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军政、外交学校”鬼谷遗址考究 孙持整理 Word 文档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中国古代军政、外交学校鬼谷遗址考究鬼谷遗址之地在今何处?就历史上最早记载鬼谷先生所居鬼谷而论,较有影响的有颍川阳城(今河南省登封县告成乡)与扶风池阳(今陕西省泾阳县云阳镇)两种说法。目前,史学界多认为中国古代最早的军政、外交学校是由东周时期的鬼谷子(王禅、王诩)在鬼谷山所办。但是,对鬼谷究竟在何地,却存在许多争议。据资料,在全国各地称谓鬼谷并与鬼谷子所办“军校”相关的地方,多达10余处,如:陕西的泾阳、韩城,河南的登封、汝阳、荥阳、淇县,山东的蒙阴,湖南的大庸,湖北的当阳,浙江的宁波,新疆的哈密等。以上各地之说,都可或少找到史料佐证,但细致考证,有的史料则不尽是信史。特别是到实地考察,进行综合分析之后,这个问题的答案似乎要更接近史实一些。历史虽然过去了2000多年,但山河地物大貌依旧在,可说是百闻不如一见,有的问题在文字上是争辨不清的,到实地一看则豁然开朗,孰是孰非,相比较之下,心中总有个概数。一、河南登封之说史料较充足,但实地考察尤显史迹不足,与史录出入甚大说到鬼谷子洞,河南人多首提登封。登封鬼谷之说,从东晋徐广开始主张鬼谷在颍川阳城始,至今在史学界一直较为著名。原因就是因为登封之说的史2料比较充足。除前文所引的裴骃《史记集解》、司马贞《史记索隐》外,东晋王嘉《拾遗记》、葛洪《神仙传》都言鬼谷子在阳城北之鬼谷隐居授徒。《说嵩》、《东周列国志》也记鬼谷子在阳城北教授孙膑、庞涓、苏秦之学术。唐朝李吉甫在《元和郡县志》中说得更具体:鬼谷在告城县北,即六国时鬼谷先生所居也唐代的告城,即是裴骃和司马贞所说的颍川阳城。史载约公元前21世纪,仓帝史皇氏建国都,名阳城;公元696年,女皇武则天举行登封大典登嵩山,封中岳,乘兴把嵩山下的嵩阳县改名为登封县把阳城县改名为告成县,免掉两县百姓3年赋税,表达了她登封告成的心情。阳城由此变为告成。唐代诗人李白在《送王屋山人魏万还王屋》中云:西涉清洛源,颇警人世喧。采秀颐王屋,因归洞天门。碣来游嵩峰,羽客何双双。朝携月光子,暮宿玉女窗。鬼谷上窈窕,龙潭下奔淙。李白在此提到了清洛源,又提到王屋山和嵩峰,地望与今河南登封鬼谷比较相符。宋代的王应麟编《玉海》引《史记正义》说:鬼谷,谷名。在洛州阳城县北五里。以后《明一统志》、《清一统志》也都采用此说。钱穆《史记地名考》有记阳城鬼谷今登封县东南。相传为战国时鬼谷先生所居。唐李白《送王屋山人魏万还王屋》诗中有:鬼谷上窈窕句。2000年冬,笔者在实地考察期间,获友人赠送1985年印行的《河南登封县告成乡志》,其中第九编第三章古建文物中专门有一节对周·鬼谷宅作了介绍,有鬼谷子教学内容,书前所附《告成乡文物古迹分布图》,在紧邻战国阳城遗址处,明确标有鬼谷宅,同一图中,在今告城之西偏南的王村附近,还标有鬼谷寺。实地考察见,登封鬼谷洞位置确如史书所载,在告城镇之北约5华里。当地人称此地为北沟,鬼谷洞西北200余米处即是战国阳城遗址,南300米处是北沟村。北沟中部东岸有一悬崖,崖中部现存有两个洞,洞口相距约60米,南边洞口向西北方向,当地人称鬼谷子洞洞内正面现有当地人泥塑比较粗糙的3鬼谷子、孙膑(盘腿坐椅)等人像,一侧有深洞,因无灯光而难测深浅;北边的洞口向正西,当地人称孙膑洞据说这两个洞在内部相联通。洞口高都近2米,宽2米余,里洞高宽都仅1米左右。洞是人工挖掘的黄泥土洞。崖高约20米,下是一条宽约50余米的河沟,冬日积雪中可见有涓涓溪水由北向南在流淌。自沟底有一条小道通洞口。河沟内现遍植杨树,冬日树叶全落,隔沟正好透过树枝干观察土洞,若在夏日树叶茂盛时是看不到这两个洞口的。此地非常荒凉,没有任何有关鬼谷洞的标志。如果没有当地人引路,很难找到此地。若不是实地考察,很难想象多史书中言之凿凿、大名在外的登封鬼谷洞会是这个样子。对照史料,笔者对此地是鬼谷先生授徒所居之处产生了怀疑。一是山水地貌与史料记载和传统说法不一致。此地无石山,洞是土洞,而非石洞;即使史书上所说的颍水(今颍河)距之处10余公里之外。二是此地看不出有任何险要之处(《史记》有地形险)。尽管两千多年过去了,当年的土洞会面貌全非,甚至荡然无存,但基本地貌应该相符。三是当地有关鬼谷子教学的传说并无特色,并且数量很少,现流传的仅有鬼谷子收徒、孙庞初斗的百担有余、请师出屋、五个馒头等。四是与名声显赫的古观星台虽为近邻,两者在历史方献上却找不出任何关联。北沟鬼谷洞距1961年被定为全国重点保护文物的中国古观星台仅3华里,此观星台是世界最古老的天文台,现仍保存有郭守敬观星台和周公姬旦测影台。3000多年前,周公姬旦用圭、表测量日影,定四时。此地是周代国土之中心,今天仍是我国南北长度之中心,因此此台自古被称为天地之中心,唐代有天心地胆在告城之说,有史料称中国、中华、中原、中州、中岳等词,以及当地人把先赞成之词说成是中、中、中即渊源于此。2000多年前的鬼谷子若是在此地长居教学,想必会留下不少与古测影台相关的史料或传说,然而在所有鬼谷子及其弟子的史料或传说中,没有只言片语与测影台4有关;查阅观星台文献档案及采访观星台申颍涛所长,也证明观星台的史料甚至传说与鬼谷子及其门生弟子无任何关联。因此,就地望结合史料判断,笔者认为登封鬼谷洞不可能是孙膑等人受教于鬼谷子的校址所在地,这里有可能是鬼谷子或其弟子游历教学的地点之一。回头再细品味最早言鬼谷在颍川阳城的东晋徐广和唐司马贞句中盖是其人所居,因为号,可见二人也都没有对鬼谷先生的隐居处作出肯定回答,仅说盖其所居。盖在古汉语中有大概测度之意,并未确定。此外,郑州市西南荥阳县境内有神仙洞,该地也立牌鬼谷,传为孙膑等人求学处。此洞幽深,有朋友入内行走1公里称仍未到底即返,此洞算是目前所知称为鬼谷洞最长者。此地目前已辟为旅游地,但没有可史文献资料可佐证鬼谷先生曾在此办学,从其地望来看,本文也持怀疑态度。二、河南汝阳鬼谷洞的地望和史料不容忽视今洛阳市南汝阳县云梦山,古属伊阳地,唐设伊阳县,1959年因与宜阳县谐音,以县城居北汝河之北改称汝阳县至今。汝阳云梦山位于县城南约4公里处,现有鬼谷村鬼谷洞,有学者肯定认为此地为鬼谷校址,1993年在此地曾举办召5开鬼谷子古军校遗迹研讨会。考察此地有关史料和地理位置,本文认为此说有其合理性,在没有确凿的史料确实证明某地为鬼谷校址前,此地之说暂不能轻易否定。现见历史文献最早明确记载汝阳云梦山为鬼谷校址的时间是宋代。此后,元、明、清各时期又有不少地方志史料,也记载鬼谷先生所居鬼谷在汝阳云梦山。主要史料有:清道光年间编撰的《伊阳县志》记载:宋宁宗嘉定22年(金至宁年,公元1213年)《创修丹阳观碑记》刻石有水帘洞为鬼谷子成道之处文字。《明汝州全志》引《广舆记》记载:鬼谷子尝隐此,俗传苏秦、张仪授书处。明正德《汝州州志》记载:云梦山在伊阳县城南七里,相传鬼谷子修道处。明成化《河南总志》卷七记载:云梦山在嵩县东九十里(即今汝阳),昔鬼谷子游息于此,一名鬼谷山,前有水帘洞。《清一统志》记载:云梦山,在伊阳县东南七里。县志相传鬼谷子修道处,其北有水帘洞,悬崖石,洞阔数武,内穿一道,崎岖约二里许,洞口有涧隔之,一小石塔,自顶滴水下注。《河南通志》记载:鬼谷子楚人,今伊阳县东南八里,有石洞存焉。清道光《伊阳县志》记载:云梦山,东南五里,鬼谷子隐处,苏、张授书于此。可作辅证的《东周列国志》有载:鬼谷子在云梦山采药。6有学者又引《史记·甘茂列传》自淆塞及至鬼谷,其地形险易皆明知之,从其地形解释此鬼谷即汝阳鬼谷,此说有一定道理。古淆塞在今河南省三门峡市区东南14公里,陕县菜园乡境内,系山东段山隘。古代有盘淆、石淆、千淆之分,合称三淆。该关口为鹰嘴山和菜山结合部,马鞍状隘口。从西东至关口地势稍缓,路线较直。坡顶为关口最窄处,从坡顶到坡底仅约1华里,相对高度却有百余米,呈现雄险之势。三门峡至洛阳公路由此通过。此关口是这段险路的北端起点,今河南汝阳县云梦山的鬼谷则是其南端终点。东晋郭璞有诗云:清溪千余仞,中有一道士,借问此何谁?云是鬼谷子。说明鬼谷子所居之地有清溪相傍。《伊阳县志》记伊阳马蓝(兰)河即古清溪。清溪在桃源山边,有古洞,位于鬼谷村边。《伊阳县志》又记载:而南里许有桃源山,碧树清溪犹然辉映,欢之东数百武,有鬼谷洞,传称其居清溪,得马蓝水耶。这与历史文献记载的鬼谷地理位置有相似之处。鬼谷洞内有出土文物佐证,此洞自战国时期始,古代各时期曾有人在此居住。在古清溪河旁的鬼谷村鬼谷洞内,近年出土一批古代文物有20余件。经鉴定,其中有时间较早的东周青铜戈,有汉代陶罐和宋代瓷器,还有铁斧等。洞内7还出土有供奉鬼谷先生的石碑一通。这些文物的出土,证明此洞的始用年开始于战国,历经汉、宋、元、明、清都曾使用。汝阳云梦山有关鬼谷子办学及弟子门生遗迹,现有鬼谷洞(本地人又称云梦洞)、孙膑洞、传兵洞、桃源宫、说泪井、试剑石、石八阵、演兵场、镇奸石、孙膑墓、鬼谷墓等分布于山周围,此地的遗迹似乎较突出孙膑。一地区流传有关于鬼谷先生居鬼谷和孙膑、庞涓等人的一些传说,但数量不多,内容与别地传说基本类同,并无新意。三、实地考察比较看,以河南淇县鬼谷现存史迹较多,但历史文献较少河南淇县云蒙山系太行山支脉,位于山脉最东端,由东出山即是冀鲁豫交界处的平原地区。此山又名苍峪山、苍岩山、青岩山,在今淇县县城西南15公里,主峰剑秀峰高584米,山南属汲县。鬼谷处在群山环抱的盆地中,九条山脉汇聚鬼谷祠,山势险峻,鬼斧神工,泉水涌流中云蒙雾绕,环境优美,如世外桃源,适合于隐居。唐时甄济曾隐居于此,说明这里自古以来就是名士隐居之地。1994年鬼谷子学术研讨会曾在此召开;2000年此地辟为省级风景名胜区,公路虽修到了山门,但见路上多是徒步游人和机动三轮车、轿车在行走,小客车极少见,不见大客车,原因是山路弯道太急,大车仍不能于弯道行驶,路途又不近,因此现今到此地旅游仍非易事,这从一个侧面印证了史书所记鬼谷地形险。8探讨此鬼谷遗址,首先要对鬼谷所在山云蒙山作一正名,因为这是确定鬼谷校址的重要因素之一。现今淇县鬼谷作为旅游地,山门上所写是云梦山。区内绝大多数现代石刻和旅游读物也如此。本文认为其真实山名应为云濛山,现旅游区内新中国成立之前的许多石刻都如此写,旧版《淇县志》也如此。由于当今汉字简化,可写作蒙,1996年版《河南省交通地图册》在淇县图幅中标示的就是云蒙山,这是正确的,此山名的来历,据传就是因为此山四季云雾蒙蒙,夏秋山岚缭绕,云蒸霞蔚,一些有关鬼谷子、孙膑的传说即与此云雾蒙蒙的自然景观有关,孙(武、膑)氏传人至今仍将此作为鉴别真假鬼谷的一个重要条件。因此,就当地人来说改蒙为梦,若知原委,不应有此所为。从史料有记载的年代讲,淇县之说要比登封、汝阳之说晚,且史料较少。淇县之说的最早文献记载是近年发现的元代摩崖题记,石刻有鬼谷先生隐处几字。明嘉靖二十四年《淇县志》在介绍云蒙山水帘洞时称世传鬼谷子隐居处。水帘洞口至今保留有明代万历十一年窦文的摩崖题记:鬼谷先生隐处水帘洞,并书七绝赞颂当年鬼谷子办学盛况:天开玄窍授名贤,地涌灵泉在里边,万古水甘帘不卷,有谁读易绝韦编。淇县没有再早的志书,明代的记载应该说是有其依据的。清顺治六年何士琦撰写的《云蒙山游记》中说:水帘一洞尤极幽玄,乃鬼谷先生仙栖之处。河北省临漳县谷子村清光绪九年《鬼谷先生祠堂记》:先生名诩姓王氏,道号鬼谷,曾修道于云蒙山。民国三十一年重修毛遂洞碑刻:9云蒙山鬼谷先生隐居地也。从明嘉靖至民国400多年的文献碑刻,都记载鬼谷子在云蒙山隐居。太行山脉是我国较古老的山脉,其石质风化严重。唐代甄济在此隐居较鬼谷子晚1000多年,他的遗存现已全部不见,即使元明时期的碑刻也早已风化得难以辨认。有学者引证司马迁在《苏秦列传》中所写:苏秦最初曾供职、求学于齐国,但不是一直事师于齐,后以拜师于鬼谷子。这一点和郑樵《通志·艺文略》中所说鬼谷子曾东游于齐相吻合。有传说记苏秦与张仪的途中遇鬼谷子而学习,结合战国时期卫国、魏国所在地理位置,毛遂从今河南原阳北去鬼谷学校求学,卫国之鬼谷(今淇县)则正处于东到齐的必经之路,就在这条路上发生了墨子回车与弟子掩目的故事。其他鬼谷之说却不符合这个地理条件。

1 / 1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