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业绩评价的财务指标体系研究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上市公司业绩评价的财务指标体系研究目录摘要……………………………………………………………………ⅠAbstract………………………………………………………………Ⅱ引言……………………………………………………………………11.国内外上市公司业绩的财务指标评价研究现状评析……………41.1国外上市公司的财务指标评价方法…………………………41.2国内上市公司的财务指标评价方法…………………………61.3国内外上市公司业绩评价财务指标的分析比较……………72.上市公司业绩评价的财务指标体系设计…………………………82.1企业业绩评价的理论基础…………………………………82.2上市公司业绩评价财务指标体系设计的基本思路与原则…92.3上市公司经营业绩评价财务指标体系设计…………………103.上市公司业绩评价财务指标体系的相关研究……………………133.1利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财务指标研究………………………133.2本文业绩评价的财务指标体系与EVA评价方法的比较……154.结论和建议…………………………………………………………164.1结论……………………………………………………………164.2改进建议………………………………………………………17参考文献………………………………………………………………20引言21.研究背景经营业绩,即经营成果,是指经济实体在一定时期内利用其有限资源从事经营活动所取得的成果。一般表现为效果和效率两个方面。评价是指为达到一定目的,运用特定的指标,比照统一的标准,采取规定的方法,对事物做出价值判断的一种认识活动。简单地说,评价就是通过比较分析做出价值判断的过程。上市公司业绩是指一定经营期间的上市公司经营效益和经营者业绩。上市公司经营效益水平主要表现在盈利能力、资产管理能力、偿债能力和持续发展能力等方面。经营者业绩主要通过经营者在经营管理企业的过程中对企业经营、成长、发展所做出的贡献来体现。上市公司业绩评价包括了对企业经营效益和经营者业绩两个方面的评判。上市公司绩评价是指运用数理统计和运筹学方法,采用特定的指标体系,对照统一的评价标准,按照一定的程序,通过定量定性对比分析,对上市公司一定经营期间的经营效益和经营者业绩,做出客观、公正和准确的综合评判。它是评价理论和方法在经济领域的具体运用,是在会计学和财务管理的基础上,运用计量经济学原理和现代分析技术而建立起来的剖析企业经营过程,真实反映企业现实状况,预测未来发展前景的一门科学。2.研究现状(1)西方国家企业业绩评价理论及实践早期的业绩评价方法基本属于成本会计的范畴,其评价指标就是成本。无论成本计算过程有多复杂,这种评价方法不过是一种简单的以营利为目的的事后的分析计算,带有统计的性质,不便于成本控制。1911年,美国会计工作者哈瑞设计了最早的标准成本制度,于是,成本控制的状况即标准成本的执行情况和差异分析结果成为评价企业经营业绩的主要指标。1903年.杜邦公司的最高层管理者设计了名个重要的经营和预算指标,这些上市公司业绩评价的财务指标体系研究指标中持续时间最长的也是最为重要的指标就是投资报酬率(ROD),杜邦公司的财务主管唐纳德森·布朗进一步说明了如何将投资报酬率分解为两个重要的财务指标——销售利润率和资产周转率,成为对企业财务经营业绩进行评价的重要依据。随后,多部门企业组织形式的发展,又使资产报酬率指标的应用范围得到进一步拓展,预算、税前利润和剩余收益等3指标得到了广泛的应用。20世纪70年代,在业绩评价指标方面,麦尔尼斯(Melnnes)做出了重要贡献。他对30家美国跨国公司1971年的绩效进行评价分析后,发表了《跨国公司财务控制系统—实证调查》一文,强调最常用的绩效评价指标为净资产回报率(RONA),其次为预算比较和历史比较。在帕森(Persen)与莱西格(Lezzing)对400家跨国公司1979年经营状况做出的问卷调查分析中,采用的绩效评价财务指标还有销售利润率、每股收益、现金流量和内部报酬率(IRR)等。其中的经营利润和现金流量成为了该时期绩效评价的重要要素。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非财务指标开始在业绩评价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1987年,美国著名会计学者卡普兰(Kaplan)和约翰逊(Johnson)在《相关性消失了—管理会计的兴衰》一书中指出,管理会计对会计信息系统的依赖使得管理会计不得不从属于则务报告,导致管理人员更关心他们对股票交易市场价格决策的短期影响,而较少关心企业在市场上长期竞争的地位和获利能力,并且这样获得的管理会计信息往往过于集中和迟缓,从而对管理人员所进行的规划与控制的决策不再具有相关性。因此,他们认为当时的管理会计体系和绩效评价体系应该有一个根本性的变革。1989年,英国特许管理会计协会(CIMA)前任会长、伦敦经济学院著名会计学家布罗姆威奇教授(M.Bromwich)和比希曼尼教授(A.Bhimani)共同发表了一份由CIMA组织的题为《管理会计:发展而不是革命》的调查报告,指出管理会计师可以利用广泛搜集到的非财务信息,并将其与财务信息结合起来应用。1990年,在美国石水公司、FMC公司等12家公司的协助下,美国诺顿研究所进行了一项题为“衡量未来组织的绩效”的课题研究,提出了一套全新的业绩衡量系统,即著名的“平衡记分卡”(TheBalancedScorecard),它从财务、客户、内部经营过程和学习与成长等四个方面考虑,通过因果关系链把任务和决策转化为具体的目标和指标,将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进行有机地结合,而这些转化与结合的关键就是战略与指标之间的因果关系。此后,卡普兰和诺顿又分别于1992,1993和1996年在《哈佛商业评论》杂志上发表了《平衡记分卡:提高绩效的衡量方法》、《平衡记分卡的应用》和《将平衡记分卡用于战略管理系统》三篇文章,并于19%年出版了《平衡记分卡:一种革命性的评估和管理系统》专4著,从而使平衡记分卡的理论日趋完善。平衡记分卡在美国众多大公司业绩评价中的应用以及取得的显著成效,也使该方法成为美国公司研究发展战略、评价公司业绩的不可替代的工具。1991年,英国英格兰和威尔士特许会计师协会(ICAEW)及苏格兰特许会计师协会(OCAS)发表了《财务报告的未来模式》的研究报告,提出企业财务报告中除应提供传统的财务信息外,还应包括企业内部管理使用的信息、有关衡量企业目标执行情况的信息、有关企业未来发展计划以及未来发展计划中可动用资源方面的信息等一系列非财务性信息。1994年,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财务报告特别委员会完成了一份题为《改进企业报告—着眼于用户》的综合研究报告,指出市场占有率、质量控制、顾客满意程度、产品开发、研究与开发、人才开发、生产安全、员工流动情况、分厂与总厂之间的协调性、各责任单位之间的协调性以及企业与所在地政府部门之间的协调性等非财务信息应在企业财务报告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2)我国企业业绩评价理论及实践我国业绩评价的理论和实践都发展较晚。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实行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与之相适应形成了一套以资产管理、成本管理和利润管理为主要内容、以计划控制为基本环节的财务管理体系。进入九十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我国的企业业绩评价体系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我国学者李苹莉认为实际上现有业绩评指标价体系可以分为微观和宏观两类,这种分类并不是依据指标和数据的来源是微观还是宏观,而是业绩评价结果所使用的主要方向,那么上述四个层面中,前两个层面就可归类于宏观角度,后两个则可归类于微观角度。例如:《财富》和《商业周刊》以及我国诚信证券评估有限公司对上市公司的排名,就是用于评价上市公司在所有上市公司的大背景下所表现出来的业绩水平,它更侧重于企业间的横向比较;而平衡记分卡则更适用于单个企业自身的业绩评价,即单个企业业绩的纵向比较;而对于EVA来说,虽然其创始人也用它来对上市公司进行排序,但笔者认为由于EVA的综合性过强,在业绩评价中容易受到很多因素干扰,其在实际应用中也更多地体现在了与企业具体情况相结合进行分析和改善企业经营管理方面。3.研究意义5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日益规范化和上市公司数目的急剧增长,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也成为投资人、债权人、企业管理层乃至普通员工关心的主要问题,正确、公允地评价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己成为人们的共识。根据我国证监会的规定,上市公司要公开披露有关财务报告等信息,以便公众及时了解公司的经营业绩和财上市公司业绩评价的财务指标体系研究务状况,为正确的做出投资决策提供资料。截止2003年末,我国上市公司的总数已达到1287家。这些上市公司根据有关规定披露的财务信息很多,而这些繁琐的经济指标所提供的信息存在一定的重叠性。公司财务状况是许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仅仅根据单个指标又很难对公司财务状况等做出正确判断和评价。随着我国股市的不断发展成熟,投资者的风险意识逐步增强,决策将更为理性,投资的盲目性会逐渐降低,但是他们在分析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和未来发展前景时,面对众多的财务信息束手无策。他们希望通过某种简单可行的方法对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进行正确评价,做出正确的投资决策,对经营者进行必要的干预,以提高投资效益。而对于经营者来说,好的业绩评价体系是一个很好的管理反馈系统,它能够衡量他们对企业经营、运作的效果,帮助他们分析企业的财务及经营风险,找出管理方面的漏洞,为改善企业的经营管理指明方向,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另一方面,它也可以作为其薪酬水平确定的标准,实现对经营者的激励作用。1.国内外上市公司业绩的财务指标评价研究现状评析目前,国际上对财务指标的研究已经较为先进,下面我就国际和国内的研究现状做如下分析:1.1国外上市公司的财务指标评价方法经济发达的西方国家很早就开始了对上市公司的业绩评价,他们在该领域推行的指标体系、模型及相关理论在全世界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1.1.1《财富》((FORTUNE))杂志的业绩评价方法美国的《财富》杂志从1955年开始,在每年的7月至8月之间,都会对全美上市公司进行排名,排出前500强企业,其基础指标是上一年度年营业额,此外还有一些辅助指标,例如利润增长额、主营业务利润率、雇员人数、净资产回报率等等。61.1.2《商业周刊》((BUSINESSWEEK))杂志的业绩评价方法《商业周刊》是另一家在上市公司的评价和排名上有着广泛影响的国际性的财经出版物。该周刊每年都会在全球范围内对上市公司进行排名,既有单项指标排名,又有综合评价排名。单项指标排名是根据按美元计价的上市公司市价总值大小排出全球最大的1000家上市公司.综合评价排名是以8项指标为基础对纳入标准普尔(Standard&Pool's)500指数中的500家上市公司进行综合评价并加以排名,即对一年的总收益、三年的总收益、一年的销售总额增长率、三年的销售总额增长率、一年的利润增长率、三年的利润增长率、净利润和净资产收益率8项指标分别进行评价和排名,并按名次高低将全部样本分为A,B,C,D,E五级,每级各占200,6,再将该8项指标的评级得分加总,即得到了各上市公司总得分,并依此进行综合排名。1.1.3沃尔评分法沃尔评分法最初是财务状况综合评价的先驱者之一亚历山大·沃尔提出的。他在20世纪初出版的《信用晴雨表研究》和《财务报表比率分析》中提出了信用能力指数的概念,其核心内容是把若干财务比率用线性关系结合起来,以此评价公司的业绩水平。他选择了7种财务比率,分别给定了其在总评价中占的比重,总和为100分;然后确定标准比率,并与实际比率相比较,评出每项指标的得分;最后求出总评分。沃尔评价法从理论上讲有个弱点,就是未能证明为什么要选择这7个指标,而不是更多或更少,或者选择其他财务比率,以及未能证明每个指标所占比重的合理性。1.1.4综合评分法现代社会与沃尔所在的时代相比,己经有了很大的变化,于是人们将沃尔评分法进行改进,得出了综合评分法。该方法认为,企业财务评价的内容应主要包括盈利能力、偿债能力和成长能力,它们之间大致可按5:3:2来分配,同时每部分的评价又包含3到4个财务指标。需要指出的是,这种

1 / 2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