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微笑汉语学校 《国际汉语教师证书》系列 大连考试中心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大连微笑汉语国际教育培训中心微笑汉语学校《国际汉语教师证书》系列《跨文化交际》课程教学大纲及教学内容分享(二)一、课程说明:《跨文化交际》是英语翻译专业一门必修课,该课程就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进行介绍并作对比研究,授课内容主要涉及语言,文化和跨文化交际的话题。该课程有助于增强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增强跨文化交际意识,有助于英语翻译专业课程的学习和翻译实践能力的提高。从第三至第八学期开设,学生可根据具体情况在其中任一学期学习该课程。二、教学目的及要求:该课程旨在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对西方文化的不同层面有所了解,以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在传统的外语教学中,人们往往忽视文化的重要作用,只注重语言能力的培养而未能顾及交际能力的提高。近年来国内学者认识到外语教学必须引进文化知识的对比,训练学生灵活运用语言知识,更好地与外国人沟通,减少和避免误解。该课程教学要求学生提高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更有效地与外国人进行交际,为英语翻译专业课程的学习和翻译实践能力的提高奠定基础。三、教学重点及难点:该课程教学重点在于培养学生对英语国家文化的了解及跨文化交际意识,提行交流。该课程授课形式为系列讲座,以讲解为主,课堂讨论为辅。教师的讲授重点是帮助学生认识中西文化的异同,分析文化差异的根源,帮助学生深化对西方文化的理解。中西文化的差异在表层上很容易识别,但对造成差异的原因却需追根溯源。东西方在历史,思维方式以及哲学等方面的差异则是造成中国学生对西方文化不解的主要原因,也是该课程的难点。四、与其它课程的关系:本课程与其它文化和文学类课程密切相关,有助于学生扩充知识面,不断完善认知结构,为英语翻译专业课程的学习和繁华仪实践能力的培养奠定基础。五、学时与学分:学时:22学时。六、教学内容:该课程涉及跨文化交际中的问题,关于文化的定义和模式,基础理论,比如集体主义与个体主义。该课程还讨论语言交际中的具体问题,比如介绍与问候,词语的使用,非言语交际,价值观念,对时间,空间的看法,对教育,工作的态度,人际间的关系,家庭观念,以及文化冲突,文化休克等问题。第一章文化与交际本章主要教学内容:举例说明中国人与英美人士交际中存在的误解或问题。大连微笑汉语国际教育培训中心本章教学目的及要求:要求学生认识到跨文化交际中文化意识的重要性。本章教学重点及难点:交际失败的深层原因不只是语言问题,而是价值观念,经济基础,道德观念等因素在起作用。第二章思维方式与交际模式本章主要教学内容:交际的基本理论模式和人际交流的三种主要模式。本章教学目的及要求:要求学生了解并掌握不同模式的差异,跨文化交际中的要素和特点。本章教学重点及难点:用信息论对交际过程的解释。第三章跨文化交际理论—价值观本章主要教学内容:文化划分重要理论之一:某文化是属于个体主义还是集体主义特性的。本章教学目的及要求:掌握中西文化的主要差别特征及属性;中国文化主流的属性是什么。本章教学重点及难点:中国文化基本属于集体主义而美国等西方文化则属于个体主义文化。中国文化是否处在由集体主义向个体主义文化转型的过程之中?第四章人际关系与跨文化交际本章主要教学内容:介绍及问候常用语句,正式与非正式介绍用语的区别,人际关系与问候语的使用。本章教学目的及要求:掌握各种形式的问候及介绍用语。本章教学重点及难点:把握年龄,地位等因素对问候语和介绍用语使用的影响。第五章语言使用规范系统本章主要教学内容:美国人的直率,邀请方式。本章教学目的及要求:了解西方人的行为特点,与中国人的行为作一比较。本章教学重点及难点:美国人与中国人邀请方式的异同第六章交往规则的文化差异本章主要教学内容:什么是赞扬,其形式和意义。本章教学目的及要求:学会在不同情景下赞扬他人.掌握基本句式。本章教学重点及难点:分清什么是赞扬,中西对赞扬的态度,回应上的巨大差异。大连微笑汉语国际教育培训中心第七章非言语交际本章主要教学内容:手势,面部表情,目光接触,交际者之间的距离,接触,沉默等的交际功能和意义。本章教学目的及要求:要求学生了解西方人士特有的非言语交际方式。本章教学重点及难点:西方的非言语交际方式与中国非言语交际方式的差异。第八章言语行为的文化差异本章主要教学内容:中西不同的友谊观,家庭关系及成员角色,一个言语行为可分为3个方面。本章教学目的及要求:中外文化称呼比较及邀请行为的跨文化交际本章教学重点及难点:中西文化中对儿童和老人的态度存有极大的差异.这是很难理解的问题。第九章态度、性格、物理环境与跨文化交际本章主要教学内容:社会成员接受教育的目的、机会、对待工做的态度以及人生哲学。本章教学目的及要求:明了西方的教育体制和人们的教育观和工作观。本章教学重点及难点:西方的教育体制。第十章语言符号系统与跨文化交际本章主要教学内容: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很密切。本章教学目的及要求:语言文化是跨文化交际的重点,学会如何使用语言进行跨文化交流。本章教学重点及难点:在跨文化交际中词汇与句法的使用第十一章文化冲突与文化休克本章主要教学内容:文化休克的含义,人们在异文化中的反应。本章教学目的及要求:了解文化冲突和文化休克是跨文化交际中的常见现象。本章教学重点及难点:没有到过异族文化难有深刻的体会。但跨文化交际者必须有充分的思想准备。这是本课程教学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之一。第一章文化与交际大连微笑汉语国际教育培训中心一、文化“文化”是跨文化交际学中的核心因素之一,有必要界定它的概念。文化的定义是中外学者们争论不休而又见仁见智的问题。“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从1871年文化人类学的创始人英国学者泰勒(E.B.Tylor)提出文化的定义以来,学者们从不同的学科角度出发给文化下定义,至今有150多种之多。尽管这是个令人头疼的问题,但是作为本学科的基础研究对象之一,我们又必须面对它。(一)文化的概念1、文化一词的来源。在我国古籍中,“文”既指文字、文章、文采,又指礼乐制度、法律条文等;“化”是“教化”的意思。汉代刘向在《说苑》中说:“凡武之兴,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文化”与“武功”相对,含教化的意思。在西方,“文化”一次来源于拉丁文cultura,在英文中为culture,原义是指农耕以及对植物的培育,从15世纪以来,逐渐引申为对人的品德和能力的培养。在近代,日本人把英文的culture翻译成文化,我们又借用了日本人的译法。(经济,编辑,逻辑,主义等等)文化一词的中西两个来源,殊途同归,今人都用来指人类社会的精神现象,或泛指人类2、文化概念的界定。文化是社会学和人类学的一个基本概念。中国学者对文化的界定为: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创造的一切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的总和;狭义的文化专指包括语言、文学、艺术以及一切意识形态在内的精神产品。西方学者对文化的各种界定中,美国文化人类学家克罗伯和克鲁克洪在1952年发表的《文化:一个概念定义的考评》中提出的定义为多数人所接受。他们在分析了100多种文化定义后,把文化定义为:文化存在于各种内隐和外显的模式之中,借助于符号的运用得以学习和传播,并构成人类群体的特殊成就,这些成就包括他们制造物品的各种具体式样,文化的基本要素是传统(通过历史衍生和由选择得到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其中尤以价值观最为重要。3、文化与亚文化。在一个大的文化群体里,由于各种社会和自然因素造成了各地区和不同小群体文化的某些特殊性。例如,因阶级、阶层、宗教、民族以及居住环境的不同,在统一的大文化之下,会形成具有自身特征的群体文化或地区文化即亚文化。(各地的婚丧习俗最明显)在中华民族的文化中,56个民族既有共同的文化特征,又有自己的文化特征,各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中的亚文化。(美国也是,移民国家)当一个国家内的某种亚文化与主流文化冲突时,这个亚文化就称为“反主流文化”。(二)文化的要素文化=物质文化+精神文化。1、认知体系。认知体系指的是认识论和“知识”体系。认知体系是由感知、思维方式、世界观、价值观、信仰、宗教、艺术、伦理道德、审美观念以及其他具体科学等构成,其中世界观和价值观最为重要,是认知体系的核心。他们是一个文化群体的成员评价行为和事物的标准。认知体系是文化要素中最有活力的部分。认知体系成员用以观察世界、了解现实的手段,评判是非、辨别好坏的标准,体现在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是跨文化交际学特别关注的文化要素。2、规范体系。规范是指社会规范,即人们行为的准则,包括两类:一是明文规定的准则,如法律条文和一些规章制度(学生守则最早接触的),二是约定俗成的准则,如风俗习惯。规范规定了一种文化群体成员的活动方向、方法和式样,是一个文化群体为满足需要而设立或自然形成的,是价值观念的具体化。每个社会的人都面临大量的社会规范。规范体系有外显性,在跨文化交际中,了解一个群体的文化,常常是从认识规范开始的。3、社会关系和社会组织。社会关系是人们在共同生活中彼此结成的关系,是上述各文化要素产生的基础。生产关系是各种社会关系的基础。这些社会关系既是文化的一部分,也大连微笑汉语国际教育培训中心是创造文化的基础。社会关系的确定,需要有组织保障。社会组织是实现社会关系的实体。一个社会群体要建立诸多社会组织来保证各种社会关系的实现和运转。家庭、生产组织、教育组织、宗教组织、政治组织、娱乐组织、立法组织、行政组织等等都是这样。4、物质产品。物质产品是指经过人类改造的自然环境和创造出来的一切物品。它是文化的具体有形部分。从古老的弓箭到现代的火箭,从马车到超音速飞机,从笔墨纸砚到现代的打印机。在它们上面凝聚着人们的观念、智慧、需求和能力。一种物质产品,既有一定的文化价值,也有它实在的用途。5、语言和非语言符号系统。在人们的交往活动中,语言语和非语言语起着交流信息的作用。人们只有借助它们才能沟通。上述的文化要素也只有通过它们才能反映和传授。一个文化群体常有自己的语言和非语言符号系统,这往往成为跨文化交际中最明显的障碍。(语言是一个民族的标志之一,回族,满族)(三)文化的特征。1、文化是由人类进化过程中衍生出来或创造出来的。自然创造物不是文化,只有经人类加工创造出来的物品才是文化。如土不是文化,用土堆起来的墙是文化(元朝北京的外城墙是用土堆成的,现称“土城”,是北京市重点保护文物);水不是文物,人修的水道是文物(京杭大运河)。2、文化是人们后天习得的。文化(指精神文化)不是人们先天的遗传,是经过学习得到的知识和经验。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跟着好人学好人,跟着巫婆学跳神”,都是说文化是学来的。人一生下来,就受到文化的影响,开始了文化化的过程。中国婴儿放到日本,在纯粹的日本文化的环境中成长,那他学到的就是日本文化,长大后他的言行举止等都表现出日本文化的特征(川岛芳子)。文化是后天习得的,在跨文化交际如此发达,外路文化冲击如此强烈的今天,儿童市的文化传统教育至关重要。(京剧进课堂,传统节日放假)等。3、文化是一个体系。文化是由各种要素组成的一个复杂体系,这个体系中的各部分在结构上互相联结,功能上互相依存。它犹如一颗大树,一些文化的要素是树的跟,一些是树的树干,一些是树的枝叶,一些是树的果实。如一条美国产的戒指就体现了几个方面:是人类的劳动产品——物质文化,美国某工厂生产的——社会组织,戴在手上上体现了对美的追求——认知文化,是男性还是女性戴,什么年龄戴,戴在什么位置,在一定的民族中有不同的风俗习惯——规范文化,它上面印有“MadeinUSA”,这是语言文化的体系。文化体系的任何一个部分变动,常会影响到别的部分。由毛笔变为钢笔等,就出现了硬笔书法,如果被电脑取代,(写字——敲字?)那么书法就会慢慢消失,成为一种少数人的艺术。文化各个部分的相互关联性是“文化帝国主义”的理论核心。美国向其他国家输出文化节日,会对该国家文化的方方面面带来影响。情人节、圣诞节等等。4、文化在一个群体中具有共享性。文化是一个群体共同创造的社会性的产物,它必须为一个群体、一

1 / 7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