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医学基础课件-01模板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中医学概论刘亚梅Ph.D2学习要求平时成绩:回答问题、作业等(占总评30%)期末笔试:试卷(占总评70%)3平时成绩要求时间题目答案页码老师批改3.61.黄帝内经中13首方的方名和主治?P3请准备两本笔记,一为课堂笔记,包括上课重点内容、课后作业(扉页上目录、时间、答案页码);一为读书心得笔记。(参考书目见后,每周500字,有原文、有注释、有心得体会)不定期批阅,作为平时成绩。4你最想了解中医学哪些方面的内容?如理论—阴阳、五行、藏象、经络学说临床—中草药、常用中成药、养生、针灸、按摩、美容、常见疾病的诊断(舌诊脉诊)、防治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你最想让老师以何种方式讲授此门课程?如课堂讲授、临床带教、讲座、实验室5导论Introduction关键性问题什么是中医学?中医学概论的组成部分中医理论体系的发展简史中医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6【目的要求】掌握中医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熟悉中医学体系的主要建构方法;了解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中医学的主要内容、中医学的学科性质和特点。7中医学是以整体观念为主导思想,以脏腑经络的生理病理为基础,以辨证论治为诊疗特点的医学理论体系。中医学概论是介绍中医学、中药学以及方剂学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的一门学科。8中医学概论中医学的哲学基础中医对正常人体的认识中医对疾病的认识中医养生和诊疗疾病的原则中药学方剂学9(一)中医学的起源一、中医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伏羲氏尝百药而制九针”、“神农尝百草,一日而遇七十毒”10质的飞跃经验实践的积累抽象、系统的理论111.先秦、两汉时期(形成时期)(二)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吕氏春秋》老子“虚静无为”说百家争鸣,百花齐放12孔子“安适自养”说《易经》《韩非子》、《庄子》13汉代董仲舒首先提出元气之名和天人感应之说,以后元气说得到王充、柳宗元、张载、王夫之等儒生发挥。儒家“神学唯心主义”14“四大经典”《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15(1)《黄帝内经》18卷162篇,13首方现存最早的中医学专著;标志着中医理论体系的建立《素问》(偏重人体生理、病理、疾病治疗原则原理,以及人与自然等基本理论):始见于张仲景之言《灵枢》(偏重于人体解剖、脏腑经络、腧穴针灸等):始见于王冰之述《素问》《黄帝内经》中13首方的方名及主治。16(2)扁鹊.《难经》“切脉、望色、听声、写形,言病之所在”《史记·扁鹊传》“过邯郸,闻贵妇人,即为带下医;过洛阳,闻周爱老人,即为耳目痹医;来入咸阳,闻秦人爱小儿,即为小儿医。”17(3)东汉.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医圣)“经方之祖”,共314方“六经辨证”、脏腑辨证的先河、集理法方药于一体《伤寒论》(外感病)113方《金匮要略》(内伤杂病)262方18八法:汗、下、吐、和、温、清、补、消(利)汗法——解表下法——承气汤、麻子仁丸吐法——瓜蒂散和法——小柴胡汤温法——附子汤、四逆汤清法——白虎汤补法——炙甘草汤消法——生姜泻心汤19(4)《神农本草经》最早的一部药物学典籍共365种中草药上、中、下三品四气五味君臣佐使七情和合20上品:人参、甘草、地黄、龟甲、阿胶等120种。无毒或毒性小,属补养类药。中品:葛根、当归、麻黄、知母、水银等120种,有毒无毒均有,多系补养兼攻治疾病药物。下品:附子、乌头、半夏、蜈蚣、蛇蜕等125种,多有毒,不可久服,可除寒热破积聚,攻治疾病药物。21(5)汉.华佗《中藏经》“麻沸散”最早的外科麻醉手术22(1)西晋.王叔和《脉经》24种脉法最早的脉学专著(2)晋.皇甫谧《针灸甲乙经》最早的针灸学专(3)隋代.巢元方《诸病源候论》第一部病因病机学专著2.晋、隋唐时期(丰富实践时期)23(4)唐.孙思邈《千金方》6500余首方《千金要方》、《千金翼方》王焘《外台秘要》6000余首方首载消渴病状和治疗方法(5)唐《新修本草》第一部政府颁发的药典24(1)宋代.陈无择《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三因学说”(2)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第一部政府颁发的成药典3.宋、金、元时期(争鸣突破时期)25刘完素(河间)—寒凉派李杲(东垣)—补土派张从正(子和)—攻邪派朱震亨(丹溪)—养阴派(3)金元四大家26金元四大家攻邪派张从正认为任何疾病都是由邪气所致,因此治病就是要攻邪,邪气去而人身的元气自然恢复。去邪的方法主要有汗、吐、下三法。养阴派朱震亨认为人体“阳常有余,阴常不足”。人的生命源泉在于生理之相火,而相火之变为病理,相火妄动则煎熬真阴。在治疗上提倡滋阴降火之法。寒凉派刘完素认为五运六气,火热居主要地位;发病病机也以火热为主;六气皆可从火化,因而他大力倡导火热论,治疗上以清热通利为主,善用寒凉药物。补土派李杲李东垣学术思想的中心是“内伤脾胃,百病由生”,认为人体内在元气充足时诸病不生,而元气的充足与否主要取决于脾胃有无受伤。27课后作业金元四大家学术流派你赞同何方?反对何方?说出你的理由?以PPT形式汇报,可5~10人一组,每组5分钟。请参考《各家学说》等相关书目。28(4)宋代.王惟一《铜人腧穴针灸图经》29(5)金元·成无己《伤寒明理论药方论》详解《伤寒论》常用方20首开创方论的研究方法(6)元.杜清碧《敖氏伤寒金镜录》论舌的第一部专著30(1)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载药1892种,附方11000首,分为16纲,60类、《濒湖脉学》27种脉象体状诗、主病诗、相类诗4.明清时期(集大成时期)3132(2)命门学说——温补学派“左肾右命门”明·张介宾《类经》、《类经附翼》、《景岳全书》:《脉神章》、十问歌、二纲六变。认为“两肾皆属命门。故命门者,为水火之府,为阴阳之宅,为精气之海,为死生之窦”。“阳非有余,真阴不足”赵献可“两肾之间命门说”、孙一奎“肾间动气命门说”、清·程知“心包络命门说”33(3)温病理论的创立明代·吴又可《瘟疫论》“戾气说”(奠基人)34清代·叶天士—“卫气营血辨证”《温热论》《临证指南医案》清代·吴鞠通—“三焦辨证”《温病条辨》温病四大家:叶天士、吴鞠通、薛雪、王孟英35(4)明·《普济方》现存中医药文献中收方数最多的古方书61739首(5)清.王清任《医林改错》以瘀血立论——逐瘀汤类365.近代和现代(收集整理时期)曹炳章《彩图辨舌指南》邓铁涛“五脏相关”理论37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人与环境有密切的联系整体观念辨证论治恒动观二、中医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38结构上的整体联系功能上的相互协调1.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病理上的相互影响诊断上的整体诊察治疗上的整体调节(一)整体观念39自然界五行人体五味五色五化五气五方五季五脏五腑五官五体五志五声五变酸青生风东春木肝胆目筋怒呼握苦赤长暑南夏火心小肠舌脉喜笑忧甘黄化湿中长夏土脾胃口肌思歌哕辛白收燥西秋金肺大肠鼻皮悲哭咳咸黑藏寒北冬水肾膀胱耳骨恐呻栗40季节气候对人的影响昼夜的变化对人的影响地理环境对人的影响社会—心理—生物模式人与自然界的统一性人与社会关系密切2.人与环境的协调统一41课后作业《黄帝内经》中五行与自然界、人体之间的关系原文及注释。《伤寒杂病论》麻黄汤、桂枝汤、白虎汤、小柴胡汤、大承气汤证原文及注释。什么是同气相求?42病—是指有特定病因、发病形式、病机、发展规律和转归的一种完整的过程。症—疾病的外在表现。征—体征证—是指疾病在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它包括①疾病的原因(如风寒、风热、瘀血、痰饮等)、②疾病的部位(如表、里、某脏、某腑、某条经络等)、③疾病的性质(如寒、热等)和④邪正关系(如虚、实等),反映了疾病发展过程中,该阶段病理变化的全面情况。(二)辨证论治43风热、里热为主风寒为主逐渐好转,痊愈初期中期后期44辨证—将四诊(望、闻、问、切)所收集的资料、症状和体征,通过分析、综合、辨清疾病的原因、性质、部位和邪正之间的关系,概括、判断为某种证。论治—根据辨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治疗方法。45里热为主风热袭表热甚伤阴初期中期后期以清为主以透为主以养为主46瘀阻头面证瘀血痹阻经络证活血化瘀47(三)恒动观恒动观念—是指在分析研究生命、健康和疾病等医学问题时,应持运动的、变化的,发展的观点,而不可拘泥一成不变的静止的、僵化的观点。1.生理上的恒动观(人的生命过程、气升降出入、血循环不息)“动而不息”是自然界的根本规律,如生、长、壮、老、已是生命活动的全过程。2.病理上的恒动观(疾病处于不停的发展变化中、有一定阶段性、处于恒动中)48三、中医学的学科性质和特点(一)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交叉性古代天文学、气象学、地理学、物候学、农学、生物学、矿物学、植物学、军事学、数学、酿酒技术、冶炼技术(二)基础学科和应用学科的双重性“为什么”、“怎么办”(三)中国传统文化的综合性《素问·著至教论》: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傍人事49从宏观的角度观察事物运用哲学的思维注重整体上的研究四、中医学体系的主要建构方法50(一)取象比类“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举例:病因—风;治疗—“釜底抽薪”(二)司外揣内以表知里(有诸内,必形诸外)举例:咳嗽、气喘、咯血—肺(三)揆度奇恒(对比)举例:生理与病理实证与虚证脏与腑51(四)推演络绎(一般到个别)举例:肝—木—升发喜舒畅条达;水肿(土克水、脾属土,故健脾利水)(五)试探与反证举例:以轻剂方药试探寒热真假;“肾开窍于耳、肝开窍于目”等(六)心法与顿悟52中医学概论参考书目《中医基础理论》《内经讲义》《伤寒论讲义》《金匮要略讲义》《望诊遵经》《四诊抉微》《脉经》《濒湖脉学白话解》《蒲辅周医案》《岳美中医案》《丁甘仁医案》《南方医话》《北方医话》《黄河医话》《燕山医话》53《温病条辨》《温热经纬》《傅青主女科》《医林改错》《医学衷中参西录》《邓铁涛医学文集》《景岳全书》《类经》《医宗金鉴》《医学心悟》《小儿药证直诀》《温热论》《临证指南医案》54《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诸病源候论》、《脉经》、《伤寒金镜录》、金元四大家及学术流派、《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本草纲目》作者、叶天士《温热论》“卫气营血”、吴鞠通《温病条辨》“三焦”辨证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三个特点:整体观(人体自身、人与自然界)、辨证论治、恒动观导论思考题

1 / 5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