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阳童年骆驼队》教学设计 优质课一等奖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6冬阳•童年•骆驼队河铺凉亭河小学朱胜丹1会认3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毡帽、幼稚、咀嚼、交错、沙漠、寂寞、棉袄、驼绒、袍子、傻事”等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读懂课文,感受作者对童年的怀念之情。理解课文最后两段。从作者忆童年生活的几个片段中体会童趣,感受作者对童年的怀念之情。1.教师多媒体课件。2.学生收集作者的相关信息。一课时。一、歌曲激情,解释课题,背景介绍。1、教师:学习课文之前,咱们先一起来唱一支歌,认真体会歌词。(软件播放歌曲:《童年》)教师板书课题。2、教师:谁能说说歌词都写了什么?(学生自由说)23、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林海音(1918—2001),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她被称为台湾文学“祖母级的人物”,一生荣获众多文学奖项。主要作品:散文集《两地》;短篇小说集《城南旧事》(成名作);长篇小说《春风》《晓云》等。“冬阳下的骆驼队”是作者林海音女士童年记忆最深刻的一个画面。林海音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她原籍台湾,1918年出生于日本,童年时随父母回国住在北京城南,1948年举家迁回台湾。林海音女士根据在北京生活的点点滴滴写成了《城南旧事》一书,深受读者喜爱。《冬阳•重年•骆驼队》一文正是《城南旧事》这本书的序言。4、教师:请大家齐读课题!这个题目与我们平时学过的课文题目有何不同?(题目的三个词语中间有两个间隔符号。)5、老师读题目,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感受一下,在你的脑海中浮现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在温暧的冬阳下,一群骆驼队从远处走来,驼铃声悦耳动听,童年的“我”站在旁边静静地看着。)二、初读课文,理清思路1、请同学们认真听课文朗读,思考:①课文以什么顺序记叙了作者的童年生活?②作者回忆了童年生活中的哪几个片段,分别在课文中的哪些自然段?2、全班汇报、交流。3(1)注意指导学生区分文中两个“嚼”字的不同读音。(2)课文以季节的推移为顺序记叙了作者的童年生活。①学咀嚼。(4自然段)②谈驼铃。(5—9自然段)③剪驼毛。(10自然段)④问去向。(11—14自然段)三、深入感悟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思想感情。1、学习“学咀嚼”的片段。(1)反复读第4自然段,细细地品味,画出自己感受最深的词句,简单地写出自己的体会感悟,然后带着自己的理解试着练习有感情地朗读本段。课件出示:我站在骆驼的面前,看它们咀嚼的样子:那样丑的脸,那样长的牙,那样安静的态度。它们咀嚼的时候,上牙和下牙交错地磨来磨去,大鼻孔里冒着热气,白沫子沾满在胡须上。我看呆了,自己的牙齿也动起来。(2)全班交流。(从骆驼咀嚼的样子中体会作者观察仔细、描述生动;抓住最后一句从作者学骆驼咀嚼,体会童真童趣,体会“我”的傻样。)(3)总结学法:反复读、品味—画词句写感受—有感情地朗读。2、分小组合作学习后三个片段。(1)各小组从后三个片段中选择最感兴趣的一个片段,用上述方法分小组合作学习。4(2)小组内互相交流、探讨。(3)全班交流,教师适时点拨。a.谈驼铃。课件出示:老师教给我,要学骆驼,沉得住气。看它从不着急,慢慢地走,总会到的;慢慢地嚼,总会吃饱的。骆驼队伍过来时,你会知道,打头儿的那一匹,长脖子底下总会系着一个铃档,走起来,铛、铛、铛地响。爸爸告诉我,骆驼很怕狼,戴上了铃铛,狼听见铃铛的声音,就不敢侵犯了。“不是的,爸!它们软软的脚掌走在软软的沙漠上,没有一点点声音,您不是说,它们走上三天三夜都不喝一口水,只是不声不响地咀嚼着从胃里倒出来的食物吗?一定是拉骆驼的人,耐不住那长途寂寞的旅程,才给骆驼带上了铃铛,增加一些行路的情趣。”(从“想象铃铛用处”片段中体会“我”大胆丰富的想象力及童心的天真、幼稚和爸爸的认同。)b.剪驼毛。课件出示:冬天快过完了,春天就要来了,太阳特别地暖和,暖得让人想把棉袄脱下来。可不是吗?骆驼也脱掉它的旧驼绒袍子啦!它的毛皮一大块一大块地从身上掉下来,垂在肚皮底下。我真想拿把剪刀替它们剪一剪,因为太不整齐了。拉骆驼的人也一样,他们身上那件反穿大5羊皮,也都脱下来了,搭在骆驼背的小峰上。麻袋空了,铃铛在轻松的步伐里响得更清脆。(从“想替骆驼剪毛”片段中体会作者叙述的真实,描写的逼真。)c.问去向。课件出示:夏天来了,再不见骆驼的影子,我又问妈妈:“夏天它们到哪儿去?”“谁?”“骆驼呀!”妈妈回答不上来了,她说:“总是问,总是问,你这孩子!”(从“追问骆驼去处”片段体会作者的好奇心和对胳驼的喜爱,其中穿插对一些语句的有感情地朗读。)(4)分角色朗读。(5)思考:课文中“我”问妈妈骆驼夏天到哪里去,妈妈也回答不出来。想想看,骆驼夏天可能到哪里去了?四、学习最后两段,体会怀念之情。教师:这些童年生活的片段,像一朵朵洁白的浪花,翻滚向前汇成了一条记忆的长河,以至于多年以后仍然记忆犹新。1、齐读课文最后两段。2、你读懂了什么?从什么地方体会到的?3、引导学生理解“童年一去不还”和“童年重临于我的心头”。(“童年一去不还”是因为“夏天过去,秋天过去,冬天来了”,6说明时间过得很快,转眼“我”已长大,不再有童年了;“童年重临于我的心头”,这个“童年”是指童年时那段有趣、难忘的生活,“我”在写作时回忆起儿时的那段难忘的生活,仿佛又看到冬阳下的骆驼队。)五、拓展延伸——说童年教师:童年是美好的,光阴是宝贵的,这正是这篇课文要向我们诉说的。而你此时是不是也想起了自己许多有趣的经历呢?(鼓励学生说自己的童年趣事)六、总结全文1、(歌曲《童年》再次响起)教师总结:钓龙虾”“捉知了”“学游泳”……甚至咱们还煮过西瓜。回想起童年多彩多姿的故事,每个人脸上都会露出一抹甜甜的笑,因为童真,因为幼稚,更因为它匆匆易逝。孩子们把握好自己的美好时光,让我们生活的每一天都色彩斑斓,也让它成为明天最美的记忆。2、(课件出示书名)最后,老师给你们推荐两本书,一本是林海音的《城南旧事》,另一本则是高尔基的《童年》,这两本书都非常的棒,大家可别错过了这些好书。7在学习这篇课文时,我一方面让学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进一步感受童年生活的乐趣,懂得珍惜童年、珍惜时光;另一方面,我让学生学会抓住重点词句,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领悟作者围绕“骆驼队”,表达真情实感的写作方法。因为本文平实质朴的语言中蕴涵着作者浓浓的感伤和对童年的深深怀念。因此,我在努力尝试创设情境,营造氛围,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此外,我还提供充足的阅读时间,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在理清文章脉络的基础上,挑选自己最感兴趣的片段,充分品读。课文围绕骆驼队,回忆了小英子童年的几件事。为了让学生走进这些童年的回忆,我把通过抓重点词句,来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童年的怀念之情作为我本课时的教学目标。教学时我紧紧抓住“冬阳”“童年”“骆驼队”这三个词导入,直奔重点,抓住有趣,让孩子笑谈童年趣事,学生在读、谈、悟的过程中,感受作者的童年。到课末我又以板书进行画面再现的精美总结,学生以不同的理解纷纷感怀逝去的有趣童年,其理解的深度、情感的厚度、心灵的广度,似乎就是在不知不觉间、在读读说说间那么自然8而然地发生了。我要说,其课如茶,品起有味。但任何一节课,都有美中不足的地方。这是一篇具有诗情画意的、又充满童趣的文章,我们只有用一颗童心去感悟,去发现,文章才能彰显童真的美好,我在抓有趣这方面,有些欠缺,如果把孩子的那份有趣再体现出来,作者那妙不可言的童年将更加生动、更加美好!学生的朗读不到位,有个别组的学生朗读融不进自己的感情,以致于对课文理解不够深刻。如读骆驼咀嚼的那句学生不能想象当时的情景,学生心中无画面,其情和境,也就无法在语言中表达出来。指导学生的朗读要求教师必须有极深的功底。

1 / 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