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颇蔺相如列传》精品课件-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课件使用101教育PPT制作(ppt.101.com)成一家之言的文史泰斗——司马迁司马迁(约前145~约前90),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字子长,夏阳(今陕西省韩城南)人。其父司马谈是汉朝的太史令。司马迁生于名门,年十岁通古文,二十岁外出考察,足迹遍南北。初任郎中,后继父职,任太史令,得以博览皇家珍藏的大量图书和文献。在《史记》草创未就之时,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护,下狱受腐刑。出狱后任中书令,发愤著书,在公元前91年前后完成《史记》。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3000年间的历史。全书130篇,包括本纪12篇,世家30篇,列传70篇,书8篇,表10篇,共52万多字。“本纪”除《秦本纪》外,都是叙述历代最高统治者的政绩;“表”是各个历史时期的简单大事记,是全书叙事的联络和补充;“书”是个别事件的始末文献,它们分别叙述天文、历法、水利、经济、文化、艺术等方面的发展和现状,与后世的专门科学史相近;“世家”主要叙述贵族王侯的历史;“列传”主要是各种不同类型、不同阶层人物的传记,少数列传则是叙述国外和国内少数民族君王统治的历史。《史记》就是通过这样五种不同的体例和它们之间的相互配合补充而构成了完整的体系。刘向等人都认为此书“善序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俚”,鲁迅更评其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很高的文学价值。这篇课文通过“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和“负荆请罪”三个故事,描绘了蔺相如的智勇双全、能言善辩、顾全大局和维护团结,以及廉颇粗豪坦荡、知错就改的可贵品性,歌颂了文臣武将竭忠尽智,于国难当头时,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的爱国精神。全文共四部分:第1~2段:廉蔺简介。第3~13段:完璧归赵。第14~16段:渑池之会。第17~21段:廉蔺交欢(负荆请罪)。主题1:探究文章的故事情节及内容,感受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1.在“完璧归赵”这一故事中,归璧于赵后,蔺相如又如何对秦王交代的?这一故事的结果是什么?明确:①义责秦王朝历来言而无信:“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干脆说明璧已经归赵:“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②以“秦强而赵弱”的事实,说明只要“坚明约束”,“赵立奉璧来”。③表示自己知道有罪:“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臣请就汤镬。”④提出希望:“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暗示秦王杀使者不是好办法。结果:秦王“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璧。”2.“渑池之会”这一故事中,秦王侮辱赵王从哪些事件中可以看出来?蔺相如是怎样与秦王针锋相对的?这一故事的结果怎样?明确:“秦王饮酒酣”中的一个“酣”字写出了秦王的趾高气扬、盛气凌人的神态;“令赵王鼓瑟”中的“令”表明秦王自命高赵王一等,且要写进史册。蔺相如首先提出“赵王窃闻秦王善为秦声,请奉盆缶秦王,以相娱乐”;然后“前进缶,因跪请秦王”,称“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接着“张目叱之,左右皆靡”。秦一计未成,又提出“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的无理要求,相如针锋相对,以攻为守,提出同样要求:“请以秦之咸阳为赵王寿。”结果:一是“秦王竟酒,终不能加胜于赵”;二是“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3.阅读第三个故事,回答:①廉颇扬言见到相如“必辱之”。相如是如何对待的?②你认为在这一部分中最核心的一句话是什么?③“廉蔺交欢”的思想基础是什么?明确:①相如有意退让,“不肯与会”,“常称病”,“不欲与廉颇争列”。即使见到廉颇,相如也“引车避匿”。②“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③爱赵国。4.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廉颇、蔺相如各有什么样的性格特点?明确:课文主要选取了“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和“廉蔺交欢”三个典型的事件进行描写。“完璧归赵”表现了蔺相如的有勇有谋;“渑池之会”表现了蔺相如的英勇果敢、不畏强暴。这两个事件主要表现蔺相如的大智大勇。“廉蔺交欢”表现了蔺相如的顾全大局、宽厚待人及“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的精神,也表现了廉颇忠于国家、勇于改错的品质了。主题2:探究课文塑造人物形象的高超技巧1.作品是从哪些不同的侧面来表现蔺相如的思想性格的?表现了他的哪些性格特点?明确:①缪贤荐贤,从侧面显示相如的机智;②秦王求璧,先写赵国君臣拿不出主意,表现了相如一言以决的胆识;③廷斥秦王,表现相如临危不惧,从容应对的机智和勇敢。④渑池会上,相如置个人安危于不顾,为的是维护国家的尊严;⑤“廉蔺交欢”中,相如处处忍让,显示相如识大体,顾大局,忍让为国的高贵品质。2.课文以介绍相如为主,是怎样写廉颇的?从中表现了廉颇怎样的思想性格?明确:全文在写蔺相如时,或明或暗地提到了廉颇,同样提到了他在赵国的地位,表现了他的个性特征。①开头就说他“以勇气闻于诸侯”,强调突出了他的勇。文章最后写他负荆请罪,固然是受蔺相如爱国精神的感动,也因为他自己对祖国的一片忠心和勇于改过的精神。②作者介绍廉颇是“赵之良将也”,一旦国家形势紧张,赵王立即“与大将军廉颇诸大臣谋”,突出表明了廉颇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渑池之会”一段,对廉颇的描写更为明显,正是他的“盛设兵以待”,秦才“不敢动”的。③作品还写了他的智谋,如“渑池之会”是“廉颇蔺相如计”敦促才成行的。后来又是他建议“三十日不还”,“则请立太子为王”。3.课文描写的主要人物是蔺相如,但也还写了其他一些人。试举例说明这是运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作用?明确:运用反衬手法,可使主次要人物相得益彰,形象更加鲜明突出。课文描写的主要人物是蔺相如,但也还写了其他一些人。如“完璧归赵”这个故事中,作者写了秦王的贪欲,欺诈,是为了反衬蔺相如的机智;“渑池之会”中写秦王的色厉内荏和难以下台的窘态是为了反衬蔺相如的勇敢。“廉蔺交欢”,作者以廉颇的居功自傲、心胸褊狭,反衬出蔺相如的豁达大度,顾全大局。王建《雨过山村》:“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着中庭栀子花。”诗的最后一句主要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其作用是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诗的最后一句主要运用了反衬手法。以“花闲”反衬“农忙”。“栀子花”在古诗词中常作为爱情的象征,为姑娘们所喜爱,现在反遭冷落,皆因农事太忙而无暇顾及,传达出浓郁的农村劳动繁忙的气息。有人说,第2段“蔺相如者,赵人也。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可删,你是否同意这一说法,为什么?观点交流:观点一:同意。①删去此段则第1段和第3段衔接更自然;②此段与第4段开头“宦者令缪贤曰:‘臣舍人蔺相如可使。’”重复。观点二:不同意。①本文是一篇“合传”,廉蔺二人,一将一相,相互配合,对维护赵国的安全起了重要作用。按《史记》体例,在传记开头将二人并提,表明二人的事业是密不可分的。②这样开头既突出了廉颇的战功,又突出了蔺相如的出身低微,可使读者了解缪贤举贤、赵王破格提拔、廉颇“宣言”而后“负荆”的深刻意义。一、基础积累(21分)1.下列各句中都含通假字的一组是(2分)()①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②拜送书于庭③召有司案图④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境上⑤秦自缪公以来⑥乃使其从者衣褐⑦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⑧乃设九宾礼于廷⑨秦王与群臣相视而嘻A.①②③⑤⑦⑧B.②③④⑦⑨C.①②③⑤⑦D.④⑤⑥⑦⑧⑨【解析】选C。①不,通“否”;②庭,通“廷”;③案,通“按”,审察、察看;⑤缪,通“穆”;⑦孰,通“熟”,仔细。2.选出下列加点字的意思与例句不同的一项(3分)()例句:而君幸于赵王A.使不辱于诸侯B.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C.拜送书于庭D.徒见欺【解析】选C。A、B、D三项与例句均表被动,C项为介词,在。﹒﹒﹒﹒﹒【解析】选D。A项,介词,“凭借”;B项,“以为”复音虚词,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认为”;C项,介词,表目的,“来”;D项,①句中的“以”,连词,②句中的“以”,介词,表原因。4.下列加点词都不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是(3分)()①传以示美人及左右②璧有瑕,请指示王③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④决负约不偿城⑤未尝有坚明约束者⑥明年复攻赵⑦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⑧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A.③④B.④⑧C.⑥⑧D.③⑥﹒﹒﹒﹒﹒﹒﹒﹒﹒﹒﹒﹒﹒﹒﹒﹒【解析】选B。①美人,古义:妃嫔,今义:美貌的女子;②指示,古义:指给……看,今义:上级对下级或长辈对晚辈说明处理某个问题的原则和方法;③辞谢,古义:婉言道歉,今义:很客气地推辞不受;⑤约束,古义:遵守约定,今义:限制使不越出范围;⑥明年,古义:第二年,今义:今年的下一年;⑦亲戚,古义:内亲外戚,包括父母兄弟,今义: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的家庭或它的成员。“负约”和“请罪”古今义相同。5.下列加点词没有活用现象的一项是(3分)()A.舍相如广成传B.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C.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D.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臣请就汤镬【解析】选D。A项“舍”,名词作动词,安置住宿。B项“间”,名词作状语,从小路。C项“先”,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先。﹒﹒﹒﹒6.下列各句中与“君何以知燕王”句式相同的一项是(3分)()A.而君幸于赵王B.何以知之C.故燕王欲结于君D.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境上【解析】选B。B项和例句同为宾语前置句。A项为被动句,C项为状语后置句,D项为省略句兼状语后置句,(于)境上会。7.指出下列各句的句式特点,把它们译成现代汉语。(4分)(1)君何以知燕王?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境上。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求人可使报秦者。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宾语前置句。您凭什么知道燕王可以依靠呢?(2)省略句、状语后置句。我曾经跟随大王与燕王在边境上相会。(3)定语后置句。想找可以派去回复秦国的人。(4)被动句。秦国的城池恐怕不能得到,白白地受欺骗。二、名句默写(5分)8.补写下列句中的空缺部分。①于是舍人相与谏曰:“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_______________。②今两虎共斗,_____________。③吾所以为此者,_____________。④东边日出西边雨,_________________。(刘禹锡《竹枝词》)⑤三军可夺帅也,_____________。(《论语》)答案:①徒慕君之高义也②其势不俱生③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④道是无晴却有晴⑤匹夫不可夺志也9.下列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诈赵而胁其璧胁:逼迫B.大王弗予城,而绐赵璧绐:欺哄C.而责璧与信责:诘责D.若其劲渑池,柔廉颇柔:温和【解析】选D。柔:对……温和。﹒﹒﹒﹒【解析】选D。A项,介词“用”/连词“来”;B项,连词,表转折“却”/连词,表修饰,连接修饰语和中心语;C项,取消句子独立性/代词“这”;D项,都表假设。11.下列对原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A.司马迁在《廉颇蔺相如列传》中对蔺相如的观点与王世贞的观点是不一致的。B.王世贞认为“给秦国和氏璧还是不给”只有两个选择,不存在着蔺相如所想象并且确实又那样做的第三种方法。C.蔺相如叫门客带着和氏璧逃回了赵国,却将责任推给秦国。而秦王之所以没有杀他,是因为秦国还想和赵国交好。D.王世贞认为蔺相如能完璧归赵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天意,不是人为,所以表现了王世贞消极的人生态度。【解析】选D。并不能因为观点不同就认为作者的人生态度是消极的。1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此两言决耳,奈之何既畏而复挑其怒也?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所以能完赵者,天固曲全之哉!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 6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