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猪的传染病内容概要第一节猪的病毒性传染病一、猪瘟二、非洲猪瘟三、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蓝耳病)四、猪传染性胃肠炎五、猪流行性腹泻六、猪流行性感冒第二节猪的细菌性传染病一、猪丹毒二、猪痢疾(猪血痢)三、猪支原体肺炎(气喘病)四、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第一节猪的病毒性传染病一、猪瘟(swinefever;hogcholera)•由猪瘟病毒引起的猪的一种急性或慢性、热性和高度接触性传染病。•特征:发病急、高热稽留和细小血管壁变性,引起全身泛发性小点出血,脾梗死。•呈世界性分布,由于其危害程度高,对养猪业造成经济损失巨大。•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本病定为A类传染病。病原•猪瘟病毒(HCV)属黄病毒科(Flaviviridae)瘟病毒属(Pestivirus)。•病毒粒子呈球形,直径40~50nm,核衣壳为二十面体对称,基因组为单股线状RNA。•HCV为单一血清型。•HCV能在猪源的原代和传代细胞上增殖,但不产生细胞病理变化。•HCV对环境的抵抗力不强,但存活的时间部分取决于含毒的介质。猪瘟病毒(HCV)电镜照片流行病学•猪是本病惟一的自然宿主,不同品种、年龄和性别的猪均可感染。•传染源:病猪和带毒猪•传播方式:易感猪与病猪的直接接触•感染途径:口腔、鼻腔,间或通过结膜、生殖道黏膜或皮肤擦伤感染。•本病常发地区,猪群有一定的免疫性,其发病率和死亡率较低,在新疫区发病率和死亡率在90%以上。临诊症状•1.急性型猪瘟•由HCV强毒引起,病初仅几头猪显示临诊症状。•表现呆滞,行动缓慢,站立一旁,弓背怕冷,低头垂尾。食欲减少,进而停食。体温升高至41℃,高热稽留。体温上升的同时白细胞数减少。•病猪眼结膜发炎,两眼有多量黏液、脓性分泌物,眼睑浮肿,严重时完全被封。•体温升高之初病猪便秘,随后腹泻,排出带有特殊恶臭的稀便。公猪包皮内有尿液,用手挤压后流出混浊灰白色恶臭液体。急性型病猪临床症状急性型病猪-皮肤出血斑•2.慢性型猪瘟•早期有食欲不振、精神委顿、体温升高和白细胞减少等临诊症状。•后期病猪重现食欲不振、精神委顿临诊症状,体温再次升高,直至临死前不久才下降。•慢性猪瘟的突出表现:病情时轻时重,食欲时有时无,精神时好时坏,体温时高时低,便秘腹泻交替出现。•病猪生长迟缓,发育不良,常有皮肤损害。慢性病猪耳部皮肤陈旧出血和坏死痂•3.迟发性猪瘟•先天性HCV感染。•胚胎感染低毒HCV,如产下正常仔猪,则终生有高水平的病毒血症,而不能产生对HCV的中和抗体,这是典型的免疫耐受现象。•感染猪在出生后几个月可表现正常,随后发生轻度食欲不振、精神沉郁、结膜炎、皮炎、下痢和运动失调。表现神经症状死亡猪瘟病毒感染4日龄猪扁桃体荧光抗体染色病理变化•①最急性的猪瘟•缺乏明显病理变化,浆膜、黏膜和内脏有少量出血点。•②急性和亚急性猪瘟•呈多发性出血的败血症变化,全身皮肤有密集出血点或弥漫性出血,血液凝固不良。•③慢性猪瘟•出血变化较不明显或完全缺如,回肠末端、盲肠和结肠有特征性的伪膜性坏死和溃疡,呈纽扣状。•④温和性猪瘟•一般轻于典型猪瘟的病理变化。•⑤迟发性猪瘟•胸腺萎缩和外周淋巴器官缺乏淋巴细胞和生发滤泡。诊断•1.实验室诊断•(1)免疫荧光试验(FA)•最常用的检查HCV抗原的方法•(2)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特异性高,可检测抗原和抗体•(3)动物接种试验•兔体交互试验和本动物接种试验•(4)RT-PCR法•一种重要的诊断猪瘟的新技术,特点是快速、敏感,可直接检测各种猪瘟病料中的病毒RNA•2.鉴别诊断•急性猪瘟易与非洲猪瘟、PRRS、猪圆环病毒病、仔猪副伤寒、猪丹毒、链球菌病、猪肺疫、接触传染性胸膜肺炎、副猪嗜血杆菌病和弓形虫病等混淆,应进行鉴别诊断。防制•禁止从有猪瘟的国家和地区引进生猪、猪肉及其产品等措施,防止引进猪瘟病毒。•猪瘟流行地区,采用疫苗接种,或扑灭政策,以控制本病。•疫苗接种应制订有效的免疫程序,应对猪群进行抗体水平监测。•新生仔猪疫苗接种后的免疫应答受到母源抗体抑制。思考题•(1)什么是猪瘟病毒的持续性?有何危害?•(2)为什么说我国研制的猪瘟兔化疫苗是全世界使用最广泛也是最优秀的疫苗?•(3)猪瘟与非洲猪瘟的区别有那些?•(4)如何进行猪瘟的免疫防制?二、非洲猪瘟(Africanswinefever,ASF)•由非洲猪瘟病毒引起的猪的急性烈性传染病。•主要特征:高热、皮肤发绀、全身内脏器官广泛出血、呼吸障碍和神经症状。•临诊上非洲猪瘟与猪的很多出血性疾病相似,尤其与猪瘟很难区分。病原•非洲猪瘟病毒(ASFV)属非洲猪瘟病毒科(Asfarviridae)。•呈二十面体对称、是带囊膜的双股DNA病毒,直径172~220nm。•自然感染或人工感染此病毒均不产生典型的中和抗体。•对温度和酸的抵抗力很强,室温干燥或冰冻数年仍存活,室温中经18个月仍能从血液和血清中分离出病毒。•对高热敏感,在60℃经30min即死亡。•对许多脂溶剂和常用消剂敏感。流行病学•非洲猪瘟仅发生于猪和野猪。•病猪体液、各组织器官、各种分泌物和排泄物均含大量感染性病毒。•猪是病毒惟一的自然宿主。ASFV在软蜱和猪之间形成循环感染,使ASF在非洲很难消灭。•猪群中引进潜伏期病猪及其下脚料是非洲猪瘟暴发的最常见原因。猪群一旦感染,传染迅速,发病率和死亡率都极高。临诊症状及病理变化•最急性型往往未见到明显临诊症状即倒地死亡。•急性型表现无食欲,体温升高到40~40.9℃,稽留3~5d,体温下降,临死前呈深度昏迷状态,1~2d出现心跳加速,呼吸急促,皮肤出血,死亡率高。•亚急性呈现鼻、耳、腹肋部发绀,有出血斑。•慢性型特征为怀孕母猪流产、腹泻、呕吐,粪便有黏液、血液。•最急性和急性型的病理变化以内脏器官的广泛出血为特征,亚急性和慢性型则病理变化轻微。脾脏肿大、出血性梗死感染猪下痢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出血心内膜出血诊断•初步诊断:可根据流行病学、临诊症状和病理剖解做出•确诊:应进行抗原检测、抗体检测和病毒分离。•抗原检测方法:琼脂扩散试验、补体结合反应、双抗体夹心ELISA、电子显微镜检查、免疫荧光技术和血吸附试验。•分子生物学诊断方面,建立了DNA原位杂交技术和PCR技术,可用于非洲猪瘟的快速诊断。防制•目前尚无有效的疫苗用于预防ASF,所以对发病猪和疑似病猪应迅速彻底捕杀。•在国际机场和港口,从飞机和船舶运来的被污染的食物废料均应焚毁。•加强兽医卫生措施是有效防制本病的主要方法,未发生本病的地区,应加强检疫工作,防止本病的传入。思考题•(1)非洲猪瘟病原的特征是什么?•(2)非洲猪瘟病毒感染后机体的免疫学特征是什么?•(3)为什么非洲猪瘟难以消灭?三、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蓝耳病)(porcinereproductiveandrespiratorysyndrome,PRRS)•PRRS是由病毒引起的猪的一种繁殖障碍和呼吸系统的传染病。•特征为厌食、发热,怀孕后期发生流产,产死胎和木乃伊胎;幼龄仔猪发生呼吸系统疾病和大量死亡。•最早于1987年在美国中西部发现,随后在加拿大、德国、法国、荷兰、英国、西班牙、比利时、澳大利亚、日本、菲律宾等国家相继发生。病原•PRRSV属于动脉炎病毒科(Arteriviridae)动脉炎病毒属(Arterivirus)。•有囊膜,单股正链RNA,病毒粒子呈卵圆形,直径50~65nm。•-70℃可保存18个月,4℃保存1个月;37℃48h,56℃45min完全失去感染力。•pH依赖性强,在pH6.5~7.5间相对稳定,高于7或低于5时,感染力很快消失。流行病学•本病只感染猪,各种年龄和品种的猪均易感,但主要侵害繁殖母猪和仔猪,而肥育猪发病温和。•传染源:病猪和带毒猪•传播途径:经呼吸道感染•本病也可垂直传播。•PRRS的一个特征是病毒的持续性感染。临诊症状及病理变化•母猪病初精神倦怠、厌食、发热。妊娠后期发生早产、流产、死胎、木乃伊胎及弱仔。•仔猪表现呼吸困难、肌肉震颤、后肢麻痹、共济失调、打喷嚏、嗜睡,有的仔猪耳部发紫和躯体末端皮肤发绀。•公猪感染后表现咳嗽、喷嚏、精神沉郁、食欲不振、呼吸急促和运动障碍、性欲减弱、精液质量下降、射精量少。•主要病理变化为弥漫性间质性肺炎,并伴有细胞浸润和卡他性肺炎区。病猪耳部皮肤严重发绀,程蓝耳症状病猪肺脏炎症和水肿;引起气管内大量泡末状渗出液感染仔猪间质性PRRS新生仔猪体表淋巴结肿大出血PRRS新生仔猪体表淋巴结肿大出血PRRS病猪产死胎肾发育不良,凸凹不平PRRS病猪产死胎、木乃伊胎PRRS病猪产头部呈水牛样头组织学变化•鼻黏膜上皮细胞变性,纤毛上皮消失。•支气管上皮细胞变性。•肺泡壁增厚,膈有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浸润。•动脉周围淋巴鞘的淋巴细胞减少,细胞核破裂和空泡化。接毒后60h可见单个肝细胞变性和坏死。•母猪可见脑内灶性血管炎,脑髓质可见单核淋巴细胞性血管套。•流产胎儿出现动脉炎、心肌炎和脑炎。诊断•初步诊断:•根据母猪妊娠后期发生流产、新生仔猪死亡率高以及临诊症状和间质性肺炎等症状。•确诊:实验室诊断•1.病毒分离与鉴定•2.ELISA方法检测抗体•3.RT—PCR酶标抗体染色感染仔猪肺中检出病毒感染细胞感染猪肺胞巨噬细胞FA染色,细胞质中检出特异性抗原。防制•尚无特效药物疗法,主要采取综合防制措施及对症疗法。•根本办法是消除病猪、带毒猪和彻底消毒,切断传播途径。•在地方流行性区域内给猪接种疫苗对预防繁殖障碍是比较有效的。思考题•(1)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的主要生物学特点有哪些?•(2)在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的防制上要注意哪些问题?四、猪传染性胃肠炎(transmissiblegastroenteritisOfpigs,TGE)•TGE是由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引起的猪的一种急性胃肠道传染病。•特征:发热、呕吐、严重腹泻、脱水和2周龄以内仔猪死亡率高。•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规定的B类疫病中必须检疫的猪传染病。•1946年Doyle和Hutchings首次报道该病发生于美国,然后逐渐传播到欧洲、日本和我国的台湾。病原•TGEV属于冠状病毒科冠状病毒属。•病毒粒子多呈圆形或椭圆形,直径为80~120nm,有囊膜,其表面有一层棒状纤突,长12~25nm。•TGEV对光照和高温敏感。•TGEV基因组的复制和转录在细胞浆中进行的。•到目前为止,世界各地所分离的TGEV毒株均属同一个血清型。流行病学•本病只侵害猪,其他动物经口服感染该病毒均不发病。•各种年龄的猪均有易感性。•主要以暴发性和地方流行性两种形式发生。•具有明显的季节性,以冬、春寒冷季节较为严重。•传染源:病猪和带毒猪。•密闭猪舍、湿度大,易传播。发病机理•TGEV经鼻腔或口腔到达胃,能抵抗低pH和蛋白水解酶的作用而到达小肠,与高度敏感的小肠上皮细胞接触,或通过血流直达小肠上皮细胞,依靠病毒N蛋白的作用定居在细胞核内。•小肠内酶活性明显降低,扰乱了消化及细胞营养物质和电解质的运输,引起了消化吸收不良综合征。•未被消化的乳糖存在于肠内,使渗透压明显增高,导致液体的滞留,甚至从机体组织中吸收液体,引起病猪失水、代谢性酸中毒,故发生腹泻和脱水。临诊症状•本病传播迅速,数日内可蔓延全群。•仔猪突然发病,首先呕吐,继而发生水样腹泻,粪便黄色、绿色或白色,常夹有未消化的凝乳块。•特征是含有大量电解质、水分和脂肪,呈碱性。•病猪极度口渴,明显脱水,体重迅速减轻,日龄越小、病程越短,病死率越高。•病愈仔猪生长发育不良。•幼猪、肥猪和母猪的临诊症状轻重不一,通常只有1d至数天出现食欲不振或废绝。育肥猪水样下痢。猪腹泻病中TGE病猪的下痢最为严重。TGE病死亡哺乳仔猪表现明显脱水症状病理变化•尸体脱水明显,主要病理变化在胃和小肠。•哺乳仔猪的胃常胀满,滞留有未消化的凝乳块。•3日龄小猪中,约50%在胃横膈膜憩室部黏膜下有出血斑,胃底部黏膜充血或不同程度的出血,小肠内充满白色或黄绿色液体,含有泡沫和未消化的小乳块,肠壁变薄而无弹性,肠管扩张呈半透明状。感染猪小肠病理组织学变化绒毛变短,上皮细胞变性并形成空泡的卡他性炎症。小肠冰冻切片FA染色小肠绒毛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