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吴相对论第202讲——本期主题:互联网浅薄症(下)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冬吴相对论第202讲——本期主题:互联网浅薄症(下)播出时间:经济之声2011-03-062:30-3:00主讲人:吴伯凡主持人:梁冬参与整理:雪狐恰恰Sammie点儿王菲yhlj燮桾居士修身齐家慧从卢溪下载:冬吴相对论-202.互联网“浅薄”症(下)....梁冬:坐着打通经济生活任督二脉,大家好,欢迎收听《冬吴相对论》,我是梁冬,对面依然是《二十一世纪商业评论》主编吴伯凡。伯凡你好!吴伯凡:大家好!梁冬:较早之前的时候呢,我们提到了一个话题呀,就是呢,哈佛商业评论的主编尼古拉斯写了一本书叫《浅薄》。是因应现代的技术变革和资讯变革而带来的人们碎片化的注意之后,而带来的一种心智模型。这个浅薄这两个字呢,有些时候呢会让人听到了觉得很不舒服。觉得是一种高高在上的不礼貌。但是呢,在这本书里面呢,它只是一个中性词。浅薄被定义成什么呢?就是说我们不再有……吴伯凡:不再深深地去关注什么。梁冬:对,不再深深地去思考什么,这样的一个……吴伯凡:对任何事情的感知和表达都是那种浅浅的、淡淡的,像李敖的那首著名的打油诗--不爱那么多,只爱一点点;别人的爱情似海深,我的爱情浅。梁冬:哦,原来是出自在这里。片花:为什么说精神病患者的思维是碎片化的,而使用碎片化信息的人,思维模式和精神病患是相同的?为什么说互联网上瘾症的背后是一种浅薄症?虚拟的网络信息刺激为什么会令现实生活生产乏味感?什么是电脑脸?为什么信息时代人们的反应越来越冷漠?表情越来越稀缺?欢迎收听《冬吴相对论》,本期话题--互联网浅薄症之下期。梁冬:较早之前的时候呢,你提到说你因为这本书想起了另外一本书。吴伯凡:这就是那个写那个《当下的力量》的那个作者叫埃克哈特•托利,他后来写了一本叫《新世界》嘛,它里头讲了一个场景挺有意思的。他在伦敦读书的时候,在那个地铁里头,他一上那个地铁呢,发现都坐满了人,他看到有一个空位置,他正要过去的时候,发现是有两个空位置,中间坐着一个人,一个女士。但是,没有人去坐那个位置,他马上就会想:这肯定是有什么问题了。他就仔细地一看那个女士,发现她的眼光有点不对,口中念念有词。好像在跟谁在说一个什么问题。但是呢,一会儿呢,那个表情又变了,不停地好像跟不同的人在说话。梁冬:这不是典型的用那蓝牙耳机打电话的人嘛,哈哈哈,这不就典型的一个……在街上看见有一个人用那个蓝牙耳机在打电话,一会儿眼睛望着左方,一会儿眼睛望着右方,这样忐忑一样的表情,是吧?吴伯凡:问题是她没有打电话,这他就有点害怕了。其实,她身边之所以有两个空位,是因为大家都认为她是个精神病(患者),就不敢坐在她旁边。那他也是站着,结果呢,到了要下的那一站他就下了,发现这位女士跟他一起下车了。然后继续往前走的时候,发现这位女士也进了那个校门,然后又进了同一个教学楼。他说:噢,原来这个人是我们学校的一个老师。他就觉得很纠结,觉得这个老师怎么会是精神病呢?他自己就在那儿想。想呢,后来他在洗手间里头的时候,还在想这个事情,想的时候呢,就东想西想,不小心呢,他就把他当时他想的那些话,从嘴里头说出来了,而且这个话呢,是没有什么关联的。就是一会儿是“这个车真挤”,“有点问题”,“不对”,就这样的话。但是他在完全无意识的状态发现,在洗手间有一个人在看着他,非常怪异的目光看着他,他当时就一下子意识到了:原来我是不小心把我的那种很飘忽的这种话说出来了。后来他发现,我们所谓的正常人跟精神病人之间的差别就是:精神病人是想到哪儿说到哪儿,我们呢,是胡乱在想各种各样的念头,只不过是没有把那个念头说出来而已。如果是有一种仪器把你头脑当中那个念头直接语音合成以后,那很可怕,每一个人听上去都像个疯子。梁冬:你只要把任何当今中国的一个人写的微博,打印出来一起看的时候,你就觉得是个病人。因为他这一秒钟他想的这个事儿,用一百四十个字儿,写出来了;另一秒钟他想起另外一个事儿用五十个字写出来了,再就另外看见一个什么东西转发了一下。他在这一秒钟都是合理的,但是你把它连在一起的时候,他就是个病态。吴伯凡:这是精神病人的特点啊,所谓精神分裂症、精神病患者,他的思维的那种断断续续、碎片化、无目标化、琐碎化,这样一种形态逐渐的成为我们使用这种碎片化信息的人的一种共有的常态。他说这一点是比较可怕的事情。梁冬:所以以前呢,这些古代这些禅师,他们做的主要事情是做什么呢--专注。就是拿一天、一个礼拜、一个月、甚至一年的时间,专注于做一件事情。他们实际上具体做什么是不重要的。有一次我在不丹碰见一个刚刚出关的一个和尚,我就很好奇,我说,你们所谓的闭关到底是干什么?是不是有一些你们的上师啊或者是长老啊传给你一些密咒语啊什么的?我也很好奇。结果他后来告诉我说,他说实际上我们每天只做一件事情,就是磕长头。反复的念一段很简短的经文,大概只有一千字左右不到。然后我说这有什么意义呢?他后来告诉我实际上它其实是一种训练。训练你是否能够把你的精神安住在某一点上。吴伯凡:嗯。梁冬:他说,如果你能够在这一秒钟任何东西都不想,只想这一件事情的话,你就会发现你充满了能量。吴伯凡:宁静,你的内在的那种次序感、宁静感和那种能量,就是心里的能量会很强。你刚才说的这个,就闭关嘛,那个达摩祖师,禅宗的第一代。达摩祖师到少林寺,大家都知道面壁九年嘛,也是那种对着墙壁,墙壁是什么都没写的啊。墙壁不是个显示屏,他就对着它。梁冬:心中念着:“神马都是浮云”。吴伯凡:哈哈哈。我们不是说提倡这样一种状态,但是呢他这种状态提示我们,就是,我们有时候要面对一种没有信息的状态里头,你可能会听到的一种信息,或者你得到的一种感受。我看国外有一个调查,很有意思,就是它实际上是一个试验,就是把一些人,经常上网啊,就是这种什么控,微博控,什么什么这样的……这些有控的人,让他们集中在一起,观察他们的表情,他们是主动接受这个调查的,24小时监控,他完全没办法独处,就是那种狂躁。跟那个吸毒的人,那个反应的周期是一样的,刚开始还可以,渐渐渐渐地他就开始在房间里走动啊,就是这种极度不安,有的去挠墙啊,去砸墙的都有。这种互联网上瘾症,背后其实是一种互联网的浅薄症。梁冬:就是无法戒、定、慧,戒就是戒什么?就是戒瘾嘛,戒嘛,你只有抛除掉那些让你依赖的东西,你才能够安定下来。只有当你把这些定下来,什么都不想什么都不做的时候呢,你才能够把自己的通路打开,接触到一些你身体以外的或者身体更深层次的与之呼应的东西。我们称之为这种东西呢是超越了个人的知识以上的智慧。吴伯凡:嗯,前不久,我听有一个朋友说,他们单位有这么一个人。就是说你跟他没法沟通。为什么呢?他是那样的,你告诉他一个事情啊,他基本上是没有反应的。但是呢,他有个特点,如果你跟他说话的时候说得不清楚,或者突然冒出来一个什么东西,他就会问你。他一问你呢,了解清楚以后呢,他也没有反应了。你知道这是怎么造成的吗?梁冬:怎么造成的呢?吴伯凡:就是在互联网上接触这种信息,一旦我知道了这个事情,就“知-道-了”,像过去皇帝批的那三个字,我知道这个事情了,就完了,他不会再对它进行反应,又要转到别的事情上。梁冬:因为他反应不过来,实在太多需要知道的事情。吴伯凡:但为什么对你有时候说得不清楚哪句话,他没听清楚的话,他会问呢?原因就是他还没有搞清楚。梁冬:还不知道。吴伯凡:啊,对。他就有一种好奇心,但是这种好奇心一但满足,他就不反应。你要知道这很可怕的。梁冬:这就是传说中的酷,很多人说的那个酷啊,其实是误导的。吴伯凡:所以你跟他说任何一个事情的时候啊,你说明白的事情他就不反应了。陷入这样一种状态,我觉得是跟这种长期接触碎片化信息的这样一种生活方式有关。梁冬:而且我觉得还有一个原因,是什么呢?由于现在传播太迅速了,所以呢很多事情一不小心它变成一个被大家关注的事情的时候呢,突然一下子全民热潮,然后呢,你就被裹胁当中的时候,你就迅速的被调动。但是呢,我们可能这个人的大脑设计啊,你一辈子收不了太多这种高度兴奋的刺激的事,所以呢,一刺激完了之后呢,他就马上要回复到一个冷漠状况里面去。反复刺激,反复刺激,就跟橡皮筋撑长了之后吧,撑次数多了之后呢,其实你就很容易陷入到一种习惯性的免疫后的冷漠里面。吴伯凡:嗯,对,它实际上是跟那个药品的剂量也是有关的。梁冬:对啊。吴伯凡:你要引起别人的注意,一定是要有悬念。这个信息要引起别人的注意的话,一定要有非常大的那个能量调动他的好奇心,要不然就不会受关注嘛。所以网上的好多信息啊,你说大家只看标题不看内容,其实也怨不得大家,你真的去看内容的时候,没什么内容,基本上就是那个标题。梁冬:对。吴伯凡:这样他就就持续的用这种……梁冬:标题党。吴伯凡:耸人听闻的这样一种方式,来调动你的注意力的时候,如果某一句话没有耸人听闻的东西,没有让你足够好奇的东西,你逐渐呢就不感兴趣。就像那个,用那个药量啊,它是形成那种抗药性啊,少啦不管用的。但是你知道跟人相处的过程当中,在工作当中,在很多时候它是没有这种悬念的。梁冬:不可能,而且真正的幸福就是平淡嘛,所以现在这个离婚率越来越高的原因是什么呢?是越来越多的人,把他在外面接受到的这种高强度的兴奋、刺激的这种需求带回到家里面来。吴伯凡:对。梁冬:你说你老婆不可能今天穿空姐制服,明天穿护士服吧!那不可能的。她永远就是那样一个阿姨在那里,那怎么办呢?那当然反过来你老公也是一样,是吧?不可能今天是国企厂长,明天是个体户,后天是上市公司主席。那是不可能的。所以……就是家里面的冷漠就变得很司空见惯。啊,前段时间不是有一部电影叫《将爱进行到底》嘛。就是把以前那个电影翻拍,就是张一白的作品嘛。它是由三个故事组成的。它第一个故事里面就讲到了一对很成功的夫妻,由于生活很习以为常,就是熟视无睹而产生那种倦怠感。其实那片子呢,我认为拍得是很一般的,但是呢它这个情怀倒是真的,就是现在普遍的在家庭里面的这种冷漠感。吴伯凡:对,有一个专门的说法叫电脑脸,就是现在的小孩啊,长期上网,形成那种冷漠的那种面孔,叫电脑脸。你长期跟这个屏幕面对面。它也是一个面板嘛,你也是一个面板嘛。长期这种面对面,最后你就跟那个面板一样的冷漠。真的是这样的!梁冬:对,还是我们这个好,ANIMALFACETOFACE,哈哈哈……动物相对论!吴伯凡:哈哈哈……尼古拉斯他的担心就在这里头。由于互联网是越来越发达,带宽呢是越来越……梁冬:廉价。吴伯凡:越来越廉价,越来越大。他说美国人的统计是,每天接受到的信息是34G,因为它有大量的影像嘛。是11万个英文单词的信息量。相当于普通电脑硬盘的储存量的五分之一。人的大脑呢一生能处理的信息是1730亿个字节的信息。相当于173G。这就是说什么呢,美国人啊,每天接触到的信息量已经达到他一生能够处理的信息量的六分之一。梁冬:所以他必然会采取这种漠然了,他会认为这是一种自我保护。吴伯凡:那就崩溃了。梁冬:他会崩溃的嘛,系统会崩溃的嘛。吴伯凡:对对对,就是冷漠成为一种习惯,成为网络一代的一种常态。梁冬:所以呢为什么“酷”前些年大家都觉得是它是一种“美”呢?我觉得它背后有一种社会判断。就是的确是你没法对每件事情都做出了声色犬马的表情。所以表情帝这个杨迪出来之后呢,大家觉得很好奇:这个人的表情怎么那么丰富,是为什么?是因为他是从汶川地区来的嘛,他保持了某一种非都市人的这种生动。吴伯凡:长期这种冷漠会导致一个什么样的场景呢?梁冬:导致一个什么样的场景呢?稍事休息,马上继续回来,《冬吴相对论》。片花:为什么当今中国最流行的是川菜和湘菜?为什么说沉思是创新、同情心、深厚情感和健全人格的基础?为什么说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冷漠的人必然浅薄?为什么说游手好闲的学习并不比学习游手好闲好?信息超载为什么会导致心灵污染?为什么我们要定期的、有规律的关掉电脑?欢迎继续收听《冬吴相对论》,本期话题——互联网浅薄症之下期。梁冬:坐着打通经济生活任督二脉,继续回来到《冬吴相对论》,刚才呢伯凡讲到说由于长期的这种处理信息不得当,因为数据量太大了,和我们大脑处理能力完全不对应之后呢,会导致一个情景。吴伯凡:对,就像生物进化,它逐渐进化出一种能力。梁冬:什么能力呢?吴伯凡:这种能力就是冷漠的能力。比如说,打开邮箱的时候,明明是最好的

1 / 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