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戌变法■维新变法运动的兴起■“百日维新”■“戊戌六君子”■课堂小结戊戌变法戊戌变法“变者,天下之公理也。”面对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爱国的仁人志士奔走呼号,掀起了救亡图存的维新变法运动。由于封建顽固势力的血腥镇压,变法失败了。“戊戌六君子”喋血北京菜市口刑场。他们“有心杀贼”,为什么却“无力回天”?“回天”之力在哪里?救国之路在何方?导入戊戌变法一、维新变法运动的兴起戊戌变法维新变法运动兴起的原因:帝国主义的加剧,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思考:帝国主义加剧的表现有哪些?戊戌变法公车上书1895年,《马关条约》的签订,举国震惊。康有为、梁启超联合在北京参加科举会试的1300多名各省举人,联名上书光绪帝,反对同日本议和,请求变法。史称“公车上书”。结局:失败影响:上书的内容广泛传播,在社会上产生很大影响。打破了清政府长期以来规定的知识分子不得过问朝政的禁令,是资产阶级维新思潮转变为爱国救亡政治运动的标志。戊戌变法康有为梁启超戊戌变法戊戌变法运动期间,维新派重要刊物之一,1896年8月在上海创刊。梁启超任主笔。《时务报》书影戊戌变法公车上书(想象画)伏乞皇上下诏鼓天下之气,迁都定天下之本,练兵强天下之势,变法成天下之治而已。……窃认为今之为治,当以开创之势治天下,不当以守成之势治天下……《易》曰“穷则变,变则通。”……窃为皇上筹自强之策,计万世之安,非变通旧法,无以为治。……夫先王之治天下,与民共之……君民同体,情谊交孚,中国一家,休戚与共……于以恢复琉球,扫荡日本,大雪国耻,耀我威稜。——《公车上书》…………《公车上书记》书影戊戌变法戊戌变法时期学会、学堂、报馆一览表名称时期地点创办人万木草堂1891年广州康有为《中外纪闻》(原名)《万国公报》1895年北京康有为强学会1895年北京康有为《时务报》1896年上海梁启超(主笔)《国闻报》1897年天津严复《知新报》1897年澳门康广仁时务学堂1897年湖南谭嗣同粤学会1898年北京康有为《湘报》1898年湖南谭嗣同南学会1898年湖南谭嗣同保国会1898年北京康有为戊戌变法《时务报》、《国闻报》刊头戊戌变法二、“百日维新”(1898年6月11日-9月21日)戊戌变法1897年,德国派军舰强占胶州湾,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康有为再次上书光绪帝,请求变法。戊戌变法光绪帝(1871—1908),1875年至1908年在位。他即位时年仅四岁,由慈禧太后“垂帘听政”。1887年亲政,但仍由慈禧太后“训政”。1889年,太后“撤帘归政”。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宣布变法。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将他幽禁于瀛台,重新把握政权,直到光绪帝死。光绪帝百日维新戊戌变法擢升维新派人士进入中央机构谕内阁:候补侍读杨锐、刑部候补主事刘光第、内阁候补中书林旭、江苏候补知府谭嗣同、均著赏加四品卿衔,在军机章京上行走,参随同新政事宜。——光绪帝上谕(9月5日)戊戌变法百日维新的内容政治方面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广开言路。经济方面提倡办实业,奖励发明创造,改革财政。军事方面训练新式陆海军。文化方面翻译西方书籍;创办报刊;开办新式学堂;改革科举考试制度。返回返回戊戌变法三、“戊戌六君子”戊戌变法慈禧太后像戊戌变法荣禄戊戌变法1895年,戊戌变法期间,袁世凯在天津小站训练“新建陆军”。光绪帝得知慈禧太后想发动政变后,派谭嗣同去劝说袁世凯保护皇帝。袁世凯假意答应,却向直隶总督荣禄告密,促使政变迅速发生。袁世凯像戊戌变法林旭像戊戌变法杨锐像戊戌变法刘光第像戊戌变法谭嗣同像戊戌变法康广仁杨深秀戊戌变法谭嗣同、林旭、刘光第杨锐、杨深秀、康广仁戊戌六君子戊戌变法戊戌变法运动性质:资产阶级的爱国政治运动意义:加快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维新派在帝国主义的侵略日益加深的紧要关头,要求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具有爱国和进步的意义。广泛传播了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知识,对中国社会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教训:失败的血的教训,促使资产阶级的政治斗争由改良转向革命。戊戌变法1.帝国主义侵略的加剧2.维新变法的兴起3.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代表人物4.“公车上书”及其社会影响5.创办报刊、成立学会,维新变法运动向全国发展维新变法运动的兴起1.康有为再次上书光绪帝请求变法2.戊戌变法3.变法的主要内容百日维新1.慈禧太后反对变法2.戊戌政变和“戊戌六君子”3.戊戌变法的性质4.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戊戌六君子”课堂小结戊戌变法学习测评1、康有为等“公车上书”的直接起因是()A、《南京条约》签订B、《北京条约》签订C、《马关条约》签订D、德国强占胶州湾2、戊戌变法为什么没有成功?C变法失败原因主要有二点:一是客观原因: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经济力量和阶级力量都很弱小。帝国主义列强极力维持半殖民地的统治秩序和获得的巨大利益,竭力阻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而腐朽昏庸的清朝封建顽固势力为了继续维持封建统治,非常敌视社会变革,因此反动势力非常强大,阻挠维新变法,最后发动政变镇压了这次变法。二是主观原因:这次运动主要是由一批有资本主义倾向的上层分子来提倡,资产阶级维新派的阶级特点具有软弱妥协性,他们害怕人民群众,不敢和旧势力及帝国主义势力公开决裂,不能从根本上触动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及封建专制制度,因而只能想出依靠皇帝推行新政的办法,幻想用自上而下的改革来发展资本主义。他们的活动仅限于知识分子这个小范围,社会基础比较薄弱,这就注定了运动的必然失败。戊戌变法史海拾贝康有为“问话”总理衙门总理各国事务衙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