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科学学科(0706)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坚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方针,培养具有高尚的思想品德,正确的政治立场,严谨的治学态度,求实的创新精神,较高的专业素质,可在高等院校、研究机构、政府机关、企业和相关领域从事教学、科研、生产、推广和管理工作的高级专业人才。1.政治思想进一步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优良;具有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和诚挚合作的精神;服从祖国需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献身的精神。2.业务水平掌握扎实的大气科学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及实践技能。熟悉本学科的发展历史、现状和国内外发展动态;能熟练地应用大气科学的基本研究技术和方法从事大气科学业务和科学研究等技术工作;能熟练地应用计算机与先进的仪器设备;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地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并具有一定的外语听说和写作能力;能独立胜任大气科学的科学研究、教学、业务以及技术管理工作。3.学术素养及能力掌握本学科某一领域实验方法及数据处理手段;具有团队合作精神和诚实工作的能力;具备较强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一定的洞察力和获取知识能力;具有较强的技术开发、技术实验等实践能力;具有较强计算机应用能力;善于与他人沟通与合作,遵守学术规范。4.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二、学术方向根据国家经济建设和学科发展的需要,结合本专业的实际情况,设以下三个研究方向:1.农业气象学农业气象学是研究气象条件与农业生产相互关系及有关规律的一门边缘学科,由农业科学与大气科学交叉、渗透而成,既是气象科学中应用气象学的一个重要分支领域,又是农业科学重要基础学科之一。重要研究领域包括:(1)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的模拟技术研究;(2)作物高产栽培的农田小气候研究;(3)作物对UV-B增加的适应性机制的研究;(4)设施农业的环境调控技术研究。2.应用气候学应用气候学是将气候学理论知识和方法应用于农业、生态及社会经济各领域的一门交叉学科。重要研究领域包括:(1)研究历史气候变化、极端气候事件发生的规律;(2)研究过去气候变化和未来气候变化情景对农业、草地和牧业生产的影响;(3)气候资源开发利用,农业气候生产潜力估算;(4)温室气体排放与气候变化减缓、农林业碳排放交易、气候变化影响与农业适应技术研究、农业生态系统中土壤固碳潜力及其驱动因素、不同土壤利用方式和种植制度下土壤-植物-大气连续界面内痕量气体的产生、排放及其影响因素。3.气象卫星遥感信息处理与应用气象卫星遥感信息处理与应用模型方向是近年发展起来的新兴方向,随着高时间分辨率地球观测卫星的不断增加,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作用显得日益重要。本学科方向多年来一直致力于气象卫星等地球观测卫星的数据处理和应用方面研究,特色在于面向应用层的气象卫星/资源卫星信息处理。重要研究领域包括:(1)遥感信息处理平台开发,包括系统的设计以及多机并行计算、多核计算以及GPGPU等高性能处理领域研究;(2)遥感应用领域,包括遥感估产和作物长势监测方面研究、遥感地表温度反演研究、遥感监测土壤水分的研究、遥感荒漠化监测研究、遥感监测大范围病虫害研究等;(3)三北防护林工程遥感监测与评价。三、基准学制、学习年限与总学分基准学制为3年,按要求完成培养方案规定的全部教学环节且成绩优异者,可提前1年毕业(按学校提前毕业的规定执行);因故不能在规定学制内毕业的可延长至5年。总学分要求不低于37学分。其中,课程学习不低于32学分(学位课不低于21.5学分,选修课不低于10.5学分);培养环节5学分。课程学习一般为1年(以课程学习、实践为主,兼顾论文的前期工作),学位论文工作时间一般不少于1.5年。四、培养方式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实行导师负责与指导小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硕士研究生指导小组由本学术研究方向讲师以上职称教师组成,研究生导师任组长。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的培养以基础理论学习和科学研究并重,重点培养学生具有优良的学风和科研创新能力。在培养过程中,注重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学风教育和实践教育,要求学生必须参加所在学术方向的学术交流活动。1.实行导师负责制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导师和指导小组全面负责研究生的思想教育、学风教育、培养计划的制定、学位论文的指导等。入学3个月内,在导师的指导下完成个人培养计划并提交到研究生院。2.课程学习硕士研究生必须认真学习各门课程,打好理论基础,掌握系统的专业知识和必要的研究方法。学习方式采取听课、讨论和自学相结合,既要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又要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综合分析的能力。3.学术活动三年内,每位学生须按学科方向或学术方向做4次学术报告,即:一年级下学期做综述报告,二年级上、下学期做读书报告或研究进展报告。三年级上学期做研究结果报告。学术报告作为研究生班讨论课列入成绩考核。(2学分)4.实践教育包括教学实践、社会实践和生产实践。教学实践内容可以是本科教学的辅导答疑、批改作业、指导实验、辅导或协助指导本科生课程设计和毕业论文。研究生必须参加社会实践,同时应参加公益劳动。在完成实践教育环节后,填写《沈阳农业大学研究生实践教学表》。实践环节总工作量不少于10标准学时。(1学分)五、课程设置课程设置和教学进度按3年基准学制安排。跨专业或同等学力录取的硕士研究生必须补修本科课程2门(相应专业或相近专业本科生主干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考试及格,但不计入总学分。大气科学学科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表课程类别课程名称学时学分开课学期备注学位课程公共必修课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3622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1811必选其一自然辩证法概论1811第一外国语9641、2硕士外语口语3221、2一级学科必修课程现代天气预报技术和方法402.52气象统计分析与预报402.51大气科学中的数值方法402.51学术方向限修课程生物环境物理学基础3222农业气象学方向生物气象学研究进展402.52现代气候学研究进展402.52应用气候学方向农业气候信息系统3221环境遥感402.51气象卫星遥感信息处理与应用遥感科学与技术3222选修课程公共与基础选修课程英语二外3222大气科学硕士专业外语1612专业选修课程多元统计分析程序设计3221应用气象仪器学3222设施环境模拟4832地理信息系统3222模糊数学及其应用3221大气科学专题讨论3222气候变化研究进展4832必修实践环节开题报告13中期考核13研究生班讨论课25实践学分16补本课程大气物理学任选2门天气学原理农业气象学原理气候学六、考核1.成绩考核硕士研究生课程的考试可采用不同的形式,但一般以笔试为主,专业课可采用笔试和课程论文或专题学术报告相结合的方式,重在考核研究生对专业知识的把握能力及其应用基础理论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所有课程的成绩均采用百分制,60分为及格。2.文献综述与开题报告硕士研究生在学期间须实时跟踪本学科或学科方向国内外最新研究动态,查阅不少于60篇相关学术论文(外文占30%以上),撰写出不少于1篇的文献综述报告,并要在第三学期初完成开题报告工作。开题报告要求公开举行报告会,由本学科专业人员组成的评审小组对学生所做的开题报告进行评审。在广泛听取意见的基础上,对研究内容、计划及其实施方案进行评价,提出具体的修改建议或意见。开题报告不通过者可限期重做,重做仍不通过者终止培养。(1学分)3.中期考核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应在第三学期末完成中期考核工作。中期考核内容包括政治思想、课程学习、开题报告情况、学位论文选题和身体状况等,具体办法按《沈阳农业大学研究生中期考核实施细则》的规定执行。(1学分)4.外语水平考核通过学校研究生外语水平考试或通过国家外语六级考试。七、学位论文基本要求学位论文工作是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主要环节。须引导硕士生选择学科前沿领域课题或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有重要意义的课题作为其论文研究内容,学位论文应观点鲜明,理论正确,思路清晰,突出学位论文的创新性和先进性。1.学位论文的选题与实施硕士研究生入学后,在导师指导下确定研究方向,进行调查研究,查阅文献和收集资料。在第二学期内确定论文选题。选题力求与导师承担的科学研究项目、科技开发项目进行接轨,同时也鼓励研究生进行跨学科或交叉学科的选题工作。2.硕士研究生用于开展学位论文工作的时间,一般不少于1.5年,即开题报告到论文答辩的时间不少于1.5年。3.规范性要求硕士学位论文必须严格遵照国家和沈阳农业大学规定的格式和内容撰写(见《沈阳农业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撰写格式要求》)。规范性包括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在形式上,包括文字、图表、引文标注等,都要符合相应的撰写规定和规范;在内容上,应符合下列要求。(1)论文须在广泛查阅相关文献,特别是代表性学术专著和论文的基础上进行选题,选题应具有创新性。(2)提出的研究内容必须基于一定的现实基础和背景,对涉及的理论分析过程进行详细阐述和推导,对实验过程和方法进行翔实描述,对实验发现进行解释、分析、比较,并进行详细的讨论,对应用前景进行总结和展望。(3)论文中的各部分内容要进行系统的融合,使之形成一个有机整体。(4)所用分析数据必须保留到分析方法或仪器检测限的最小有效位数,分析结果表示为平均值正负标准差;(5)采用相关统计软件进行方差分析或显著性检验,所有结论必须有统计显著性结果支撑;文中的计算公式必须用公式编辑器编排,并有顺序号;(6)除了大气科学学科惯用缩略语外,文中缩略语必须在第一次出现时注明全称;全文缩略语用单独列表形式排出,可列在在文前或参考文献后。(7)引文和注释要符合规定的写作要求,引证全面,不可断章取义和歪曲引用。(8)硕士学位论文要有专门的对研究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和讨的部分,且避免对研究结果的简单罗列,须进行适当的提炼,说明研究结果的科学意义或发现,探讨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导向或信息,供同行参考。(9)在硕士学位论文工作中,由其他人完成的工作必须明确说明,并且给予恰当的致谢。4.质量要求(1)硕士学位论文应能综合运用基础理论、专业知识与科学方法,解决大气科学某一领域相关方面的理论探索和实际应用问题。论文研究应对该领域的发展具有一定的价值和现实意义。(2)要求论文结构和条理清晰、规范,文字流畅,表达准确,数据可靠,图表标题及标注符合规定。(3)论文中应对国内外本领域的研究有详细的分析和比较,进而提出自己的研究思路和方法,详细介绍在研究中采用的方法和获得的结果,要求论文内容充实,有一定的工作量和现实意义。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和理论研究方法先进。(4)社会评价较好,硕士学位论文的研究成果应对实际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和应用价值。(5)学术型硕士研究生毕业前,须在中文核心及以上级别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1篇;尚未发表学术论文,但提交的学位论文质量较高,经导师同意、学科和学院学位评定分委会审查通过,提交《沈阳农业大学硕士研究生免发学术论文申请表》,提交的学位论文须经2名校外同行专家盲审,评审结果均为良好以上的方可申请答辩。具体要求详见沈阳农业大学《关于研究生在学期间发表学术论文和学位论文评审的规定》。八、学位论文答辩与学位授予1.学位论文提交时间申请夏季答辩硕士研究生须在当年4月1日前向导师提交毕业论文初稿,在4月25日前向学科秘书提交“沈阳农业大学申请硕士学位论文答辩审批表”和学位论文(电子版和纸质版),由学科秘书统一提交给学院学位分委会。申请冬季答辩硕士研究生须在当年10月15日前向导师提交毕业论文初稿,在11月10日前向学科秘书提交“沈阳农业大学申请硕士学位论文答辩审批表”和学位论文(电子版和纸质版),由学科秘书统一提交给学院学位分委会。2.学位论文提交程序向学院学位分委会秘书提交的论文必须有导师亲笔签名“同意提交”,学院学位分委会组织各学科带头人(负责人)对论文质量进行初审,并由学科带头人签名同意方可进入质量审查程序。3.学位论文质量审查提交的正式论文必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