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导向下的课堂教学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导向下的课堂教学2●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五个发展新理念,把“创新发展”排在首位。明确指出: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创新能力,从根本上影响甚至决定国家和民族前途命运。●习近平总书记明确要求:我们必须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把人才作为支撑发展的第一资源,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为什么要关注核心素养?•一、核心素养的意义•二、学科核心素养•三、培养核心素养下的课堂教学•四、核心素养在课堂教学中落地第一核心素养的意义第一节核心素养一、核心素养内涵: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必备品格:是一个人做人的根基,是幸福人生(道德人生)的基石。关键能力:是一个人做事的根基,是成功人生(智慧人生)的基石。(一)必备品格(1)品格即人性。人性就是人的本性,先天形成,后天可改造。人性,顾名思义指只有人才具备的特性。(2)品格即精神。人的本质是精神文化,是一种善于学习、善于思考、自我设计和自我超越的动物。(3)品格即行为。表现在一切言行举止中。人与事情关系——认真(责任)必备品格本质而言,品格处理的是人的关系。包括人与自己关系、人与人关系和人与事情关系。人与自我关系——自律(自制)人与他人关系——尊重(公德)(二)关键能力从学习过程角度,把学习能力分为阅读能力(输入)、思考能力(加工)和表达能力(输出)三种。(基础、核心)关键能力壹贰叁阅读能力——不会阅读学生是潜在差生思考能力——不会思考的学生是没有潜力的学生表达能力——不会表达的学生是没有影响力的学生1.能力和品格是人两种最宝贵精神财富。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2.核心素养形成上,强调二者互动和融合。“当能力具备了积极的文化价值,具有了利他道德情怀,才会成为众人认同的‘人的素养’。”(三)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关系第二节: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框架和内涵(一)框架:2016年9月,教育部发布《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十八个基本要点。六大素养之间相互联系、互相补充、相互促进,在不同情境中整体发挥作用。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全面发展的人壹文化基础自主发展贰社会参与叁(二)内涵壹文化基础强调能习得人文、科学等各领域的知识和技能,掌握和运用人类优秀智慧成果,涵养内在精神,发展成为有宽厚文化基础、有更高精神追求的人主要是学生在学习、理解、运用人文领域知识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基本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具体包括一人文底蕴二科学精神主要是学生在学习、理解、运用科学知识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价值标准、思维方式和行为表现。具体包括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一人文底蕴1人文积淀3审美情趣2人文情怀具有古今中外人文领域基本知识和成果的积累;能理解和掌握人文思想中所蕴含的认识方法和实践方法等具有艺术知识、技能与方法的积累;能解和尊重文化艺术的多样性,具有发现、感知、欣赏、评价美的意识和基本能力;具有健康的审美价值取向;具有艺术表达和创意表现的兴趣和意识等壹文化基础具有以人为本的意识,尊重、维护人的尊严和价值;能关切人的生存、发展和幸福等二科学精神4理性思维6勇于探索5批判质疑壹文化基础崇尚真知,尊重事实和证据,逻辑清晰,理性思考具有问题意识,能独立思考判断;能多角度分析问题具有好奇心和象力;能不畏困难,有坚持不懈的探索精神;能大胆尝试强调能有效管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认识和发现自我价值,发掘自身潜力,有效应对复杂多变的环境,发展成为有明确人生方向、有生活品质的人主要是学生在学习意识形成、学习方式方法选择、学习进程评估调控等方面的综合表现。具体包括三学会学习四健康生活主要是学生在认识自我、发展身心、规划人生等方面的综合表现。具体包括自主发展贰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三学会学习7乐学善学9信息意识8勤于反思自主发展贰能正确认识和理解学习的价值,具有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等善于总结经验;能够根据不同情境和自身实际,选择或调整学习策略和方法能有效地鉴别使用信息,具有数字化生存能力,具有网络伦理道德与信息安全意识四健康生活10珍爱生命12自我管理11健全人格自主发展贰理解生命意义和人生价值;具有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掌握适合自身的运动方法技能,养成健康文明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具有积极的心理品质,自信自爱,坚韧乐观;有自制力,能调节和管理自己的情绪,具有抗挫折能力能正确认识与评估自我;依据自身个性和潜质选择适合的发展方向;合理分配和使用时间与精力;具有达成目标的持续行动力强调能处理好自我与社会的关系,遵守现代公民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增强社会责任感,提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成为有理想信念、敢于担当的人主要是学生在处理与社会、国家、国际等关系方面所形成的情感态度、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具体包括五责任担当六实践创新主要是学生在日常活动、问题解决、适应挑战等方面所形成的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行为表现。具体包括社会参与叁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五责任担当13社会责任15国际理解14国家认同自尊自律,文明礼貌,诚信友善,宽和待人;孝亲敬长,有感恩之心;热心公益和志愿服务,敬业奉献,具有团队意识和互助精神;能主动作为,履职尽责,对自我和他人负责;能明辨是非,具有规则与法治意识,积极履行公民义务,理性行使公民权利;崇尚自由平等,能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热爱并尊重自然,具有绿色生活方式和可持续发展理念及行动具有国家意识,了解国情历史,认同国民身份,能自觉捍卫国家主权、;具有文化自信,尊重、传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和光荣传统,热爱党、拥护党;理解、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全球意识和开放的心态,了解人类文明进程和世界发展动态;能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多样性和差异性,积极参与跨文化交流;关注人类面临的全球性挑战,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与价值社会参与叁六实践创新16劳动意识18技术运用17问题解决尊重劳动,具有积极的劳动态度和良好的劳动习惯;具有动手操作能力,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在主动参加的家务劳动、生产劳动、公益活动和社会实践中,具有改进和创新劳动方式、提高劳动效率的意识;具有通过诚实合法劳动创造成功生活的意识和行动等理解技术与人类文明的有机联系,具有学习掌握技术的兴趣和意愿;具有工程思维,能将创意和方案转化为有形物品或对已有物品进行改进与优化等社会参与叁善于发现和提出问题,有解决问题的兴趣和热情;能依据特定情境和具体条件,选择制订合理的解决方案;具有在复杂环境中行动的能力等。第二:学科核心素养学科核心素养=学科+核心素养,学科核心素养是核心素养在特定学科中的具体化,是学生学习一门学科之后形成的,具有学科特点的成就(包括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方向和性质相同1.两者是上位和下位、整体和部分、抽象和具体的关系2.两者是目的、方向与手段、途径的关系3.两者是相互包含、融合(内容上)和有机转化、相互促进(形成过程上)的关系4.区别:核心素养不是学科核心素养的简单机械的总和(超学科的东西,包括非学科的教育和活动);两者出发点不同(学生和学科)核心素养和学科核心素养的关系教学目标发展:双基三维目标核心素养全国政协常委、副秘书长朱永新教授认为理想课堂应该从六个方面评价•1、参与度;2、亲合度;•3、自由度;4、整合度;•5、练习度;6、延展度。第三、培养核心素养下的课堂教学核心素养所蕴含的教学策略一.整合性、主题性、单元性教学二.情境化—问题化—任务化教学三.学科活动四.独立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2/8/2020•历史活动·设计活动主题:中国历代疆域的发展活动目标1.通过对中国历代疆域发展过程的梳理,加强历史时空观念,从历史发展的角度认识中国疆域的变化。2.比较中国历代疆域图的变化,提高对历史地图的辨识能力和运用能力,认识中国疆域在历史进程中的联系、延续、发展。3.通过对中国重要的边疆地区的历史考察,加深对这些地区是中国固有领土的认识。2/8/2020•活动过程•1.搜集、梳理中国历代疆域图。•2.观察中国历代疆域图中的疆界四至,并进行比较分析。•3.将本活动主题拓展为若干探究活动,如:•(1)以“从历史地图中看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为题,对中国历史上一些重要时期(如秦汉时期、隋唐时期、宋元时期、明清时期、民国时期、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的疆域进行综合考察,运用地图中的信息说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2)将西藏地区、新疆地区、南海诸岛、台湾及其包括钓鱼岛在内的附属岛屿等分别设定为研究主题,进行历史考察,搜集有关的历史文献材料和分区地图,从历史的角度认识这些地区是中国不可分割的领土。•(3)以“中国历代都城的变迁”为题,运用地图及所学知识,说明历代首都的选址、名称、规模、中枢作用等具体情况,分析建都的多方面历史因素。•(4)以“从地图中探寻家乡的历史变迁”为题,考察自己家乡在历史上的名称变化、属地范围、行政区划建制归属等,具体了解家乡的历史地理沿革及变化。•4.在考察的基础上,形成主题研究报告,以图文结合的形式展示探究的成果,同学之间进行交流。四、核心素养在课堂教学中落地从书本情境、教师经验,到真实情境、学生经验从习题训练到开展基于任务或项目的学习从“教”“学”分离到“教在学中”这是2006年的一堂以世界杯开场的思想政治课在这堂课前的德国世界杯C组第二轮比赛中,阿根廷以6比0完胜塞黑,创造了那届世界杯最悬殊的比分。而此前的塞黑队连续10场不败,是世界杯出线队中最出色的球队。当许多球迷学生还沉浸在对这场球的困惑中时,李梁老师的课开场了:“你们有没有看阿根廷和塞黑的那场比赛?你们是不是也奇怪一路高歌猛进的塞黑队为何会突然惨败?”学生们瞪大眼睛,一些人不停点头。这时,李梁点开了连夜赶制的多媒体课件,呈现在学生眼前的是经过剪辑的画面和新闻回放:2006年6月3日,黑山共和国宣布独立,球员们得知后难掩心中的迷茫和痛苦,一位塞黑球员在比赛结束后说:“没有人在自己的祖国刚刚分裂时,还能兴高采烈地享受足球的乐趣。”原来,是祖国的分裂,使球队失去了斗志。于是,一堂爱国主义教育课就这样拉开了序幕,这是一堂令人难忘的由真实事件设计出来的情境教学。这堂课,如果采用传统的方式仅从书本情境、教师经验进行教学,极有可能上成我们常见的灌输式思想教育课。当我们的教学从真实情境、学生经验出发,就会带给我们许多惊喜。《人民教育》刊登过一篇主题为“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的课例。课上,教师设计了一个活动项目:学生分4组,每个组配发一些材料和工具;要求各小组利用这些物品生产简单的产品:圆形、正方形和正三角形等;这些产品价值不同,在规定时间内,看哪个小组创造的价值最大。学生拿到材料袋后发现,各组的原材料和工具都不一样:有的剪刀多,有的纸多。怎么办?小组内讨论后找到了好办法——纸张充裕的组用纸去交换剪刀;或用几张白纸去交换一张彩纸等。通过活动,最终让学生明白一些道理:由于各国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不一样,形成了国际分工;而国际分工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各国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从而促使国际市场形成。这样的项目学习,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也让学生在活动中理解了学习内容,同时提高了学生自己设计方案、选择策略的应用能力。美术欣赏课程教材中有“咫尺千里——中国古代山水画”单元,一位教师在讲授这个单元时,给学生布置了这样的题目:课本在讲中国“山水画”单元时,标题前用了“咫尺千里”来修饰“山水画”,你是如何理解的,请结合具体作品分别进行阐述。后来,教师觉得这样提问学生的思维度还是不够,就进行了调整,变成:假如你是课本编写者,请用另外的词来修饰中国“山水画”,并结合具体作品说明你的观点。调整后的问题更重视学生个性化的表达,更重视学生对作品独特的解读。许多学生有自己独到的看法:“雄伟浑厚——中国古代山水画”,如范宽的《溪山行旅图》,取景高远,中部的烟云拉开了人与山的距离,有一种异常雄伟高大之感;“身临其境——中国古代山水

1 / 3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