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密室的生活 1课时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六课密室的生活——评安妮·弗兰克著《安妮的日记》教案1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书评的写作特点2、理解感受安妮的精神世界,认识《安妮日记》的经典价值;丰富对爱、恨、生、死等人类重要情感的感受。教学重点和难点:了解书评的写作重点,感受二战中被迫害少女的“灵魂之声”教学过程:一、导入1、关于安妮·弗兰克和《安妮日记》的写作背景介绍安妮(AnneFrank)1929年6月12日出生在德国法兰克福一个富有的犹太人家庭,父亲奥托•弗兰克(OttoH.Frank)是一家公司的总经理,曾今还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军官。家中还有母亲艾迪斯(EddithFrank)和姐姐玛格特(MargotFrank)。由于当时纳粹德国排斥犹太人风气日盛,父亲奥图便放弃于德国的事业而将家庭移至荷兰阿姆斯特丹。1941年夏天,安妮收到了父亲送给他的13岁生日礼物——粉红色格子布面的日记本。1940年5月10日凌晨,德国纳粹军队突然向荷兰发起进攻,5月15日荷兰宣布投降。犹太人能逃的设法逃亡,逃不了的有的选择死——全家自杀,有的选择藏匿,安妮一家选择了后者。1942年,安妮的姐姐玛格特收到了纳粹当局的劳动通知,这使得父亲奥图决定举家移居到更为隐密且安全的居所——阿姆斯特丹普林森格拉赫特街263号,同时迁入的还有一家犹太人和一个犹太牙医,一共八个犹太人。1942年7月9日,安妮一家迁入了一幢位于运河岸边的四层楼房,这座建筑由两部分构成,前面的四层楼和后面的一座附属建筑——三层小阁楼。从临街一面看,只能看到前面的四层楼,“密室”隐藏在后面,两座建筑物之间由全封闭通道连接。1944年8月4日,安妮一家由于有人告密而被德国和荷兰警察逮捕。数日后所有人被转送到荷兰的威斯第包克集中营,一个月后隐密之家的八个人被转送到波兰的奥斯威辛集中营。不久之后,安妮与姐姐又被转送到贝尔根─贝尔森集中营,1945年3月两人都因伤寒死于营中,距离贝尔根─贝尔森集中营被英军解放不到两个月的时间。而其它隐密之家的成员除奥图之外,都死于集中营之中。2、关于作者迈耶·莱文一九○五年生于芝加哥,当过新闻记者、演员、摄影师,是一个小说家。他写了许多反映犹太人生活的短篇小说。他的第一篇长篇小说《通讯员》(1929)因被控诽谤罪停止发行。一九三七年,他发表了《昔日的一伙》,反映了他自己这一代人的生活。这部小说是当时描写犹太青年美国化的代表作。二、课文品读1、初读课文,找出作者是怎样评价《安妮日记》这本书的?(用一个关键词来回答)“经典”2、阅读2、3节,思考作者为什么认为《安妮日记》是一部“经典”之作?其价值体现在哪些方面?教师小结:[板书]文学性经典{大屠杀的见证史实文件:真实{人性的见证3、作为史实文件,《安妮日记》是哪些内容的见证?(补充板书)4、请学生默读5、8、9小节,概括《安妮日记》中的“人性”表现在哪些方面?[板书]爱生命:拯救了一名牙医5爱{爱生活:密室中人的生活8爱亲人:初恋的破灭和家人之间的亲情95、阅读6、7两段,说说为什么作者要几次把《安妮日记》和赫西的作品《墙》作比较?教师小结:比起同样再现当时历史的《墙》,《安妮日记》探讨了更深刻的话题——触到人际关系的核心(坚守对人类价值的执著):人类价值、人际关心的核心——爱。虽然身处险恶,但《安妮日记》传递给我们的不是黑暗、绝望的情绪,而是一种希望,一种对生活的热爱、亲情的温馨、甚至是对人性的“善良”的坚信。6、阅读剩下的几段,说说对最后一句话“因为这个聪明的小女孩在有限的人类精神中带来锥心刺痛的喜悦”的理解。教师小结:锥心刺痛——当时犹太人面临的险恶处境。那么多的成年人都参与了这场泯灭人性的大屠杀,但是小女孩安妮却“保有”并“坚守”住了这份“良善”:面对屠杀,在她的日记里所流露出的不是愤世嫉俗、不是悲观厌世、不是对纳粹党人的仇恨,而是悉心地品味着生活带给她的每一分乐趣,并且对未来、对胜利充满了希望,对身边的人充满了博爱之情。这正是安妮•弗兰克的伟大之处,这正是《安妮日记》的经典之处。三、关于书评1、根据本文说说书评主要包含哪些内容?结合作品的内容、结构、手法加以评述,以揭示作品的思想情感、写作意图及艺术价值。

1 / 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