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现代物流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山东省现代物流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根据《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发展改革委关于开展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编制工作的意见的通知》(鲁政办发〔2009〕109号)要求,结合《国务院关于印发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通知》(国发〔2009〕8号)、《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山东省现代物流业振兴发展规划的通知》(鲁政发〔2009〕61号)精神和“十一五”全省现代物流业发展情况,特制定本规划。一、物流业发展现状“十一五”期间我省经济快速增长,2010年全省生产总值(GDP)实现39416.2亿元,平均增长13.12%,经济总量一直位于全国前列,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9.1:54.3:36.6,工业拉动作用突出,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产业集群特色鲜明,产业联动趋势强劲,为我省现代物流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一)物流业快速发展。近几年来,我省各级、各部门把发展现代物流业作为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措施,先后出台了一系列发展现代物流业的规划及政策措施,对促进现代物流业快速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2010年,我省社会物流总额105831亿元,同比增长22.7%;物流业增加值2871亿元,占GDP的7.28%,占服务业增加值的19.9%;社会物流总费用7080.9亿元,与GDP的比率下降为17.9%;物流产业投资2190亿元,同比增长25.7%。铁路、公路、水运、航空共完成货运量30.18亿吨,增长6.11%,有力地支持了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和发展方式转变。(二)物流综合运输网络进一步完善。经过多年的建设,我省铁路、公路、海港、内河水运、航空、管道交通四通八达。“五纵四横一环八连”高等级公路网主骨架初步形成,公路通车里程22.98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4285公里;港口基础设施逐步完善,沿海港口生产性泊位达到473个;铁路里程为3800公里,专用线450余条;民航机场8个,航线236条,其中国内航线218条、国际航线18条。全省四纵四横和城际铁路正在规划建设当中,纵贯南北、横跨东西,布局合理、快捷高效的现代化铁路运输体系即将形成。各地结合经济发展的需要,不断加大对物流园区(中心)建设的投入,已建成物流园区245个,在建园区94个,规划新园区37个;在建和规划物流中心407个。各种运输方式有机衔接,为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三)物流企业的实力不断增强。近几年来,我省各类物流企业成长迅速。目前,从事物流业务的企业达到1.7万多家,骨干物流企业661家,形成了由多种所有制、不同经营规模和各种服务模式构成的、具有行业特色的物流企业群体。先后有23家企业进入全国物流百强企业,62家企业列为全国物流税收试点企业,69个物流品牌被评为“山东服务名牌”。国外知名物流企业如丹麦马士基、日本伊藤忠、英国铁行集团、新加坡胜狮、以色列以星轮船、韩国韩进海运以及美国普洛斯物流地产等入驻我省,成立合资物流公司,开展物流业务,物流企业的核心群体初步形成。(四)物流新技术和信息系统得到推广与应用。目前,在一些大型物流企业中,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条形码技术、电子自动订货系统(EOS)、自动分拣系统(ASS)、地理信息系统(GIS)、射频识别(RFID)、无线手持终端等物流技术装备逐步得到推广与应用。许多物流企业开发了自营性质的物流信息收集与发布平台。新技术和物流信息系统的应用对于提升物流现代化水平和专业化程度起着重要作用。(五)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稳步推进。大部分制造企业采用现代物流管理的理念和方法实施流程再造,并在仓储、运输和配送等多个环节上实施了物流服务外包。2010年,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了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示范工程,第一批已经启动40个项目,制造企业物流供应链一体化管理、物流业务剥离外包进一步推进,物流企业承接物流外包的能力不断提升。(六)农村物流网络体系建设成效显著。自2008年开始,在“村村通”工程的基础上,交通运输等有关部门安排专项资金,开展了农村物流试点。目前,参加试点的县(市、区)达到41个,试点县(市、区)初步建成了由县级物流中心、乡镇物流站场、农村物流网点构成的三级交通物流网络。邮政系统积极参与农资配送服务,依托遍布农村的邮政物流网络,建设乡镇农资配送中心,大力发展三农服务站,基本建成了覆盖乡村的农村邮政物流网络体系。(七)商贸物流体系基本形成。近年来,我省商贸企业得到迅速发展,限额批零企业12000家,连锁总店116家,门店总数8960家,涉农服务网点9万余家。全省现代商贸物流体系基本形成,商品集散和配送功能进一步增强。(八)初步建立了物流人才培养体系。职业教育、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和在职技能培训等多层次的人才培养体系已经基本形成。目前,全省各类学校物流管理及相关专业的全日制在校生达到4.5万人左右,其中,高职专科3.8万人、本科0.5万人、中专技工0.2万人、研究生200人左右。我省物流业发展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如物流管理体制和环境有待完善;物流多式联运尚未实现无缝连接,对多种运输方式的一体化运作形成障碍;第三方物流企业规模普遍较小,基础设施和技术装备条件较差,服务水平不高,总体竞争力较低;物流业标准化和信息化水平不高,物流公共信息网络系统建设相对滞后;物流统计指标体系需进一步完善等等。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一)指导思想。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转方式、调结构的总体部署,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服务经济和社会发展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先进技术和信息化为支撑,按照整合、改造、提升、发展的基本思路,建立工农商贸企业与物流企业联动发展机制。整合物流资源,加快物流园区(中心)等基础设施建设,培育物流龙头企业,提升物流企业整体水平,加快多式联运工程建设,努力构建高效生态节能的现代化物流服务体系,促进我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二)基本原则1.政府规划引导,市场配置资源,营造发展环境。加强政府在物流业发展过程中的组织、规划、政策和环境等方面的引导作用。依据现有物流基础设施,兼顾国内与国际、城市与农村、农业、商贸和工业与物流业协调发展,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完善政策、法律、法规,为物流企业营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2.深化改革开放,理顺管理体制,打破条块分割。通过改革开放,进一步理顺目前的管理体制,破除各地、各部门原有的利益保护,打破行业间、部门间、地区间、城乡间的分割封锁,实现行业、部门、地区、城乡间真正的协调配合与无缝对接。3.推进标准化和商标战略,采用先进信息化技术,提高物流效能。采用先进的物流信息技术,加快推进物流设施与设备的标准化,发展品牌物流,实施商标战略,促进操作流程的规范化,实现供应链上下游企业之间的信息共享,降低物流运营成本,提高物流效能。4.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综合运输体系,实现物流畅通高效。进一步加快公路、铁路、水路、航空和管道物流通道建设,打通不同运输方式之间的瓶颈,合理布局物流园区、物流中心和配送中心,建立综合立体的多式联运体系,实现物流的畅通高效。5.整合存量,优化增量,创新服务。采取有效措施,促进不同隶属关系、不同所有制物流资源的有效整合。充分利用物流存量资源,改造、提升、完善物流服务功能,提高物流运作效率。引导社会资本向重点地区、重点物流企业倾斜,坚持走集约式、内涵式的发展道路,增强物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6.推进行业协调,促进产业联动,发展特色物流。推进制造业内部物流资源整合,加快企业物流剥离外包,促进物流服务社会化。大力发展专业化物流,积极建立重点领域和特种行业的物流体系,满足制造企业个性化需求。(三)发展目标继续贯彻落实国发〔2009〕8号文件和鲁政发〔2009〕61号文件,把我省建成全国九大物流区域之一,发挥我省在全国七大物流通道作用,建设一批物流节点城市和物流基地,培育一批物流名牌企业,为建设经济文化强省提供坚实物流体系保障。到2015年,社会物流总额完成18万亿元,年均递增12%;物流业增加值完成4800亿元,年均递增11%,占GDP的比重达到8.5%以上,占第三产业的比重达到22%以上;全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的比重下降到17%左右;培育100家具有国际、国内竞争力的大型综合物流企业,扶持150家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示范企业。基本形成城市与农村相结合、物流业与农业、工业、商贸业联动发展,布局合理、信息畅通、技术先进、管理规范、节能环保、安全有序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三、物流区域布局(一)物流区域。根据我省的自然地理条件、行政区划、各地经济发展特点和物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把我省的物流发展区域划分为六大物流区域,即港口群物流区域、鲁中物流区域、鲁南物流区域、鲁西南物流区域、鲁北物流区域和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物流区域。1.港口群物流区域。港口群物流区域是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主体,是发展国际物流的主要通道,具有发展现代物流的条件和优势。充分发挥港口设施功能完备、经济外向度高、发展潜力大的优势,重点发展外向型和辐射型物流,继续加快疏港铁路和公路的规划和建设,提高港口的集疏运能力。以发展现代物流为重点,加快沿海港口大型矿石、油品泊位建设,强力推进内河航道、港口建设,提高综合通过能力和内河港航整体实力;鼓励港口与大物流企业、临港物流园区的合资合作,实现有机结合、互动发展,推动港口腹地“无水港”体系建设,实现港口腹地向全国、全世界扩展,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高效生态产业、高端产业、临港产业服务,为全省及全国产业发展和对外贸易服务。2.鲁中物流区域。以济南、淄博为核心,以泰安、莱芜为重点,大力发展综合运输,推进多式联运,着重发展陆路综合物流、城市配送物流及辐射全国的中转物流。形成连接省内各主要城市,辐射冀、豫、苏、皖等周边省份的物流中转基地。加快与半岛港口城市的通道对接,合作实施“大通关工程”,形成一条畅通的国际物流通道。构建完善的农村物流网络,大力发展农村物流,建设有利于农产品交易、加工、包装、存储、运输的物流系统。尽快形成以城市配送物流、中转物流和航空物流为特色的综合物流枢纽。3.鲁南物流区域。以临沂为核心,以日照为重点。临沂重点发展商贸物流,通过发展商贸经营、会展、电子商务等物流方式,进一步做大做强商贸流通业,形成辐射华东、华北、中原等地区的商品集散地。日照重点发展矿石、煤炭等大宗物资港口物流,建设临港产业,形成港口与内陆腹地的进出口货物集疏运中心。日照与临沂应充分发挥兖石铁路和高速公路的作用,加强经济联系,搞好物流对接,发展大港口、大商贸、大物流,实现合作双赢。4.鲁北物流区域。以德州为中心,以聊城、滨州、东营为重点,大力发展连接东部沿海和中西部内陆的中转物流、农产品物流。特别是滨州和东营作为黄河三角州高效生态经济区的核心城市,应该重点发展以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的产业,优先发展现代物流业,促进服务业的发展,在全省率先实现经济结构转型。5.鲁西南物流区域。以济宁为核心,以枣庄、菏泽为重点,利用京杭运河水运成本较低的优势,大力发展内河水运物流,推进公铁水联运物流项目建设,建立和完善以煤炭、矿石、石膏等大宗物资为主的转运型物流中心。规划建设专业物流配送中心,搞好化肥、农药、种子、塑料薄膜等农资物流配送,做好种植、饲养、加工、销售等环节物流衔接,为建设农业、林业、牲畜业基地服务。在鲁西南地区,进一步推广现代物流管理理念和技术,推进传统物流向现代物流转型升级,缩小鲁西南物流业与东部地区之间的差距。6.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物流区域。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物流区域以东营、滨州为核心,以莱州市、潍坊市寒亭区、寿光市、昌邑市、乐陵市、庆云县、高青县为重点,发展服务于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的高效生态物流,成为连接山东半岛、京津冀、辐射东北亚的物流枢纽。依托交通枢纽、中心城市和重要货物集散地,完善物流基础设施,重点建设东营、滨州、潍坊、莱州4个临港物流基地,大力发展临港产业,促进临港物流业快速发展。发挥油盐化工、纺织、造纸、装备制造、农副产品加工等产业的优势,引导企业主辅分离,物流业务外包,积极发展专业化物流,支持产业提高核心竞争力。依托胜利油田和中海油,重点发展辐射全省的石油管道物流。

1 / 2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