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落实语言文字运用《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语文教学承担着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重任,语文教学的重点就是要学生学会使用规范的语言文字,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语言文字应用能力是人进行社会实践活动的一项基本能力,也是构成人的整体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人们的创新思想、创新能力和创新成果都要靠规范、准确、鲜明的语言文字来表达,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教育学生正确使用祖国的语言文字,贯彻落实国家语言文字方针政策和规范标准,推广普通话、推行规范汉字,增强学生的语言文字规范意识,对于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和语文教学质量都有着重要作用和现实意义。作为语文教师,如何在教学中规范“语言文字”,笔者结合我校的“语言文字规范标准”活动和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对品味词语,我们应结合语境,让学生通过反复读,通过删、换等方式让学生体会作者用词的匠心,从而感悟如何将词语用得妥帖,在感悟词语的内涵意蕴的时候,最好能创设相关语境,让学生迁移运用。这样才是一个完整的实践过程。不重视词语教学。在高年级,许多教师往往高估了学生的能力,认为词语教学只是低年级教学的重点,到了高年级,词语完全可以交给学生自己去学习,去掌握,不必占用课堂宝贵的时间。因此往往不把词语教学当作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来处理,大多数情况下,仅仅是借助工具书来了解一下词语本身的意义,或者简单地带领学生造几个句子,然后就进入课文内容的分析。词语的意义、意味、意蕴,都没有得到应有的开掘。面对课文中数量剧增的新词,学生有的一知半解,有的根本就是不解其意,含混而过。我们常说:词不离句,句不离篇。事实上,词语的教学只有放在句内,甚至整篇文章中才能发挥它的应有作用,一旦离开具体的语境,理解起来有时显得苍白无力了。如,一位教师在执教《慈母情深》一文第26自然段时,问学生“龟裂”是什么意思?一位同学回答“皮肤因寒冷干燥而开裂”。老师的点评是:很好,对不理解的词能通过查工具书弄懂它,很棒。随后就进入下面内容的学习了。很显然,这样的教学如风吹过,很难在学生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不说,更谈不上有效运用。再如,在教学《鹿和狼的故事》一文中,一位教师虽然关注了松杉葱郁、生机勃勃、一命呜呼、自由自在、苟延残喘、罪魁祸首等词,且让学生在查工具书的基础上,再通过联系上下文的方式让学生深入理解其意,个别词语,如松杉葱郁、生机勃勃等还采取了让学生想象说话,课件展示印证的环节,但遗憾的是这些词语所描绘的内在关系没有提示出来,从而削弱了词语的整体表达效果,有些可惜了。拿人教版四上《颐和园》一文来说,通读全文,神清气爽、金碧辉煌、滑等几个美词就可以作为抓手,进行解读就是:神清气爽:形容头脑清醒,精神爽快。金碧辉煌:形容建筑物等异常华丽,光彩夺目。滑:滑动;滑行。这三个词语,“神清气爽”是写作者游赏长廊微风吹来时无比惬(qiè)意的感觉,足见眼前景色的优美,令人神往。透过“金碧辉煌”,排云殿成排的宫殿那黄的绿的琉璃瓦屋顶、朱红的宫墙及整体的建筑风格等仿佛就在跟前,其华美、气派可想而知。而一个“滑”字,则勾勒出了昆明湖的水面如镜似玉,光滑透明。这里,以游船、画舫的动衬托整个湖面的静,给人一种幽静的美。带着这样的解读在走进课堂,词语教学的目标会清晰一些,达成的可能性也会更强、更大一些。实际教学中,怎样进行词语教学才能更有效地落实“语言文字运用”呢?我觉得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授课教师的眼光及教学时方法的选用。如果我们教师在解读文本时能够多深入一点,如《草船借箭》一文关注“神机妙算”一词由意到文,再适时拓展到《三国演义》整本书中诸葛亮的表现;《晏子使楚》一文双方笑的情形对比研读,自己先咀嚼一番;《惊弓之鸟》一文中“直往上飞”和“直掉下来”中两个“直”的意思是否相同?对表现更羸这个人物有何作用?等内容先在文中走上几个来回。如此一来,课堂是不是更有根基?能通过预习借助字典、词典,理解课文中有关词语的意思。例:《少年闰土》“我家是一件祭祀的值年。”中的“祭祀”和“值年”的意思。(2)能够联系上下文、生活实际,理解课文中有关词语句子的意思。例:《这片土地是神圣的》中“读读下面的句子,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说说句子的含义。如:我们和大地上的山峦河流、动物植物共同属于一个家园。”例:《草虫的村落》中,“甲虫科学家们全神贯注地振着翅膀,优美的阴云,像灵泉一样流了出来。”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的体会。”例:《山中访友》中“你是否也有过类似的体验,和同学交流交流。”能够联系时代背景,加深对课文中有关词语的理解。例:《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中“你想,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联系上下文或时代背景,交流对这句话的理解。”(4)能够借助文中的插图,理解课文中有关词语、句子的意思。例:《詹天佑》中,“借助人字形线路的插图,说说火车爬上陡坡的方法。”例:读《怀念母亲》教师引领学生推想理解词句。师:大家知道什么叫“终天之恨”吗?(多数人茫然不知。)那么,请大家联系上下文再读这一段,你觉得哪些词句可以帮助你理解“终天之恨”,把它标出来。生:我从母亲死后“我痛哭了几天,食不下咽,寝不安席。”知道作者非常悲痛,连续哭了好几天,吃不下饭,睡不好觉。生:我从“我真想随母亲于地下”看出作者非常思念母亲,虽然和母亲待在一起的时间不长,但跟母亲的感情很深。生:我从“我的愿望没能实现,从此我就成了没有母亲的孤儿。一个缺少母爱的孩子,是灵魂不全的人。”知道作者无法尽孝,内心充满自责。师:同学们理解的都很对,作者正是跟母亲的感情深,陪母亲的时间少,从此再也无法补救,才说“抱终天之恨”,这里的“终天”就是“终生,一生”的意思。可见作者季羡林先生对母亲过早去世始终抱着“思念、愧疚之情”,无法释怀。运用所学词语,指导写作,学以致用。对于高年级学生而言,经过多年的语文学习,他们的记忆库里存储了一定数量的词汇,但是很大一部分词汇却因为没有得到有效的利用而处于休眠状态。因此,语文教师不仅应教会学生词语的含义,而且应指导学生在写作中运用所学词语,让词语走进学生的写作,通过表达和运用,让词义在聋生的头脑中逐渐得到深化和巩固。例如在写春天的美景时,教师可建议学生用上“春光明媚、百花盛开、生机勃勃、和煦的春风、争奇斗艳、绿草如茵、碧波荡漾”等词语来写景,不仅让学生学以致用,更让语言表达生动优美。在习作讲评的时候,也不妨将学生用得精妙的词语拿来进行一下赏析。既给方法,又给信心。有的时候,看到老师们因为是在搞“词语教学”,用(耗费)了大量的时间,觉得挺可惜的。比如,狼吞虎咽,就不用太怎么处理了,像课堂上的表演什么的,好像效果很好,实际上是搞笑。下面大家到食堂去吃午饭,看看哪个人是细嚼慢咽,哪个人是狼吞虎咽?以《尊严》为例浅谈在阅读教学中如何落实语言文字的作用《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语文教学承担着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重任,语文教学的重点就是要学生学会使用规范的语言文字,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语文教学,首先是语言文字教学,教学生学会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掌握学习和工作所需的这门基础工具,具有读、写、听、说的能力。当前,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语言文字训练不落实,影响了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作为小学语文教师,那么如何在教学中规范“语言文字”,在阅读教学中怎样突出语言文字训练呢?以《尊严》一课为例,谈谈我的做法。《尊严》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以诚待人”这个主题单元的第三篇课文。这篇课文是学生从读学写的好范本。学生学习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通过理解重点词句,反复品读文本,体会用自己的劳动去维护个人的尊严的人文内涵,同时渗透如何写作具体的方法,学习语言文字表达。一、在理解文字后能初步使用语言文字新学一篇课文,要想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必须先理解词语的意思。“尊严”是课题的名称,也是贯穿全文的主旨,它的意思比较抽象,四年级的学生很难用自己的语言表述。首先我在板书课题时,相机指导“尊”字的写法及易漏笔画;解题时,调动积累或查阅工具书,说说自己对“尊严”的理解。其次,我出示词语:面呈菜色疲惫不堪脸色苍白骨瘦如柴狼吞虎咽。我让学生结合想象、联系生活理解生词“面呈菜色”、“疲惫不堪”“骨瘦如柴”的意思,想象逃难人吃饭的样子,体会“狼吞虎咽”的意思。最后,我们把这些词语送回到句子当中去。课件出示:外貌:他们面呈菜色,疲惫不堪。只有一个人例外,这是一个脸色苍白、骨瘦如柴的年轻人。吃相:他们连一句感谢的话也顾不上说,就狼吞虎咽地吃起来。学生初步的了解的这些词语的意思,这就为理解课文内容打下了很好的基础。二、抓重点词语训练语言文字抓住重点词语,进行组织教学,让学生深刻地理解课文内容,是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能力的有效途径。如课文《尊严》:当镇长杰克逊大叔将食物送到他面前时,他仰起头,问:“先生,吃您这么多东西,您有什么活需要我做吗?抓住“仰起头”这个动作,体会哈默的真诚、有礼貌……这个年轻人的目光顿时灰暗了,他的喉结上下动了动,说:“先生,那我不能吃您的东西,我不能不劳动,就得到这些食物!”引导学生结合前文抓住提示语中的“顿时”、“灰暗”等词语,体会哈默听到没有活干时的失望;抓住“喉结上下动了动”这一细节描写,体会哈默此时的饥饿……等矛盾心情。从哈默语言中的“不能不……”以及“!”体会他面对失望仍然态度坚决的语气。“别看他现在什么都没有,可他百分之百是个富翁,因为他有尊严!”结合板书,让学生体会富翁的含义。虽然这个年轻人现在什么都没有,但他有尊严,他会成为富翁的!他诚实劳动,讲究做人的原则,自立自强必将决定他拥有一切。他现在是精神上的富翁。三、在朗读中感悟语言文字对学生进行普通话的朗读训练,要从音量、音准、情感方面一步一步地培养,力求“音准调正”。朗读训练要贯穿于课堂教学之中。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可采用让学生自由朗读、开火车读、男女生读、小组读、教师引读、分角色朗读等多种形式来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对于一些易错字,教师要坚持给学生正音;对于长句子,教师要教会学生学会停顿。天长日久,学生也就掌握了朗读的要领。如课文《尊严》讲述的是石油大王哈默年轻时,以自己的言行维护了个人尊严,赢得了别人尊重,从而改变自己命运的故事。课文通过对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细致描写,表现了哈默自尊、自强、自立的精神,及杰克逊大叔善良真诚待人的可贵品质。对此,我采用了个人朗读,小组朗读,对比朗读的形式,并进行指导,特别是对描写人物的语言、外貌、动作的句子反复朗读,体会哈默自尊、自强、自立的精神,及杰克逊大叔善良真诚待人的可贵品质。四、拓展延伸来深化语言文字语文教学要全面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综合训练的目的是为了全面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语文能力,使听说读写这四个方面的有机结合,相互促进,从而提高训练的效率与效果。在教学的最后一个部分,正如杰克逊大叔所言,这个人真的成为石油大王。你认为哈默有尊严跟他后来成为石油大王有联系吗?为什么有尊严就一定能成功?结合自己的体会,说一说从哈默和大叔身上学到了什么?结合学生回答,让学生明确:尊严不仅是一种人格,更是一种坚强的毅力,而这些正是保证克服困难所必须的。最后出示有关“尊严”的格言:尊严,就是拒绝乞讨。尊严,就是以自尊赢得别人的尊敬。让同学们说说自己搜集的有关尊严的格言,把他的理解说出来。并读一读这些格言,试着仿照拟一条人生格言。(可提示学生从“什么是尊严”和“尊严的意义”两方面去想)拟好后同学之间相互交流。总之,在阅读教学中落实语言文字训练,方法多种多样。但归根结底应突出“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这样才能实实在在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以《尊严》为例浅谈在阅读教学中如何落实语言文字的作用王尔利双忠庙镇张滩小学手机139652968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