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儿童故事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四讲儿童故事一、儿童故事的含义和特征(一)含义故事是一种叙事性文学体裁。注重叙事技巧的运用,营构完整连贯、生动曲折、富有趣味性的情节,适合口头讲述是故事的基本特点。含义:儿童故事是指具有故事基本特征的内容单纯、篇幅短小,与儿童的接受相适应,供儿童阅读或聆听的叙事性文学体裁。取材于儿童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及社会生活,或取材于自然界的万物景象,特别是动物世界,或取材于古往今来的种种事件。(二)特征1.完整连贯儿童故事一般都要反映事件产生的原因、事件曲折的发展过程以及事件最后的结局等,换言之,即要反映出特定矛盾冲突的发生、发展和转化的全部过程。从接受主体看,故事的完整与连贯性能满足儿童阅读和聆听的需求。因为儿童在阅读和聆听故事时,总是希望能了解事件发生的原因和结果,看到事件发展的全过程,因而完整连贯的故事能吻合儿童阅读和聆听的心理。2.生动有趣生动有趣的故事是吸引儿童注意并引领他们进入故事情境,进而走进文学世界的重要条件。儿童的阅读心理:急于了解故事的结局,但又不愿意马上知道结局。这种矛盾的心理使他们对充满悬念、一波三折的故事抱以极大的兴趣和热情,而天然地排斥平淡无奇的故事。这种趣味在儿童故事中不仅依凭着故事的情节,还常常依凭着人物的语言和行为。如何使幼儿故事生动有趣?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A.设置悬念,形成波澜悬念,即在情节发展的开头或发展过程中,设置一个个“谜团”或矛盾冲突,引起读者急切了解情节发展和揭开谜底的愿望。幼儿的好奇心很强,悬念的出现,会立即吸引他们的注意,急切地顺着情节发展追踪下去。查洪夑的《会飞的鞋》:起先,一(1)班和一(2)班的小皮球比赛正踢得带劲,——(1)班的中中带着球飞快地朝对方球门冲去,飞起一脚,“咚”——射门!怎么回事?(悬念)他“低头一看,啊,他抱在怀里的根本不是皮球,是一只球鞋!”接着,一(2)班和一(1)班的小朋友吵开了。到底怎么判呢?这个球能不能算?(新的悬念)裁判员说话了:“球不算,中中没穿好鞋,要批评!”“中中的鞋怎么会飞的呀?”小朋友们都觉得挺奇怪。(又一个悬念)啊,原来中中不会系鞋带……(谜底)B.巧妙的构思,形成出人意料的效果精巧的构思同样会令故事的可读性增强,而且常常会形成出人意料的阅读效果。如庄大伟的《可爱的客人》:玲玲请皮皮来做客,玲玲用一只刻花玻璃杯,给皮皮冲了一杯很甜很甜的麦乳精。皮皮甜甜地喝着。两个好朋友甜甜地说着话。过了好一会,皮皮要回家了。玲玲把皮皮送出门,刚关上门,“砰砰砰!”皮皮转回来:“我的帽子忘了。”他拿起沙发上的帽子,走了。“砰砰砰!”皮皮又转回来:“我的围巾忘了。”他拿起椅背上的围巾,走了。“砰砰砰!”皮皮又在敲门。玲玲笑了:“这回又掉下什么了?”皮皮结结巴巴地说:“我忘了告诉你,我正在感冒,刚才那只杯子,可得好好消毒。要不……”他突然转身,对着墙角“阿——嚏!”打了个大喷嚏。C.在故事的大框架中加入荒诞的因素,也是很独特的构思方法。如周锐的《动物园的猴子变成了人》:希儿听说,猴子会变成人,再去动物园的时候,就特别注意猴子们。妈妈,猴子像是少了几只了。……它们,希儿压低嗓门,会不会变成人了?接下来,希儿再也没有心思看动物了,她很仔细地在看那些看动物的人。……希儿说:我想找已经变成人的猴子。妈妈正在和希儿讨论这个问题,忽然,希儿追上了一个既不矮也不瘦的人,大声问:“你是猴子变的吗?”“……”“第一次,不怪你.”希儿边说边将橘子皮拾进废物箱,“给刚变成人的猴子做个榜样。”故事在这里嘎然而止,留给人很多的回味空间。开头希儿的好奇心和想象力让人觉得有趣而佩服,而结尾处希儿的认真又让人体味到了感动,还有一点辛辣的讽喻意味。D.写活细节细节是故事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情节较简单、篇幅较短的幼儿故事,更要善于捕捉细节。煎饼帽子凯瑟琳(英国)韦苇译迈克喜欢吃煎饼。妈妈摊煎饼的时候,他就站在一旁看。他见妈妈用面粉、鸡蛋、盐和水搅成糊糊,然后往平底锅里搁些油;等油烧熟了,烧烫了,就往锅里倒些搅好的糊糊,倒得均均匀匀的。不一会儿煎饼的一面烧成了金黄色,妈妈就握起锅把儿,手腕使劲用力一抖,煎饼在空中翻了个跟头,落下时再用锅接住。过一会儿,另一面也烤黄了,一片又香又好吃的煎饼就做成了。迈克觉得摊煎饼又新鲜又好玩,就让妈妈给他也试一试。“你要小心,可不像看起来那么容易哟。”妈妈提醒说。迈克用双手抓住锅把儿,也学妈妈的样子,用劲把煎饼抛向空中。怪了,怎么煎饼没有落下来?抬头一看,哟,煎饼贴在天花板上哩。正在这时候,煎饼又落了下来,啪的一声,扣到了他的头上。“这下可好,你有一顶煎饼帽子了。”妈妈说。迈克不甘心失败。他又试了一次。这次抛向空中的煎饼正好落进了锅里。他做成了第一张煎饼。“你成功了。”妈妈高兴地说。3.语言口语化与生活化在儿童故事中,作者常常以简单的句式结构和生活化的文学口语向孩子们讲述故事,从而将小读者引入特定的故事场景,实现与他们的直接对话和交流。这就带来儿童故事语言通俗明白、口语化和句式简单的特点。儿童故事的接受对象偏于低学段儿童和低龄儿童。这一阶段的儿童因其对语言文字掌握的有限而不完全具备对文学作品的独立阅读能力,因而他们在接受故事作品时,还需要借助成人讲述的帮助。于是,口头文学的叙事特点在儿童故事中便成为一种必然。二、儿童故事的类型儿童故事有不同的类型,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划分。从创作者角度分民间故事改编故事创作故事从内容分生活故事历史故事神话故事成语故事科学故事人物故事(主要是名人故事)动物故事从体裁分散文体故事诗体故事谜语故事从表现形式分图画故事文字故事(一)民间故事民间故事是一种流传于民间,具有一定传奇性和幻想成分的,题材广泛的叙事性口头文学形式。其特点大致有三:其一是时间地点的模糊性,常以“古时候”、“从前”、“很早以前”来交代时间,以“在一个美丽的地方”、“在一座古老的城堡”等来表示地点;其二是人物的类型化,常以人物的身份来代替人物的姓名;其三是情节单纯而完整,常常围绕一个中心事件来展开情节,讲述有头有尾的故事。在艺术手法上,民间故事常常运用反复、比较等手法来创造艺术效果,但也带来了情节的雷同化。适合于儿童接受的民间故事,主要有民间生活故事、民间机智人物故事、民间笑话故事等。(二)改编故事改编故事指以古今中外的文学名著为依据而改变的适合儿童阅读欣赏的故事,也称文学名著故事。为什么要对名著进行改编?儿童理应同成人一样,能够受到世界优秀的文学遗产的陶冶和滋养。但是由于儿童的生活阅历、知识储备和社会经验有限,他们对具有相当思想深度的文学名著还难以全面接受和深入地理解。因此,将文学名著改编为便于孩子接受的故事就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早在19世纪,英国作家兰姆姐弟就把莎士比亚的戏剧作品改写为适合儿童阅读的儿童故事《莎士比亚戏剧故事集》。此外大量的中外名著被改编成儿童故事成为孩子们的精神食粮。改编故事的主要特点是:保持原著的故事情节、主题思想和主要人物;保留原作情节,并强化情节;变原著体裁为以叙述为主的故事体裁,突出故事性;变书面语言为文学口语,同时兼顾原著的语言风格。(三)生活故事指取材于儿童的生活,反映发生在他们身边的生活事件的短小故事,一般又分以写人为主的生活故事和以写事件为主的生活故事。但不论是写人还是写事,都通过对儿童生活的文学概括,张扬儿童天性,以美的品格、美的行为、美的心灵引导儿童。作者也常常运用诙谐、夸张等手法,对孩子们身上尚存的某些缺点或不良习惯作出批评。在文学表现上,儿童生活故事常常通过设悬、插叙等文学表现手段来增强作品的鲜活性和吸引力。(四)历史故事以史实为依据编写而成的、适合儿童欣赏和聆听的故事,是历史和文学相结合的产物。历史故事主要分为历史人物故事和历史事件故事两类。历史人物故事以历史上真实的人物为主体,以历史人物在历史舞台上的活动为主线,通过对人物在一定历史时期内的思想、行动及其历史功过的描述和评价,帮助儿童认识历史人物,了解其业绩和风貌,并进而体会故事主人公远大的理想、博大的胸怀和坚强的意志。历史事件故事以反映历史上有重大影响的事件为主,通过对历史事件的精彩展示,介绍历史常识,帮助儿童了解具有影响力的特定历史事件。

1 / 1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