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分离新技术-研究生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化工分离过程——新型化工分离技术罗运柏手机:13807148090电邮:ybai@whu.edu.cn化工分离技术的重要性•化工分离技术是化学工程的一个重要分支,任何化工生产过程都离不开这种技术。•从原料的精制,中间产物的分离,产品的提纯和废水、废气的处理都有赖于化工分离技术。绝大多数反应过程的原料和反应所得到的产物都是混合物,需要利用体系中各组分物性的差别或借助于分离剂使混合物得到分离提纯。分离过程是耗能过程,设备数量多,规模大,在化工厂的设备投资和操作费用中占着很高的比例,对过程的技术经济指标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设计时要求选择高效低耗的分离技术。随着现代工业大型化的趋势,分离设备往往变得十分庞大。随着环保要求的不断提高,三废处理和综合利用对分离技术提出了很多特殊的要求。伴随着新产品的不断出现,对分离技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样,分离技术的重要性就更为突出。CA收录的化工分离技术文献数参考数目•陈欢林主编,新型分离技术,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蒋维钧,余立新编著,新型传质分离技术(第二版),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刘家祺,分离过程与模拟,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第1章绪论1.1新型分离技术的发展分离过程的技术和应用成熟度新型分离技术•对传统分离过程或方法加以变革:超临界萃取、液膜萃取、双水相萃取、色谱分离•基于材料科学发展形成的技术:反渗透、超滤、渗透蒸发•膜过程与传统分离技术相结合形成的新技术:膜蒸馏、膜基吸收、膜基萃取化工生产中的分离过程1.2新型分离技术的分类分离过程的分类按分离原理分为两类•机械分离过滤、沉降、离心分离、旋风分离、电除尘•传质分离平衡分离过程:蒸发、闪蒸、蒸馏、热泵、吸收、萃取、吸附、离子交换速率控制过程:膜分离、电渗析1.3膜分离技术1.4新型分离技术的应用•微波分离•电磁分离•吸附分离•超声波分离•络合分离•膜法分离等新的分离技术•催化(反应)蒸馏技术•超临界萃取技术•泡沫分离新型分离技术应用实例•埃克森美孚公司开发了原油乳化液微波分离设备。该技术采用微波范围的电磁辐射使分离困难的乳化液脱稳,分离成油、水和固体。转新鲜催化剂补充量。滚动的磁力组合件可将平衡催化剂分离为最高磁性和最低磁性成分。•Sulphco公司开发了以超声波为驱动力的汽油和柴油脱硫工艺,将进料与相对量较少的水溶液相混合,水溶液含有专有的氧化剂和催化剂。混合物经超声200μm气泡快速生成和破裂。这样致使强烈混合并使局部温度达到几千度,压力高达1000MPa。•英国诺丁汉(Nottinghom)大学与杜邦聚酯技术公司合作,开发了在超临界水(ScH2O)中从对二甲苯生产对苯二甲酸的连续法绿色工艺。•膜分离技术已较广泛地用于氢气回收和聚丙烯排气中丙烯的回收等领域。第2章基础理论热力学基本定义与函数SdTVdpdGSdTpdVdFVdpTdsdHpdVTdsdU克拉贝龙方程与克-克方程•克拉贝龙方程•克-克方程VTHdTdp蒸发2)(lnRTHdTpd蒸发相律f=c-b+2渗透压当溶液与溶剂之间被半透膜隔开后,由于溶液内溶剂的化学位较纯溶剂的化学位小,将引起溶剂透过膜扩散到溶液一侧。当渗透达到平衡时,膜两侧存在一定的水位差或压力差,维持此平衡所需的压力差称为该体系的渗透压。RTCB唐南平衡假定一种大分子或大离子大得不能通过膜,而溶剂等小分子和普通小离子却能自由通过,这时若系统中有这类大分子电解质存在并达到平衡时,膜两侧电解质浓度并不相等,这种现象称为唐南平衡。对于含Na+Cl-和Na+R-的溶液:[Na+]R[Cl-]R=[Na+]L[Cl-]L根据电中性原理:[Na+]R=[Cl-]R[Na+]L=[Cl-]L+[R-]L膜两边到达平衡时:[Cl-]R[Cl-]L即,平衡时:两边的Cl-浓度不相等。分离因子jijixxxxsij2211//第3章膜的特性及传递模型3.2膜的制备及特性膜是分离过程得以实施的关键。熟悉膜材料的性质、掌握膜的制备方法、了解膜的结构与性能对于膜的分离技术研究与应用具有重要意义。3.2.1膜的种类及制备方法膜的分类方法:可按分离机理、分离过程推动力、膜的结构及形态分类。膜的分类①根据膜的材质,从相态上可分为固体膜和液体膜;②从材料来源上,可分为天然膜和合成膜,合膜又分为无机材料膜和有机高分子膜;③根据膜的结构,可分为多孔膜和致密膜;④按膜断面的物理形态,固体膜又可分为对称膜、不对称膜和复合膜。对称膜又称均质膜。不对称膜具有极薄的表面活性层(或致密层)和其下部的多孔支撑层。复合膜通常是用两种不同的膜材料分别制成表面活性层和多孔支撑层。⑤根据膜的功能,可分为离子交换膜、渗析膜、微孔过滤膜、超过滤膜、反渗透膜、渗透汽化膜和气体渗透膜等。⑥根据固体膜的形状,可分为平板膜、管式膜、中空纤维膜以及具有垂直于膜表面的圆柱形孔的核径蚀刻膜,简称核孔膜等。对称膜a.均质膜b.柱形孔膜c.海绵状孔膜不对称膜d.多孔膜e.叠合膜f.复合膜多孔膜的截面结构不同制备方法获得的微孔膜非对称膜在过程中起表面过滤作用,被截留的颗粒沉积在膜表面上,只要进料液流与膜表面呈平行流动,就能很容易把膜表面的颗粒除去。对称膜在过程中起深度过滤作用,被截留的粒子有很大一部分进入膜结构的内部,从而把膜孔堵住。随着过程的进行,渗透速率下降。膜分离设备板框式膜组件使用平板式膜,这类膜器件的结构与常用的板框压滤机类似,由导流板、膜、支承板交替重叠组成。PLLAmembrane微孔膜与组件复合膜与生产异相离子交换膜3.2.2相转移制膜机理1.双组分或多组分均相溶液的热凝胶2.从三组分聚合物溶液中蒸发挥发性溶剂3.均相聚合物溶液中添加非溶剂3.2.3影响膜渗透的各种因素1.温度、压力的影响2.溶液性质的影响3.聚合物膜结构对渗透性质的影响3.3膜的传递模型在推广应用的同时,许多膜科学工作者对反渗透和超滤过程中溶质及溶剂通过膜的传递机理进行了大量的基础研究,提出了许多膜传递模型。虽然许多观点尚未得到很好的论证与公认,但对这些传递机理和模型的研究有助于阐明复杂的膜分离现象、揭示溶质及溶剂的渗透机理、预测膜的分离特性、筛选膜材料、探索膜的制备工艺。3.3.1膜的传递模型分类•以非平衡热力学为基础的模型•以膜及分离物质的物理化学性质和传递特性为基础的模型3.3.2非平衡热力学为基础的模型Kedem-Katchalsky模型对等温、非电解质体系,在没有化学反应时,耗散函数:对稳态体系,组分的流量为常数。因此,可写成积分方程:)(1iniigradJdxgradJdxixxnii)(001niiimJ1对于单溶质体系:sswwmJJ虽然化学位是真正的热力学推动力,但它们是不可测量的。需要把化学位用可测量的活度(或浓度)和压力来表示:于是,耗散函数表达式为:)(ln),(),(000ppVaRTpTpTiiii)()(wwCJsswwmVJpVJVJsssswwvVJVJJwwCJDVJJsswsDVVJwwssVJVJ总体积流量相对于溶剂流动的溶质流量对于稀溶液wvVJ)(wsmDvmVVpVJpJ0)(pJpDDpDpDpvvLLpLJLpLJ式中称为过滤系数线性定律:不易从实验获得,一般用净溶质通量DJsJ来表示(1)(2)将(1)和(2)相加,并假定1ssCV得到:)(DvssJJCJ(3)vsDpvJCJpLJ)1()(ppDLL令反射系数其范围在0与1之间,数值0)(vJp大小反应膜对溶质的脱除能力。0膜对溶质无截留作用,脱除率为0膜对溶质完全截留,脱除率为100%1ppDpDLLLL/)(2小结•在体积流量和浓度梯度不太大时,该模型是正确的。当通过膜的浓度差很大时,三个系数对浓度的影响不敏感。•对于体积流量和浓度梯度大的体系,该模型不适用。,,pLSpiegler-Kedem模型MvsMPJxPP/)1(/总渗透力eeR)1(溶质实际截留率:非平衡热力学模型的局限性假定:•服从Onsager互易关系•传递机理是纯扩散的(浓度和压力扩散)DppDLL3.3.3以传递机理为基础的模型3.3.3.1孔流模型xprJv82比例因素包括微孔半径r,孔隙率,孔的曲率因子和溶液的黏度系数。总渗透量:xSKpJv)1(2膜孔为类似于圆球粒子堆积的球状结构时,3.3.3.2表面力-孔流动模型优先吸附-毛细孔流动机理多孔膜界面上溶质吸附量与溶液表面张力的关系可用Gibbs方程关联)ln(1addRT单位膜界面上溶质的吸附量:])([21000CddRTt)(2211AmmAmmAmsxCxCDJ对溶质的扩散通量方程:对溶质的扩散通量方程:)(AppARRAmsxCxCKDJ3.3.3.3溶解-扩散模型)(2pRRpsssCCKxCCKDJ溶解-扩散模型适用于溶质浓度低于15%的膜过程(膜内浓度与膜厚呈线性关系)。3.3.3.4溶解-扩散不完全模型RpRrss32333)()(溶质脱除率R:RRRRRRRRCpCKKCKKCKKpZCKKpCKKCKKpCR0202122012130132212132/]4)/()/()/1()/1([/(/1(21模型的比较•溶解-扩散模型适用于渗透率小的致密、均相无孔膜•溶解-扩散不完全模型适用于少量微孔的非理想膜第4章膜分离过程原理4.1概述•压力差•浓度差•电位差•温度差4.2以压力差为推动力的膜分离过程•微滤•超滤•纳滤•反渗透4.2.1反渗透反渗透是利用反渗透膜选择性地只能透过溶剂(通常是水)的性质,对溶液施加压力,克服溶剂的渗透压,使溶剂通过反渗透膜而从溶液中分离出来的过程。反渗透可用于从水溶液中将水分离出来,海水和苦咸水的淡化是其最主要的应用,但目前也在向其它应用领域扩展。反渗透膜均用高分子材料制成,已从均质膜发展至非对称复合膜,膜的制备技术相对比较成熟,其应用亦十分广泛。sBX反渗透操作特性参数计算APpARRAMsAPARwxCxCKDJxxpAJ)]()([A-水的渗透系数p,-膜两侧的压力差和溶液渗透压差-溶质的渗透系数-膜两侧溶质浓度KDAMpRCC,-溶质的损失率-回收率R-截留率显然,回收率较高,截留率低时,溶质的损失率就提高。R111超滤应用孔径为10Å到200Å的超过滤膜来过滤含有大分子或微细粒子的溶液,使大分子或微细粒子从溶液中分离的过程称之为超滤。与反渗透类似,超滤的推动力也是压差,在溶液侧加压,使溶剂透过膜。超滤膜一般由高分子材料和无机材料制备,膜的结构均为非对称的。超滤用于从水溶液中分离高分子化合物和微细粒子,采用具有适当孔径的超滤膜,可以用超滤进行不同分子量和形状的大分子物质的分离。超滤截留分子量曲线超滤通量方程1.位阻-微孔模型2.渗透压阻力模型3.浓差极化与凝胶阻力模型)/()9/16(112xADSqSkDp)(emwRRpJ)(1exppaRpkCCmbm渗滤微滤2微滤与超滤的基本原理相同,它是利用孔径0.05~l0m的多孔膜来过滤含有微粒或菌体的溶液,将其从溶液中除去,微滤应用领域极其广阔,目前的销售额在各类膜中占据首位。微滤操作方式终端微滤错流微滤渗透汽化渗渗透汽化也称渗透蒸发,它是利用膜对液体混合物中组分的溶解和扩散性能的不同来实现其分离的新型膜分离过程,近二十年来对渗透汽化过程进行了比较广泛的研究,用渗透汽化法分离工业酒精制取无水酒精已经实现工业化,并在其它共沸体

1 / 14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