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教师培训资料《 高二地理学业水平测试考试说明解读》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高中地理教师培训资料《高二地理学业水平测试考试说明解读》必修一:宇宙中的地球测试要点一: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具体测试内容和要求一:了解不同级别的天体系统,说明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解读:1、天体系统(由小到大):地月系和其他行星系,太阳系和其他恒星系,恒星系和河外星系,总星系。2、地球是地月系的中心天体,也是太阳系、恒星系以及总星系的一部分。3、太阳系中九大行星的顺序: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具体测试内容和要求二:知道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理解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和因素。解读:1、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普通的行星:从运动特征看,地球与其他八大行星十分相似年,即共面性,近圆性,同向性;从结构特征看,地球与水星、金星和火星。2、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特殊的行星:1)地球是宇宙中唯一存在生命的天体。2)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1)宇宙环境:①公转轨道固定,互不干扰,安全;②太阳光照条件相对稳定(2)自身条件:①日地距离适中,温度条件适中,才存在液态水;②地球的体积与质量适中,并经过长期演化形成为适合生物呼吸、生存以及昼夜温差不大的大气层;③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周期适中,使地球表面温度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幅度不大。测试要点二: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具体测试内容和要求一:了解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解读: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1、太阳直接为地表提供光能和热能,维持地表温度,为生物繁衍生长、大气和水体运动等提供能量。2、太阳能作为一种新能源,因其取之不尽、稳定、廉价又无污染性,已越来越引起世界各国的重视。具体测试内容和要求二:了解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解读:1。干扰地球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2.干扰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使指南针无法正确指示方向。3.影响地球的天气气候。4.使极地上空产生极光现象。2测试要点三: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具体测试内容和要求一:知道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周期和速度。了解黄赤交角的地理意义。解读:1、地球自转:(1)方向:自西向东(2)周期:23时56分4秒(1恒星日)(3)速度:角速度,除南北两极点外,地球表面的角速度处处相等;线速度,除南北两极点外,纬度越小线速度越大,纬度越大线速度越小。2、地球公转:(1)方向:自西向东(2)周期:365日6时9分10秒(1恒星年)(3)速度:1月初,近日点,公转速度较快;7月初,远日点,公转速度较慢。3、黄赤交角的地理意义:(1)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2)昼夜长短的变化(3)四季的更替具体测试内容和要求二:了解昼夜更替和地方时产生的原因,能够进行简单的区时计算。解读:1。昼夜更替和地方时产生的原因:地球自转。2.区时计算:(1)地方时:因经度不同而出现的不同时刻数,称为地方时。东早西迟。(2)区时划分:地球上以经度每15度范围作为1个时区,全球共划分为24个时区。其中,东十二区和西十二区合为东西十二区。(3)区时:每个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即为该时区的标准时——区时。(4)相邻时区间的时差为1小时。每往东1个时区,区时早1小时;每往西1小时,区时晚1小时。(5)国际日期变更线:理论上与180度经线重合,实际上并不重合。当由西向东跨越日期变更线时,还必须将日期减一天:反之,由东向西跨越日期变更线时,就必须加上1天。具体测试内容和要求三:结合事例,说明地球自转偏向力对地表物体水平运动方向的影响。解读:地球自转偏向力: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例如,在北半球,河流右岸冲刷显著;在南半球,河流左岸冲刷显著。洋流的流向也受地球自转偏向力的影响。具体测试内容和要求四:了解四季更替的现象,并理解其成因。解读:四季更替原因:黄赤交角。测试要点四:地球的圈层结构及特点具体测试内容和要求:知道地球的圈层结构及各圈层的主要特点解读:1地球的圈层结构:从地心向地表依次为地核、地幔和地壳。2.各圈层的主要特点:3(1)地壳:(2)地幔:(3)地核: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测试要点一:地壳内部物质循环具体测试内容和要求一:知道岩石圈的三大类岩石,了解地壳内部物质的循环过程解读:1.地球的圈层组成:外部圈层(大气圈、生物圈和水圈)和内部圈层(地壳、地幔和地核);人类生存的地理环境包括大气圈、生物圈、水圈和岩石圈。其中岩石圈是指软流层(岩浆的发源地)以上的地幔部分(地幔的顶部)和地壳组成(特别注意不含软流层)。2.地壳的元素组成:O、Si、Al、Fe、Ca、Na、K、;地壳的结构组成:上层是硅铝层(密度小,不连续分布),下层是硅镁层(密度大,连续分布)。注意:两层的组成成分都是以O、Si、Al为主,其中硅铝层Na、K也较多,而硅镁层Mg、Fe、Ca成分相对增多。3.地壳结构的两个特点:厚度不均(大陆地壳比大洋地壳厚,高山、高原地区比平原、盆地地壳厚);硅铝层的不连续分布(在大洋地壳中较薄甚至缺失)。4.岩浆岩的形成:地幔中的岩浆上升或喷出、冷凝形成侵入岩(花岗岩)或喷出岩(玄武岩)。喷出岩的气孔构造明显(岩浆喷出后冷凝的速度快,气体溢出后形成的)。5.沉积岩的形成:已经形成的岩石经过风化作用、侵蚀、搬运、堆积和固结成岩作用形成沉积岩。沉积岩的两个特征:岩层(层理)和化石(包括生物的遗体和遗迹),分别被称为记录地球历史的“书页”和“文字”。6.变质岩的形成:岩石在高温高压下发生的变质作用形成的岩石(特例:石灰岩是沉积岩,经过变质作用形成大理岩)。7.三大类岩石的转化(或地壳内部物质的循环过程)(注意实现每一种转化的作用条件)测试要点二: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具体测试内容和要求一:.了解褶皱,断层的特点及其地表形态、解读:内力,外力作用:内力作用:能量来源于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能,主要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它使得地表变得高低起伏。外力作用:能量来源于地球外部的太阳辐射能和重力能,主要作用要素有温度、流水、风、海浪、冰川等,主要表现为风化作用、侵蚀作用、搬运作用、堆积作用、固结成岩、重力作用和化学作用,它使得地表趋于平坦。褶皱是因为岩层受到水平挤压力,使得岩层出现一系列弯曲变形,它包括背斜和向斜。背斜的岩层向上拱起、向斜的岩层向下弯曲;在内力作用下,背斜形成山岭、向斜形成谷地;在外力作用下,背斜顶部因受张力,裂隙发育,易被侵蚀反而形成谷地、向斜槽部因受挤压,岩层紧实,不易被侵蚀反而形成山岭。4断层是岩层受到挤压力过大或者张力作用,使得岩层发生断裂,出现断裂面,并且在断裂面两侧的岩层有错动和位移,形成断层。断层一侧的岩层下降会形成谷地(如我国的渭河平原和汾河谷地),上升则会形成断块山,通常伴有陡崖(如我国的华山、庐山和泰山)。研究地质构造对找矿、找水和大型工程建设的指导意义:石油和天然气多储存于背斜构造中,地下水往往在向斜盆地中,隧道、水库建设应尽量避开断层,其中隧道应优先选择在背斜构造中(因为取石方便,工程成本低)。具体测试内容和要求二:结合实例,说明流水,风力,冰川等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解读:外力作用的几种情况:流水侵蚀作用常常形成沟谷(v型)、瀑布和峡谷;流水堆积作用常常在山前形成冲积扇或洪积扇、在河流中下游形成冲积平原和河口三角洲(一般在河流的上中游主要表现为侵蚀和搬运,在下游表现为堆积)。风力侵蚀作用形成风蚀蘑菇和风蚀洼地;流水堆积形成沙丘和沙垅(风力作用一般在干旱半干旱地区表现显著)。冰川地貌常有冰川U谷、刃脊、冰斗和角蜂(欧洲的地貌大多受到冰川的作用),海蚀地貌常有海蚀崖、海蚀穴、海蚀柱、海蚀平台和海蚀拱桥(通常分布在石质海岸)。(特别注意:黄土高原的形成是风力堆积作用,黄土高原的地表千沟万壑的形态是流水侵蚀作用)。人类活动也是属于外力作用的一种特殊形式。测试要点三:大气受热过程具体测试内容和要求一:了解大气的受热过程解读:太阳辐射(短波辐射):太阳辐射是地球上最主要的能量源泉,是地面的直接热源。包括紫外线(波长小于0.4um)、可见光(波长0.4—0.76um)和红外线(波长大于0.76um),其中主要是可见光部分。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的三种形式——吸收、反射和散射:吸收具有选择性,具体表现为臭氧吸收紫外线,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红外线,由此可见大气对太阳辐射中最多的可见光吸收的很少,因而说大气圈对太阳辐射中的可见光几乎是透明的。反射(云和固体尘埃)无选择性。散射(空气质点和固体杂质)具有选择性,可见光中蓝色和紫色光容易被散射,所以晴朗的天空曾现蔚蓝色。无论是吸收、反射还是散射,都使得到达地球的太阳辐射减少了(削弱作用),因而使得地表的白天温度不会太高。具体测试内容和要求二:理解大气保温作用的基本原理解读: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大气逆辐射:地面吸收了太阳(短波)辐射,温度升高,产生地面辐射——长波辐射(物理知识:物体受热温度升高,就要产生辐射;温度越高,波长越短,反之亦然);因为地面辐射是长波辐射,所以大部分被大气(低层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汽吸收,使得大气增温;大气增温,产生大气辐射(长波辐射),其中较大一部分的大气辐射是射向地面的,因为这部分的大气辐射与地面辐射方向相反,所以被称为大气逆辐射,大气逆辐射对地面因地面辐射损失的热量起到补偿作用,所以说大气逆辐射对地面起到了保温作用。温室(效应)原理:太阳辐射是短波辐射,可以绝大部分穿透玻璃到达温室地面,使得温室地面增稳,而地面产生的地面辐射因为是长波辐射,很少能穿透玻璃,这样使得大部分的热量没有损失而保留在温室内。其实,温室不仅仅是玻璃房,我们可以把整个地球也看成是处在温室内,因为大气也就相当于玻璃,它能让大部分的太阳辐射到达地面,却因5大气逆辐射让大部分的地面辐射损失的热量又回到了地面。主要的温室气体有二氧化碳、水汽、甲烷等。具体测试内容和要求三:.理解大气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解读:热力环流(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形成:地面冷热不均导致大气的垂直运动(受热上升、冷却下沉),从而使得在同一水平面上出现了气压差异(在近地面上受热处形成低气压、冷却处形成高气压;在高空上受热处形成了高气压、冷却处形成了低气压),进而使得同一水平面上的大气产生了水平运动(方向是从高压向低压),从而形成了环流。热力环流的几个实例:海陆风(因为白天温度陆地高——热源、海洋低——冷源吹海风,夜晚温度海洋高——热源、陆地低——冷源吹陆风)、山谷风(白天吹谷风——山谷吹向山顶、夜晚吹山风——山顶吹向山谷)、城市风(从郊区吹向城市)。测试要点四:.全球气压带,风带及其对气候的影响具体测试内容和要求一:理解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移动规律解读:三圈环流(垂直方向上)以及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近地面)的形成:赤道因是热源,空气上升(在近地面形成赤道低气压带,在高空形成高气压区。气流有迟到上空的高气压区向向两极方向流动,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逐渐偏转(北右南左,总体是向东偏),到了纬度30°上空时偏转成了西风(向东运动)不能继续向高纬度运动,在不断聚集(堆积)的情形下便产生了下沉气流,形成了副热带高气压带(纬度30°),极地地区因是冷源,气流终年下沉,在近地面形成极地高气压带,在纬度60°形成了相对的低气压带,称为副极地低气压带。于是形成了三圈环流,即低纬环流、中纬环流和高纬环流。同时在近地面形成了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自己能够画图分析)。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可以把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看成整体随着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移动,大致与其方向和周期相一致,即北半球夏季北移、冬季南移(注意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幅度大致在10°左右,没有太阳直射点移动幅度大。)具体测试内容和要求二:了解季风环流的形成原因解读: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由于海陆的热容量不同(海高陆低),使得海洋比陆地升温慢降温也慢,进而出现同纬度的海洋与陆地的温度在夏季(白天)是陆地高海洋低,在冬季(夜晚)是海洋高陆地低。由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海陆分布实际切断了气压带的带状分布:1月(冬季)亚洲高压(蒙古高压)切断了副极地低气压带,使得副极地低气压带仅存在于大洋中(北太平洋中的阿留申低压和北大西洋中的冰岛低压),在东亚形成了西北季风;7月(夏季)亚洲低压(印度低压)切

1 / 2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