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 有机农业案例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有机农业发展的现状分析——李林案例:上海多利有机种植加都市农业张同贵的“新农庄运动”多利农庄是有机产品行业中的种植大户,它被誉为上海规模最大的专业从事有机蔬菜种植、销售的农庄。8月9日其位于上海浦东新区大团镇的1750亩基地,被环保部授予“2011年有机农业示范基地”。案例:上海多利有机种植加都市农业张同贵的“新农庄运动”在2005年创办多利农庄之前,“庄主”张同贵已经拥有了一项利润颇为丰厚的事业:多利川菜馆,当时在上海已经开了三十多家分店。和蔬菜供应商的接触中,张同贵被一个“真相”触动了:大多数菜农都有两块地,一块地里的产出主要卖给市场,另一块地自己吃间或送亲戚朋友。前一块地为了产量和卖相,会大量的使用化肥、农药和催生剂等,连种植户自己也不愿意食用;而后一块则相对清洁。事实上,自本世纪初以来,随着城市居民生活富足程度的提升,以及食品安全问题的频频曝光,公众对于那些打“环保、健康”概念的食品的热衷程度也与日俱增。在诸如沃尔玛、家乐福、乐购等这样的大卖场里,专门出售“有机蔬菜”的柜台开始蔚然成风,那些被用小包装塑封起来的蔬菜售价常常是普通蔬菜的数倍,但购买者仍趋之若鹜,愿意为之支付差价。“人们会越来越关注怎么吃得好,怎么吃得健康。”张同贵说。他发现,即便在香港、台湾和日本这些邻近市场,有机农产品的消耗量占整个农产品的比例一般是8%到10%,而在大陆,就连在上海这个最注重健康意识的城市,也还不到1%。“仅就蔬菜而言,整个上海市场的1%就意味着10亿的规模,如果可以做到5%呢?”农民出身、毕业于四川农大,同时又在餐饮行业里打拼张同贵,清楚其中蕴含的巨大市场机会。2005年,上海市政府出台了新政策:计划打造5到10个100公顷的蔬菜基地,并面向社会招标。于是,张同贵招标后成功地获得了位于浦东新区大团镇上的一块1750亩土地的经营权。在聘请农业问题专家担任发展顾问,经过3个多月的策划与构思之后,张同贵为多利农庄确立了“有机种植加都市农业”的战略定位。案例:上海多利有机种植加都市农业张同贵的“新农庄运动”案例:上海多利有机种植加都市农业张同贵的“新农庄运动”用心种地直到现在,其创始人张同贵几乎从未公开提过有机产品的“商业模式”,而是在最开始就用心种地。获得土地经营权后,张同贵首先做的不是种菜,而是按照有机种植要求,先改良土壤和水质。多利农庄积极探索发展低碳农业,充分利用风能、沼气、太阳能、秸秆、地热能源等多种可再生能源对园区进行能源供应,同时充分利用农副业剩余物作为肥料,提高秸秆低碳化利用,还用十几种不同品种的生物发酵菌,在高温发酵下,形成植物有机肥。为摆脱传统农业种植方式,多利农庄在灌溉方面采用滴灌和喷灌的数字化灌溉系统,配合不同菜品的特性条件实行自动化灌溉。到目前,多利农庄制定了严格的“从农田播种,到蔬菜上桌”的农产品质量可追溯系统,建立了条形码管理体系,确保食用的每棵蔬菜都是天然安全的。多利农庄是国内极少数专业化、科学化、透明化管理的有机蔬菜农庄。所以,多利农庄出售的每样有机产品,都由自己的农庄种植出来,这就从源头上保证了有机产品的真实性。未来,多利农庄会把地一直种下去。案例:上海多利有机种植加都市农业张同贵的“新农庄运动”直接销售有了好的产品,卖给谁,怎么卖,提上议事日程。张同贵决定不走超市渠道,而是做直销。张同贵说,做直销有个好处,由于直接和最终消费者联系,消费者会监督农庄,这个比第三方机构更管用。另外农庄也会自律,特别是在规模上去之后,农庄每一批蔬菜都不能出问题。目前,多利农庄的销售渠道主要集中于三个方向:一是大型的团购会员单位;二是以礼品卡或者礼券的方式面向普通市民,通过在高端小区举办互动活动等形式来吸纳新的个体和家庭客户;除此之外,还利用官网的电子商务渠道进行直销。截至2010年底,多利农庄拥有超过20个团购会员,约5000个普通会员,基本覆盖了目前的全部产能。在庄主张同贵看来,多利农庄正在改变着传统农业散卖的先天性缺陷。不论是礼品套装还是季卡、年卡用户,都是先付钱再送货,按需生产,这就改变了过去农民先生产再销售的困境;其次,多利农庄打破了小农生产模式,通过大规模的科学生产,避免了单个农民乱喷药、乱施肥等问题。有机农业:有机农业是遵照一定的有机农业生产标准,在生产中不采用基因工程获得的生物及其产物,不使用化学合成的农药、化肥、生长调节剂、饲料添加剂等物质,遵循自然规律和生态学原理,协调种植业和养殖业的平衡,采用一系列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技术以维持持续稳定的农业生产体系的一种农业生产方式。有机农业发展现状一,有机食品生产现阶段特点1)区域特点:绝大多数有机生产基地分布在东部和东北部各省区。从有机食品的数量、产量和生产面积以及单个企业获证规模分析,东北三省、内蒙古等最大;从产品加工工程度和质量控制方面分析,上海、北京、浙江、山东、江苏等东部省份占有较大优势;2)发展速度:江苏、浙江等经济发达省份,江西、云南、内蒙古等环境优势省份近年来取得了迅速发展;3)产品种类:有机和有机转换产品已经有约50大类,400-500个品种。主要为蔬菜、水果、豆类、杂粮、水产品、野生采集产品。4)产品结构:获证产品主要为初级原料,加工产品较少。有机农业发展现状二,有机食品生产现状我国从1990年开始有机食品的生产和开发,但2002年以前由于标准不统一,管理部门多,制约了有机食品的发展速度。2003年后,随着《认证认可条例》的颁布实施,有机食品认证工作划归认监委统一管理以及有机认证工作的市场化,极大地促进了有机食品的发展。到2005年底,中国约有1600个企业,获得不同认证机构的有机(转换)食品认证,有机认证面积169.4万公顷(包括捕捞水域、放牧区域),产量307万吨,转换认证面积61万公顷,产量181万吨。野生采集208万公顷,产量5万吨。有效认证面积居世界第三位,分布于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有机农业发展现状三,市场现状根据对北京和上海有机食品市场的调研,北京的超市中销售的有机蔬菜价格是常规蔬菜的3倍以上,上海的超市中销售的有机蔬菜的价格为常规蔬菜的2~3倍,而且销售状况相当不错。当然这是因为“物稀为贵”,真实地反映了中国有机食品发展初期,在最发达城市中有机食品的价格定位。并且逐步形成了以高级知识分子、白领阶层;孕产妇、婴幼儿、老年人为主的消费群体。2004年依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人均食品消费总额计算,我国国内有机食品销售额只占常规食品销售额0.08%,比2003年增长了4倍,但与发达国家平均的消费水平2%相比,相差25倍,可见我国的有机食品产业即使只从国内市场分折,也可以说是大有发展前途的。由于世界贸易的发展,一个国家生产的有机产品不一定在本国消费。发达国家间的有机产品贸易也相当活跃,如美国就向欧盟和日本出口大量有机产品。2005年全球仅欧洲、北美、日本和澳洲的有机食品市场销售额即可达到300亿美元。预计2010年有机食品销售额达到1000亿美元,市场前景还是相当乐观。我国有机农业发展问题及对策——宋虹儒问题分析公共认知和诚信体系的缺失有机农业在中国仍然是一个新鲜事物,大多数普通消费者对有机产品缺乏了解,要使消费者广泛认识并接受有机产品还需要做大量的有机农业知识的宣传和普及工作。有机产品国家标准颁布以来,中国有机农业保持着每年20%~30%的发展速度,强劲的市场需求拉动也有可能是极少数认证机构只顾眼前利益,仅看重数量的增长,使消费者对有机产品认证的有效性产生怀疑。如果有机产品认证机构不严格按照标准开展检查认证活动,就会导致不合格的有机产品进入市场,影响消费者的利益,导致消费者对有机产品失去信心。问题分析生产资源配置效率低,成本高,生产和市场需求脱节中国有机农业生产规模普遍较小,导致单位生产成本高,加上市场发育还不够完善,服务体系不健全,销售成本更高,致使中国国内市场有机农产品价格偏高,影响有机农产品的普及和市场容量的扩大。而且目前生产主要是种植类产品,缺少市场需求量大的畜牧和水产品,更缺乏有机加工品,生产结构和消费需求结构严重脱节,生产不足和过剩同时存在。有机农业生产只有通过市场,满足消费者需求,才能实现其价值,离开市场,有机农业就没有了发展基础,因而,有机农业生产必须适应市场需求,按照市场规律办事才能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问题分析各级政府政策扶持力度不够主要体现在:一是解决资金问题及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不够,二是缺乏科技项目扶持。多数发达国家为了鼓励有机农业,利用WTO绿箱政策,制定本国对有机农业的补贴政策,对获得认证的生产、加工企业等给予补贴,对有机农业的科研机构每年都提供相当数额的资金扶持。迄今为止,国家及各地方政府的农业投入中,用于有机食品项目建设的很少。因此,各级政府应加大扶持力度,鼓励和扶持企业开发有机食品。问题分析理论、技术研究滞后,服务体系不健全如从常规农业向有机农业的转换中,对付病虫害的能力还比较弱,有效的生物农药品种还比较少,肥力投入的措施和手段仍没有保障,在市场管理上,有机食品生产流通和规范销售的体系还没有建立起来。发展有机食品要从基地抓起,土地从常规生产系统向有机生产转换通常需要经过2~3年的转换期,而转换期间的产量一般不高,生产资料和人力资源的投入相对增加,这些都会影响到生产者的积极性。中国有机农业生产研究与科研开发缺少经费,国内鲜有专门从事有机农业科研和教学的机构,特别是缺乏对有机农业生产资料的研究和开发。问题分析市场不够规范,假冒有机产品严重损害消费者利益国内有机食品市场还处于发展初级阶段,市场监管的手段不够完善,力度不够大,没有形成规范有序的市场体系。由于有机农产品难辨真伪,这就给不法商人提供了可乘之机。只有有机产品在市场上体现了其真正价值,才能从根本上调动起从事有机事业的生产者、加工者和贸易者的积极性,只有规范了有机产品的市场,才能防止假冒伪劣产品的出现和泛滥,也才能使消费者信任有机产品,离不开有机产品。如果有机产品长期不能体现其真正的价值,如果有机产品的市场得不到消费者的信任,则有机事业不但不会发展,反而会逐步萎缩,直至消失对策建议建立健全有机知名认证体系和监督机制有机认证制度是约束与激励生产者行为、保障消费者权益的有效措施,也是有机农业的独特标志。有机认证制度强调生产过程管理,即保证有机农产品“从农场到餐桌”的安全性。消费者正是基于对认证制度的认可与信赖,有机农产品在市场上才得以推崇,有机农业才得以发展。对国际市场的消费者而言,一方面可以保证中国有机农产品的稳定质量,提高产品的知名度;另一方面则体现出中国政府促进本国企业规范经营的负责任的态度。同时企业从业人员的行业自律和诚信体系的建立是中国有机农业的基石,是市场发展的基础。对策建议整合资源、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积极发挥规模效应,形成规模效益。大型农业生产集团介入有机农业生产,充分整合农业生产要素及相关市场要素,发挥比较优势,降低有机农产品生产成本,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经济效益的产生方式不再来源于“短缺”,而是来源于生产资源的配置效率和整合能力。这方面强,产品的成本就低,市场竞争力就强,在竞争中获胜的机会就大。大型农业生产集团在这方面有着成熟和现成的条件,国家应适当的政策引导与鼓励,它们的潜力就会被激发出来。对策建议制定、完善和实施有机农业的产业政策有机食品的生产对技术、管理及周围环境的要求更高,其投入的劳动力、技术、认证、营销成本也比一般食品要高得多,而且在当前的条件下中国农民尚不能自发地生产有机食品。中国有机食品的生产主要是来自偏远的贫困地区,这些地区的政府和企业财力又十分有限,为此,国家应加大对有机食品产业发展支持的力度,尽快落实全面扶持有机食品快速发展的优惠政策,在财政方面的产业政策包括补贴、税收、认证费用减免支持等形式,建议中国充分利用世界贸易组织的绿箱政策,采用灵活的经济手段,保证有机农业产业的有序、良性、稳定发展。对策建议加强对有机食品及其产业发展的研究有机农业的生产技术不同于传统农业,它引入了农业产业化理论、产业生态学理论;现代育种学、新型生物科学;土壤培肥技术、信息技术等高新技术。而且有机食品

1 / 4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