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的语言归纳阅读1感知扩展阅读2作者学习目标•作者及作品体裁;•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物候知识;•理清文章说明顺序;•掌握基本的生字词。作者竺可桢(1890—1974)浙江上虞(yú)人气象学家地理学家竺可桢在桂林考察预习课文整体感知自学提示(一)1、大自然怎么会有语言呢,“大自然的语言指的是什么?这样的说法有什么好处?2、本文是什么文体?3、说明对象是什么?1、大自然怎么会有语言呢,“大自然的语言”指的是什么?这样的说法有什么好处?•“大自然的语言”指的是“物候现象”。•这是比喻的说法,也把大自然拟人化了,显得新颖而有情趣,引起读者的好奇心和阅读兴趣。2、本文是什么文体?3、说明对象是什么?说明文“物候”和“物候学”自学提示(二)1、什么叫“物候”和“物候学”?2、物候观测对农业有什么重要意义?3、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哪些?4、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5、本文说了哪几个问题(结构层次)?6、本文运用什么说明顺序?1、什么叫“物候”和“物候学”?•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古代劳动人民称它为“物候”;•利用物候来研究农业生产的科学,就是“物候学”。2、物候观测对农业有什么重要意义?•物候反映气候条件对生物的影响,比较简便,容易掌握,可以广泛应用在农业生产上。3、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哪些?•纬度、经度、高下和古今的差异。4、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例如:1.预报农时,安排播种日期;2.安排农作物区划,确定造林和采集种子的日期;3.引种植物到气候条件相同的地区;4.避免或减轻害虫的侵害;5.便利山区农业的发展;6.……5、本文说了哪几个问题(结构层次)?1.(1-3)什么是物候和物候学。2.(4-5)物候观察对农业的意义。3.(6-10)物候现象的决定因素。4.(11-12)物候观测研究的意义。6、本文运用什么说明顺序?•逻辑顺序阅读前3自然段朗读,正音: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不久,布谷鸟也来了。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地落下来。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年年如是,周而复始。piānsùnìzài你理解加红色词语意思吗?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不久,布谷鸟也来了。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地落下来。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年年如是,周而复始。动作轻快的样子一个接一个风吹叶子的声音原意是不公开讲话,不公开露面。这里指昆虫都无声无息、无影无踪了。匿,隐藏满路,遍地一次又一次地循环这一段运用了哪种表达方式?•描写说明中运用描写的作用是:•使文章生动形象,如同展现一幅四季风光画卷,还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用拟人手法的句子是:•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你认为这一段哪几个词用得形象生动?1.燕子翩然归来。2.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地落下来。3.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4.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例句: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既然“次第”的意思是“一个接一个”,那么可否把它换成“一个接一个”?不可。因为“次第”简练而典雅。这一段比较典雅的词语还有:田间草际销声匿迹衰草连天风雪载途年年如是周而复始起总结作用的词语是:年年如是,周而复始摘出文段中表示时间推移的词语•立春过后•再过两个月•不久•于是转入夏季•到了秋天•准备迎接寒冬本段哪些事物属于“大自然的语言”?•冰雪融化•草木萌发•花开放•候鸟归来•植物孕育果实•果实成熟•叶子变黄•北雁南飞•昆虫销声匿迹•衰草连天•风雪载途•……朗读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这里举了几个例子?这几个例子是为了说明什么道理的?•三个。说明花香鸟语,草长莺飞等物候现象都是“大自然的语言”。①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②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③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第①句后是分号,第②句后却是句号,能否将第③句后的句号改成分号?为什么?•不能。前两句写的是植物,第三句写的是动物,不宜合在一个复句子里说。•前两句是春季物候,第三句是夏季物候。•前两句和第三句句型也不相同。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加红色的词语好在哪里?•都是拟人手法,好像这几种动植物都有人的思想感情,在为农民操心,惟恐他们误农事,因而大大增强了文章的生动性和可读性。根据第2、3段内容分别给“物候”和“物候学”下个定义•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就叫做“物候”。•利用物候来研究农业生产的科学,就是“物候学”。第2、3段比较典雅的词语有:草木荣枯、候鸟去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植物的生长荣枯动物的养育往来阅读6—10自然段总领6—10自然段的句子是:•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哪些因素呢?指出7—10自然段的中心句7.首先是纬度。8.经度的差异是影响物候的第二个因素。9.影响物候的第三个因素是高下的差异。10.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还有古今的差异。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这四个因素按什么顺序排列?•按影响程度由大到小排列。(由主到次)标志主次顺序的词语是:•首先、第二、第三、此外。用地理课所学知识说明:什么叫“纬度”?什么叫“经度”?纬线经线如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20天,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10天。所以在华北常感觉到春季短促,冬天结束,夏天就到了。这几句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是想说明什么道理?“只”“就”二字可删除吗?•举例子、列数据。•说明“物候现象南北差异的日数因季节差别而不同”。•“只”说明相差较少,不可删除。•“就”表示春天短促,也不可删除。如大连纬度在北京以南约1°,但是在大连,连翘和榆叶梅的盛开都比北京要迟一个星期。又如济南苹果开花在四月中或谷雨节,烟台要到立夏。两地纬度相差无几,因为烟台靠海,春天便来得迟了。这两个例子说明了什么道理?•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所以沿海地区的春天的来临比内陆要迟若干天。qiáo什么叫“逆温层”?为什么会有“逆温层”?•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气温反比低处高。这叫逆温层。•由于冷空气比较重,在无风的夜晚,冷空气便向低处流。于是形成“逆温层”。“逆温层”出现在什么时间、地点,需什么气候条件?有什么现象?•时间:秋冬两季,特别是早晨•地点:山地•气候条件:天气晴朗,无风•现象:山脚有霜而山腰反无霜此外,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还有古今的差异。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拿1741年到175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同1921年到1930年十年的平均值相比较,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九天。就是说,春天提前九天。“前者”和“后者”各指什么?•“前者”指1741到175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后者”指1921年到193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本文多数情况下只举一个例子,为什么说明“经度差异”时却举两个?•因为一般人以为近海地区的气温,比内陆暖和;而事实上近海地区春天比内陆反而寒冷。这是读者比较陌生的现象,只举一个例子不利于读者理解,举两个就确信无疑了。•举例的多少,决定于理解的难易。归纳复习什么叫物候和物候学?•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古代劳动人民称它为“物候”;•利用物候来研究农业生产的科学,就是“物候学”。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哪些?•纬度、经度、高下和古今的差异。物候观测对农业有什么重要意义?•物候反映气候条件对生物的影响,比较简便,容易掌握,可以广泛应用在农业生产上。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例如:1.预报农时,安排播种日期;2.安排农作物区划,确定造林和采集种子的日期;3.引种植物到气候条件相同的地区;4.避免或减轻害虫的侵害;5.便利山区农业的发展;6.……搭配词语大地—冰雪—草木—花儿—燕子—北雁—昆虫—叶子—衰草—风雪—草木—候鸟—苏醒融化萌发次第开放翩然归来南飞销声匿迹簌簌落下连天载途荣枯去来读准下列字音1.连翘翘尾巴2.衰草鬓毛衰3.丢三落四落枕4.差异差遣差劲参差qiáoqiàosuāicuīlàlàochāchāichàcī按时间顺序排列下列句子1.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年年如是,周而复始。2.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3.不久,布谷鸟也来了。4.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5.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6.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地落下来。7.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8.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9.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答案425386791扩展迁移夏天人们往往到下列地方去避暑,根据本课知识说一说为什么?1.北戴河2.大连3.青岛4.庐山5.昆明处于海滨,由于经度差异,夏季比内陆凉爽。海拔较高,由于高下差异,温度比低处低。岑参《白雪歌》写塞外风光: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请根据本课所学知识说明,这是为什么?•这是由于纬度的差异。“胡天”是指北方和西北少数民族地区。越往北,冬天来得越早,气温也越低。•南半球反之。《大林寺桃花》白居易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联系课文中物候知识,谈谈你对这首诗的理解。•由于高下的差异,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越往高处越迟。“人问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正说明这一点。你还能举例说明影响物候的四个差异吗?老师准备的例子:•新疆,冬天比内地冷,夏天比内地热。这是由于经度的差异。•登泰山看日出,冻得发抖。这是由于高下的差异。•有一次去山里参加摄影家协会的活动,去之前,梧桐花已经落了,而到了那里,才开。这是由于高下差异。白居易在什么地方种荔枝?•在四川忠州(时任忠州太守)。现在四川有荔枝吗?•没有。这说明什么问题?•古今物候(气候)有差异。读下面的诗《种荔枝》白居易红颗珍珠诚可爱,白须太守亦何痴。十年结子知谁在?自向庭中种荔枝。竺可桢的观点:唐代气候温暖,四川可产荔枝后来气候变冷,四川荔枝灭绝——《中国五千年气候变迁的研究》参照课文第一段,用恰当的语言描述一下你家乡的四季变化口述亦可采集几则农谚,说说它们包含的物候知识。•雨中闻蝉叫,预告晴天到。•蚯蚓路上爬,雨水乱如麻。•泥鳅静,天气晴。•猪衔草,寒潮到。•鸡迟宿,鸭欢叫,风雨不久到。•燕子低飞蛇过道,大雨不久就来到。•龟背潮,下雨兆……谢谢