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展观与中国体育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科学发展观与中国体育一.中国体育的发展古代中国有体育活动但没有这个名词,近代以来,伴随血与火的强权输入,现代体育进入中国。20世纪初,中国在开办新式学堂时首先引进了兵操,在增加一些田径、球类内容后,又将兵操改名为体育,中国才正式有了体育这个概念。下面列举一些改革开放前,中国体育的大事件:1949年7月1日《新体育》杂志创刊。毛泽东主席为《新体育》题刊头。朱德副主席为《新体育》题词:提倡国民体育。12月24日第一个访问我国的体育代表团--苏联体育代表团(包括篮球队)来访。11月24日中华全国体育总会筹委会、教育部、卫生部等九个单位公布并推行第一套广播体操。1952年6月20日中华全国体总成立大会在北京举行。毛泽东为大会题词: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11月15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19次会议上通过成立中央人民政府体育运动委员会(以下简称中央体委),任命贺龙为委员会主任,蔡廷锴为副主任。1953年8月9日游泳运动员吴传玉在罗马尼亚布加勒斯特举行的第一届国际青年友谊运动会上,夺得男子100米的仰泳冠军。这是我国运动员在国际比赛中首次获得冠军。1956年1月11日国家体委第一次正式公布全国纪录,在1995年的102项全国纪录中,有78项是1955年创造的,18项是在全国解放后其他年份创造的,只有6项是在解放前创造的。6月7日陈镜开以133公斤的成绩打破最轻量级挺举世界纪录,这是中国运动员第一次打破世界纪录。8月30日中国最大的一座新型的综合体育场--北京工人体育场建成,占地3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8万平方米。9月1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运动会在北京举行,共设36个比赛项目,毛泽东、刘少奇、朱德、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出席了开幕式,贺龙致开幕词。有7人4次打破4项世界纪录。闭幕式上,首次向10年来打破世界纪录和获得世界冠军的40多名运动员颁发体育运动荣誉奖章。1960年5月25日王富洲、贡布(藏族)、屈银华从北坡首次登上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8848.13米)。我国改革开放进程中的一系列重大政策,使体育事业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性发展和进步。改革开放的一系列发展成果给体育发展带来了无限活力和巨大动力。同时,体育的改革发展也为国家的现代化建设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改革开放之初的1979年,我国在国际奥委会的合法席位得以恢复,“奥运模式”成为国际间解决台湾问题的典范,是“一国两制”伟大构想在体育领域的成功实践,中国体育从此全面登上国际舞台,成为我国全面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的一个重要领域,发挥了独特而巨大的作用。从此,中国体育改革、开放与发展的步伐不断加快,事业突飞猛进,成就引人注目。群众体育取得了重要进步,开创了崭新的局面。围绕建设群众身边体育场地、健全群众身边体育组织、开展群众身边体育活动的“三边”工程,新时期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成效显著,全民健身体系初步形成。群众体育的大发展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步、人民群众生活质量显著提高的明证。竞技体育取得历史性突破和连续跨越。1984年,新中国首次参加夏季奥运会,实现了中国奥运史上金牌“零”的突破;在2000年悉尼奥运会、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中国体育代表团连续取得历史性跨越。我国在1980年首次参加冬奥会后,于2002年的盐湖城冬奥会上实现了冬奥会金牌“零”的突破。据统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运动员共获得世界冠军2137个,占建国以来总数的99%;创超世界纪录1001次,占建国以来总数的85%。竞技体育的大突破是“国运盛、体育兴”的最好诠释。申奥成功,实现中华民族的百年夙愿。继1990年我国首次成功举办亚运会后,2001年北京又获得了2008年奥运会的举办权,这是国家繁荣富强光辉历程和改革开放伟大成就的缩影。体育产业从无到有,发展迅速。以体育健身服务、体育竞赛表演、体育用品市场等为主要内容的体育产业体系初步形成。体育彩票在为国家各项公益事业做出重要贡献的同时,成为体育事业发展的强大支柱。体育产业的长足进步标志着中国体育发展模式的不断丰富和巨大创新。其他各项体育工作取得新的发展。体育教育的发展为体育事业提供了充分的人才支持,竞技体育的科研攻关、群众体育的科学指导成为我国体育腾飞的强力助推器。经过多年的探索,运动员保障工作取得重要进展。反兴奋剂组织体系日益完备,反兴奋剂工作进入世界先进国家行列。《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奥运争光计划纲要》等重要法律、法规、政策颁布实施,体育政策法规体系逐步形成。体育新闻出版事业不断壮大。体育外事工作积极开展,对外交往空前活跃。体育行业作风建设常抓不懈,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二.美国体育特色下面主要谈谈美国的体育,支撑美国体育主要是靠大学体育。当然,象篮球,美式橄榄球,棒球及冰球等项目中,职业比赛占据着主导地位,但是在进入职业的运动员中,绝大多数来自于美国的大学。美国的许多大学都有体育部门,它的职能除了负责教授体育课外,就是负责各项目的体育比赛。有些大学的教练的工资可能是学校最高的,大多数教练是学校聘用的,而运动员则是由教练从各高中相中后通过考试,达到各校的基本要求后被选中,他们一般都有奖学金,但不能有工资。运动员在校期间,除了训练比赛外,也要上课,通过考试。美国的各级政府不负责体育,即使国家队也不是常设的。为参加重大国际比赛,而举行选拔赛;集体项目则由聘用教练选拔队员,如郎平,就曾任美国女排教练,北京奥运后卸任。比较两种体制,中国的体育体制在充分发掘人才,特别是在冷门项目,能起到很大的作用。集中力量办竞技体育,能拿到更多的金牌也是无容质疑的事实。但是,美国体育却有着更多的优越性。首先,各级政府因为不负责竞技体育,所以而将经费(也就是纳税人的钱)用于普及老百姓的体育运动。在各个城市找到免费的网球场,篮球场等体育场地是不难的事情。在中国,由于各级政府要负担竞技体育,承担运动员,教练员及体育官员的工资,还有为其训练所需的器材及场地等各项开支,所以体育经费就难用于老百姓身上。那么,美国的大学体育是否要花纳税人的钱呢?不能说不花,但要少很多,美国大多数学校是私立的。即使是公立学校,因为大学的运动员不拿工资,许多热门体育项目还能为学校赚钱,来贴补冷门体育项目。其次,不必考虑运动员的后路。在中国,运动员的后路是省体育部门很大的负担。因为从小从事体育,文化知识贫乏,又无一技之长,长期训练比赛带来的伤病,退役后很难安排。而美国大学对运动员,无论入学,还是在校期间,都有一定的要求,尽管这些要求标准比较低,但是,还是学了一些知识。能进职业比赛挣大钱固然好,即使进不了职业队,毕业后进入社会自己找工作,不会给学校与政府带来负担。第三,由于没有常设国家队,使用选拔制,可以减少很多矛盾和社会成本。例如,中国羽毛球队的李永波和李茅,跳水队的周继红和于芬,他们的矛盾已经多年了,前者把持国家队多年,而后者也培养出多名优秀运动员却不能出任国家队的教练。而美国,经选拔赛挑选的运动员仍由原教练带领参加国际比赛,对美国而言,国家队教练的职位永远是临时的。三.中国体育现存问题现在,我们再把目光拉回我国,通过与其他国家体育发展情况的对比,我们发现了中国体育现存的四点问题:(1)理论的模糊从一开始起,中国对体育的理解就是笼统和模糊的。建国后,我们将传统的、文化的、健身的、游戏的身体活动统称为体育,统归国家体委管理。但在国外,这些现象都各自有专用名词。如体育教育(PhysicalEducation)、社会体育(SocialSports),竞技(CompetitiveSports)、游戏(Games)、休闲运动(LeisureSports)等,各自有不同的理论和实践领域。理论上的模糊带来实践中的困惑,现今体育发展遇到的许多困难,源头之一就在于对体育现象缺少科学界定和分类管理,将不该管也管不好的事情都揽在单一的体育行政部门下,体育发展必然步履艰难。(2)体制的局限建国后,在“一大二公”的思维定势下,政府总想把社会的方方面面都管起来。但体育现象相当复杂,很难统管。比如学校体育,原本是最大量的体育实践活动,但学校体育归教育部门管理,体育部门作为平行的政府部门,不可能插手进行重叠管理。体育也需要培养高水平的竞技专门人才,而国民教育体系并没有这个义务。于是,体育部门只好另起炉灶,自办起一套独立于国民教育之外的业余体校系统,也由此带来许多难以解决的矛盾。再如文化。体育是一种文化现象,自古以来体育和文化就很难分家,体育中有文化,文化中有体育。但在我国,文化归文化部管,体育归体育局管,二者交叉的事往往没人管。我们经常能见到的街头舞蹈、公园健身、舞龙舞狮、龙舟竞渡、体育旅游,以及难以统计的民俗传统体育活动,大多是群众自发组织、自我管理的。即使是体育行政部门份内的事也存在管理盲区。除竞技体育的一部分纳入体制外,绝大部分的群众体育、社区体育、农民体育、休闲体育、民族体育等都在体制外运行,并不直接从属公权力的管辖。更不要说体育还是一种新兴的产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产业要接受市场调节,是要和行政分开的,如何建设和发展体育市场,如何对存量的和继续增长的国有体育资源进行市场化运作,也是体育管理的难题。(3)目标的偏移新时期以来,特别是中国重返奥运以来,争夺奥运金牌,似乎成了体育事业的头等大事和终极追求。不拿金牌似乎不足以说明体育的成绩,无法证明体育的进步。正是在这一目标定位下,国家运动队千方百计地去争取国际比赛金牌,省市运动队则想尽办法去争夺国内比赛金牌。并为此构建起以全运会为核心的、有中国特色的比赛体制,形成以奖牌论英雄,以运动成绩来衡量政绩的体育价值观。这种锦标主义的体育观,在历史上曾被多次痛批,却又在今天复活。(4)发展的失衡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城乡间的经济社会发展并不同步,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有着明显差距。农村现代体育活动远未普及。与城市人相比,无论是农村的居民还是进城打工的农民工,其健康水平、体育人口比例明显偏低。近30年来,中国经济的发展在政策和市场的调节下,呈现出区域推进的特征,各种资源向条件便利、政策优惠、基础较好的地区集中,各区域之间的体育发展呈现出不平衡状态,在发达地区建设起超现代化的体育场馆时,西部贫困地区有的小学甚至连一张木制乒乓球台也没有。较长时间以来,由于体育战略目标的错位以及奥运任务的压力,在所有体育活动中人为地突出竞技体育,在竞技体育中人为地突出奥运项目,在奥运项目中又人为地突出有望夺牌的项目,体育的整体被功利化地分解了。这种奥运领军、一枝独秀的做法,可以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但却造成了各体育门类、各体育项目之间的发展不平衡,影响了体育整体的发展。四.坚持科学发展观对中国体育的指导体育的科学发展的意义:体育的科学发展观即体育的发展如何体现科学发展观的原则和要求。具体地讲就是在体育领域中如何实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思想。(1)体育发展的实质是人的发展体育作为社会事业的一个组成部分,其发展动力来自人和人的需要。“以人为本”的原则在体育中是非常具体而生动的。我们在体育事业的发展中,不仅要重视竞技运动水平的提高,还要重视大众体育的发展,通过体育设施的完善和体育产业的发展,满足所有社会成员对体育的全面的多元的需要,以促进各个阶层、各个年龄段、各不相同的人都能全面、协调和完善地发展。要实施“人才强体”的战略,就要抓好体育人才的培养。(2)体育发展应该是全面协调的发展体育作为一个整体,自身是个封闭的系统,高水平竞技体育、大众体育都是其子系统,在体育的整体发展过程中,各个子系统承担不同的发展任务,应相互协作,根据总的发展目标在实际运行中不断进行调整。一方面体育运动必须与国家的经济协调发展,另一方面体育运动必须紧跟社会的发展,才能获得发展的动力。只有疏通、协调好它们的关系,才能营造一个体育发展的良好氛围。(3)实现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体育的可持续发展是指体育的发展既要考虑到目前的速度和效益,又要考虑到对今后体育发展的影响。竞技体育是争强斗胜的事业,体育比赛是无比残酷的较量,取胜之道,唯有实力。对于竞技体育来说,培养体育后备人才是生命线。实力来自人才,人才在于培养,有了人才就

1 / 1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