸体的磨损。16、馏程馏程是指以油品在规定条件下蒸馏所得到的以初馏点到终馏点表示蒸发特征的温度范围。主要用来判定油品轻、重馏分组成的多少,控制产品质量和使用性能等。17、机械杂质机械杂质是指石油或石油产品中不熔于油和规定溶剂的沉淀或悬浮物,如泥砂、尘土、铁屑、纤维和某些不溶性盐类。机械杂质可用沉淀或过滤等方法除去。对轻油来说,机械杂质会堵塞油路,促使生胶或腐蚀;对锅炉燃料,会堵塞喷嘴,降低燃烧效率,增加燃料消耗;对润滑油,则会破坏油膜,增加磨损,堵塞油过滤器,促进生成积炭等。18、热值在规定条件下,单位重量的油品完全燃烧时所放出的热量。在国际单位制(SI)中,以焦耳为单位表示。对于燃料油,我们经常会见到诸如180cSt、380cSt这样的分类。这里我们对所有油品经常会用到的各项指标做简单的介绍。cSt为Centistoke(厘沲)的缩写,cSt是运动粘度(KinemeticViscosity)单位“沲”(Stoke)的百分之一,简写cSt。粘度(VISCOSITY)是油品流动性的一种表征,它反映了液体分子在运动过程中相互作用的强弱,作用强(粘度大),流动难。石蜡基型原油含烷烃成份较多,分子间力的作用相对较小,粘度较低,环烷基原油含脂环、芳香烃较多,粘度一般较大。但需注意的是油品的流动性并非单决定于粘度,它还与油品的倾点(或凝点)有关。流体的粘度明显受环境温度的影响(压力也有一定影响,但一般可忽略不计),这种影响也是通过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来实施的:通常的概念是温度升高流体体积膨胀,分子间距离拉远,相互作用减弱,粘度下降;温度降低,流体体积缩小,分子间距离缩短,相互作用加强,粘度上升。由于粘度与温度关系密切,因此任何粘度数据都需注明测定时的温度。通常在低温区域温度对粘度的效应尤其显著。粘度的测定方法,表示方法很多。在英国常用雷氏粘度(RedwoodViscosity),美国惯用赛氏粘度(SayboltViscosity),欧洲大陆则往往使用恩氏粘度(EnglerViscosity),但各国正逐步更广泛地采用运动粘度(KinemeticViscosity),因其测定的准确度较上述诸法均高,且样品用量少,测定迅速。各种粘度间的换算通常可通过已预先制好的转换表查得近似值。粘度对于各种油品都是一重要参数。内燃机及喷气发动机燃料的汽化性能、锅炉用燃料雾化的好坏均直接与各油品的粘度相关,而油品的输送性能亦与粘度有密切关系。由于粘度在油品实际应用中表现出的重要性,因此不少油品,诸如残渣燃料油、某些润滑油等往往以粘度作为其分级的依据。此外通过对使用过程中的润滑油的粘度的测定更可提供该油品是否已经变质而需加以更换的信息。运动粘度(KINEMETICVICOSITY)υ是油品的动力粘度(DynamicViscosity)η与同温度下的油品密度ρ之比:υ=η/ρ单位,沲(Stoke)=厘米2/秒,通常以其百分之一——厘沲cSt表示。具体是测定一定量的试样在规定的温度下(如40℃,50℃)流过运动粘度计之毛细管所需要的时间“秒”,然后乘以该粘度计之标定常数即得该试样粘度cSt。运动粘度的优点是样品用量小,测试速度快,更主要是准确度大大高于其它测定法(雷氏、赛氏等),因此应用日趋普遍。动力粘度是面积各为1厘米2并相距1厘米的两层液体,当其中一层以1厘米/秒的速度与另一层液体作相对运动时所产生的内摩擦力,单位“泊”(Poise),其百分之一即厘泊(CP)。赛氏粘度(SAYBOLTVISCOSITY)是一定量的试样,在规定温度(如100OF,122OF或210OF)下,从赛氏粘度计流出的60毫升所需要的时间,单位秒。赛氏粘度有赛氏通用粘度(SayboltUniversal,常用SSU表示)及赛氏重油粘度(SayboltFurol,常用SSF表示)之分,两种粘度计的差别主要在于试样流出孔的口径上,赛氏通用粘度计之孔口径较小,重油粘度计较大。一般当以赛氏通用粘度计测得之流出时间超过2000秒时,则改用赛氏重油粘度计。数值上SSF约等于SSU的十倍。赛氏粘度在美国等地被广泛采用。雷氏粘度(REDWOODVISCOSITY)是一定量的试样在规定温度(100OF)下,从雷氏粘度计流出50毫升所需要的时间,单位(秒)。雷氏粘度分雷氏1号,RedwoodNo.1(简写RWⅠ)及雷氏2号,RedwoodNO.2(简写RWⅡ)。当测得的RWⅠ超过2000秒时,改用RWⅡ测定。数值上RWⅡ等于RWⅠ的10倍。雷氏粘度在英国被广泛应用,由于规定之准确度较差,已逐步被运动粘度(KinemeticViscosity)所取代。密度(DENSITY)为油品的质量(Mass)与其体积的比值。常用单位——克/厘米3、、千克/米3或公吨/米3等。由于体积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故密度不能脱离温度而独立存在。为便于比较,西方规定以15℃下之密度作为石油的标准密度。闪点(FLASHPOINT)是油品安全性的指标。油品在特定的标准条件下加热至某一温度,令由其表面逸出的蒸气刚够与周围的空气形成一可燃性混合物,当以一标准测试火源与该混合物接触时即会引致瞬时的闪火,此时油品的温度即定义为其闪点。其特点是火焰一闪即灭,达到闪点温度的油品尚未能提供足够的可燃蒸汽以维持持续的燃烧,仅当其再行受热而达到另一更高的温度时,一旦与火源相遇方构成持续燃烧,此时的温度称燃点或着火点(FirePoint或IgnitionPoint)。虽然如此,但闪点已足以表征一油品着火燃烧的危险程度,习惯上也正是根据闪点对危险品进行分级。显然闪点愈低愈危险,愈高愈安全。通常愈是轻质的油品闪点愈低,反之愈高。只要条件许可,一切操作均宜在低于闪点的温度下进行,但并非所有油品均能满足这一要求,汽油与石油气之所以特别危险,因前者之闪点一般在零下三、四十度,而石油气更远低于汽油,因此常温下即是远高于它们闪点的条件下操作。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原油,因它包括各轻质组分,闪点一般较低。在油品的使用过程中,闪点也有重要意义,譬如,若发现内燃机油闪点有显著下降,说明该润滑油已受燃料的稀释,而需及时处理更换等等。闪点的标准测定法很多,不同的方法适应不同的要求,通常可粗分为两类——闭口杯法(ClosedCup)及开口杯法(OpenCup),前者主要用于测定轻质油品的闪点,后者多用于重质油品,但是闭口杯法仅能测闪点,而开口杯法除闪点外尚可测定着火点。同一样品由不同方法测得的闪点会有差别,譬如由ABLE法测得的数据可比TAG法低2~3℃。倾点(POURPOINT),一油品尚能流动的最低温度称为倾点。单位为℃或oF。随着外界温度的下降,油品的流动变得愈来愈困难,最终甚至于“丧失”流动性。对于石油而言,其低温下的流动性通常同时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粘度随温度下降而增高,一是油品中原来呈溶解状态的石蜡分子因温度下降而以固体结晶析出。但对于环烷基型的石油,其低温下流动性的“丧失”主要决定于前一因素。平时所谓的倾点多指因蜡质析出而刚要使油品“丧失”流动性的那个温度,因此又称为“含蜡倾点(WaxyPourPoint)”。倾点愈高自然低温下的流动性愈差。但是由实验室小样测得的倾点数据并不能真正代表如储油罐中大量油品的实际倾点,事实上后者要低得多。而且对于石蜡基型石油只要以机械的方法破坏了蜡的结晶结构,即使在低于倾点的某一段温度范围内仍可顺利流动。为改善油品的低温流动性,尚可添加适量倾点下降剂(PourPointDepressants)。至于环烷基型石油的倾点,在概念上与“含蜡倾点”不同,有人特称之为“粘度倾点(ViscosityPourPoint)”,这种油品不能通过机械的作用获得低于倾点的流动性。由于倾点是油品低温流动性的一种指示,因此在油品输送上有着实际的重要意义。残炭(CARBONRESIDUE)是残渣燃料油(ResidualFuelOil)及柴油燃料油润滑油等规格指标之一。是指一定量的油品试样在无空气补充的条件下受热,油品经高温分解、聚合及焦化后所留下的不挥发残渣,其重量占试样重量的比值称为该油品的残炭量,以重量百分数(wt%)表示。由上述定义可知,所谓残炭除真正的碳质成份外实质上尚包括有灰份(Ash),故加有添加剂或灰份含量较多的油品(尤其是润滑油)所得残炭量一般均偏高。油品的组成对残炭量有直接影响,一般石蜡基型石油残炭量较低,环烷基型石油则较高,直馏油品残炭量低,裂化油品高,轻质油品如汽油、煤油等几乎测不出残炭,而重质油品如残渣燃料油,残炭量可高达10%乃至15%。一般多以所用之试样总量为基础计算残炭量,但轻柴油等较轻质油品所含残炭较少,因此亦常先进行试样的蒸馏,待蒸去90%后,对留下的10%蒸余物进行残炭测试,结果则报为基于10%蒸余物之残炭(CarbonResidueOn10%Residum)。从一油品所含的残炭量大致可推断该油品在使用过程中产生结炭(焦)的倾向,但这关系并不是绝对的;此外该值亦可作为柴油、润滑油之基础油等精制程度的一种间接指标。目前通用的残炭测试法有两种:一为康氏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