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教育时间:2008年5月14日地点:支队四楼会议室授课人:文小林内容:党的民族宗教政策第一章党的民族政策第一节新疆的主要民族新疆地处祖国西北边陲,是多民族地区之一。据1995年自治区人口统计资料,全区总人口1661.35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1661.35万人,占全区总人口61.97%;汉族631.81万人,占全区总人口的38.03%。在47个民族成分中,有13个是世居民族。各民族和睦相处,共同建设祖国的边疆。这13个民族,人口在10万人以上的有6个民族,即维吾尔族、汉族、哈萨克族、回族、柯尔克孜族、蒙古族。人口在1万人以上10万人以下的有4个民族,即塔吉克族、锡伯族、满族、乌孜别克族。人口在1万人以下的有3个民族,即俄罗斯族、达斡尔族、塔塔尔族。其他30多个民族的人口约8万多人。1、维吾尔族。新疆维吾尔族人口780万人,占新疆总人口的46.95%,是新疆的主体民族。维吾尔族主要分布在天山以南、昆仑山以北的各个绿洲,特别集中在喀什、和田、阿克苏3个地区。这3个地区的维吾尔族人口占全疆维吾尔族总人口的74.38%。“维吾尔”是其民族的自称,有“团结”、“联合”的意思。在历史上,汉文书写的名称随时间的不同而有所变化,有袁纥、韦纥、回纥、回鹘、畏兀儿等。1943年,新疆省政府根据各族人士的建议,决定废除以前的各种汉文写法,统一改用“维吾尔”这一名称。维吾尔族热情好客,不论相识与否,只要走进维吾尔族人家,都会受到热情接待。维吾尔族有尊老爱幼的优良传统。例如;遇到老人,要双手抚胸前,弯腰躬身前去问候,不论走路、进门、说话都要先让老人。见了长辈。有长辈在座时,晚辈不能背对长辈,不能伸腿坐,不能从长辈面前经过,在外面时也不能从长辈面前横穿过去。不能在长辈面前抽烟、喝酒、说粗话。待人接物讲究礼貌。在路上遇到尊长或朋友,先要把右手放在胸部中央,然后伸出双手,上身向前倾斜,握手问好。妇女见面后互相拥抱、问候。晚辈与长辈相遇时,晚辈要先施礼。现在广大农村仍保持这些礼节。在城市,年轻人大都行现代握手礼。维吾尔族忌讳别人当面赞美自己的孩子,尤其不能用“胖”、“漂亮”、“胃口好”之类词句。忌讳一进屋就去抱主人家的孩子。不能朝着太阳、月亮大小便,不能往庄稼、草上、水里大小便。不能朝天空吐唾沫。忌讳将头发、胡子、指甲留得过长。2、哈萨克族。新疆哈萨克族人口123.77万人,主要居住在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木垒和巴里坤两个哈萨克自治县以及北疆沿天山一带。哈萨克族是我国古老的民族之一,其族源是两千多年前居住在伊犁河谷及伊塞克湖周围的乌孙及部分月氏人和塞种人。在以后的发展中,他们和西突厥人、乃蛮人、克烈人及蒙古人相互融合。15世纪60年代,黑海以北的部分牧民为摆脱乌孜别克汗的压迫而东迁到巴尔喀什湖以南的楚河流域。到清初,哈萨克人的放牧地分为三个部分,称大、中、小“玉兹”(“玉兹”即“部分”、“方面”的意思),形成了以“哈萨克”为名的民族共同体。清朝统一新疆后,大、中、小玉兹先后归附清朝,部分牧民迁到阿勒泰、伊犁、塔城地区放牧。19世纪末,沙俄强迫清朝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按照“人随地归”的原则,侵占了原属中国哈萨克族居住的地方。现在我国的哈萨克族,是中俄划界时划在中国境内的牧民以及划界后迁回祖国的牧民群众。生产以牧业为主,主要放牧马、羊、牛等。哈萨克族信仰伊斯兰教,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风俗习惯。最具民族特色的是毡房、奶茶、熏肉等。哈萨克族尊老爱幼,热情好客。到毡房不可坐床,应盘腿或跪坐在地毡上,不要两腿伸直。做客时要听从主人招待,主要端上的食品都要尝尝,不要完全拒绝。主人倒茶时,若已喝够,可用手捂住碗口,表示不再喝。对尊敬的客人,主人会献上羊头,客人不能任意让给他人,要先割一块羊的面颊肉捧给在座的长者,割一块羊耳给女主人和孩子,再割一块肉自食,然后将羊头送还主人,便可随意进食。哈萨克族禁食猪肉、狗肉、驴肉,禁食动物血,不食自死动物的肉。忌讳客人在门口下马,因为这表示来报丧或报告其他不好的消息。3、柯尔克孜族。新疆柯尔克孜族人口15.78万人,主要聚居在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两千多年前,柯尔克孜族的先民居住在叶尼塞河上游,公元6世纪时被称为“黠戛斯”。公元648年正式归唐朝管辖。公元840年摧毁回鹘汗国后,建立了黠戛斯汗国,曾一度向南占领北庭(今新疆吉木萨尔)和安西(今新疆库车)。从元代至明代,主要活动区域从叶尼塞河上游逐渐南迁到天山地区。辛亥革命后定名为“柯尔克孜族”。柯尔克孜族以畜牧业为主,部分从事农业。柯尔克孜族崇拜太阳,喜欢红色,性情豪爽。从清朝以后转信伊斯兰教,因而在生活习惯和禁忌方面和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基本相同。4、塔吉克族。新疆塔吉克族人口3.82万人,主要聚居在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塔吉克”是其民族自称,含有“王冠”之意。其族源可追溯到古代帕米尔高原东部操伊朗语的各部落。公元2-3世纪,塔什库尔干一带出现去曷盘陀人,是塔吉克族的族源。唐朝时去曷盘陀人属安西都护府管辖。元朝时塔什库尔干称“色勒库尔”。明朝后期以色勒库尔为中心出现了一批塔吉克村落。17-19世纪,帕米尔以西、以南的一些塔吉克人迁入色勒库尔,形成了我国的塔吉克族。山区的塔吉克人从事畜牧业,平原地区的塔吉克人以农业为主。塔吉克族民风淳朴敦厚,热情好客,信仰伊斯兰教。禁食猪肉、驴肉、狗肉、马肉和动物血。忌讳客人在门口下马。5、锡伯族。新疆锡族人口3.82万人。主要聚居在伊犁河南岸的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锡伯族祖居我国东北,过着渔猎和游牧生活,擅长骑马、射箭。清朝初年,锡伯族编入满洲八旗,迁居辽宁境内,放弃了渔猎生活,过渡到农业民族。1764年,清朝政府为充实西北边防,从盛京(今辽宁沈阳)等地征调1020名官兵连同眷属3275人到新疆戍边,于1764年9月到达塔城一带,不久移驻伊犁河南岸屯垦戍边。新疆锡伯族以农业为主,兼营养殖业。锡伯族勤劳勇敢,自强不息,并以孝敬长辈、慷慨无私、乐于助人为美德。6、乌孜别克族。新疆乌孜别克族人口1.33万人,主要分布在乌鲁木齐、伊犁以及塔城、喀什、莎车、叶城等地,以伊宁最多。其族名源于14世纪蒙古帝国的金帐(钦察)汗国乌孜别克汗。在乌孜别克汗统治下,其军民被称为“乌孜别克人”。15世纪,部分乌孜别克人在昔班尼汗率领下进入中亚农业区,同当地属突厥语系的民族融合,形成新的民族——乌孜别克族。新疆的乌孜别克族是从中亚迁来的。他们大部分居住在城镇,文化教育比较普及。乌孜别克族同其他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一样,有相同或相似的民族习惯。他们喜食牛肉、羊肉、马肉和鸡、鸭、鱼,禁食猪肉、狗肉、驴肉和动物血。进餐时长者坐上位,其余的人分坐两侧。严禁在用餐时擤鼻涕、吐痰、脱帽等。有尊老爱幼、热情好客的优良传统。7、俄罗斯族。新疆俄罗斯族人口9000多人,散居在伊犁、塔城、阿勒泰、乌鲁木齐等地。他们是18世纪后陆续从沙皇俄国迁来的,也有19世纪至十月革命前后迁来的。定居新疆的俄罗斯族,在军阀盛世才统治时被称为“归化族”,新疆和平解放后,改称“俄罗斯族”。俄罗斯族多信仰东正教。居住在城镇的俄罗斯人从事工商业、运输业和服务业等,居住在农村的从事农业和畜牧业。俄罗斯人性格开朗,讲究礼节。熟人见面要问好,分别时要告别,节日时要互相祝贺。见面行鞠躬礼或握手。见了长辈和妇女时,不宜先伸手,等对方伸手时再握手。到俄罗斯人家里做客时,进屋前要敲门,进屋后要脱帽,要坐在主人让给的位子上,不能坐床,不能随便吸烟。忌送黄色礼品,认为黄色表示不忠诚,而蓝色代表友谊。忌讳“13”、“星期五”这两个数字和日子,认为有“不详”之意。如果应邀出席宴会、晚会,要服装整洁,穿西服须打领带或领结,衬衣下摆不要露在外面,要穿皮鞋。妇女最好穿裙子,显得庄重。8、达斡尔族。新疆达斡尔族人口6200多人,主要分布在塔城地区。达斡尔族源于我国北方的契丹。契丹的辽国被金推翻后,契丹贵族及其部众迁至黑龙江流域,自称“达斡尔人”。“达斡尔”这个名称首次出现于元末明初。新疆的达斡尔人大都是清朝政府从东北调来的驻军的后代,主要从事农业,也有的从事畜牧业。9、塔塔尔族。新疆塔塔尔族人口4700多人,主要居住在伊宁、塔城和乌鲁木齐。塔塔尔是“鞑靼”的音译。“鞑靼”一名最早见于唐代,是我国北方突厥汗国统治下的一个游牧部落。13世纪西征的蒙古人在伏尔加河一带建立了金帐汗国,其居民主要是保加尔人和操突厥语的奇卜察克(钦察)人。15世纪金帐汗国瓦解,代之而起的喀山汗国统治者自称是蒙古人的后代——塔塔尔人。塔塔尔族就是上述保加尔人、奇卜察克人和突厥化的蒙古人互相融合而形成的民族。新疆的塔塔尔族是19世纪初陆续从俄国迁来的,民族习俗和其他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相似。第二节党的民族政策一、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保障各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民族区域自治是指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一方面,由实行自治的少数民族的人民对本民族自治地方的事务当家做主,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社会主义道路;另一方面,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地方,是在中央政权统一领导之下的地方行政区域,国家同自治地方的关系是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根据中央人民政府1952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实施纲要》的规定,从新疆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分布特点的实际出发,新疆在1954年先后建立了焉耆回族自治县、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木垒哈萨克自治县、各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塔什库尔塔吉克自治县、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等6个自治县,以及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昌吉回族自治州、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等5个自治州。在此基础上,1955年10月1日成立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的规定,现在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的主席、州长、县长都是由实行区域自治民族中的公民选举产生的。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地方国家权力机关,在自治地方又是自治机关。各族人民选出自己的代表,参与管理国家事务和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自治区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共540名,其中少数民族代表357名,占代表总数的66.11%;新疆出席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共58名,包括11个民族成分,其中少数民族代表36名,占代表总数的62.07%。这就从组织上切实保障了各族人民行使管理国家事务和本民族内部事物的权利。二、重视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对发展本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学技术事业起着重要的作用。40多年来,新疆的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工作取得了巨大成就。一是各民族语言文字的使用得到保障,已经成为各级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执行职务、行使权力的工具。二是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电影事业广泛使用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发挥了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特有功能。三是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和科学研究规范化、标准化、电子计算机信息处理取得突破性进展,丰富和发展了各民族的语言文字。四是在学校教育中,分别用维吾尔、汉、哈萨克、蒙古、柯尔克孜、锡伯、俄罗斯7种语言文字授课。1993年9月25日,自治区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语言文字工作条例》,并颁布实施。从此,自治区的语言文字工作纳入了法制化的管理轨道。三、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政策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关于各民族“都有保持或者改革自己的风俗习惯的自由”的规定,自治区各级党委和政府历来重视对人民群众进行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教育,并特别重视在部队、兵团和中央驻疆企业职工中进行教育,并要求各地区在交通要道以及有少数民族职工的单位,设立“清真食堂”或“清真灶”。近年来,乌鲁木齐、昌吉、伊犁等地区还制定了清真饮食业管理的一些规定,确定由民族工作部门、工商管理部门对清真饮食业统一审批,合格者方可发给清真饮食许可证。穆斯林的丧葬按其风俗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